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輕時不合群的姑娘,往往最後嫁得最好,值得思考

2020-12-22 騰訊網

從事情感創作長時間以來,經常有女性讀者問我:「什麼樣的女人往往最後嫁得最好?」

這個問題,我想女性朋友私下都有和朋友家人等探討過。我也曾問過我的讀者朋友們,她們的答案五花八門,但也無非不過就是哪幾種。

要麼就是傾國傾城的,要麼就是特別會使用馭夫術的,要麼就是娘家背景很強的,家裡腰杆硬的。

其實,這些確實可以作為一個衡量女人嫁得好不好的一個標準,但並不是全部。

因為世事難料,你無法保證今天讓你幸福的物質充盈,明天還能不能保持現狀。

所以,以外在為基礎去衡量一個女人嫁得好不好,其實具有一定的偏差。

物質的不確定性太大,但是精神層次卻具有三角形的穩定性,它們雖然是特殊的多邊形,但是它們的組織結構往往是最穩定的。

那麼若是讓我來回答的話,答案就是——那些最後嫁得最好的姑娘,一定是年輕時那個不合群的姑娘。

她們對待感情不合群,所以更容易清醒理智

01)、《愛情公寓》中的胡一菲是一名大學教師,且還是一名博士後,她長得漂亮,身材也好,為人也很仗義,這樣一個集美貌才華於一身的女子,卻在快三十歲的年紀依舊孑然一身。

並不是性格古怪,也並不是眼光高,只是她覺得為了排遣寂寞而觸碰感情,或者是為了戀愛而戀愛,為了結婚而結婚總歸是對感情、對自己的不尊重。

所以,即便是盯著家裡人和親朋好友催婚的壓力,即便是周圍的好友三三兩兩的都步入了婚姻殿堂,她也沒有像世俗的壓力屈服,她始終都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同流合汙」。

02)、生活中,「大齡剩女」的群體並不在少數,只是有的人走了,有的人一直都在,那些走了的人無一例外地是由於接受不了家裡人的輪番轟炸,接受不了別人異樣的眼光,所以匆匆忙忙之下,她們把自己交代在了所謂的婚姻裡。

由於不了解,由於沒有經過磨合期,所以很多問題就在結婚之後出現,成為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雞毛蒜皮。

而那些對待感情不合群的姑娘,從來都不會把世俗的眼光放在眼裡。

因為她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真正適合自己的又是什麼,所以她們往往能夠以清醒理智的頭腦去選擇自己的愛情。

她們對待人生不合群,她們一直都在成為更好的自己

01)、舉個例子來說:在剛步入大學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在同一個起點,一開始宿舍裡的每一個人都會認真的學習,保留著高中的好習慣。

但是大學不像高中那樣有人監督,這裡更加強調自覺性,於是有的人開始享受安逸,每天渾渾噩噩的度日,不是在課堂上睡覺,就是在宿舍裡打遊戲。

而有的姑娘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所以她們認真對待學習,認真對待生活,圖書館的座位上總能看到她們奮筆疾書的身影。

於是四年過去了,有的姑娘什麼起色都沒有,只能找一份不合適的工作,拿著不高的薪水。

而有的姑娘手握好幾張證書,各種各樣的工作邀請紛至沓來,她們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想要的工作。

02)、然後人生就從這一刻開始,走上了分岔路口,就像心理學中的馬太效應,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那些不合群的姑娘從來不會因為周圍人做什麼,自己也就做什麼,她們會規劃好人生的每一個重要節點,然後付諸行動,去成就更優秀的自己。

同頻共振,同質相吸,優秀的人總是會和優秀的人不期而遇,所以,那些優秀的姑娘最後也會進入一個優秀的婚姻裡。

當你足夠優秀,你才會擁有相對優秀的生活

生活其實就像是一面鏡子,從我們選擇面對它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今後的路將會是怎樣的,有的人認真對待。

所以迎接他的生活也會是春暖花開;有的人走馬觀花,所以迎接他的生活也只會是馬馬虎虎。

我們都希望能夠和優秀的人共度餘生,可是當我們選擇婚姻的時候,婚姻也同樣在選擇我們。

你不可能不付出任何努力就能夠得到一份稱心如意的愛情,因為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

所以,你要讓自己做那個不合群的姑娘,不同流合汙,不隨波逐流,不好高騖遠。

你腳踏實地,你認真對待你的生活並為之努力,你始終都清醒且理智,你自始至終都知道什麼才是自己值得付出的,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只有這樣,你的人生才會豐富多彩。

