--------------
上回說到,從集萬千寵愛的公主跌落至私生女身份,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卻只能偷偷禱告的瑪麗終於登基成為血腥瑪麗……
第三十篇:伊莉莎白女王上線
這裡所說的伊莉莎白女王,當然不是那位還依然活躍在媒體上、著各色鮮豔套裝、時而和藹時而嚴肅的可愛老太太,那位是伊莉莎白二世。
今天說的這位活躍於16世紀後半期、開創了英國第一個黃金時代的人物,是英國歷史上最受人尊敬的君主——「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為什麼說她是最受英國人尊敬的君主呢?在2002年BBC做的民眾公選「最偉大的一百名英國人」中,她位列第七,超過了英國歷史上所有的國王。2005年,紀錄片《英國最偉大的君主》中,歷史學家們選了十二位著名的英國君主進行評分,伊莉莎白又拔得頭籌。
那麼到底伊莉莎白在位期間做了什麼,令民眾對她如此喜愛呢?我們不急著歌頌功績,也先來看看她的成長軌跡。
這張圖好像放得太早了點兒…伊莉莎白女王在倫敦西敏寺的石棺
之前的好幾篇裡都一直提到伊莉莎白,畢竟她是亨利八世僅有的三個合法孩子之一,且為亨利八世最有名的妻子安妮·博林所生。亨利八世進行宗教改革,脫離羅馬天主教會,就是為了防止她成為私生子,無法享有王室繼承權。
然而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她的出生令父母都感到失望。亨利八世做了那麼多,是為了有個男性子嗣可以繼承王位;安妮也指著生個兒子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失望歸失望,做為公主的她還是得到了極好的生活。母親勒令那與她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做她的侍官,於是她被動成為了「灰姑娘」的妹妹。「灰姑娘」瑪麗住在伊莉莎白宮裡最小的房間,看著妹妹錦衣玉食,被一群人服侍。
說到這我想插一句題外話,到底遺傳這種事情可不可靠呢?安妮·博林被認為是一個蛇蠍心腸、聰明有餘卻智商欠費的人(大眾觀點)其父亨利八世我們用兩章篇幅隆重介紹過,為人如何大家都心裡有數,反正不是個好惹的主兒對吧。而歷史上記載的伊莉莎白,雖稱不上是宅心仁厚,但在君主群裡看來,怎麼也得給劃到好人堆裡。所以,她大概在投胎時火眼金睛摒棄糟粕遺傳了父母的所有優點吧;或者,歷史記載總是會被有意地掩去許多真相,我們只能在被蒙蔽中猜疑著相信。
還記得我們之前介紹她姐姐瑪麗時,說她聰敏好學、多才多藝嗎?其實國王的女兒誰會差呢?伊莉莎白也獲得了很好的教育,同樣精通多國語言。
姐姐瑪麗,身為長公主但在母親被休後處境可悲,造就了她極端的性格。其實伊莉莎白更慘!瑪麗好歹是長到了16歲才遭遇父王拋妻棄女,在此之前也曾倍受寵愛頗享受了生活;且她母親好歹是西班牙的公主,其娘家勢力還可以罩著她點兒。而伊莉莎白不到三歲母親就被處死了,很快父親就如願得了兒子,她還未懂事便被貶為了私生女身份。
不過還好,亨利八世所擔心的只是自己兒子的王位繼承權,他並不吝嗇對女兒們花錢,該有的教育和生活水準還是得保持著,這是王室的面子。伊莉莎白的幾位老師都是當時有名的學者,伊莉莎白可以說受到了那個時代裡最好的教育。
雖然說有公主的身份就不用看顏了,但是伊莉莎白的美貌還是值得說上一筆的。
沒有繼承到母親的性格,但很幸運地得到了母親的容貌。安妮·博林可是一個真正的美人!在這裡有一個伊莉莎白的野史故事(正確性不能保證):亨利八世死後,她跟隨最後一任繼母凱薩琳生活。凱薩琳改嫁的丈夫是託馬斯·西摩(就是給亨利八世生下兒子的那位妻子的兄弟,感覺他們的圈子就那麼大點兒是不是?)凱薩琳死後,西摩其實很想娶伊莉莎白為妻,因為她年輕貌美、美豔動人。後來他在權利鬥爭中失敗被處死,這個夢想也就夭折了。
身為公主的年輕伊莉莎白
瑪麗進入倫敦成為瑪麗女王時,伊莉莎白站在其身側,這幅姐妹同心的圖畫並沒有維持多久,瑪麗怎麼可能忘記少年時因為她們母女而受到的侮辱。
瑪麗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但伊莉莎白受到繼母凱薩琳和其他老師們的影響,是和父親兄弟一樣的新教徒。瑪麗繼位後,逼迫伊莉莎白改信天主教——就如同當初她父親逼她改信新教一樣。伊莉莎白採取了和她一樣的反應,表面上皈依,但內心仍是新教徒。這時候一個叫託馬斯的人領頭起了暴動,反對瑪麗執政;而瑪麗正好藉此機會誣陷伊莉莎白是主使人,把她關入了倫敦塔。
這時候朝廷上分為兩派,瑪麗那邊的自然是主張處死她,因為他們認為只要伊莉莎白還不死,瑪麗的王位始終會受到威脅。而瑪麗畢竟拿不到伊莉莎白有罪的得力證據,所以兩個月後把她移到了伍德斯託克(Woodstock)的一處宅子裡監禁,由從男爵羅伯特·達特利負責看守。就是這位從男爵羅伯特·達特利,被認為是伊莉莎白的眾多情人之一,大概是當時產生出的感情吧。
囚禁過伊莉莎白的伍德斯託克宮早就沒有了,但今天的伍德斯託克,有一座更有名更豪華的宮殿,那就是邱吉爾家族的布倫海姆宮
瑪麗女王一生婚姻不順,也並沒有子女,在位五年後就去世了。
1559年1月,25歲的伊莉莎白在倫敦西敏寺加冕為女王。
由於初期的政權不穩、中後期的繼承人問題,伊莉莎白始終不能確定自己的婚姻大事,最後終身未嫁,被稱為「童貞女王」。
第三十一篇:英國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如果你曾來過倫敦,一定到過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這裡是倫敦的中心,六條大道向四面八方伸展出去,可以通到城市的任何地方。
廣場的正中有一座高聳的銅像,有人會告訴你那是納爾遜將軍。納爾遜將軍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著名海軍將領,曾在特拉法加海港打敗過西班牙和法國的聯合艦隊,從此扭轉了英國的海上權利局面,為大英的海上霸權時代拉開了序幕,英國進入日不落大不列顛,也就是歷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等等,今天的題目不是第一個「黃金時代」嗎?
