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我們知道,過去實行的是人治,因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觀念,會使新老皇帝在許多問題上看法不一,但為了維護皇權的正統,這一點子嗣一般不會違背老子的意見,對老子留下的政治遺產,也一般會接受。但是也有不順從的,如乾隆之子嘉慶一上臺就把和珅給擦了。但嘉慶並非不聽他爹的話,乾隆也曾聽過他爹雍正的話。
一位名叫曾靜的康熙皇帝讀書時,他當時正在鄉下當教書先生,無意中讀到了呂留良所寫的一篇文章,便十分欽佩他的文章中所說的道理,便也不辭辛勞地跑到呂留良的老家來看他,沒想到人家已不在人世,而人家的兒子卻把父親的筆跡留給了這位看客。不料這一看不打緊,他心中從此萌發了反清復明的念頭。
雍正當上皇帝以後,坊間就有關於他篡位的傳聞。偶然聽了這個消息的曾靜,覺得這裡面有很大的文章可做,便將歷史上不存在的事、人生在世的事,一概歸咎於雍正皇帝的不正派,以此激勵天下反清義士起來反抗。除此之外,他居然還打聽到川陝總督嶽鍾琪的事,因為當時有人說,總督不為朝廷所信任,自身危難,難以自保,他心裡很高興,以為是拉自己反水的好機會,就讓人給總督送了信。
誰知嶽鍾琪其實是嶽飛的後人,他雖不可信,卻十分相信清廷的統治,也沒有任何想要謀反反叛的心思,便將這本曾靜的反書上呈給雍正。聽到火的消息,這位皇帝一個小書生居然還敢連自己的長官大人都串起來,於是就拿這曾靜來是問。誰知這平日跳得挺歡的曾靜,見雍正本人也隨之萎靡不振。
雍正盤問後,認為與呂留良的書相比,曾靜這個人的書簡直就是吹牛,毫無價值,相反,這本書的思想毒害才是呂留良的心,於是將呂留良的書全部付之一炬。從那以後,他覺得這曾經的靜默根本不夠用,所以就放棄了。當時,天下剛定,他想藉此收籠天下讀書人。死前,他還向自己的兒子,即後來的乾隆皇帝提出像曾靜這樣的小角色就不用管了,並為此專門立了詔書。
在面對死去的老皇帝時,這位乾隆皇帝雖然表面上答應了他的請求,但心裡卻根本不這麼想。果不其然,在他當政沒多久之後,就將雍正認為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凌遲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