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您安度晚年」!安貞醫院為90歲抗美援朝老兵巧換「心門」

2020-12-16 北晚新視覺網

「您現在感覺怎麼樣?」「挺好的,謝謝醫生!」今天,14時30分左右,在北京安貞醫院,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手術,患有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的90歲抗美援朝老兵徐大爺被順利推出手術室。 這一次,醫院通過先進的微創介入手術——經股動脈主動脈瓣植入術,為老人生病的心臟換了一扇「門」。

手術中,周玉傑、來永強和張純等幾位教授認真分析瓣膜植入後的位置和效果。

患者徐大爺來自吉林省延邊市,三年前,他曾因心包積液、胸腔積液反覆就診於多家醫院。這一次,老人因長時間胸悶、憋喘來到北京安貞醫院就診。經檢查,醫生發現徐大爺除患有主動脈瓣狹窄外,腹主動脈還有一個動脈瘤。於是,很快安排他住院治療。

住院期間,醫務人員無意間得知,眼前這位聲音洪亮的老人曾是一名軍人,還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打那以後,醫生、護士以及同病房的病友,全成了這位老兵的粉絲。病房裡有位病友對徐大爺崇拜得不得了,天天搬個小板凳坐在他床邊,纏著他講戰爭年代的故事。

徐大爺16歲參軍,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一名戰士。戰爭時期,他隨部隊從東北一路南下到海南島。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他們連夜坐火車到丹東,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戰場打了三個月的仗,後來又被派回到後方……去年,徐大爺被授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今年他又獲得了一枚「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我很幸運,趕上了好時候,一下收穫了兩枚紀念章。我有很多戰友都沒能等到解放以後……」回憶那段烽火硝煙的戰爭歲月,徐大爺常淚溼眼眶。對自己的病,老人反而並不在意,只是覺得反覆住院看病給兒女、親人添了麻煩。

手術前,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7A病房主任來永強(左二)到病房看望徐大爺。

「您放心,現在科技發展快,我們肯定要用最先進的技術,讓您安度晚年!」連日來,為著這句承諾,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7A病房主任來永強和同事們,在院領導的支持下,通過全院多學科會診,精心為老人制定了手術方案。

「像老人這種情況一般要進行開胸手術,不僅要全身麻醉、氣管插管,還需要進行體外循環。」來永強表示,高齡患者往往伴有全身臟器功能減退,傳統手術方案風險高,對患者身體影響也很大。「於是,我們決定放棄開胸手術,對老人採用一種經股動脈主動脈瓣植入術,這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微創介入手術。」

如果把心臟比作一個房子,主動脈瓣就是心臟把血液泵到全身必經的一扇「門」,而徐大爺心臟的這扇「門」出現問題,打不開了,這不僅影響全身血液供應,也是引起老人身體一系列不適的原因。

來永強說,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患者無需全身麻醉,通過介入的方式,在老人腿部的股動脈處打一個小孔,將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瓣區打開。這樣一來,在原本打不開的「門」處強行「擴開」,並放置了一扇新「門」,老人的心臟就能正常恢復工作了。

今天12時許,徐大爺被推進手術室,在安貞醫院心臟外科來永強教授團隊、心臟內科周玉傑教授團隊及介入、超聲、手麻、危重症等多個學科團隊的護航下,醫生們順利為老人完成了經股動脈主動脈瓣植入術,介入診療科教授馬曉海還同期處理了老人腹主動脈上的「定時炸彈」——動脈瘤。「我們用支架血管給動脈瘤做了一個腔內隔離處理,這樣一來,血液對動脈壁的衝擊減小,避免了動脈瘤破裂出血的風險。可以說,老人現在的血管系統又恢復了正常的功能。」

記者了解到,徐大爺的手術非常順利,目前已經被送入重症監護室治療。

「老人術後恢復很好,已經能跟醫護人員交流,聲音依舊很洪亮。」來永強透露,老人明天就能轉入普通病房,順利的話本周五就可以出院跟家人團聚了。「作為醫務人員,能有機會為老一輩革命軍人解除病痛,我們感到非常自豪。」

