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論畫 |虎年說畫虎

2022-01-30 南山子春秋

虎年說畫虎

文:趙春秋

虎,位列十二生肖的第三位。作為動物的虎天生一副王者模樣,體態魁偉兇猛、毛色斑斕美麗,額頭正中有「王」字紋樣,集形、色、神、力於一身,是威武、勇猛、雄健和生氣勃勃的象徵。在十二生肖中,虛構的龍讓人們敬畏,高居食物鏈頂端、活生生會吃人的老虎則具有實實在在的震懾力。中華民族有悠久的畫虎傳統,虎的藝術形象從遠古開始就已出現在中國美術史上,仰韶文化中用蚌殼擺塑的龍虎圖案距今有超過6400年的歷史,內蒙古陰山石壁上有新石器時代的石刻《虎豹追馬圖》。在商周的青銅器,戰國漆器,秦漢瓦當、畫像磚、畫像石,隋唐敦煌壁畫以及歷代的雕刻、陶藝、刺繡、織錦、繪畫中,都有生動傳神的老虎圖案和形象描繪。歷代畫虎名家輩出、流派紛呈,作品工寫俱佳,關於畫虎的這個話題可能需要用一本書來論述。這裡我們簡單地聊幾句,掛一漏萬之處,歡迎各位方家雅教。

新石器時代的各種形圖案

在中國古代虎是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一,古人認為猛虎屬陽剛勇猛之生物,為百獸之長,能搏擊兇惡的怪鳥,性喜食鬼魅,所以常用虎來比喻勇士。《戰國策·楚一》記載:「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虎賁之士百餘萬。」在漢代有虎賁中郎將一職,統虎賁郎,主宿衛。虎賁,意為如猛虎奔走,喻其勇猛。《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手下有九名將軍,都用虎作為名號,稱為「九虎」,統率幾萬精兵。三國時魏將許褚以勇力如虎而痴,號「虎痴」。此外,軍中調動人馬以「虎符」為憑。在日常生活中,虎形圖案也較常見,如漢印中虎形屢見不鮮;在門上畫虎為守護神;古代天子諸侯正廳被稱為「路寢」,門外畫虎像,所以路寢的門又稱「虎門」。

漢 卜千秋墓 壁畫《狩獵圖》

 迄今發現最早有關老虎的繪畫是河南洛陽卜千秋墓中的壁畫《狩獵圖》,卜千秋墓葬年代約為西漢中期稍晚的昭帝至宣帝之間(公元前86年~前49年),畫中昂首咆哮、狂奔的老虎,造型生動,用線純熟,運筆提按頓挫變化豐富。另外,在內蒙古額齊納河流域發現的漢代木簡「居延木板畫」,也有一幅《白虎圖》,以線描手法畫一隻帶翼奔跑的白虎,線條的輕重疾徐同樣很有變化。另外,漢代的漆畫、畫像石、畫像磚上都有虎的各種形象,如龍虎鬥、刺虎圖等。

東漢 鳥獸虎紋畫像石

薩埵飼虎圖(第254窟)

薩埵太子本生壁畫(第428窟)

作為一種威猛、兇殘的動物,老虎在佛教的書畫與典籍中並不少見。魏晉南北朝時代,隨著佛教的興盛,藝術依附宗教而繁榮。在人物、山水畫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名家們也涉及了畫虎領域,史載晉代名家衛協,曾作《卞莊子刺虎圖》,張僧繇曾畫過《格虎圖》,王羲之叔父王廙也曾畫過《虎豹圖》,可惜均已失傳。那個時代保留至今、我們能夠看到的畫虎藝術珍品,都是出於無名畫師之手。在敦煌莫高窟,他們一筆一划虔誠地描繪關於虎的宗教故事,如第428窟的連環壁畫《薩陲太子本生》,畫面上,群虎形象生動逼真,顯示出創作者極強的寫實功底;再如第301窟中的《薩埵太子本生故事畫之群虎》,描繪一隻奄奄一息的老虎和七隻瘦骨嶙峋、嗷嗷待哺的小虎圍繞在太子身邊,作品構思嚴謹,用筆工整,形體準確,色彩厚重,可謂別具匠心。

