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實現對多種毒性有機汙染物的快速檢測

2020-12-26 瀟湘名醫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材料與器件技術研究部研究員孟國文課題組,在三維柔性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襯底的構築及其對有機汙染物的快速靈敏響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採用原位生長法製備出Ag納米顆粒修飾的細菌纖維素柔性複合襯底,利用細菌纖維素的體積收縮特性進一步提高Ag顆粒密度和襯底的SERS活性,實現了對多種毒性有機汙染物的快速檢測。相關研究成果以Ag-Nanoparticles@Bacterial-Nanocellulose Composite as 3D Flexible and Robust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ubstrate為題,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與常規汙染物相比,毒性有機汙染物具有不易降解、生物累積性、遷移性和高毒性等特點,威脅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傳統的色譜、質譜檢測技術所需設備複雜、檢測周期長,難以實現環境中毒性有機汙染物的臨場快速檢測。SERS技術因其具有靈敏度高、響應速度快、指紋效應等特點,在環境汙染物的臨場快速檢測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設計和製備敏感性高、信號重複性好的SERS襯底是實現SERS檢測技術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環境中的有機物汙染物由於檢測環境複雜,對SERS襯底的穩定性和機械柔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發柔性SERS襯底成為研究的熱點之一。目前,已報導的柔性SERS襯底的製備方法主要是將預先合成的貴金屬納米顆粒通過浸塗、過濾等方式修飾到柔性材料表面,這種方法製備的複合襯底中貴金屬顆粒和柔性材料之間連接較弱,貴金屬顆粒的負載數量有限。另外,在檢測過程中貴金屬顆粒容易從柔性基底上脫落,導致檢測信號的穩定性和重複性差。

鑑於此,研究人員採用由細菌納米纖維素組成的三維網絡結構作為柔性載體,利用銀鏡反應在其表面原位生長均勻分布的Ag納米顆粒,獲得了高密度Ag納米顆粒修飾的細菌纖維素柔性(Ag納米顆粒@細菌纖維素)複合襯底,並利用細菌纖維素乾燥時體積收縮的特性,進一步提高了Ag顆粒密度。這種高密度的Ag顆粒之間產生大量均勻分布的高活性SERS「熱點」,因此,所製備的複合襯底表現出超高的SERS靈敏度和良好的信號重複性;親水的細菌纖維素具有良好的滲透性和吸附性,可將目標分子有效捕獲到高SERS活性區域,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襯底的SERS檢測靈敏度;Ag納米顆粒原位生長並牢牢固定在細菌纖維素三維框架上,有效避免了銀納米顆粒的脫落,因此,該柔性襯底在彎曲、超聲處理等不同的檢測條件下仍然表現出較好的穩定性與高SERS靈敏度。利用這種Ag納米顆粒@細菌纖維素複合襯底,不僅實現了對常規探針分子羅丹明6G的檢測,而且實現了對多種毒性有機汙染物(福美雙、2-萘硫醇)的快速檢測,並將其檢測限分別降低到3.8×10-9M和1.6×10-8M。此外,福美雙和2-萘硫醇的檢測信號強度和濃度對數之間均呈現良好線性關係,表明該襯底在毒性有機汙染物的定量快速檢測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及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支持。

圖1. Ag納米顆粒@細菌纖維素複合結構的製備流程圖。

圖2.(a)體積收縮前細菌纖維素SEM圖像;(b)和(c)不同放大倍數下的體積收縮前的Ag納米顆粒@細菌纖維素複合結構的SEM圖像;(d)體積收縮後的細菌纖維素SEM圖像;(e)和(f)體積收縮後的Ag納米顆粒@細菌纖維素複合結構的SEM圖像,(f)中插圖為Ag納米顆粒的粒徑分布。

圖3.(a)和(b)超聲前後的Ag納米顆粒@細菌纖維素襯底的SEM圖像;(c)超聲前後的Ag納米顆粒@細菌纖維素襯底對R6G的SERS光譜圖;(d)Ag納米顆粒@細菌纖維素襯底在初始和彎曲狀態下對10-7M R6G的SERS光譜,其中(d)中的插圖是彎曲狀態和裁剪成不同形狀的Ag納米顆粒@細菌纖維素襯底光學照片。

圖4.(a)在10-5-10-10M濃度下的福美雙SERS信號;(b)福美雙1382 cm-1特徵峰的強度和濃度對數之間的線性擬合圖;(c)2-萘硫醇在10-3-10-7M不同濃度下的SERS信號;(d)2-萘硫醇1380 cm-1特徵峰強度和濃度對數之間的線性擬合圖。

