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感覺怎麼樣?」「挺好的,謝謝醫生!」今天,14時30分左右,在北京安貞醫院,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手術,患有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的90歲抗美援朝老兵徐大爺被順利推出手術室。 這一次,醫院通過先進的微創介入手術——經股動脈主動脈瓣植入術,為老人生病的心臟換了一扇「門」。
手術中,周玉傑、來永強和張純等幾位教授認真分析瓣膜植入後的位置和效果。
患者徐大爺來自吉林省延邊市,三年前,他曾因心包積液、胸腔積液反覆就診於多家醫院。這一次,老人因長時間胸悶、憋喘來到北京安貞醫院就診。經檢查,醫生發現徐大爺除患有主動脈瓣狹窄外,腹主動脈還有一個動脈瘤。於是,很快安排他住院治療。
住院期間,醫務人員無意間得知,眼前這位聲音洪亮的老人曾是一名軍人,還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打那以後,醫生、護士以及同病房的病友,全成了這位老兵的粉絲。病房裡有位病友對徐大爺崇拜得不得了,天天搬個小板凳坐在他床邊,纏著他講戰爭年代的故事。
徐大爺16歲參軍,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一名戰士。戰爭時期,他隨部隊從東北一路南下到海南島。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他們連夜坐火車到丹東,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戰場打了三個月的仗,後來又被派回到後方……去年,徐大爺被授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今年他又獲得了一枚「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我很幸運,趕上了好時候,一下收穫了兩枚紀念章。我有很多戰友都沒能等到解放以後……」回憶那段烽火硝煙的戰爭歲月,徐大爺常淚溼眼眶。對自己的病,老人反而並不在意,只是覺得反覆住院看病給兒女、親人添了麻煩。
手術前,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7A病房主任來永強(左二)到病房看望徐大爺。
「您放心,現在科技發展快,我們肯定要用最先進的技術,讓您安度晚年!」連日來,為著這句承諾,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7A病房主任來永強和同事們,在院領導的支持下,通過全院多學科會診,精心為老人制定了手術方案。
「像老人這種情況一般要進行開胸手術,不僅要全身麻醉、氣管插管,還需要進行體外循環。」來永強表示,高齡患者往往伴有全身臟器功能減退,傳統手術方案風險高,對患者身體影響也很大。「於是,我們決定放棄開胸手術,對老人採用一種經股動脈主動脈瓣植入術,這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微創介入手術。」
如果把心臟比作一個房子,主動脈瓣就是心臟把血液泵到全身必經的一扇「門」,而徐大爺心臟的這扇「門」出現問題,打不開了,這不僅影響全身血液供應,也是引起老人身體一系列不適的原因。
來永強說,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患者無需全身麻醉,通過介入的方式,在老人腿部的股動脈處打一個小孔,將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瓣區打開。這樣一來,在原本打不開的「門」處強行「擴開」,並放置了一扇新「門」,老人的心臟就能正常恢復工作了。
今天12時許,徐大爺被推進手術室,在安貞醫院心臟外科來永強教授團隊、心臟內科周玉傑教授團隊及介入、超聲、手麻、危重症等多個學科團隊的護航下,醫生們順利為老人完成了經股動脈主動脈瓣植入術,介入診療科教授馬曉海還同期處理了老人腹主動脈上的「定時炸彈」——動脈瘤。「我們用支架血管給動脈瘤做了一個腔內隔離處理,這樣一來,血液對動脈壁的衝擊減小,避免了動脈瘤破裂出血的風險。可以說,老人現在的血管系統又恢復了正常的功能。」
記者了解到,徐大爺的手術非常順利,目前已經被送入重症監護室治療。
「老人術後恢復很好,已經能跟醫護人員交流,聲音依舊很洪亮。」來永強透露,老人明天就能轉入普通病房,順利的話本周五就可以出院跟家人團聚了。「作為醫務人員,能有機會為老一輩革命軍人解除病痛,我們感到非常自豪。」
(原標題:安貞醫院為90歲抗美援朝老兵巧換「心門」)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圖/朱鋮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