唐 盧楞伽(傳) 《六尊者像》

隋唐時期,經濟的繁榮發展推動了文化藝術的昌盛,繪畫開始分科,除宗教人物外,還有山水、花鳥、鞍馬等科目,並出現了各事專長的畫家,不過畫虎的畫家並不多。《太平廣記中》記載一位名叫楊真的畫家,生平酷愛畫虎,死前囑託家人將他的虎畫全掉燒毀,因為擔心自己會變成老虎,告誡家人以後不要打虎,楊真死後果然化虎而去。這當然只是個傳說而非真實事件,但足以說明在唐代已有畫虎成痴的畫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傳為唐代盧楞伽繪製的《六尊者像》,其中一幅畫有一隻恭順伏地聽法的老虎,這大概是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國畫虎圖。

因很難經常接觸和觀察到活生生的真虎,古代畫家想要畫好虎並不容易,五代後梁畫家厲歸真入山學畫虎的故事,是一個廣為流傳的勵志段子。厲歸真以擅長畫虎與畫牛著稱,為了把老虎畫好,他帶著乾糧與畫具,進入老虎經常出沒的深山老林,在樹上搭建棚子住下,等老虎出現時,認真觀察老虎的坐、臥、跑、跳及撲食等各種動態、神情,現場描繪。如此日積月累地畫了數百張老虎寫生草圖,終於畫出了姿態各異、栩栩如生的虎圖,成為畫虎高手。遺憾的是,厲歸真的作品真跡早已消失在時光的長河之中,甚至連後人的摹本都沒有,我們無緣欣賞到他筆下老虎的颯爽英姿。

五代 石恪  《二祖調心圖》

五代宋初畫家石恪擅長畫虎,有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二祖調心圖》傳世至今,畫面展現了兩個禪定狀態的高僧,其中一位頭枕屈臂,趴在一隻睡虎身上,臉部的五官擠壓在一起,呈現睡眠神態。畫家以睡虎為枕的處理方法,旨在用虎反襯出高僧的修行深厚、功德高遠、法力無邊,即使猛虎在他身旁也是像貓一樣馴服。《二祖調心圖》筆墨縱逸,情思輕靈,看上去逸筆草革,一反唐朝以來人物畫工筆細膩的路子,開國畫寫意水墨人物的先河。

宋 佚名《卞莊子刺虎圖》及局部

根據史料記載,宋代畫虎名家有包貴、包鼎父子、辛成、趙邈齪、晁補之、張道人等多位。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頗具寫實風格,據傳他筆下的虎皆是口露獠牙的兇狠、狂野之態,盡顯王者風範。現藏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宋佚名《卞莊子刺虎圖》曾被歸於宋代李公麟名下。卞莊子是春秋時期魯國著名的勇士。《史記·張儀列傳》記載卞莊子刺虎一事,講的是卞莊子要去刺殺老虎,旅館童僕制止他並說,這兩隻老虎正在吃一頭牛,吃得有滋有味的時候必會爭鬥,爭鬥後大虎受傷、小虎死亡,你再去刺殺受傷的老虎,一下子就會得到殺掉了雙虎的名聲。卞莊子認為這番話有道理,便默默等待,果然不一會兒二虎相爭,一死一傷,卞莊子刺殺傷虎,一舉便得雙虎之功。該幅畫人物及虎均極生動,二虎相鬥,卞莊子之勇,尤其美妙。這是一副寓意圖,勸告人們做事不要只憑勇氣,而沒有智慧;另一方面的,也闡釋出「兩隻老虎」相爭,最後卻被別人得到利益的道理。

宋 法常 虎圖

宋 法常(傳)《醒虎圖》

南宋畫僧法常,也是一名畫虎高手,元代莊肅《畫繼補遺》記載:「僧法常,自號牧溪。善作龍虎、人物、蘆雁、雜畫,枯淡山野,誠非雅玩,僅可供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法常有兩幅墨虎圖收藏於日本東京大德寺。現藏於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的《虎圖》,繪一隻老虎半臥於叢林中,雙眼圓瞪,四肢粗壯,應為一成年老虎,《虎圖》以墨筆作斑紋,再以細筆畫毛,雖較粗率,卻是難得的宋人畫虎之作,被書畫鑑定專家歸於法常名下。另外,現藏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的《醒虎圖》繪猛虎立於坡間,神情睥睨天下,上翻的白眼,撅起的嘴唇,充滿禪意,也向來被認定為法常作品。畫中之虎下頜向上抬起,面部微側,像是在感知遠處的聲響,保持對周遭環境的觀察。細細品味,十分生動,老虎與生俱來的機警躍然紙上。

