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醫療科技行業訪談:SMO標準化是當務之急,平臺化發展或成趨勢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隨著中國加入ICH以及本土創新藥物研發力量的崛起,越來越多的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在中國開展,這也帶動了中國臨床試驗配套服務行業的繁榮,SMO就是其中的代表。

SMO是Si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的縮寫,意為臨床機構管理組織(有文獻提到,翻譯為「現場管理組織」),主要職責是協助研究者開展臨床研究試驗。中國SMO行業的發展歷史並不長,2007年左右,國內公司開始模仿國外的SMO開展部分業務,組建了以人力派遣為主的CRC團隊參與臨床試驗,並在報價、管理、培訓等商業模式上搭建了沿用至今的中國SMO的基本框架。

雖然起步較晚,但在強勁的臨床研究試驗需求下,中國SMO行業近年來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尤其是2015年的「7.22新政」後,國家監管部門加強了對臨床試驗的質量要求,此後在國內新開展的註冊臨床研究試驗幾乎100%使用CRC,這無疑為中國SMO行業注入了強勁的助推劑。

和所有年輕又快速發展的行業一樣,新生的SMO行業也無可避免會出現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局面。對於申辦者/研究者而言,從眾多的SMO公司中快速篩選出優質合作夥伴頗為困難,既有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有SMO缺乏行業統一標準、人員流動大、流程不規範、報價不透明等行業內部問題。

帶著這些問題,太美醫療科技採訪了某知名藥企合作與發展部總監、SMO行業專家劉深廣先生。劉深廣先生早在1998年就開始從事臨床研究運營的相關工作,曾先後在多家企業中負責SMO業務的搭建與管理,可以說參與並見證了中國SMO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作為浸潤行業多年的資深從業者,他對於中國SMO行業的發展脈絡如數家珍;對於目前行業存在的問題和痛點,他深有體會;對於如何挑選適合的SMO合作夥伴,他有一套經歷實戰檢驗的標準;而對於中國SMO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他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那麼,就讓我們跟隨劉深廣先生的講述,一起走進中國SMO行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為中國最早接觸SMO行業的一批人,您能否回憶一下中國SMO行業發展初期的情形?

劉深廣:我跟SMO公司的接觸,最早要追溯到2009年。當時整個SMO行業無論是自身定位、職責劃分,還是市場認知,都還處在混沌和摸索階段。大家只是模糊地知道SMO公司要協助研究者開展臨床試驗這樣一個空泛的概念,至於落地的細節,比如CRC的工作職責、CRC在臨床研究試驗中參與的範圍和程度、誰來對CRC的工作負責,這些問題都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當時不少人都把CRC當成CRA的前身和跳板,眾多CRC覺得低人一等,不認為CRC是一個穩定長久的職業,才幹一兩年就希望轉行當CRA。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位研究者打來電話說要找研究生學歷的CRC幫他寫試驗方案,這在今天看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在行業發展的初期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在您看來,中國SMO行業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發生了哪些變化?

劉深廣: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國家的SMO行業在逐漸走向成熟和規範。首先,從整個醫藥研發行業來看,SMO作為醫藥研發不可缺少的一環的行業地位已經確立;其次,CRC在臨床研究中承擔「非醫學判斷」職責的定位已形成行業共識;最後,大部分臨床研究機構都建立起了針對院內CRC管理的SOP,機構對CRC的管理日漸規範化。總而言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SMO已經建立起以CRC派遣為主,輔以項目管理的業務模式,相應的業務量和從業人員規模也在持續快速增長,這些都是可喜的變化。

但是在變化的背後,也隱藏著不變。與SMO發展較早的韓國、日本等國相比,十多年來,我國CRC人員在臨床研究試驗中的職責一直被固化在一個很窄的領域,他們只能協助研究者完成CRF表格填寫和電子錄入等簡單的操作,這不但造成了CRC人員的利用效率低下,也不利於CRC人員向更高階的工作邁進,而CRC人員的高流動率與此不無關係。因此,為了SMO的長遠發展,我建議行業能夠適當參考國外的做法,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適當放寬CRC人員的工作職責範圍,拓寬SMO公司的業務模式。

您在選擇SMO合作夥伴時,最看重對方的什麼特質?