來源: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來源:中科院之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水質生物毒性可攜式檢測儀——發光細菌法
    傳統毒性檢測均採用的是特定物質分析方法,即針對環境中的某種有毒有害化學物進行化學定量分析,確定其含量。雖然採用這種方法得到的檢測結果比較準確,但是存在分析時間過長,難以做到毒物的全分析問題。近年來,發光細菌毒性檢測法因其快速、簡便、靈敏和低廉的特點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和研究。
  • 眾瑞知識科普丨環境汙染物的來源和性質
    有些物質原本是生產中的有用物質,甚至是人和生物必需的營養元素,由於未充分利用而大量排放,不僅造成資源上的浪費,而且可能成為環境汙染物。一些汙染物進入環境後,通過物理或化學反應或在生物作用下會轉變成危害更大的新汙染物,也可能降解成無害物質。不同汙染物同時存在時,可因拮抗或協同作用使毒性降低或增大。環境汙染物是環境監測研究的對象。
  •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與《斯德哥爾摩公約》(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黃俊老師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專業委員會的委員,長期從事POPs環境汙染特徵、物化控制原理與履約對策的研究。
  • 環境樣品的發光細菌毒性測試——萬融實驗
    【研究背景】發光細菌毒性測試中應用最廣泛的菌劑是海洋發光細菌(marine luminous bacterium)。成套方法一般稱為Microtox檢驗。傳統的生物毒性測試以水蚤、藻類或魚等為受試對象,雖然能反映對生物的直接影響,但實驗周期長,實驗比較繁瑣。發光細菌法具有快速、簡便、費用低廉等特點,其靈敏度可與魚類96h急性毒性試驗相媲美。發光細菌法除了在空氣、土壤、水的監測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外,還被用於具體汙染物的毒性分析。用發光細菌測定工業廢水的毒性已經取得了廣泛應用。
  • 有機-重金屬複合汙染場地化學氧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對重金屬穩定化的...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化學氧化修復技術由於去除率高和周期短等特點被人們廣泛應用於有機物汙染的土壤修復工程,但是極少人會關注化學氧化修復在去除有機汙染物的同時是否會對土壤本身或土壤中的重金屬環境行為及其潛在環境風險造成影響,特別是針對採用先化學氧化修復有機汙染物再利用穩定化修復技術穩定重金屬汙染物的有機和重金屬複合汙染場地修復工程,這一問題會直接對修復工程實施及修復結果驗收達標造成嚴重影響
  • 高效脫色染料溶液及轉化重金屬汙染物新方法!
    以羥基自由基為基礎的高級氧化技術是降解汙染物的有效手段,但因選擇性差,在處理印染廢水時存在藥劑消耗量大、對目標汙染物降解效率低等技術瓶頸。除染料外,重金屬助劑,如鉻、銻等,因毒性大、水化作用強,難以通過常規的固液分離技術去除,也是印染廢水處理(尤其是回用)中的重點和難點。除印染廢水外,礦冶、電鍍等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含氧酸鹽,例如亞砷酸鹽、鉻酸鹽等。
  • CCK8檢測細胞增殖和毒性實驗
    因此可利用這一特性直接進行細胞增殖和毒性分析。用途:藥物篩選、細胞增殖測定、細胞毒性測定、腫瘤藥敏試驗。CCK8的優點:方法方便,不用洗滌細胞,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和有機溶劑;CCK-8快速檢測;CCK-8檢測靈敏度高,細胞密度低也可以檢測;CCK-8的重複性優於MTT 法
  • 技術| 協同處置垃圾滲濾液的水泥窯汙染物排放研究
    結果表明,與未進行協同處置的煙氣重金屬汙染物的排放濃度相比,協同處置垃圾滲濾液後的煙氣中Cr、Cd、As三種汙染物變化不明顯,而煙氣中Mn的排放濃度增加2.31 μg/m3,其次是Pb和Hg,分別增加了0.93 μg/m3和0.88 μg/m3。採用協同處置垃圾滲濾液前後兩種條件下煙氣中總有機碳無明顯變化,煙氣中總有機碳含量均為35 mg/m3。
  • 有機汙染土壤修復技術應用進展
    氣相抽提技術是一種原位修復技術,對土壤中揮發性有機汙染物具有較高的去除效率,因而適用於化工廠、石化場地等[7]。相關學者研究發現,氣相抽提技術應用於輕組分石油烴類汙染物地時,對該類汙染物的去除率可達90%以上[8]。
  • 汽車車內空氣及內飾件VOC快速檢測
    1、車內空氣汙染物法規介紹1.1VOC概念介紹VOC定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國家環保標準中將其定義為標準狀態下初沸點小於或等於250℃的有機化合物。表1 苯、醛類汙染物限制及危害4、車內空氣汙染物快速篩查方案4.1 美國DT公司FROG5000簡介型號:FROG-5000 產地:美國
  • 廣州地化所在氯代有機磷酸酯的還原降解機制研究方面獲進展
    Cl-OPEs是一類內分泌幹擾物,具有神經毒性、細胞毒性、免疫毒性、生殖毒性等,其中TCEP和TDCPP已被歐盟和美國列入致癌物質清單中。因此,亟鬚髮展高效控制和治理Cl-OPEs汙染的新技術和新方法。
  • 水生所在汙染物通過芳香烴受體幹擾腸道菌群和宿主健康研究中取得...
    然而,環境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會顯著幹擾腸道微生物群落,進而影響宿主生理健康。然而,目前汙染物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和宿主健康缺乏機理研究。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聯國團隊發現PCB126介導的AhR通路激活會明顯幹擾腸道微生物的生理代謝活動,沿腸肝軸擾亂膽汁酸及維生素的跨器官信號網絡。