《元人畫虎軸》

元代是抒情寫意山水畫的高峰,花鳥畫則以竹石、梅蘭等題材為主流,我們所熟悉的那些元代名家鮮有畫虎的記載。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兩幅《元人畫虎軸》,其中一幅繪松林石澗間一黃皮黑紋巨虎,毛色鮮麗,體態威武雄壯。虎的雙眼用金粉塗飾,略染汁綠,顯得格外神氣逼人。虎背隆起,宛如張弓欲發,隱然有即將出擊之勢。虎口微啟,低吟而未嘯,樹梢,二山鷓見狀,相與驚躍鳴叫,更為此猛虎出山的場景平添緊張、不安的氣息。此畫無名款,舊籤定為元人,惟據畫風判斷,與明代宮廷畫風頗多相近處,有書畫鑑定專家推斷該幅作品或許出自明代良工之手。

明 佚名《冬山臥虎圖》

明 佚名《內府騶虞圖》

明代虎畫成為宮庭繪畫的流行題材之一,據傳明成祖曾命群臣為一幅《虎彪圖》題詩,此圖繪畫一隻大虎領著幾隻小虎,宰相汪廣洋藉機表達了支持立世子為太子的立場,提筆寫下一首打油詩:「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明成祖看後深為感動,將世子從北京召回京師。(也有傳說這首詩是解縉寫的,這裡我們就不考究了。)這幅《虎彪圖》已經失傳,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明代另一位宮庭畫家趙汝殷的《風林群虎圖卷》,這幅將近8米長的精品巨作繪威風凜凜的大小老虎28隻,雖姿態不同,莫不曲盡其妙。

明 戴進 《羅漢圖》及局部

明代趙廉、戴進、商喜等亦為畫虎能手。古往今來以擼貓為樂者眾多,敢擼虎的卻少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戴進《羅漢圖》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擼虎的羅漢,他坐在寺院門前,右手持杖、左手撫摸依偎在膝前的老虎,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而躲在門後窺視的童子,看到這副景象,則面露驚恐的表情。圖中的老虎,似乎很享受羅漢的撫摸,乖順如大貓。

明 朱端  《弘農渡虎圖軸》及局部

同樣是明代浙派名家的朱端也有一幅帶虎元素的作品傳世,這就是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弘農渡虎圖軸》傳世。此圖繪東漢劉昆的故事,傳說劉昆任弘農(位於今河南)太守時,因政績賢明,深得民眾愛戴,猛虎都不忍再在此地為非作歹,馱幼虎渡河而去。畫面中正在泅渡的老虎半隱在水裡,漸漸遠去。身著紅衣的劉昆騎在馬上觀看這一情景,周圍的隨從和百姓訝異而興奮,指點著稟報。四周枯木荒灘,一片野獸出沒的僻野景象。畫家運用水墨寫意法,以側鋒臥筆和粗簡的線條勾勒出山石輪廓,並用淋漓的水墨和奔放的運筆一次皴染出山石的紋理。樹葉以紛亂的濃墨點染而成,筆勢恣肆縱橫,富有動感。

明 沈周 《虎圖》及局部

此外,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收藏一幅沈周的畫虎作品,根據此圖,我們可以斷定沈周本人絕對沒有見過真虎,他所描繪是自己想像中的老虎,至於什麼水平,這裡就不說了。

《胤禛行樂圖冊·刺虎》頁

在故宮收藏的清代畫虎作品中,有兩幅《刺虎圖》,分別以雍正、乾隆父子為主角。《胤禛行樂圖冊·刺虎》頁,絹本設色,圖繪胤禛(雍親王)在懸崖山洞旁舉叉刺虎。狩獵刺虎是清初滿族皇帝與皇子們的常見之舉,畫作的奇特之處是胤禛的穿著,他頭戴西洋假髮,著西洋裝,儼然歐洲人的裝束。本幅的人物畫法明顯具有肖像畫的特點,面部五官的刻畫生動逼真,揭示了胤禛內心標新立異的特質。