劉深廣:SMO身為服務行業,我會首推「態度」。一個臨床研究試驗執行下來,中間不出現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出現問題之後,一家SMO公司的「態度」決定了他的員工會如何面對並處理這些問題。一家態度好的SMO公司,他的員工通常具有擔當意識,會主動承擔責任,並自覺調動起所有的資源和能力來解決問題,不給申辦者和研究者帶來額外的負擔。相反,一家態度不那麼好的SMO公司在遇到問題時,他的員工通常會採取「甩鍋」的做法,遇上這樣的SMO公司,申辦者和研究者只能來回奔波於各個「救火」現場了。

列夫·託爾斯泰曾經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態度好」的背後,是這些SMO公司都有健全的體系建設和制度建設,並通過完善的培訓,將這些制度和理念很好地灌輸給員工,這樣培養出來的才是既有溝通協調的軟實力,又嚴格遵循臨床試驗SOP、各項業務能力過硬的優秀CRC。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因此,「態度」其實是一個綜合的指標,就像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透過「態度」,我們可以考察到潛藏在海面下的公司內部體系、制度、文化建設,這對於能否挑選到適合的SMO合作夥伴至關重要。

如何在項目中對SMO公司進行有效管理也是困擾申辦者和研究者的一大難題,在這方面您有什麼樣的經驗可以分享?

劉深廣:多年的接觸下來,我們認為「滿意度調查」是一個相對有效的針對SMO公司進行管理的工具。滿意度也就是口碑,它是一個宏觀的量,其中包含試驗質量、人員更換率、溝通協調能力、危機處理能力、管理費用等多個維度。如果一家SMO公司能夠做到人員變動少,溝通協調能力強,臨危不亂,善於處理危機事件,幫助申辦者降低項目管理成本,最終的試驗質量一定是高的,口碑也一定會很好。從這個意義上說,滿意度調查具有統領全局的意義,藉助它,可以盤活SMO管理的各個方面。

作為一名資深從業者,您覺得SMO行業目前存在哪些問題和痛點?

劉深廣:跟醫藥領域的其他細分行業比起來,SMO在中國依然是一個非常年輕的行業,所以難免會有一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下來,我認為目前中國的SMO行業有下邊幾個問題亟待解決:行業的質量標準不統一;需求方和服務提供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報價體系不透明;CRC的工時統計不精確;CRC人員流動率較高;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等等。這些都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發展來解決。

為了解決這些行業問題,太美去年推出了SMO協作網絡平臺服務,能否談談您的使用體會?

劉深廣:在採用太美SMO協作網絡平臺服務之前,我們做了行業調研,調研的結果表明,這種平臺化的SMO任務分發與管理模式是符合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剛才我們提到的信息不透明、不流通等行業問題,其實都可以藉助太美的SMO協作網絡平臺來解決。

比如說,研究者的一些個性化需求可能是單家SMO公司無法滿足的,現在有了SMO協作網絡平臺之後,在太美CRC項目經理的協調下,可以很快地實現不同類型SMO公司之間的組合,無形中減少了申辦者和研究者在SMO挑選方面的的溝通成本和管理成本,他們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對項目質量的把控和管理上。

另一方面,對於入駐平臺的SMO公司來說,信息在平臺上的自由流動可以幫助他們接到更多的項目,提升人員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這樣一來,SMO公司的項目報價也會隨之降低,這對於申辦者來說又是一個利好消息。

事實上,太美SMO協作網絡平臺更大的意義在於率先給中國SMO行業引入了標準化的概念。藉助平臺,可以對CRC的工時計算和工作質量進行標準化管理,從而解決困擾SMO行業多年的無標準的難題。我個人認為這種標準化、平臺化的運作模式對於整個SMO行業來說是多方共贏的創新舉措,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SMO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最後,劉深廣先生始終在強調一個觀點:「一個行業之所以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一定是因為它滿足了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面對蓬勃發展的中國藥物研發市場,SMO行業在中國依然大有可為。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平臺化、信息化的助力下,SMO行業一定能在行業標準化建設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繼續在創新藥研發領域佔據一席之地,推動和加快創新藥物的研發進程,讓大眾能夠儘快用上好藥。SMO發展模式的單一化和同質化,需要通過我們共同探索去打破。積極進取,不斷創新才是我們行業發展的動力。

