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壓力無處不在,人生並不會一帆風順,我們甚至會時有跌入低谷之時。而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壓力呢?是被壓力壓倒,還是我們鼓起勇氣,去戰勝壓力走出低谷呢?。很顯然,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在遇見困難,碰見壓力時,去戰勝它。那麼我們光戰勝它還不行,我們還應該更加去以壓力為動力,更加倍的努力,那樣,才不會被壓力真正打垮!
如今,我們生活中的壓力很廣泛,有來自家庭、有來自工作、有來自學習,但不管來自哪兒的壓力,我們試著用平和的心態去迎接它,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能說壓力來臨我們就手足無措,壓力沒了我們就狂歡起舞,只有我們具備了一些應對壓力的準備,才能在壓力到來時,我們從容應對。那麼都該具備哪些應變壓力的能力呢?
其一:需要我們要有足夠的壓力的認知,要把自己將會遇見的一切壓力想得周全,這些壓力和困難,會對我們帶來什麼危險或者傷害,我們需要進行一定的自我評估
其二:需要我們提前計劃好一些備用方案,要為一切壓力和困難來臨時作準備,至少是心理準備要有,行動準備可以適當計劃,這樣可以能夠預判我們對壓力的承受度。
其三:需要我們有能力去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否極泰來之說也不是沒道理的,任何事情糟糕到極限也許就該往好的方向轉變,當然我們不期望事情糟糕到極限,但至少我們需要利用壓力,要將壓力和困難、挫折分析到家,分析的透徹點,從壓力、困難中尋找契機,尋找突破口,扭轉方向,使事情向好的方面發展。
其四:需要我們有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失落、悲傷、成功、快樂,儘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應做到遇事冷靜泰然處之,從容面對。
其五:則是我們要足夠的信心,當然,我們的信心則需要我們有強大的心理基礎作為支撐,這就是需要我們見多識廣,積累各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最後,就是我們要學會釋懷,想想,人生也不過匆匆幾十載,我們何不好好地去享受人間的酸甜苦辣,不管是好是壞,我們都欣然接受,何必去斤斤計較,不理不饒,幸福來臨時我們慢慢享受,壓力,挫折,困難來臨時我們也要去好好應對。試想倘若我們人類與我們的地球相比,猶如浩瀚的大海中的一粒沙;試想倘若我們的人類再與整個宇宙相比,那麼可能就是大氣層裡的一個氣體分子。那麼我們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那麼有以上這些條件,我們是不是就能肯定頂住壓力,困難,挫折了呢?其實也不一定,因為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比如說天災人禍,比如說還有些不可抗拒的因素等等,但是有一定,假如我們能夠有這些前提準備,我想我們的心裡至少有底了,很多事情都能應付了,自然就不怕壓力來臨,也不怕困難找我們了!
從古至今,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面對壓力和困難、挫折的情況下,也都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與抗爭,最終還是戰勝了與壓力,困難,挫折,成就了一番事業。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因為李陵事件中的李陵辯護,又加之遭人暗算被當朝皇帝定了死罪,此時司馬遷想到,自己不能就這麼死去,再想想曾經的文王拘於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時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賦有《離騷》,左丘失明乃有《國語》,孫臏遭臏腳之刑後修兵法,呂不韋被貶屬地才有《呂氏春秋》傳世,韓非被囚秦國,作《說難》和《孤憤》,《詩》三百篇,大概都是賢士聖人發洩憤懣而作。於是司馬遷毅然選擇了以宮刑換取了性命,為的就是父親窮盡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對極刑而豪無怯色。在堅忍與屈辱中,完成堪稱經典中曠世之作《史記》。他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著名的近代大文豪魯迅曾說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試想,司馬遷所承受的壓力、困難、挫折誰人能抵,但他的忠心耿耿,對後代們的期望,也是真正把一切悲痛,壓力等都化作了動力,終於完成他的個人大業!
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比如我們的大文豪魯迅先生,就是在被國民黨多次通緝和監視了近十年的情況下,依然臨危不懼,完成了一系列著名的作品《狂人日記》、《朝花夕拾》、《吶喊》、《野草》、《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傷逝》等,也給我們近代文學史起到深遠而積極地影響。魯迅先生在面臨重重壓力,重重困難的情況下,能夠不畏困難,睿智地與國民黨特務明爭暗鬥,不僅使自己完成了一些著作,也對一些新進步青年影響很大,也影響了許多進步人士,為新中國的誕生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正因為有像千千萬萬個魯迅這樣的人,頂住一切壓力,困難等,我們的新中國才同人民群眾團結一心,戰勝了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帝國主義,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如今,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汲取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在遇見困難、挫折、壓力下,不要自己就被自己打垮,而要勇敢去面對一切困難等情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都應該珍惜生命,堅持下來就是好樣的!縱然是覺得過不去的坎,但當你坦然去面對,待困難、壓力過去後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的事情並不是那麼糟糕。那麼我們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呢?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吧,一切也許都不是那麼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