郎世寧等《乾隆皇帝刺虎圖》

身為遊牧民族出身的滿族皇室,乾隆皇帝從12歲開始便隨祖父康熙皇帝前往熱河、南苑打獵。繼承帝位後,騎馬射箭更是成為其宮廷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那個沒有高科技數碼儀器實時攝錄的時代,熱愛藝術的乾隆皇帝只能通過宮廷畫家的筆墨丹青,來定格其行獵瞬間光輝形象作為紀念。《乾隆皇帝刺虎圖》軸由著名外籍宮庭畫家郎世寧領銜創作,是一件縱258.5釐米、橫171.9釐米的巨幅畫作,繪30餘歲的乾隆皇帝與侍衛手握長戟,跨步向前欲刺猛虎的場面。作品運用對比的藝術手法,通過表現猛虎在乾隆皇帝的威逼下,止步不前的受驚情景,襯託出乾隆皇帝臨危不懼的帝王之氣。在形象上,為了烘託乾隆皇帝的高大,將本是獸中之王的猛虎,畫得既小又弱,全然一副虎落平陽被犬欺的可憐之相。全圖筆法細膩,準確地描繪出不同身份的人物所具有的不同舉止及表情。乾隆皇帝畫像為擅長寫真的郎世寧所繪,虎及樹木、山石等出自中國宮廷畫家之手。

清 高其佩 指畫虎

清 高其佩 松虎圖

清代官員、畫家 、指畫開山鼻祖高其佩,創作山水、人物、花鳥、走獸時,均信手一揮而就,在指勾掌抹中表現出一種獨特的神韻。他的指頭畫虎圖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讚譽,有詩為證:「鐵嶺老人閻李流,畫不用筆用指頭,縱橫揮灑饒奇趣,晚年手法彌警遒。為吾染指畫蒼虎,氣橫幽壑寒颼颼,落墨伊始鴉雀避,著色慾罷豺狼愁。怒似蒼鷹厲拳爪,炯然霹靂凝雙眸,萬裡平川望無極,三株古柏拏龍虯。老人閱世如雲浮,獨於畫法未肯休,此圖贈我實手跡,筆繪還輸第二籌。高堂晝靜風生壁,卻憶行圍塞北秋。」(清 乾隆題《高其佩指頭畫虎》高其佩指畫的老虎,並不是實有真虎的再現,而是把真虎的特點和性格典型化,使之更加生動。畫家高其佩對自己畫虎就有這樣的說法:「畫虎之工,頗能以得形似見長,而不若吾虎之威也。」

清 華嵒《蜂虎圖》

清代另一位畫虎名家是揚州八怪之一的華嵒 ,他留下了一個「畫虎驅狼」的傳說。據說華嵒外出遊歷經過一個叫蘇家坡的村子,得知狼群經常會攻擊村裡的家畜、家禽,令百姓苦不堪言又無計可施,一時人心惶惶。華嵒揮毫創作一幅《虎圖》,讓村民們掛在狼群經常出沒的村口亭子上,由於華嵒技藝高超,他畫的虎圖遠遠看去像一隻兇猛的真老虎,群狼看到後就掉頭鼠竄了,從此以後再也不敢來侵犯。

華嵒的花鳥畫最為生動,作品極富藝術感染力,他早年學工筆多過寫意,後來博採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畫出一隻生動傳神的、威風凜凜的猛虎自然不在話下。我們如今能欣賞到的華嵒最出名的畫虎真跡,卻是一隻不太正常的虎——這就是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蜂虎圖》,圖中的猛虎看起來垂頭喪氣、威風盡失,蜷縮著身子,腦袋低垂,樣子完全就像一隻病貓,詭異、滑稽,是什麼讓一隻猛虎變成了這樣?原來是老虎右上方枝頭一隻野蜂振翅而立,看樣子隨時會發動一波空襲!華嵒自幼酷愛繪畫,山水花鳥幾乎無一不精,因家貧失學,備受世俗冷落,背井離鄉四處漂泊,儘管他飽讀詩書,又畫得一手好畫,卻終生貧困、生活動蕩,內心深處的失落可想而知,而這幅 《蜂虎圖》表現的或許就是畫家內心的酸楚與無奈吧!