(原標題:安貞醫院為90歲抗美援朝老兵巧換「心門」)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圖/朱鋮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七十載,初心不忘——中平鎮開展「抗美援朝」 70周年走訪慰問老兵...
    中平鎮黨委書記覃奇賢(右一)看望慰問抗美援朝老兵何建華(右二) 今年93歲何建華依然精神飽滿,興致勃勃的和大家講述自己抗美援朝、出國抗戰的經歷。鎮黨委書記覃奇賢說,您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一名老兵,是黨和國家的功臣,希望您保重身體,快樂生活,安享晚年。鎮黨委書記覃奇賢親手為老兵佩戴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並送上慰問金並囑咐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的相關工作人員,要嚴格落實優撫政策,設身處地地幫助優撫對象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 「英雄無畏 歲月有痕」 90歲抗美援朝老兵身後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有愛 留給他人一片光明2020年10月14日,祖籍重慶的抗美援朝老兵鄒鑑在長沙病逝,享年90歲。當天上午,鄒鑑的小女兒鄒寧聯繫湖南省紅十字會,按照父親遺願,決定將他的遺體和眼角膜分別捐獻給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
  • 四位抗美援朝老兵回憶崢嶸歲月
    抗美援朝志願軍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四軍通訊處處長、退伍老兵孫中今年已92歲高齡,但身體硬朗,老人記憶猶新地敘述著當年浴血奮戰的場面,仿佛回到了那個熱血年代。  孫中1945年入伍,1952年9月奉命隨大部隊,開赴保家衛國的朝鮮戰場。
  •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丨李春華、王興全分別看望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在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今天(10月23日),縣委書記李春華,縣委副書記、縣長王興全分別看望和慰問抗美援朝老戰士,為他們送去專門組織拍攝並裝裱好的全家福,並代表縣委、縣政府向老戰士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 尋訪抗美援朝老兵|呂志斌:用生命保障前線軍需
    為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新華日報、「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中國江蘇網·新江蘇與江蘇省軍區政治工作局、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開展「尋訪抗美援朝老兵 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在全省範圍內尋訪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向不畏犧牲保家衛國的「最可愛的人」致敬!
  • 抗美援朝老兵為地壇小學師生講述戰爭故事
    9月29日上午,北京市地壇小學迎來一位講述者:原北京軍區空軍司令領航處副處長、抗美援朝老兵、軍隊退役英模代表於志明。 據了解,此次地壇小學舉辦的烈士紀念日活動以「緬懷祭奠英雄烈士,傳承弘揚愛國精神」為主題,旨在祭奠緬懷先烈功績,傳承弘揚先烈精神。
  • 江津珞璜鎮抗美援朝老兵95歲還能說朝鮮語
    12月11日,今年已95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陳啟林正和村民們講述著自己當年從軍的故事,時不時還講起了幾句朝鮮語。老人耳聰目明,口齒清晰,回憶起過往崢嶸歲月神氣十足。今年10月,珞璜鎮退役軍人事務站工作人員來到陳啟林家裡為其頒發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老人家說這是他人生最後一個念想,他強烈要求裝上軍裝,手捧紀念章莊重地敬軍禮。據統計,通過珞璜鎮登記發放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章的退伍老兵共有12位。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巴流海:我們不怕死,怕物資沒有按時運到
    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籍貫:河南鄭州人;出生日期:1930年;抗戰經歷:鐵路是運輸戰時物資的重要交通方式,為確保後勤物資順利到達,鄭州機務段成立「鐵路職工志願抗美援朝預備隊」,召開抗美援朝動員會,年僅19歲的巴流海主動請戰。
  • 但有一息尚存,就奮鬥不止——記抗美援朝老兵尹華欽
    他就是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90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尹華欽。 「難道真要讓敵人打到家裡來,你們不知道日本鬼子當年在這裡都禍害成什麼樣。」 「原計劃將黃繼光的遺體護送到四川省中江縣,但是後來還是護送到了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在護送烈士遺體過程中,由於擔心黃繼光遺體情況讓英雄的母親睹物傷懷,上級最終決定將護送目的地從黃繼光的家鄉四川省中江縣換成了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將烈士遺體交付給陵園管理方第二天,尹華欽就隨戰友重返戰場。這一返,就是68年,直到今天,他的心仍然還在戰場上,和犧牲的戰友們在一起。
