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人論畫

2021-12-28 飲水道人

如何與人論畫

    

     書畫家平時難免會就藝術問題與人交流爭論,但對於交流爭論時面對什麼樣的人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估計很少有人考慮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關鍵,因為處理不好,就會造成雞同鴨講,甚至於互問高堂的後果!

       而既然是有關書畫的爭論,那對於書畫便需要有一個高屋建瓴式的整體觀感。我這裡簡單的總結了幾條有關書畫理解所到達的層次,以方便有志於馳騁槓界的同道參考。

      要想真正的理解書畫,一般情況下,大略需俱備三個層次——即法、理、道。

      所謂的法,就是技法,即要掌握基本的筆墨功夫,因為有了一定的試踐體驗,與前人達成了一個筆墨上的共識,才有了可以深入的前題。

      而理,則是指藝術理論,即對藝術史有所了解,知其源流出處,有了一定的眼界,看問題時才不會局限。

         至於道,是指哲思層面,即對傳統哲學有一定研究,知其美之因何為美,這個關乎著一個人美學修養的高低。

       我們與人論書畫,對於技法尚未解決或單純局限於技法者,只宜就畫說畫,只說具體的筆劃色墨之類。

           對於有一定技法且對美術史及風格流派有了解的,則宜談畫面效果、畫壇典故、展覽流行之類。

       而對於到了道之層面的人,則可無所不談了,談氣韻、談神逸、說幽玄、論空明,無可無不可。

       最忌諱的是和前兩層的談道,和道層的談技巧,用孔夫子的話講,這叫沒眼色!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張彥遠的「真畫」論!
    〔摘要〕張彥遠的「真畫」論包括兩個層面的涵義,一是「真畫一划,見其生氣」,一是「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真畫一划」的理論源於其書畫用筆相同之思想,強調繪畫線條的獨立之美,為後世文人畫線條論之濫觴;「意存筆先」論則源出於中國哲學的「言意」思想,強調了繪畫主體之能動性,亦與古代藝術之「妙悟」 說有契合之處。
  • 從石濤「一畫論」看當下中國畫的創作!
    《畫語錄》全書十八章是一個整體,更是一個完整有機的體系,全書以「一畫"的原理貫穿到底,石濤的「一畫論"及其思想是中國繪畫美學的一種總結,他的「一畫論"與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中的人文主義精神都有淵源。
  • 什麼是文人畫,如何解讀文人畫,文人畫有哪些傳承思想?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他還在歷代文人士大夫的畫師中,找到被認為是文人畫鼻祖,能詩善畫的唐代大詩人王維作為他所倡「詩畫本一律」的繪畫思想的遠祖,這就使古代中國文人的歷史認同感得到了滿足。蘇軾說:「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南宋人說:「畫難畫之景,以詩湊成。吟難吟之詩,以畫補足。」
  • 歷代畫論:《夢幻居畫學簡明》(第二部分)鄭績 撰
    若夫殷仲堪之眸子,裴楷之頰毛,精神有取於阿堵中,高逸可置之丘壑間者,又非議之所能及,此畫者有以造不言之妙也。故畫人物最為難工,雖得其形似,往往乏韻,故自吳晉以來,號為名手者才得三十三人,其卓然可傳者,則吳之曹弗興、晉之衛協、隋之鄭法士,唐吳道玄、鄭虔、周昉,五代趙才、王商,宋李公麟。彼雖筆端無口,而尚論古之人,至於品流之高下,一見而可以得之者也。宣和論畫。
  • 美術研究|論《石渠隨筆》的畫學審美意識!
