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講過:牛羊才成群結隊,猛獸總是獨行。
有人說這句話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因為現在是人情社會,講圈子、講資源、講團隊合作,你不社交不合群,哪有什麼發展平臺。
不合群的人總是被別人小瞧,被認為孤僻,大家的關注點都在能說會道,自帶亮點展示的人身上。
但是,牛羊再如何強壯,即便成為團隊裡的領袖,依舊不是猛獸的對手。
這個社會能攀上頂峰的只是少數人,他們常常也是表現得「不合群」,或者說他們本就不必合群,正如森林之王的獅子、翱翔天空的雄鷹。
真正的人脈資源從來都不是因為你合群就有的,而是你有價值,才會得到認可。這3種人,看似不合群,卻很優秀,值得深交。
【一】自律性很強的人
大學有個室友,不參與學校社團,很少參與班級活動,經常一個人在忙,玩電腦到深夜,每天跑圖書館,和我們交流也不多。
在我們看來,他的性格就是這樣,有點不合群,不過並不影響大家和睦相處。
畢業時宿舍聚餐,喝了不少酒,才聽他說:因為家裡窮,這幾年一直在嘗試創業賺錢,一開始做兼職,發現賺得有限。後來加入自媒體團隊,從寫作和做視頻,終於成為主力,把學費都賺到了,還存了些錢。現在團隊運營很成熟,有一定知名度,接下來打算成立公司。
我們在詫異的同時,又很佩服,才知道他並沒有不合群,只是和我們交往圈子不同,他結交的朋友都是自媒體裡的大咖,基本都有小有名氣的人。
他說這很不容易,為了寫好文章,做視頻,他這兩年每天都要堅持寫稿,跑圖書館,搜索各種素材,就算放假,也要守在電腦前,根本沒時間參加什麼活動。
有時候看大家在學校無憂無慮,他也很羨慕,但他知道,出身這樣的家庭,就需要靠自律和努力。
自律性很強的人,有時候確實會表現得有點「不合群」,他們總是在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生活,這使得他們較少參與社交活動。
但正因為自律,他們更容易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就,也值得我們學習。
【二】有明確目標的人
有的人不喜歡社交,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也明白過度的社交並對自己的事業目標或人生目標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人脈資源或許很重要,但平等合作的前提是對等的價值,而不是你的迎合或恭迎。正因為此,有明確目標的人,他們是主動選擇不合群,或者說是不隨波逐流。
我在職場上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你也可以留意下,那些下班後比較少參加聚餐、酒局,對職業規劃又很有看法的同事,在成長上往往很快,他們的晉升發展通常也比別人快。
他們深知自己的發展方向,也明白哪些社交活動可以適當參與,更多時候則要把時間精力花在個人價值積累和實力增長上。
這樣的人要多結交,通過與他們的交流,對我們的職業發展、成長規劃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有共贏意識的人
職場人再如何不合群,也避免不了要參與團隊合作,不管在什麼行業哪個崗位都一樣。
確實我們都可能會遇到不善言語,甚至於情商低的同事,他們不愛說話,或是每次說出的話總是很欠揍,不會委婉表達,讓我們有些不舒服。
對成熟的職場人來說,這都不是重點,職場本就不是舒服的地方。重要的還是利益,在和這些同事合作中,是否能達到利益上的共贏,雙方都有獲利。
如果對方是有共贏意識的人,說明對方在某個程度上能為別人著想,值得交往。也只有做到共贏,很多人脈合作也才能發展得長遠。
有的人總是把人脈資源當資本,想著如何利用,卻不會考慮到對方利益,這樣的人怎麼如何積極參與社交,人緣也不會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