清 沈銓《花鳥走獸冊》之龍虎

收藏於上海博物館的清代畫家沈銓《花鳥走獸冊》中有畫虎一開,虎尾半掩於林後,與天際濃雲間一龍相峙,周遭草木搖動,泉石相激,雖為小幅,但氣象生動,躍然絹上。

清 任伯年 虎圖

著名海派畫家任伯年也擅長畫虎,凡求他畫一隻虎需酬白銀十兩。一天,一個富商趁他生活困難之際請他作畫,奉酬金五兩,講明畫半隻虎。任伯年見富商有意刁難也不示弱。他凝神構思片刻,便揮幾筆在宣紙上畫了個山洞,在洞口畫了只老虎的後半身,老虎尾巴豎起,兩隻後腳一提一落,原來是一隻正在進洞的老虎。富商見狀嘆服不已。可見畫虎不但要追求神似,而且要在創意和含蓄方面下功夫。

因缺乏對真虎近距離的觀察,對其解剖結構難以充分認識,加之缺乏西畫具象造型的科學造型法則,古代畫家筆下的虎多為臆測,著重虎威的表現,姿態缺少變化、姿態生硬,難免形走而神失。隨著時代的進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西畫法則的傳入對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影響和動物園的出現,人們有更多的機會見到真虎,眼觀手摹,因此,近現代畫家畫虎在造型和技法上都大大地超越了前人,名家頻出,其中的佼佼者包括張善孖、劉奎齡、劉繼卣、何香凝、劉海粟、徐悲鴻、高劍父、高奇峰、趙少昂、胡爽庵、吳茀之、蔡鶴汀、蔡鶴洲、鄭乃珖等等。

張善孖、張大千 養虎日常

近代畫虎高手中,知名度最高的莫過於張大千的二哥張善孖,張善孖善畫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尤精畫虎,自號「虎痴」「虎髯」,時人則稱他為「虎公」「張老虎」。他曾在蘇州網師園內豢養一虎,朝夕揣摩,創作出許多以老虎為題材的作品,名震畫壇。張善孖筆下的猛虎,既不失虎的威猛,又富有人性,含有一種溫情,同時結構準確,華南虎的特徵明顯。

張善孖 畫虎作品

張善孖 畫虎作品

張善孖、張大千 合作虎圖

因為張善孖以畫虎成名,作為兄弟的張大千,畫虎的水平也很高。張大千與張善孖手足情深,他的成長離不開二哥的提攜。張善孖經常帶他參加各種畫展,1931年,兄弟二人合作創作《金陵十二釵》,把老虎擬人化,仿照金陵十二釵女子的神情,用老虎的形象代替。作品完成以後轟動了全國,越來越多人認識了張大千,很快奠定了他在畫壇的地位。張大千晚年曾對人說:「我在繪畫上有些成就,要感謝二家兄的教導。」為了讓張善孖在畫虎領域獨領風騷,張大千曾提筆寫下兩行字回復重金求他畫虎的畫商:「大千願受貧和苦,黃金千兩不畫虎。」

徐悲鴻《騎虎財神像》

以畫馬聞名於世的近代著名畫家徐悲鴻,同樣擅長畫虎。徐悲鴻在德國留學期間,經常去動物園畫獅子、老虎、馬等各種動物,以提高自身的寫生能力。動物園內的猛獸被關在半圓形的圍欄裡,這使得徐悲鴻可以從多個側面、不同的視角近距離地觀察它們的皮毛、肌肉、形體以及各種運動姿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徐悲鴻《騎虎財神像》,自題:「畫貓也是度平生,頗苦營營浪得金。請出趙兄無別意,虎(看)他騎虎好開心。癸未元日寫本,淑華仁嫂供養。悲鴻。」圖繪方臉大漢趙公身著盔甲,外罩藍袍,足蹬官靴,威風凜凜地騎在老虎背上。號稱「百獸之王」的老虎被馴服得猶如病貓,全無霸氣。本幅之老虎為水墨淡彩小寫意畫法,其皮毛先以赭色暈染,趁水分未乾之際繪長短不一、錯落有致的紋理,墨線在溼潤的紙上洇散,其若虛又實的水墨效果自然地表現出虎毛細密的質感。

