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志明展示自己珍藏的糖果袋,袋上寫著「抗美援朝,保衛祖國」八個紅字。地壇小學供圖
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吳蘋蘋)「我第一次參加戰爭,第一次在異國他鄉,第一次離開了我的家,我對祖國很思念,對我的家也很思念。」9月29日上午,北京市地壇小學迎來一位講述者:原北京軍區空軍司令領航處副處長、抗美援朝老兵、軍隊退役英模代表於志明。
據了解,此次地壇小學舉辦的烈士紀念日活動以「緬懷祭奠英雄烈士,傳承弘揚愛國精神」為主題,旨在祭奠緬懷先烈功績,傳承弘揚先烈精神。
抗美援朝老兵於志明與地壇小學師生分享戰爭故事。地壇小學供圖
抗美援朝老兵講述戰爭故事
「1952年,我奉上級命令,跨過鴨綠江,到了朝鮮清川江附近,那時候我18歲。」在活動現場,今年86歲高齡的於志明身著軍裝,佩戴軍功章,神採奕奕地講述著戰爭往事。
回憶起抗美援朝的戰爭歲月,於志明覺得當時條件非常艱苦,「我們住的是山洞,很潮溼。」那時候沒有床,士兵們便把石頭墊起來做床腿,用拼湊好的樹幹做床板;沒有被褥,就把稻草鋪在上面;沒有枕頭,就用被炸壞的平房的磚頭做枕頭。
令於志明印象最深刻的,當屬一個顏色泛黃的糖果袋。在活動現場,於志明展示了自己珍藏接近70年的糖果袋,袋上寫著「抗美援朝,保衛祖國」八個紅字。
據於志明回憶,在抗美援朝期間,他收到了祖國的慰問品,其中包括一袋什錦水果糖,「我到18歲都沒有吃過糖。第一次吃水果糖的時候,我覺得太幸福了。」於志明把慰問團送的酸三色糖當作寶貝和護身符,只有在自己精神極度睏倦或安撫其他受傷軍人時,他才會拿出一塊。
1953年,於志明回國時,他沒有把糖袋子扔掉,而是把袋子洗乾淨,用手絹包起來。
為什麼要留著糖袋子呢?於志明表示自己在遇到困難、感到委屈的時候,他會拿出糖果袋看一看,「我就想起韓戰,它提醒著我這些困難算什麼。」
活動結束後,同學們向於志明致以隊禮。地壇小學供圖
地壇小學成立以「於志明」命名的中隊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為傳承弘揚於志明的愛國精神,9月29日,地壇小學成立了一支以「於志明」命名的中隊,同時聘請於志明為學校的校外輔導員。
地壇小學四年級學生文雯告訴新京報記者,她覺得於爺爺非常愛國。文雯表示,「我們要努力學習,珍惜現在的生活。」
四年級學生武依璇表示,今天聽完於志明的分享後很激動,她覺得現在的生活都是當時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她認為於志明的糖果袋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當時條件真的艱苦。」
據了解,在第7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地壇小學舉行了「緬懷祭奠英雄烈士,傳承弘揚愛國精神」烈士紀念日主題活動暨於志明中隊成立儀式。該活動以烈士紀念日為契機,傳承弘揚先烈精神,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道德風尚。
新京報記者 吳蘋蘋 編輯 巫慧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