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mi媽閒談:《靜子》是媽媽讀書會的討論書目,13萬字192頁的32開本小書,我用一個下午看完,卻花了一周的時間沉浸在作者的世界裡。]
讀書會是因為討論母女關係提到《靜子》這本書的。《靜子》的作者佐野洋子小時候在北京生活了6年。說到佐野洋子,我以前只知道她的《活了100萬次的貓》——一本讓無數女性感動落淚的繪本。上網查找資料,了解到更多她在晚年來北京尋找過去的故事,也難怪會對北京有如此情懷。
「她記得愛花的父親的葡萄架,還有秋天早晨的牽牛花,那是四合院裡的北平人最尋常的享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她記得被父母領著去買小金魚,魚市里舖排開來一眼望不到邊的魚缸和端著小魚欣喜地回家的自己。』在那個地方兒,常人家裡也有石榴樹、金魚缸,也不次於富人的宅第庭園』;』北平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幾乎是什麼地方也不擠得慌,又不太僻靜;最小的胡同裡的房子也有院子和樹,最空曠的地方也離買賣街與住宅區不遠。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氣。不在有好些美麗的建築,而在建築的四周都有空閒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
這些對北京的描述使我想起了英子,再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這本書,推薦讀庫出品的插圖珍藏版)。發現兩位作者竟然有很多相似的經歷,童年時候的佐野洋子的影子仿佛和英子重疊在了一起.
「太陽從大玻璃窗透進來,照到大白紙糊的牆上,照到三屜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來了。我醒了,還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陽光裡飛舞著的許多小小的,小小的塵埃。宋媽過來撣窗臺,撣桌子,隨著雞毛撣子的舞動,那道陽光裡的塵埃加多了,飛舞得更熱鬧了.」
*林海音 (1918-2001)
臺灣著名作家。出生於日本大阪,祖籍廣東。曾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主持《聯合報》副刊10年。一生創作了多篇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其中小說《城南舊事》(1960年)最為著名。
5歲隨父母定居北京。
13歲那年父親病逝。
兄弟姐妹7人,其中2人童年夭折。
83歲去世。
*佐野洋子 (1938-2010)
日本著名繪本作家。出生於中國北京。畢業於日本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設計系,曾在德國柏林造型大學學習石版畫。
在北京度過童年。
19歲那年父親病逝。
兄弟姐妹7人,其中3人童年夭折。
72歲去世。
以上根據百度百科整理。兩人的經歷,是不是有很多重合?
佐野洋子是那樣真實地生活著,如同她在書中所表達的一樣。如果大家有興趣了解更多,唐亞明的觀點不要錯過,他是《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的譯者也是佐野洋子的朋友。
下面的連結,有《靜子》的讀後感,有從不同的視角去緬懷佐野洋子的文章,也有佐野洋子海量作品的展示,感興趣的媽媽可以進去讀一讀。
《訴盡母女間的情感糾結——讀佐野洋子的<靜子>》
staystay的新浪博客「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3e98f60101gjd7.html
《再見了,佐野老師》
飛飛的新浪博客「同桌的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7810c0100mcvw.html
「要是我也像你會說中國話就好了,我就不走了,我就留下……」在機場,佐野洋子笑著跟我們告別。
《北京出生的佐野洋子》
作者是《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的譯者唐亞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7810c0100n723.html
「再見吧!可惜你一句中國話也不會說,也沒有想學過。」
佐野洋子官方網站的作品列表:
http://www.office-jirocho.com/work/index.html
[作者介紹:]Saimi媽,曾經的海歸·白骨精·蒙特梭利老師·幼兒園園長。曾和兒子Saimi一起經歷過各種體制(私立/國際/民辦)的幼兒園,也曾在家上學一年。2014年9月Saimi進入公立小學上一年級,新的經歷從此展開。
「微家微苑教育」的文章均是原創,以幼兒教育、親子閱讀為主。歡迎個人轉發,公眾號或其他媒體的轉發,請務必與Saimi媽聯繫,謝謝!
微家微苑,是家,是學校,是媽媽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地方。歡迎點擊本文右上角的藍色字體「微家微苑教育」,選擇「關注」微信公眾號「微家微苑教育」。關注本公眾號之後,在對話框裡直接回復三位數的編號,就會收到該編號的文章。回復「078」,查看最新「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