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得近,沒有個人空間;離得遠,感情容易變淡。不近不遠,剛剛好。
有不少人因距離遠,相見不容易,而分手。有不少人因距離近,一不小心發生摩擦,從而吵架不斷。距離遠,只能通過互發信息,或是視頻來溝通,但是時間一長,就會產生不夠真實的感覺,好像和虛擬世界談情,沒有溫暖的懷抱,聽不到心跳的節奏,總有種疏離感。距離近,因為太過熟悉,矛盾隨之越來越多,甚至連私隱,激情也一起消失,只有平淡如水,好想遠離尋找樂趣。
距離,可以讓兩個人從陌生到熟悉,也可以從熟悉變為陌生。當一個人從離得遠,到靠得近,就會覺得對方有很多缺點,而曾經的優點全部被取代,甚至產生對方沒有當初美好的想法。靠得近,感情會越來越深厚,但兩個人總是形影不離,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疲倦感,隨之出現一連串問題,就好比呼吸,若是空間密封,空氣混濁,若是空間寬闊,很暢順,舒服。
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就是讓兩個人相處時,不用擔心靠得近,沒有自己的個人空間,不能好好做著自己想做的事;也不用擔心離得遠,讓感情出現裂縫,難以修補。凡事保持距離,一方面可以減少摩擦,讓兩個人相處融洽;另一方面不用出現生疏,讓兩個人不知如何溝通下去。
所以,不遠不近的距離,是兩個人相處起來最好的方式。沒有人喜歡因靠得近而吵架,也不喜歡因離得遠,從而產生不在乎。人很容易出現厭倦,也很容易出現不信任的態度,人的心情是會隨著所在的環境起伏不定。做到保持距離,就可以解決一些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完全可以避免的,卻偏偏讓感情出現裂縫的首選,不影響感情,才怪呢。
曾經何時,我是非常認同兩個人的距離越近越好,因為感情好,什麼都好,可隨著越來越了解之後,發現距離近沒有想像中的美好。自己的性格特點,生活方式,全部呈現在對方面前時,是沒有問題,但有時連想法都被對方猜測到後,好像沒有了秘密,甚至做起事來都不能隨心所欲,總有種被監視的感覺,完全不能自我。
沒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就好像自己和自己相處。如果兩個人的距離保持不遠不近,那麼當去交流時,就可以互相探討,接著才有話題可以聊下去。若是一下子就猜測到對方下一句說的話,繼續聊下去都沒有意思,所以兩個人靠得近,越了解對方,越容易產生厭倦。兩個人在相處,如果連一點浪花也泛不起時,感情也會跟著變得越來越平淡。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的想法,需要個人空間,若是靠得近,容易發生摩擦外,連相處起來也容易失去樂趣。比如,兩個人在同一房間,一個在看書,一個在看視頻。看書的人,只想安安靜靜地看書,可看視頻的人沒有帶上耳機,而且音量也有點大,這時就左右為難,一方面不叫對方把音量放小點,容易影響自己看書,另一方面叫對方把音量放小,擔心惹到對方不高興。顧及自己的感受外,還要顧及對方的心情,真的很難做到。
兩個人太過熟悉,覺得做什麼都沒問題,認為不會影響對方,殊不知有些行為會無形中傷害對方。說出來,對方會介懷,不說出來,肯定慢慢遠離。每個人還是很注重心情這件事,不管是否表現出來,心情一直放在重要位置上,若是時刻都是愉快,當然相處很融洽,若是煩躁,證明兩個人的感情出現問題。所以保持距離,才能過得輕鬆,自由,舒適。
不管愛情,友情,還是親情,一樣要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靠得近的距離,適合相處一段時間,一旦出現疲勞感覺,就會挑毛病,說話沒有分寸,忽略對方的感受,從而讓兩個人不斷摩擦。有時太過了解對方並不是一件好事,若是沒有把不耐煩說出來,肯定做到融洽,但一個人的容忍度是有限的,沒可能每次都會選擇忍受委屈,忍得一時,忍不住多次,那麼兩個人的感情或多或少會有影響。
至於離得遠,剛開始很熱情,但時間一長,肯定會下降,之後絕對沒有以前那麼多話說。各有各的圈子,會覺得離得遠不知如何去溝通,也不好去溝通,可以說是藉口,也可以說不想溝通。無論是什麼原因,離得遠肯定讓兩個人的感情變淡。很多事會隨著時間而變化,況且離得遠,更加讓兩個人的感情加速變化,因此少了溝通,做不到你了解我,我懂得你,就會疏遠。
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更多的是讓兩個人的感情好好穩固,沒有靠得近而吵架,沒有離得遠而生疏。有些人因厭倦,沒有激情而分開;有些人因不想溝通,覺得兩個人繼續相處下去沒有意義而分開,反正兩個人的距離是決定感情的因素。不遠不近的距離,不用隨時隨地保持著,偶爾靠得近,離得遠是沒有影響,只要不是經常出現這種情況,才能保證兩個人有得溝通。
所以,人與人之間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也可以有個人空間,做著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受幹擾。
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