徐悲鴻 《虎圖》

故宮博物院還收藏徐悲鴻另一幅《虎圖》,繪一花斑虎臥於石上,正扭頭轉身回眸遠眺,其警覺的目光既擴展了畫面的空間感,也顯現出百獸之王唯我獨尊的霸氣。圖中的虎採用傳統中國畫的淡彩暈染,以細勁的筆致勾勒出虎之欲行又止的動態,又以或深或淺的赭石及藤黃交錯地渲染虎背的皮毛,表現出細密柔滑的質感。這幅畫的創作年代為1918年,徐悲鴻年僅23歲。

吳昌碩 《臨高其佩虎圖》

齊白石《虎圖》

標新立異、畫自己的真實感受是齊白石一貫的藝術主張。他為此自刻一枚「我自作我家畫」的印章,以表明在藝術創作中不但師古人、師造化,更注重創新求變,塑造自我風格。他曾勸誡其弟子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要求他們做到神似形不似,而不是簡單地承襲師法,否則其藝術是沒有生命力的。齊白石以畫果蔬、花卉、人物以及魚蝦蟹類題材最多,也最為人稱道,他畫虎的作品極為少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齊白石《虎圖》,打破了傳統以虎的正面形象面向觀眾的畫法,僅繪以虎的背影,但通過虎背扭動的身影仍可感受到其軀體的健壯與強悍,雖然虎身兩側秋草搖曳,仍可感受到其不為周圍環境所動、唯我獨尊的王者風範。作品展現了齊白石於其常規題材畫外的另一種風格,並且以獨特的表現方式詮釋了其注重創新的理念。不過我們也有理由懷疑,齊白石這幅畫,多多少少借鑑了浙江博物館藏吳昌碩《臨高其佩畫虎圖軸》的創意,不知諸君以為然否?

歷代畫家畫虎,莫不是以物喻人,借物傳情達意,畫出自己愛憎分明的真切感受。高其佩畫猛虎圖有題詩曰:「白額生風惡,斑紋坐地肥,而今無可畏,不及債家威。」通過對猛虎形容襯託,實際對高利盤剝者進行鞭撻。畫虎雖以虎為描繪對象,但對於學養深厚、文思敏捷的畫家來說,在作品裡無不闡發、寄託著某種精神境界。何香凝是20世紀中國最傑出的女性之一,她的畫作氣度恢弘,立意深遠,常借對松、梅、獅、虎和山川的描繪,抒情明志。早期在日本學習繪畫期間,何香凝就對老虎題材產生極大的興趣,影響了她的整個繪畫生涯,貫穿了她的整個藝術生命。何香凝1934年送給經亨頤夫人的《虎》圖,畫面做猛虎咆哮之勢,風格悲憤激昂,此時國家民族危機深重,何香凝的詩文繪畫都表現出悲痛的危機感。

劉繼卣《武松打虎》組畫選頁

「武松打虎」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典的故事之一,可謂家喻戶曉、婦儒皆知。根據這個精典的故事創作的戲曲、文學、繪畫等作品層出不窮,各有千秋。僅繪畫而言,劉繼卣的重彩畫《武松打虎》是眾多作品中最出眾精彩的,影響最廣。《武松打虎》組畫一共十六幅,畫面生動,色彩典雅、柔和,融合協調了人物畫、動物畫和山水花鳥畫為一體,構圖嚴謹,筆筆精到,為讀者塑造出從未見過的豪俠氣魄及威武不屈的英雄形象。畫面的每一方寸,複雜的透視與空間關係,處理得極富科學性,更加完美地充實了讀者的視覺,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情衝動。劉繼卣的父親劉奎齡畫虎,造型嚴謹、準確,筆法精細逼真,形象生動優美,劉繼卣隨父學畫而另創新風,運用工筆與寫意相結合的方法,成功地塑造出了威武勇猛的老虎形象,美妙多姿,栩栩如生。

馮大中  虎

當代畫虎名家群星璀璨,各有千秋,以馮大中先生為代表的工筆虎畫家更是獨領風騷,輝耀畫壇。「虎」字諧音「福」,金虎躍福年,畫家畫虎,借虎之雄風驅邪避災,祈願肆虐三年的新冠疫情早日消退,華夏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相關焦點