  • 「致敬最可愛的人」天台抗美援朝九旬老兵講述九死一生親身經歷
    10月23日下午,華僑王典奇通過天台縣僑聯有關領導、天台愛心團隊、天台紅心社愛心人士,慰問福溪街道、街頭鎮、白鶴鎮三位抗美援朝老兵,聆聽九旬老兵講述九死一生親身經歷,天台和合社會服務中心理事長丁美珍帶著醫療器材及降壓藥等為老兵們進行了健康檢查。
  •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Lay down your arms!」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Lay down your arms!」 近日,一條86歲抗美援朝老兵說英文的視頻在B站上火了。 視頻中,抗美援朝老兵李繼德爺爺用最輕鬆的語調,講述了那段最殘酷、最驚心動魄的朝鮮戰場故事。(英文在1:00處)視頻:@食貧道 網友看過紛紛表示: 「流著淚又想笑,笑著笑著又哭了。」
  • 重溫榮光 傳承信念——訪湖南抗美援朝老兵
    近日,本報記者尋訪多名湖南籍或在湘的抗美援朝老兵,聽他們回憶親歷的戰鬥故事,重溫鐵血榮光。20歲出頭的他冒著飛機轟炸和機槍掃射,帶隊突擊攻向碉堡;木匠出身的他在戰火淬鍊之下,迅速成長為「拆彈專家」,並為保護戰友被炸傷;長途奔襲的他因嚴寒十個腳指甲全被凍掉,為不拖後腿忍著劇痛跟上大部隊。
  • 江蘇鎮江:抗美援朝老兵的「寶貝」——一塊毛巾和手帕
    這位高齡老人每天買菜、讀書看報,晚年生活平靜淡然。鄰居少有人知,他可是經歷過槍林彈雨的「老兵」。李世元21歲進入華東軍政大學,兩年後入黨,即被分配到華野四縱,從此開始了一段軍旅徵戰生涯。印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毛巾和手帕是李世元最寶貴的收藏。他說,這些物品當時在朝鮮戰場下發到部隊時,一直沒捨得用,看到它們還能讓他記起當年的情景。
  •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Stand! Don't Move! Lay down your arms!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Lay down your arms」 「Stand! Don't Move! Lay down your arms!」近日,一條86歲抗美援朝老兵說英文的視頻在B站上火了。
  • 瞭望|天地英雄氣 江河萬古流——抗美援朝老兵訪談錄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了多位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他們中最年輕的85歲,年紀最大的96歲。今年89歲的王力平曾在原志願軍後勤部第三分部軍務科任軍務參謀,身體硬朗的他,講起戰場往事連當年的順口溜都能背得出。據說,這個順口溜就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口號的早期版本。 老兵們說,抗美援朝戰爭不是中國人民要打,而是美國當局強加給中國人民。「不打不行,不得不打。」
  • 「這不是我一個人寫的信,這是所有抗美援朝老兵的心聲!」
    六頁紙、千言信,重慶雲陽籍89歲抗美援朝一級傷殘軍人塗伯毅代表全體傷殘軍人,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工作和生活情況,表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葆本色,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的決心。不足半月,習近平總書記熱情回信,深深鼓舞和振奮了一眾老兵。
  • 史上最霸氣婚車,抗美援朝老兵專屬!
    兩輛婚車分別載著 抗美援朝老兵 鍾恆夫婦和姚龍夫婦 這是杭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與杭州市公交集團共同發起的 為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 追憶崢嶸歲月 ——巴南區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近日,巴南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區人武部對李家沱街道嚴萬方、魚洞街道李明祿、花溪街道周祖佑3位抗美援朝老戰士進行走訪慰問,送去區委區政府和全區130萬巴南人民的問候,聽他們講述那段冰與火的光輝戰歌。
  • 這群孩子聽93歲抗美援朝老兵講述崢嶸歲月
    當天,七萬通錦校區為高2020級同學舉辦了一場特別的主題班會——聽該校退休英語老師、抗美援朝老兵劉瓊康講述抗美援朝故事。「good afternoon,boys and girls,my name is……」,雖然已經93歲高齡,但劉瓊康老說冒著嚴寒來到會場,並以一口流利的英語驚豔開場。作為一名英語老師,她向在場同學展示了其英文課的魅力,並帶領大家重溫抗美援朝歷史。
  • 1314老兵婚車來啦!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 用愛向老兵致敬
    用愛向老兵致敬」1314抗美援朝老兵婚車主題活動正式開展。活動現場邀請了鍾恆鍾慧英和姚龍熊菊芳兩對夫婦,他們中的男方都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夫婦歷經半個世紀仍然攜手相伴。本次活動希望引導大眾關注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老兵背後,那些值得被看見的「小家」故事和重視家庭責任的良好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