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和老鼠》(Tom and Jerry)這部神級動畫片,足足火了80年,陪伴了多少人從童年走向中老年,先後獲得奧斯卡的5次提名和7次大獎。
在這個動畫片中,我們看到了湯姆和傑瑞相愛相殺,它們是天敵,更是朋友,它們終日不得安寧,卻又相互陪伴彼此依賴,他們的生活如此精彩而充滿樂趣。誇張的動作創意,天馬行空的劇情,高水準的古典配樂,細膩的製作方法,無可挑剔的細節處理,感人的人文關懷……曾經帶給我們多少感動!聽聽觀眾們的評價吧!「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陪伴了我整個童年,看多少遍都不膩」。
其實,我們小時候只顧看熱鬧,卻根本不清楚這部經典動畫片的幕後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付出。隨著前段時間《貓和老鼠》的導演之一——吉恩·戴奇在公寓裡意外去世,這部片子的幕後故事才漸漸浮出水面。可以說,片子的整個製作過程凝結著「工匠精神」!製作團隊始終追求完美、堅持信仰、秉持匠人精神而又匠心獨運,在動畫製作技術日臻完善的今天,越來越難見到,而這也是它為什麼能夠火爆至今的原因,這就是經典的力量。
01
片子在創作初期四次被廢棄雪藏,經歷了主創人員失業,版權幾次被販賣,改編失敗等坎坷。
02
影片沒有對白,劇情的推進很大程度上依靠背景音樂和肢體動作來呈現,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全都要畫出來,這背後的工作量遠非常人所能承受。為了畫出最生動最形象的表情,動畫師一邊對著鏡子做出各種誇張的表情,一邊照著畫下來。為了模仿角色的動作,導演在劇本會議上,站在高高的椅子上不顧身份、不顧形象地一遍遍模仿動作。
動畫中的每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住所的布局構造,小檯燈,小地毯,罐頭做的床、茶杯做的椅子,窗簾的花邊,陽光照射窗戶灑下來的陰影,冰箱裡各種讓人垂涎欲滴的食物,全都是一絲不苟,精緻細膩。
03
這部動畫中暗藏了諸多世界級的經典音樂。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蕭邦《大圓舞曲》、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美國第二國歌《揚基·杜德爾》、美國海軍軍歌《起錨進行曲》……據統計,出現在《貓和老鼠》中的古典音樂有五十餘首,其中包括了蕭邦、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羅西尼、孟德爾頌、比才、小約翰·施特勞斯等眾多音樂家的作品。
有觀眾說:「《貓和老鼠》才是我的古典樂啟蒙老師。」甚至在《貓和老鼠》的影響下,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我國著名鋼琴家郎朗就曾表示過自己與鋼琴的緣分,以及演奏時豐富的肢體動作,很多程度上源於《貓和老鼠》。多年後,有音樂專業背景的觀眾發現了一個讓人驚訝的秘密,「作為一名音樂從業者,《貓和老鼠》裡對於鋼琴琴鍵和樂譜的細緻真的太可怕了……」原來湯姆彈奏的李斯特的名曲《匈牙利狂想曲第2號》,從第一個音到最後一個音,這過程中的所有音都是跟原曲的琴鍵完全對應的,而且大部分連音高都對得上,每個音都踩在了琴鍵上,而且指法準確,分毫不差!
04
《貓和老鼠》於1939年開始製作,那時跟現在的情況可是完全不一樣,雖然後來第一代計算機誕生了,卻根本幫不上什麼忙,也沒有什麼筆記本臺式機,更沒有什麼3D建模、PS技術,一秒24幀的動畫,純粹就是一張一張用手畫出來的。
即便是這樣原始的條件,整個製作團隊從不找藉口,從不偷工減料,人物說話甚至演唱時的口型都能對上。其中的一集《萬能指揮家》,湯姆的指揮動作與現實的指揮家完全一致,無論是人物的表情動作還是背景,全都被細緻地描繪出來。這全靠一幀一幀手繪出來,在畫之前要把整個音樂都規劃完整,並且讓湯姆對準每一幀來演奏,平均一部動畫需要15000張的中間畫。畫好之後,還要將這些一一連續起來,再統一用賽璐璐上色,直到確定所有細節方面均無問題之後才可以播出。
05
早期的《貓和老鼠》是先將原畫畫在紙上再轉繪到膠片上,而當時膠片價格非常高,所以每年最多只能製作一集。 從1939年至今,《貓和老鼠》已經做了160多集,一集7分鐘的動畫,最長的製作周期一集達到了18個月,其用心程度堪稱極致。80多年來,湯姆的形象變動了14個版本,每一集裡選2-3個另外的角色,以不同的性格搭配在一起,配合貓捉老鼠的天性,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既有趣又溫馨感人的喜劇。
《貓和老鼠》講透了很多人生道理,只是我們當年沒有讀懂罷了,所以值得我們反覆去欣賞、去讀懂,因此,經典也就成為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