  • 屬虎人:虎年運程: 2021年生肖運程,虎年十二生肖運勢解析!
    屬虎人:虎年運程: 2021年生肖運程,虎年十二生肖運勢解析!
  • 【國畫技巧】畫虎要訣
    畫虎十要1、畫虎要強調其強健的體魄和稜角清晰、堅硬有力的骨骼。2、畫虎要注意其頭部外形呈圓形,面部斑紋組合呈方形。3、畫虎目要威嚴,注意其特徵「白額吊睛」,要強調眉宇間斑紋的處理。4、虎的頭、頸、背要緊密連接,形成力度。5、虎還有一個瘦軟的腰腹,作畫時要強調這一特徵。6、虎的四肢較短,要畫得壯實,後肢要長於前肢,要注意刻畫後腿「人」字型紋的特徵。7、畫虎尾要強調尾的韌勁和力度,要畫出鋼鞭似的感覺。8、畫虎身上的斑紋,要強調粗細深淺變化和斑紋間的疏密關係,要前疏後密。
  • 居室、家庭裝飾畫掛老虎怎樣?
    對於家庭裝飾畫不知道已經提到多少次了,前些日子,一位朋友問,家裡掛老虎的字畫好不好?臨近虎年,虎虎生氣是很多人的意願,那麼,室內掛老虎的字畫到底好不好呢?我再次給書畫愛好者做一下解析。室內掛畫,老虎的畫分為兩種,一種是上山虎,另一種是下山虎,各有不同,我們分開來分析。
  • 屬虎人: 虎年是哪幾年 命運如何
    在十二生肖中,屬虎的人勇往直前,對於相對困難的事情總是能不屈不撓,從來不怕失敗,失敗後他們也會再繼續向前衝。那麼,虎年是哪幾年呢?虎年出生的人命運如何呢?他們性格中有什麼優缺點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屬虎人: 虎年出生的人婚姻如何 屬虎婚姻配什麼屬相好
    屬虎人:虎年出生的人婚姻如何 屬虎婚姻配什麼屬相好   每個屬相的性格都不一樣,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在同樣婚姻中,有些人經營得有聲有色
  • 屬虎人:虎年出生的人命運如何·男人篇
    虎年出生的男人為人強勢,性格霸道,對自己有著強烈的自信。
  • 虎年出生的人婚姻如何 屬虎婚姻配什麼屬相好
    屬虎婚姻配什麼屬相好?  虎年出生的人婚姻如何  虎年出生的人本來就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對於婚姻也是如此。當遇到糟糕的運勢變化的時候,他們很難對愛人表現出溫柔的一面,而是持固執強硬的態度,甚至有時候會把自己的情緒遷怒於愛人。這樣的性格不利於婚姻的穩定,因此虎年出生的屬虎人婚姻關係都比較僵。
  • 如何與人論畫
    如何與人論畫
  • 歷代畫論:《夢幻居畫學簡明》(第二部分)鄭績 撰
    此近俗流弊,因訛傳訛,往往習而不察,有志畫學者,當分辨之。述古昔人論人物,則曰:白析如瓠,其為張蒼;眉自若畫,其為馬援;神姿高徹之如王衍,閒雅麗都之如相如,容儀俊爽之如裴楷,體貌閒麗之如宋玉。至於論美女,則峨眉皓齒,如東鄰之女;環姿體逸,如洛浦之神。
  • 美術研究|張彥遠的「真畫」論!
    〔摘要〕張彥遠的「真畫」論包括兩個層面的涵義,一是「真畫一划,見其生氣」,一是「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真畫一划」的理論源於其書畫用筆相同之思想,強調繪畫線條的獨立之美,為後世文人畫線條論之濫觴;「意存筆先」論則源出於中國哲學的「言意」思想,強調了繪畫主體之能動性,亦與古代藝術之「妙悟」 說有契合之處。
  • 不二馬大叔,把猛虎畫成胖乎乎的萌虎,62萬網友直呼:血槽已虧空
    今天給大家呈上一篇文風比較輕鬆歡樂些的文章,寫一寫關於一位擁有62萬粉絲的漫畫家——不二馬大叔畫的猛虎,不對,是萌虎~他筆下的老虎,因為又胖又萌,一時間吸引了62萬網友「雲吸虎」,網友們紛紛稱:可愛到想把它摸禿!虎,乃百獸之王!額頭上的那三橫一豎,就代表了它與生俱來的霸氣和兇悍。
