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脊為較常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商品有狗脊及狗脊片兩種。
別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金毛獅子、猴毛頭、黃狗頭
來源:為蚌殼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金毛狗脊的乾燥根狀莖。野生於山野。
採收加工:秋、冬二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或去硬根、葉柄及金黃色絨毛,切厚片,乾燥,為「生狗脊片」;蒸後,曬至六、七成幹,切厚片,乾燥,為「熟狗脊片」。
產地:主產於四川、福建、浙江,此外廣東、廣西、湖北、湖南、江西、雲南、貴州等地亦有生產。
原形態:多年生樹蕨,高達2.5~3米。根莖平臥,有時轉為直立,短而粗壯,帶木質,密被棕黃色帶有金色光澤的長柔毛。葉多數,叢生成冠狀,大形;葉柄粗壯,褐色,基部密被金黃色長柔毛和黃色狹長披針形鱗片;葉片卵圓形,長可達2米,3回羽狀分裂;下部羽片卵狀披針形,長30~60釐米,寬15~30釐米,上部羽片逐漸短小,至頂部呈挾羽尾狀:小羽片線狀披針形,漸尖,羽狀深裂至全裂,裂片密接,狹矩圓形或近於鐮刀形,長0.5~1釐米,寬2~4毫米;亞革質,上面暗綠色,下麵粉灰色,葉脈開放,不分枝。孢子囊群著生於邊緣的側脈頂上,略成矩圓形,每裂片上2~12枚,囊群蓋側裂呈雙唇狀,棕褐色。
性狀鑑別:狗脊呈不規則的條塊狀,較大的團塊形似金毛狗頭。長8~20餘釐米,直徑3~10釐米。外被金黃色光亮的密集長絨毛,上面的數個或數十個棕紅色木質葉柄殘基,葉柄基上絨毛多脫落,中下部的葉柄周圍有叢生棕色鬚根殘留。質堅硬不易折斷。氣無,味淡微澀。
主要成分:含綿馬酸及澱粉約30%。甲醇提取物水解產生山奈醇。
功效與作用:強筋骨、祛風溼。
炮製:取砂子置鍋內炒至輕鬆,加入揀淨的狗脊,用武火炒至鼓起並顯深黃色,取出,篩除砂子,風晾後,撞去或刮淨黃絨毛。或將原藥刮雲毛後用清水浸12小時,放入蒸籠內蒸一天,燜一夜,制黑為度,上下翻一翻再蒸一天,燜一夜,取出曬乾。
性味:苦、甘、溫。
歸經:入肝、腎經。
功能:補肝腎,除風溼,健腰腳,利關節。
主治:治腰背酸疼,膝痛腳弱,寒溼周痺,失溺,尿頻,遺精,白帶。
臨床應用:風溼關節痛而有肝腎不足者較適用。本品補肝腎之力雖較弱,但在祛風溼寒邪之中仍帶有一點補性。故對體弱老人的寒溼膝痛、腰痛,尤其腰脊僵硬疼痛、屈伸不便者(例如類風溼性脊椎炎)最適用。常配牛膝、續斷、杜仲等,方如狗脊飲。又治病後足腫,可用狗脊配當歸;治腎病腰痛,狗脊可與菟絲子配伍,都有一定幫助。
注意:陰虛有熱,小便不利者慎服。
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口搗爛敷。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處方舉例:狗脊2飲:狗脊9g,川牛膝9g,海風藤9g,宣木瓜9g,杜仲9g,秦艽6g,桂枝6g,熟地12g,虎骨膠6g(溶化),水煎服。
複方:
①治五種腰痛,利腳膝:狗脊二兩,萆薢二兩(銼),兔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幹別搗)。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三十丸,以新萆薢漬酒二七日,取此酒下藥。(《聖惠方》狗脊丸)
②治男女一切風疾:金毛狗脊(鹽泥固濟,火煅紅,去毛用肉,出火氣,剉)、萆薢、蘇木節、川烏頭(生用)。上各等分,為細末,米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空心服。(《普濟方》四寶丹)
③治風溼骨痛、腰膝無力:金毛狗脊根莖六錢,香樟根、馬鞭草各四錢,杜仲、續斷各五錢,鐵腳威靈仙三錢,紅牛膝二錢。泡酒服。(《貴州草藥》)
④固精強骨:金毛狗脊、遠志肉、白茯神、當歸身等分。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酒服五十丸。(《瀕湖集簡方》)
⑤治病後足腫:用狗脊煎湯漬洗。並節食以養胃氣。(《傷寒蘊要》)
⑥治腰痛及小便過多:金毛狗脊、木瓜、五加皮、杜仲。煎服。(《四川中藥志》)
⑦治年老尿多:金毛狗脊根莖、大夜關門、蜂糖罐根、小棕根各五錢。燉豬肉吃。(《貴州草藥》)
⑧治室女衝任虛寒、帶下純白:鹿茸(醋蒸,焙)二兩,白蘞、金毛狗脊(燎去毛)各一兩。上為細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普濟方》白蘞丸)
註:狗脊上的金黃色絨毛,取適量外敷,對外傷性出血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用藥需謹慎,請遵醫囑!(源於網絡)
溫馨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病症中醫用藥,病症小偏方嗎?
想要了解更多中藥知識和食用方法嗎?
只需關注後回復病症/中藥名即可!已收錄百種病症及300種常見中藥功效及用法!如回復『三七』、『高血壓』、『月經不調』等。
想要了解更多中藥材知識,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即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