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人論畫
書畫家平時難免會就藝術問題與人交流爭論,但對於交流爭論時面對什麼樣的人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估計很少有人考慮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關鍵,因為處理不好,就會造成雞同鴨講,甚至於互問高堂的後果!
而既然是有關書畫的爭論,那對於書畫便需要有一個高屋建瓴式的整體觀感。我這裡簡單的總結了幾條有關書畫理解所到達的層次,以方便有志於馳騁槓界的同道參考。
要想真正的理解書畫,一般情況下,大略需俱備三個層次——即法、理、道。
所謂的法,就是技法,即要掌握基本的筆墨功夫,因為有了一定的試踐體驗,與前人達成了一個筆墨上的共識,才有了可以深入的前題。
而理,則是指藝術理論,即對藝術史有所了解,知其源流出處,有了一定的眼界,看問題時才不會局限。
至於道,是指哲思層面,即對傳統哲學有一定研究,知其美之因何為美,這個關乎著一個人美學修養的高低。
我們與人論書畫,對於技法尚未解決或單純局限於技法者,只宜就畫說畫,只說具體的筆劃色墨之類。
對於有一定技法且對美術史及風格流派有了解的,則宜談畫面效果、畫壇典故、展覽流行之類。
而對於到了道之層面的人,則可無所不談了,談氣韻、談神逸、說幽玄、論空明,無可無不可。
最忌諱的是和前兩層的談道,和道層的談技巧,用孔夫子的話講,這叫沒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