  • 土壤毒性研究新視角,南京土壤所王興祥組發表蚯蚓蛋白組與生態毒性...
    我國砷汙染(Arsenic pollution)土壤主要以中輕度汙染為主,但以往的研究大多關注高濃度砷汙染的毒性,而對接近實際環境條件的低濃度砷汙染土壤的生態毒性研究相對缺乏。>揭示了低濃度砷汙染土壤的潛在毒性,為土壤重金屬生態毒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氣相色譜法測定環境空氣有機汙染物(一)
    經氣相色譜分離,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氮磷檢測器進行檢測。根據色譜峰保留時間定性,外標法定量。苯汙染2.1 目標汙染物:苯系物2.2 標準方法:環境空氣 苯系物的測定 固體吸附 -2017 環境空氣 多氯聯苯混合物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HJ 904-20173.3 分析原理:用大流量採樣器將環境空氣氣相和顆粒物中的多氯聯苯採集到濾膜和聚氨酯泡沫(PUF) 上, 用乙醚-正己烷混合溶劑提取, 提取液經濃縮、 淨化後, 氣相色譜分離, 電子捕獲檢測器檢測
  • 研發快速分析檢測儀器構築「舌尖上的安全」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簡稱「大連化物所」)儀器分析化學研究室主任馮亮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從保障食品安全的國家戰略和全民切身需求出發,自2015年起,致力於多種類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及清洗去除技術的研究,成績斐然。當前市場中,食品中的農藥殘留主要採用乙醯膽鹼酯酶法檢測,這種方法僅能測定有機磷一類農藥殘留,對於多種低毒性的農藥殘留檢測無能為力。
  • 市場監管總局:5批次食品不合格 檢出有機汙染物、農藥殘留超標等
    發現的主要問題是檢出有機汙染物、農藥殘留超標、質量指標不達標、質量指標與標籤標示值不符等。江西井岡綠寶股份有限公司對檢驗結果提出異議,並申請復檢;經江西省食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復檢後,維持初檢結論。二、農藥殘留超標問題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易諧德勝昌茶莊銷售的、標稱臺灣·陸延茗茶有限公司監製的蜜香凍頂茶和阿里山軟枝烏龍茶(原產地:中國臺灣),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機構為青島市華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 室內汙染物的三大幫派
    生物性汙染物 3細菌、病毒數目龐大並以極快速度廣泛散播,引發多種疾病。通風不良,人員擁擠的環境中有較多的致病微生物。許多病毒如流感、非典型肺炎等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唾液傳染。部分真菌能通過其毒性代謝物(黴菌毒素)致癌。 空調、加溼器、浴缸、洗衣機以及排水管道等潮溼的地方,周圍聚集細菌、黴菌、軍團菌、真菌等微生物。值得注意的是,兒童玩具因為玩耍接觸面比較廣,成為室內各類微生物的重要集聚地。5塵埃和塵蟎塵埃令人呼吸不適,更是塵蟎及真菌的溫床。
  • ...分享」有機汙染場地修復工程中的大氣環境二次汙染防治及案例分析
    在歐洲,60%的汙染場地存在有機汙染;據美國超級基金統計,2011年在美國535個修復場地中,84%的場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機汙染;2005—2013年我國首次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工業企業用地中有高於30%的土壤受到汙染,其中以重金屬汙染為主,有機汙染次之,六六六、滴滴涕、多環芳烴3類有機汙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0.5%、1.9%和1.4%,多環芳烴類有機汙染在涉及化工業、礦業、冶金業等的多種地塊中屢屢出現
  • 研究思路|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案例解讀(第四期)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一篇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服務的應用文章,研究通過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技術對人類致病病原體和糞便汙染物來源進行檢測和定量,原文於2020年7月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在線發表。
  • 研究揭示:3D列印顆粒汙染對人體具有潛在毒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編審丨王新凱3D 列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又被稱為增材製造,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這項名為 「ABS 印表機排放引發體外和體內毒性」 的研究結果表明,列印過程中排放的顆粒在人肺細胞中引起中度毒性,在動物中產生的毒性較小。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今天提出的許多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它為證實 3D 印表機具有潛在毒性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