我之所以提到納爾遜,是想說明英國輝煌和海軍勢力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不僅僅是因為英國做為一個海島國家,必須倚靠海軍力量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殖民地;事實上大家也知道,不管是哪個國家,海軍的力量都直接反映出國家實力。
而在十六世紀以前,英國根本沒有海軍。亨利八世時代「皇家海軍」這個編制首次出現,有著專屬的軍艦和碼頭,然而其實力完全不足為外敵所懼。
那時候西班牙人牛啊!航海領域是他們的天地,靠著這門技術,他們發現了新大陸、建立殖民地,靠著美洲的資源全國人民都過上了富裕的好日子。西班牙也有自己的海軍,大號「無敵艦隊」!也別怪人家驕傲,畢竟是有底氣的。
再看看這邊廂的英國,既然政府沒人家厲害,群眾只好自尋發財之路。很多英國人都以身具維京人的血液為傲,所以他們幹起老祖宗的行當來也是得心應手,主要掠奪目標當然是那些富裕的西班牙商船。與此同時,伊莉莎白女王支持荷蘭的新教徒威廉一世反抗西班牙的統治,也令西班牙國王非常惱火。1587年,蘇格蘭的瑪麗終於被伊莉莎白處死(這個故事我們下篇再講),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決定以此為藉口,入侵英格蘭。
傳說中的西班牙無敵艦隊
女人不是好欺負的,尤其是大英的女人。怎麼對付來勢洶洶的「無敵艦隊」呢?伊莉莎白採取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招安了勇猛的英格蘭海盜!
想名正言順地對西班牙艦隊進行搶劫嗎?想在海上一展雄姿成為真英雄嗎?快來參加英國皇家海軍吧!
1588年,伊莉莎白不帶衛兵不帶盔甲,在埃塞克斯(Essex)檢閱海軍,並發表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前演說。此後藉助天時地利,英格蘭海軍居然擊潰了來犯的無敵艦隊!
雖然後來無敵艦隊又佔了上風,而雙方的戰爭一直延續到1604年,算是打了個平手,但英國總算是有了自己的海軍武裝力量,並在戰爭中得到了迅速地鍛鍊和成長。
伊莉莎白在位期間,努力協調宗教和政治的矛盾,發展軍事和經濟。這個時期英國的航海家和探險家也都冒出頭來,幫助英國開闢了殖民地,成立貿易公司,建立倫敦金融城;頒布了一系列法令促進就業,令整個社會呈現一派忙碌的、欣欣向榮的景象。
不僅如此,這個時期的英國也是文學偉人輩出的時代,譬如莎士比亞、培根、馬洛和斯賓塞。
然而伊莉莎白也有被後世批評的汙點,那就是她包庇奴隸貿易。當時英國的霍金斯爵士抓住了這個「商機」,一開始伊莉莎白對這種不道德的貿易也曾加以責備,然而面對著不道德所產生的巨額利潤,她馬上就動搖了立場,並且還通過向霍金斯提供船隻和人員分了一杯羹。
最後安利一部關於伊莉莎白一世的電影:
2005年海倫·米倫出演的《伊莉莎白一世》,算是文藝片,因為畢竟沒有年輕美女啊,豆瓣評分8.0;第二年,她就又出演了伊莉莎白二世。
上一回,我們講了講那位活躍於16世紀後半期、開創了英國第一個黃金時代、英國歷史上最受人尊敬的君主——「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下期預告:他們是天主教徒
如果你也對英國歷史感興趣,想閱讀我們之前發布的文章,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英倫歐陸深度遊」,查閱我們的歷史消息;或者查看我們公眾號下方信息欄裡的「旅行攻略」—「英國歷史」(如下圖),我們會繼續更新,謝謝您的支持!
我們堅持原創,用自己的親身經驗,總結髮布最實用可靠的信息,為你展現一幅真實的英倫歐陸場景。
我們的公眾微信訂閱號:英倫歐陸深度遊(verytraveler)
官方微博:TanSuo英倫歐陸深度遊
來,我們一起出去玩!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獲得更多英倫歐陸的文化介紹和旅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