  • 屬虎人:2021虎年運勢解析出爐!快查看你的2021虎年運程是吉是兇!
    屬虎人:2021虎年運勢解析出爐!快查看你的2021虎年運程是吉是兇!
  • 王者之風—黃玉琳寅年畫虎展昨日在杭舉行
    中國畫中的動物畫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在畫壇湧現出很多以動物題材作品知名的藝術家,如徐悲鴻畫馬,黃胄畫驢,劉繼卣畫虎,吳作人畫駱駝,潘天壽畫鷹,馮大中畫虎等,當代畫虎名家黃玉琳也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 成年人怎麼畫一隻雞才不丟人?
    本人度小派,是個繪畫愛好者,現在正在對著下面這幅畫沉思。我可能是個假畫家:沉思中...
  • 太瘋狂了,動物線描就該這樣畫,用簡單的筆畫出超精美的畫,絕了!誰看都受不了!
    2022虎年可愛的小老虎針管筆畫用線條畫老虎你喜歡威風凜凜的猛虎呢?還是喜歡憨態可掬的小萌虎呢?今天,咱們用最簡單的方法教大家虎年畫老虎祝小夥伴們虎虎生威,如虎添翼!嬌羞的猛虎除了動物,他刻畫的人物也是非常精緻、流暢、且充滿情感,畫了這麼多的簡筆線描、花卉、卡通不如來挑戰畫人物吧工具:櫻花針管筆、普通畫紙
  • 從石濤「一畫論」看當下中國畫的創作!
    《畫語錄》全書十八章是一個整體,更是一個完整有機的體系,全書以「一畫"的原理貫穿到底,石濤的「一畫論"及其思想是中國繪畫美學的一種總結,他的「一畫論"與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中的人文主義精神都有淵源。
  • 張大千《畫說》
    張大千 幽谷圖中國畫常常被不了解畫的人批評說,沒有透視。其實中國畫何嘗沒有透視?它的透視是從四方上下各方面著取的,現在抽象畫不過得其一般。如古人所說的下面幾句話,就是十足的透視抽象的原理。他說「遠山無皴」。
  • 「新文人畫」不是畫種 而是一種主張——論新文人畫真的新嗎?
    今天,「新文人畫」不是一個畫種,而是一種主張。既然是主張和呼籲,那就意味著當代缺少文人甚至是沒有文人畫。事實上,過去的所謂文人畫,也不是一個畫種,而是一種籠統的稱謂。文人畫在古代來講,是個偽命題。這說明他們對文人身份的看重和嚮往,但我們在進行理性判斷時,應該清醒——寫了幾首詩,就能說是文人嗎?畫了幾幅帶款字的畫,就能說是文人畫嗎?如果是這樣,那今天凡是拿起筆桿寫公文的人,恐怕也要稱作文人了。新文人畫的出現,雖是在國畫領域,85新潮趨於沉寂,現代主義全面退出國畫領域,傳統文人畫則全面趨於復興之際。
  • 畫壇神才張大千精通山水畫,因哥哥說的一句話,終生不肯畫老虎
    不像其他畫家只注重一面,張大千博覽眾長,精通各類素材,堪稱「全能型畫家」。其創作「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宮廷畫,山水畫,文人畫無不信手拈來。自然中的山水,蟲魚,走獸,花鳥;世間的人生百態,風情萬物;在張大千的筆下鮮活亮麗,栩栩如生。
  • 金虎or萌虎,你pick哪一隻?!
    Spring Festival·2022—▼還有半個月不到,就是千禧年後首個壬寅虎年了。老人家們都說,每一個虎年都是福年,因為「虎」諧音「福」。為迎接福年,很多人早早給家裡備上虎年年禮,掛上虎畫守護家宅,祈求平安順利。大人還給自家孩子備上萌萌的虎頭帽、虎玩偶、穿虎頭鞋,希望小孩虎虎生威,強壯有活力。要問三能君準備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