太美醫療科技秉承「讓好藥觸手可及」的使命,正在構築未來醫藥行業運行的基礎設施,從而令新藥更快上市,保障患者用藥安全,讓好藥易於獲得,同時,降低患者的醫療負擔將自身定位為生命科學產業數位化運營平臺,太美醫療科技以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為依託,自主研發完整的專業軟體產品線,並打造基於技術的專業服務體系,業務覆蓋醫藥研發、藥物警戒、醫學事務、市場準入和市場營銷等領域。公司創新性打造以協作為核心理念的TrialOS平臺,連結醫院、製藥企業、服務商、監管機構、患者、支付方等行業參與者,實現數據的順暢流轉,流程的緊密合作,並統一行業標準,從而帶來產業的價值升級與共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太美醫療科技新版企業LOGO正式啟用
    自2013年成立至今,太美醫療科技伴隨著中國創新藥產業的爆發,快速成長。在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驅動醫藥行業數位化發展的熱潮之下,公司不斷開發新產品和創新服務、提高專業認知和技術能力,準確預判行業風向標,優化企業各級戰略,從而保持著信息技術與醫藥領域跨界融合的優勢。
  • 邁威生物科技與太美醫療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邁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大濤、副總裁王樹海、臨床運營總監盧松、太美醫療科技CEO趙璐、臨床研究事業部總經理馬東、臨床研究事業部業務發展副總監王紅等出席籤約儀式。太美醫療科技致力於生物醫藥產業數位化運營平臺建設,為臨床試驗提供全方位系統化的工作平臺及服務。近年公司多個臨床試驗項目均使用太美醫療eCollect(EDC)、eBalance(RTSM)、eCooperate(CTMS)、eArchive(eTMF)、eSafety(PVS) 等系統,雙方建立了友好順暢的溝通合作基礎。
  • 行業呼籲「組件標準化」!大尺寸是發展趨勢
    大尺寸是發展趨勢劉譯陽賦予了組件尺寸標準化更大的意義。「組件尺寸標準化是實現全面平價的必要路徑,是中國光伏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是進一步奠定中國光伏行業世界第一的基礎。」降低度電成本一直是光伏產業的主旋律,在高功率的發展趨勢下,矽片尺寸從166毫米到210毫米,都被市場稱為「大尺寸組件」。
  • 中國移動醫療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空巢化趨勢與獨居老人增多,能夠實現遠程實時監控的可穿戴智能醫療設備需求量會不斷增加。尤為需要指出的是,人力成本的上升會是導致能夠實現遠程實時監控的可穿戴智能醫療設備需求量增加的一個重要因素。第三是慢性病年輕化,患病時間長,服務需求大。
  • 中國智慧醫療2021十大發展趨勢
    基於此,健康界研究院發起《中國智慧醫療2021十大發展趨勢預測》研究課題,希望通過對全國範圍內不同區域、不同醫院等級、不同類別典型醫院的走訪和深入調研,了解中國智慧醫療當前的建設發展重點,分析總結建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預判處於高景氣發展期的中國智慧醫療在2021年聚焦的發展熱點和趨勢。
  • 歡太科技有限公司:HeyTap平臺的精細化與智慧化
    作為與人們最為密切的生活服務領域開始不斷與網際網路相結合,網際網路服務平臺正成為行業發展趨勢並日漸火爆,越來越多的服務項目開始通過線上平臺,向消費者提供在線服務。在眾多網際網路服務品牌中,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HeyTap,以萬物互融為理念,推出了軟體商店、遊戲中心、瀏覽器在內的多款網際網路服務產品,備受用戶青睞。
  • 強生獲「2020常春獎」醫療科技企業殊榮並分享行業趨勢 | 美通社
    在紮根中國的35年間,強生以創新為驅動力,不僅致力於將國際領先的創新產品和技術引入中國,同時也聚焦本土研發創新能力的培養,並攜手各界合作夥伴,打造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以進一步加速推動中國健康醫療行業的發展。
  • 「數據化管理」成口腔醫療機構新趨勢首個口腔行業總裁班結業
    口腔醫療機構如何實現數據化管理?口腔機構該如何贏得口碑,讓患者能有更專業的口腔治療方案?受疫情影響,口腔機構又該如何藉助資本力量實現良性發展?日前,來自全國的50餘位民營口腔醫療機構創始人、院長、經營管理者以及口腔行業從業者參加了為期2天瑞爾學院總裁班,就口腔機構的數位化管理、口碑建設以及行業發展趨勢展開討論。
  • 2020年中藥材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國際國內對中藥材的重視程度普遍提高。2020年,中藥材行業將面臨哪些挑戰?是否依然充滿機遇?甘肅中藥材交易中心董事長楊彥昌對中藥材行業的發展帶來的幾點思考,或許能為行業指明一個方向。
  • 太美醫療科技榮登2020 Venture 50風雲榜和2020投資界大健康...
    百舸爭流不息,是科技賦能產業的時代寫照。而高成長企業作為未來經濟的中堅力量,正在成為新經濟的時代主角。過去幾年,創業文化在中國日漸生根發芽,不斷優化的創新生態和包容開放的環境使中國湧現出大批的"高成長"優質企業和創新項目。各行各業發展風起雲湧,新的技術、模式不斷出現,呈現城市戰略轉型、經濟變道超車、重塑競爭優勢的"新生態"。