    》注萬柳園及本圖典故; [2](72~73) 評元人《西湖草堂圖卷》時詳考畫家其人,以為「西湖草堂為 ( 莫) 景行所構,此圖則倩元末人為之」, 「又西湖雷峰時未經火變,此圖元末作,故相輪巋然具存」; [2](P82) 評元人集錦卷中莊麟水墨畫,稱 「予考莊麟為江東路人,住京口……見《鎮江府志》。」
  • 不會畫素描?「藝術叛徒」真相幾何?劉海粟畫論與創作的答案都在這裡
    「藝術流氓」…… 歷史與真相究竟如何?(鉛筆畫--圖案畫-木炭畫-色粉畫-水彩畫-油畫),是同時代的中國洋畫家中僅見的。劉海粟1922年開始重治國畫創作,同年所作《三位一體》(右)及次年所作《和平》,收錄於他1923年出版的第一本個人畫冊《海粟之畫》從劉海粟1915年創作的鉛筆素描《鹿》和1926年創作的國畫《雙鹿》可見,劉海粟在早期國畫創作中參用了西洋素描畫法。劉海粟對傳統國畫的研究,自晉、唐、宋、元、明、清迄今各代畫史、畫論皆有涉獵。
  • 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
    你去看看這些人的畫,再看看他們自己的畫論或同時代人的評論,哪有如明清人這種稱讚的!你去讀讀第一次把董源捧出來的米芾對董源的評價:「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嵐色鬱蒼,枝幹勁挺,鹹有生意。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畫史》)哪來的筆墨!
  • 達文西畫論:透視學,有空該認真看看
    像平面——透視無非是從一片光滑透明的玻璃後面觀看某一地點。在玻璃面上可以描下在它後頭的一切物體。這些物體形成一個錐形射入眼帘。(S註:達文西當然不必真的用玻璃來描畫透視,但是這卻成了其後很多人研究透視的一種輔助辦法。) 兩匹馬沿著平行的跑道奔赴同一目標,假使眼睛從兩條跑道中間望去,可見它們越跑越相互靠攏,這是因為映在眼睛上的馬的像 往瞳孔表面的中心移動了。
  • 美術研究|畫畫: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根據文字記載,他不僅有畫,還有畫論,還有歌賦。不僅文人畫畫,連皇帝也畫畫,梁元帝蕭繹就是個出色的畫家。這是中國一個很特殊的情況。中國知識精英過早參與了繪畫行為,便把他們的文化修養帶入到繪畫創造發展的過程中。於是,儒家「遊於藝」、「文以載道」的思想,重神、重意、重主觀情緒的表達等理念,很早就被納入到繪畫創作中。
  • 揭秘石濤的審美,細品「一畫」論——清代石濤繪畫美學思想新解!
    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見用於神,藏用於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畫之法,乃自我立。——你看,這位審美的還鄉者多麼自負得意!此一畫收盡鴻蒙之外,即億萬萬筆墨,未有不始於此而終於此,惟聽人之握取耳……一畫之法立而萬物著矣。
  • 美術研究|張彥遠:品第繪畫和論畫六法,對山水畫發展規律的認識
    關於張彥遠說王廙「畫為明帝師」,阮璞教授在《< 歷代名畫記> 運用前人文獻多有點竄曲解處》一文第二部分「將本非能畫之人附會成能畫之人」中說,疑「畫為明帝師」為張彥遠杜撰,張懷瓘《書斷》將王廙的飛白列為妙品之中,在王廙小傳中,張懷瓘寫到:「自過江右軍之前,世將(王廙字世將)書與荀勖畫為明帝師」。
  • 國畫如何畫梅花畫枝幹
    這是因為曲枝為柔,直枝為剛,曲和直的結合剛柔相濟,會使畫枝幹出現生命的律動。不論畫家怎樣用筆,表達的感情強弱,喜怒、激昂,會躍然於紙上。初學畫枝幹並不能把握感情變化,也不必追求這些。做到枝幹不飄、行止得當,枝幹變化不一、快慢有致、用筆熟練趨向明,情感方能融於枝幹之中。畫枝幹能否修,也是初學者的問題。畫枝幹時,如有一筆不合適,可隨時趁溼再補上一筆。
