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戰爭倖存者!比起犧牲的戰友,我很知足,很幸福。黨的政策好,我對現在的生活十分滿意。」10月26日,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88歲的老英雄宋知悔的家裡,聽他講訴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記者登門拜訪時,宋老親自到小區門口迎接,他身體硬朗,和藹可親,手裡還把玩著兩個大核桃。「我天天都鍛鍊身體的,就是聽力不是很好。」
出生於固始縣沙河鋪鄉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宋知悔,1949年9月,他從潢川軍政幹部學校畢業後,就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42軍126師377團的一名戰士,並參與解放戰爭。
提起為何參軍,老英雄宋知悔回憶道,「雖然那時年紀不大,但深知共產黨的部隊都是苦孩子出生,都是不怕苦不怕累的,是窮苦人應該跟隨的部隊。
為了隱蔽出國意圖,達到戰略的突然性,1950年10月19日,宋知悔隨部隊乘坐運貨的悶罐火車,秘密出徵。在漆黑的夜色中,冒著刺骨的寒風淌過鴨綠江,向朝鮮開進,開始了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爭,他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員。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那段崢嶸歲月,是宋知悔最難忘的回憶。幾十年前的許多戰鬥場景,宋知悔都記憶猶新。
「我們到鴨綠江邊,橋已經被炸毀了,下了火車之後,我們在淺水處淌水而過。那時候,朝鮮人民軍敗退,都往東北跑。他們一見到我們,根本不相信我們能打倒美聯軍,因為美聯軍的裝備比我們好太多,有飛機大炮……」宋老的講述就在這種凝重的氛圍中展開。
「不過幸運的是,當時近距離搏鬥時,他們的武器威力施展不出來,炮彈等也用不上,我們所用槍枝都是打日本鬼子時繳獲的,槍比較長,近距離搏鬥反而更能發揮優勢……可喜的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第一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黃草嶺阻擊戰。黃草嶺是朝鮮東北部的軍事要衝,是敵我在東線戰場的必爭之地。在此次戰鬥中,我志願軍將士扼守陣地,與敵軍拼殺,每一個山頭和高地都是雙方反覆爭奪的戰場。一個山頭上午丟了,下午奪回來;一塊陣地白天失守,晚上又重新佔領。勇士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歌……」
宋老告訴記者,「那時候,戰場上十分艱苦,我們吃不飽,穿不暖。當敵人衝上來,我們往下衝的時候,體質弱的戰士腿都站不直,直接凍僵了,在工事上站不起來了。而裝備精良的美聯軍不僅穿得厚,就連被子都是鴨絨、帶拉鏈的。」
隨軍出發,除了忍飢挨餓,戰場上更讓人難以忍受的,還有隨時可能來臨的敵機轟炸和機槍掃射。「好多戰友在朝鮮戰場上犧牲了,還有的受了重傷,他們都勇敢機智,是真正的英雄。有個戰友叫曾定華,家裡四代單傳,出國後第二天就被敵機空襲炸死了。還有我的同學許遠,被敵人的坦克部隊擊傷,肚子被炸開一個大口子,此後一直留著畸形的大傷疤……」提起老戰友,老英雄哽咽了。
1953年4月,宋知悔從抗美援朝戰場回來之後,作了28年的飛行員和教練員。1981年10月,任職某飛行團副參謀長的宋知悔轉業回到家鄉,任固始縣教育局副局長兼固始一中校長,1994年2月離職休養。
不管是培養飛行員還是致力於學校教育,宋老都一心撲在事業上,甘願做教師的「僕人」。評優評先之類的榮譽他全都不要,都給老師們,並且經常和他們說,「你們只管安心教學,有困難儘管找我!」因此,宋老在老師們中威望極高,老師們都很敬佩他的為人和敬業精神。「很多人評價說,我在固始一中任校長的13年,是固始一中最光輝的13年。」老人說這話的時候,很是自豪。
依依不捨的惜別宋老時,他一直站在家門口,目送我們離開,向我們揮手告別。頓時,我們的眼角溼潤了,願老人健康長壽,英雄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