  • 當AI從虛擬走向現實:大規模行業應用加速 開放AI平臺成趨勢
    實際上,自2016年AlphaGo橫空出世以4:1擊敗韓國頂級棋手李世石,並在2017年擊敗了世界第一棋手柯潔,人工智慧在全世界掀起了廣泛的熱潮,全世界的科技公司蘋果、谷歌、微軟、騰訊、百度等都無一例外地投入越來越多資源在人工智慧上。「如今,人工智慧已經走過了技術爆發的階段,正在逐漸深入到產業,走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太美醫療科技助力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建設 智能臨床試驗平臺(GCP...
    助力臨床試驗機構的信息化建設,是太美醫療科技打造生命科學產業數位化運營平臺的重要一環。眾所周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是藥物研發的最前線,也是確保臨床研究質量、維護受試者權益的最重要保障。要想實現藥物臨床試驗全流程的信息化和數位化,機構信息化建設不可或缺。
  • 我國金融科技蓬勃發展 金融標準化建設日益完善
    在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主辦的「金融科技背景下的金融標準化建設」閉門研討會上,專家表示,加快金融標準化體系建設將有助於推動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也有利於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提高金融業整體治理水平,從而有效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更好地服務國家標準化戰略與金融強國建設。
  • 太美醫療科技!嘉興經開區第一家獨角獸來了!
    太美醫療科技首度登上胡潤全球獨角獸排行榜,這既是對太美醫療科技多年來潛心鑽研醫藥研發信息化技術、致力打造生命科學產業數位化運營平臺的認可,也是各方對於太美醫療科技所處的生命科學產業所投下的信心票。
  • 新氧金星談醫美行業發展、網際網路美容平臺等話題
    ,會議回顧了2020年行業發展,並展望2021年趨勢方向。在討論環節,醫美服務線上化趨勢成為現場關注焦點。  發展空間:資本市場也「愛美」 行業增長態勢被看好  在現場,新氧科技CEO金星對於2020年行業發展表示,受疫情影響,醫美行業作為線下服務領域也受到較大影響,但從3、4月份開始整個行業恢復是非常穩健和持續的。  雖受疫情衝擊,但資本市場熱情不降反升。
  • 太美醫療科技完成超過12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騰訊、高瓴創投...
    2020年9月28日,太美醫療科技正式宣布完成總額超過12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騰訊、高瓴創投、雲鋒基金等領投,晨興資本、經緯中國、浙商創投、軟銀中國、凱風創投、常春藤資本、未來啟創基金、凡卓資本跟投,由凡卓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 太美醫療科技榮登36氪「最具競爭力企業」和「最具影響力企業...
    (原標題:太美醫療科技榮登36氪「最具競爭力企業」和「最具影響力企業」雙料榜單)
  • 聚光燈下的呼吸機行業:本土化、國產化和自主化將成趨勢
    在巨大的需求之下,平時的科技企業們紛紛轉產呼吸機,包括通用電氣、特斯拉、戴森、福特、豐田等都有動作。4月7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聯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首次面向全球免費公開了呼吸機等電子醫療設備相關的28項國際標準。
  • 圓心科技集團醫療生態「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行
    醫療健康行業已經呈現出一種打破邊界的態勢,隨著醫改政策的不斷深化升級,醫療健康體系多方關係正在重塑、智慧醫療重構了就診生態……新的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為進一步探索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助力健康中國大未來,由北京圓心科技集團主辦,動脈網承辦的「圓夢健康,心向未來」|醫療生態「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於12月19日在北京新世界酒店舉行。
  • 景觀標準化指引,好方案的基礎,行業發展的趨勢,不同產品各異
    方案解讀景觀標準化,行業新風向今天給大家分享關於景觀標準化的內容,本資料在2017年就已形成,標準化的思路非常好,大家可能都知道建築標準化盛行,從戶型、立面甚至結構都可以按照產品分類標準化設計,可能小編很早就轉型了,能看到景觀很早就標準化了,說明國內高手,大咖們在推進行業發展,真的用心思考和切實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