  • 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與所貴於畫者為其似耳,畫而不似則如勿畫
    我們在前面提到的傳統畫論認為,描繪某特定實物或景色的繪畫應該在觀者心中勾起與他看到實物真景時同樣的思想和感受。直到11世紀後半葉,這個理論都還沒有受到任何的挑戰。然而在同一時期,有些關心繪畫的人士也開始意識到,在解釋幾個世紀以來,某些慢慢開始流行的非正統風格和技巧的特殊表現力量時,這樣的理論已不適用了。
  • 歷代畫論:《芥舟學畫編》(第四部分)沈宗騫 撰
    此二者論之於理,未嘗有乖,繩之以法,則大有礙。作者但就法一邊論可也。總之人物多,則景物可多。人物少,則景物斷不可迫塞。蓋局法第一當論疏密,人物小而多者,則可配以密林深樹,高山大嶺。若大而少者,則老樹一幹,危石一區,已足當其空矣。以此推之,則疏密之道,自了了矣。作人物布景成局,全藉有疏有密。
  • 美術研究|筆法之法——兼論荊浩畫學理論的意義範式與現代價值!
    民國時期,在試圖尋求中國古代繪畫理論中崇尚寫實和反映自然之觀念的願望下,鄭午昌的《中國畫學全史》和俞劍華的《中國古代畫論類編》都從畫學理論發展的邏輯中,綜合性的給予了《筆法記》肯定的判斷。鄭午昌說:「然相傳既久,其精當處直斷為從荊浩胸臆中吐出,亦不為過」。
  • 唯有美,才能稱為藝術——論劉喬喬的畫
    當然,東西方對於美的含義,又有不同見解,此當另論。2018年 綻放68X68cm劉喬喬的繪畫,給人的感覺,首先就是美,勿論是花鳥,抑是人物,都給人美的感受。美有雄渾美,有厚重美,有淡雅美,有疏曠美,有狂放美等等,但不論哪一種美,必須有內秀,即我常說的「秀骨」,「秀骨」顯示出來的是清氣。
  • 美術研究|論山水畫與油畫風景的異同!
    二、中國山水畫與油畫風景的相同點大自然包羅萬象、自然中的人、景物、甚至於自然中人創造的物象都屬於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這是人類一個永恆的主題、對大自然的描繪是人類表達自己情感和理性認知的重要方式。
  • 周靖|如何成為一名反表徵論的實在論者?——經由語用中介的表達論策略
    「密涅瓦」品牌書繫著重於對人的本質及人生存世界的反思,提倡一種激情與理性交融,哲學與人文並重的閱讀旨趣。聯繫郵箱:minerva2019@sina.com如何成為一名反表徵論的實在論者?本文第一節擬闡釋《邏輯哲學論》中的實在論和反表徵論論題;第二節擬討論羅素和蘭姆賽對《邏輯哲學論》的質疑;第三節將討論「布蘭頓的維根斯坦」的相關思想,對「經由語用中介的語義學進路」做直接闡釋,以表明如何克服《邏輯哲學論》中策略的不足,並最終成為一名反表徵論的實在論者。
  • 教你如何畫漫畫,空了就給心愛的人畫一幅吧
    漫畫裡的人物好像總愛閉著眼說話,其實會有多少人說話時真的那樣?但無論如何,閉著眼睛可以表達多種情緒。然而,比起單獨畫出每一股頭髮來,更好的方法通常是把它們畫成不同大小、形狀的發叢。如圖所示,這是每種頭髮風格的一些最簡單的形式。注意在大多情況下,在發叢的底部的線條更彎曲一些--如例圖中最左上的例子尤為明顯,較低的線比上邊的線條曲度更大,讓頭髮更富有深度,更加漫畫化(anime- ish?)一些。 有時頭髮表現得很誇張,有時卻僅能讓人瞧見,不過大多數的漫畫髮型中,每股頭髮都會是這種基本的形狀。
  • 美術研究|以藝術進化論為名:美術入華語境中的中國畫論!
    次年五月,《教育世界》又刊其《論哲學家及美術家之天職》,論曰:天下有最神聖、最尊貴而無與於當世之用者,哲學與美術是已。天下之人囂然謂之曰無用,無損於哲學、美術之價值也。……夫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豈不以其有純粹之知識與微妙之感情哉?至於生活之欲,人與禽獸無以或異。後者政治家及實業家之所供給;前者之慰藉滿足,非求諸哲學及美術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