相關焦點

  • 年輕時不合群的姑娘,往往最後嫁得很好,別不信!
    可能會有人說,這樣的姑娘啊,以後可能會嫁得不好,其實也不一定。小唐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很多時候,她並不會和同學走得太近。對於她來說,有時候舍友叫她去參加的活動,都不是很適合她。可能對於舍友來說,在這些活動裡,參加的費用,是很正常而且能夠接受的,可對於小唐來說,這些活動,一次所花費的費用,可能會是她近一個星期的生活費。
  • 這一種姑娘,往往最後嫁得最好,現在給所有女人提個醒
    導語在我們學生時代甚至上班後,都會碰到那麼幾個不合群的女人。她們總是低頭做自己的事,就好像熱鬧是別人的與我無關。但這種人,你會發現她的學業工作都完成得非常好。就連嫁人往往都嫁得最好,為什麼呢?傾述人:秦女士我28歲,來自一個非常傳統的家庭。家裡對我的管教很嚴格,不允許我隨便和同學瘋跑出去玩。每天都有家人來接送,最開始是家裡就我一個女兒,難免緊張過度。
  • 心理學:年輕時不合群的女人,嫁得都挺好,過來人已印證
    年輕時不合群的女人,嫁得都挺好就像心理學說的那樣,年輕時不合群的女人,最後嫁得都挺好,過來人已經印證,還蠻準的。年輕時不合群的女人,嫁得都挺好優秀的人多半很自信,自信的人對合群的需求度較低,因而給人一種「不合群」的感覺。所以,「不合群」的人往往更優秀。而優秀的女人,一般嫁得都挺好。
  • 為什麼不合群的女人,在婚姻裡往往都嫁得很好?
    也許用這話來形容那些看似不合群的人是再好不過的了。人是社會性的,需要參與社會,並且在社會中實現自我的價值。社會性包含著多個特徵,比如利他性,協作性,依賴性,以及更加高級的自覺性。「不合群」可能有些人覺得是這個人不懂得融入社會,那麼這樣的人勢必在以後的發展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甚至會遭遇生活的瓶頸期。
  • 群裡不合群的那個女生,最後卻是嫁的最好的,為什麼呢?
    看花的羊和看月亮的人都是那麼的不合群,他們都被當成了異類。就比如小編學生時代的一位同學,從上學的時候起她就常常被人說,性格孤僻非常另類,也沒有一般女孩子該有的愛好。而且在同學群裡她也從不參與其中,就像是一個隱形人一樣,她經常都是一個人。在臨畢業之前有很多人都說,像她這種性格就算是到了社會上,也不會有多大出息的。不過沒想到,最後她卻是嫁得最好的。
  • 有種女人「不合群」,卻往往嫁得最好,別不信
    就是因為她極少參加大多數人一起組織的活動,所以她總是被群體孤立,這樣的女孩子雖然到哪裡都顯得格格不入,可是這樣的女孩往往最後嫁的最好。究其原因,只是因為她把別人看狗血劇、聊八卦的時間都用來提升自己的技能,她不需要沒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有三五個知心好友,就已經足夠了。
  • 才發現,最後嫁得好的,往往是「有心機」的姑娘
    到底什麼是「心機」,知乎上的詞條是這樣解釋的:一個人的能力和情況在一個時段是趨於不變的,在這個時段內,自己能運用這兩樣東西去把握機會得到的,是屬於自己的,而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要想成功,那是得有一點小技巧,而這種計較,就被統稱為「心機」。其實,女人有點心機沒什麼不好,太過單純的女人,往往容易吃虧。為什麼在職場上,單純的傻白甜反而不受歡迎?
  • 過來人的忠告:最後嫁到好人家的,往往是「不合群」的姑娘
    但就有那麼一群姑娘,她們不喜歡經營社交圈子,跟那些有眾多朋友的人不同,她們顯得很不合群。就比如我上大學的時候一個室友,她就是典型的「不合群」,別人都在泡網吧玩遊戲的時候,她就一個人在圖書館讀書,她的性格也很冷傲,不喜歡和別人說話,所以極少有人和她做朋友。
  • 職場中,那些看起來不合群的人,往往很厲害,值得深交
    有人說這句話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因為現在是人情社會,講圈子、講資源、講團隊合作,你不社交不合群,哪有什麼發展平臺。不合群的人總是被別人小瞧,被認為孤僻,大家的關注點都在能說會道,自帶亮點展示的人身上。但是,牛羊再如何強壯,即便成為團隊裡的領袖,依舊不是猛獸的對手。
  • 路遙《人生》巧珍:最後嫁得好的,往往是有這4個特徵的姑娘
    再看看巧珍,她雖然剛分手的時候低迷了幾天,但很快就振作了起來,是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說明,有一種姑娘,最後註定嫁得好。一:拿得起放得下剛分手的時候,巧珍低迷了好幾天,當時村裡人議論紛紛,認為這件事會將巧珍徹底打垮。
  • 不合群的人,往往有以下三種能力,可別小瞧了
    不是所有的聚會都值得參加,無意義的聚會和酒局只會不斷消耗你的精力。與其為了合群而社交,不如面對真實的自己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大多數人只是通過存在感去獲取別人對外在的自我的認同,卻忽視了精神上的自我。那些「不合群」的人習慣獨處,則更能正確面對真實的自己,了解真實的自己。
  • 為什麼能事業有成的往往是那些不合群的人?
    從小到大,不難發現,我們身邊總有一兩個不合群的人。說真的,我挺討厭這種人的,給別人的感覺就是和這種人在一起枯燥乏味,三觀不合,很難相處。上學時他除了上學就是待在家裡,工作時下班又是待在家裡。當初真是搞不懂,這些人為何如此乏味。認為他們是「異類人」,討厭他們,感覺他們的人生低級又無趣味。
  • 觀察了上百位女人後得出:真正「嫁得好」的,往往是這樣的姑娘
    如果每次選擇的方向都剛好正確,那麼這輩子註定不會過得有多差,甚至還會豐富多彩。無論男女,婚姻都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而在另一半的選擇上,你選擇一個怎樣的人,就會覺得未來幾十年的生活狀態,唯有嫁對了人,往後的人生才會越走越順遂。
  • 為何渣女往往比好姑娘嫁得更好,男人眼中二者差距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身邊有的時候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那就是在站在女生角度看起來,一個個非常好的姑娘,最後卻嫁得並不是很如意,反倒是一些渣女們,也就是和很多男人都交往過的人卻嫁反倒是更好。那麼為何渣女往往比好姑娘嫁得更好,男人眼中二者差距是什麼?通常來說在男性的眼裡,渣女其實會比好姑娘更加懂得他們要的是什麼,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和渣女在一起的感覺會更好,雖然明知道對方是接觸得多了,才經驗如此豐富的。
  • 董卿:女人想成功,不合群往往是第一步
    董卿和很多人不同,但這種不同體現在她很不合群,可就是這種不合群造就了她的成功。董卿曾說過,自己喜歡極致的感覺,因為極致是無限的。但越是這種追求極致,她發現孤獨的感覺是那麼的強烈。其實她也很清楚:人越是活得明白,越是有高追求,孤獨是常態。
  • 心理學:不合群的人,是否值得深交?
    而這類從眾心理現象的多發人群往往是兒童、青少年及缺乏主見的成年人。只有小部分人能夠保持獨立性,不被從眾。這種從眾的行為就好比,在街邊看到一家餐廳門口排滿了人,旁邊同一經營的店卻門庭冷清,大家就會不約而同的會去選擇排隊人多的那家。
  • 心理學:如果一個人長期不合群,沒有朋友,往往會社交退縮
    就比如,學校裡那些不合群的學生,通常都喜歡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讀書,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默默待在角落,不喜歡參與集體活動,很少與身邊的人交流,身邊的人也都把這類不合群的人,當成空氣,因為ta的存在感實在太低了。
  • 不合群的人,有可能是真正的明白人,他們身上往往有這幾個優點
    他們從不扎堆,從不看熱鬧,這種人看起來的確不合群,不招人喜歡,但他們身上的這幾個優點,確實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一、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迷茫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從小確定了自己的價值觀,認準了人生目標,從那一刻起,他們就為自己的目標努力
  • 越是厲害的人,越不合群,記好了
    那些不合群的人,反而更不在乎別人的說法,更不會輕易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那些不合群的人,有著更大的自律,更容易完成那些常人看起來不可能的任務,也更容易實現事業的成功和階層的躍遷。 事實上,越是厲害的人,往往越不合群。
  • 據調查研究發現:「嫁得好」的姑娘,往往都是有「共性」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誰不想擁有一段美好婚姻,婚姻是女人第二次生命的開始,如果彼此喜歡,婚姻過後才會被寵得像個孩子,如果嫁錯了人,那麼婚後生活卻不堪入目。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相互尊重和理解才最重要,男人總是在糾結為什么女人不先認錯,為什麼她們不懂得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