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研究|論山水畫與油畫風景的異同!

2020-12-14 美術研究

【摘要】由於風俗、傳統文化以及地域差異等因素。使得中西方繪畫藝術在取材方式上就有很大的區別。因此,繪畫作品不同畫種、不同內容、不同畫面、不同色彩、不同表現手法呈現在我們面前。中國山水畫與西方油畫風景,不僅在世界觀與藝術觀上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它們在傳統的審美與美學觀念上也有所不同。當然。隨著中西方在藝術文化領域的不斷交流,山水畫與油畫風景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關鍵詞】山水畫;油畫風景

一、山水畫與油畫風景

山水畫是以中國的山山水水自然風貌為主要元素、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傳統繪畫。山川、田園、等都是山水畫的題材表現的內容。山水畫不但可以表現豐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更集中折射了中國人對自然的審美認意識、甚至還可以從側面間接地反映了時代和社會生活,所以山水畫成為中國傳統繪畫中發展得最為成熟、完備的繪畫門類之一,千百年來一直都為人們所喜愛。油畫風景畫是西方繪畫的一個分科,也是以自然風光為研究對象。在西方傳統中,風景油畫特別注重自然景觀的真實性,運用透視原理和色彩規律再現自然,嚴謹的科學性始終是西方風景油畫最顯著的一個特點。

二、中國山水畫與油畫風景的相同點

大自然包羅萬象、自然中的人、景物、甚至於自然中人創造的物象都屬於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這是人類一個永恆的主題、對大自然的描繪是人類表達自己情感和理性認知的重要方式。中國山水畫和西方風景畫是基於不同文化背景下東西方藝術家對大自然所表達的共同情感——對自然的依賴、愛和敬畏。

1、相同的情感—大自然的表現

在中國,先秦諸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統一,山水被認為是人的精神品格的象徵。從而促使山水畫獨立分科並得到」發展和繁榮、這也是山水畫成為畫科之首的起因。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的農耕式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人對自然的依賴、人對自然的神往,所以一直以來山水畫都是人們表達自己對自然情感的最好方式。西方哲學從古代也是一直在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所以才有藝術起源的種種學說。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都認為模仿自然是藝術的本質。而模仿在本質上是人出於對自然的愛慕與好奇、也是理性認識的起點。雖然在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風景畫只是擔當圖解和裝飾的角色,但卻反映了人對自然美的初步發現,正是田園詩和田園畫為風景畫的獨立奠定丁基礎。

三、相同的發展軌跡——從概念到形式

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提出丁觀察自然的方法,還發現了近大遠小的原理;隋代展子虔在他的青綠山水中已體現了對自然的觀察與進步,唐代時李思訓父子繼承了展子虔的青綠風格,而吳道子則是傳統山水畫的變革者、從他開始山水畫就具有丁意象的圖式;到丁唐末荊浩所著《筆法記》將山水畫推上了畫科之首、他強調山水畫要圖真、繼承了顧愷之的「傳神論」和謝赫的「氣韻論」。之後在五代、宋初山水畫就高度成熟了、達到了寫意山水的繁榮之極、荊浩的學生李成、範寬均以他的美學方法描繪關陝一帶的山水;

北宋後期山水畫就走向了「保守、復古」的道路、正所謂盛極必衰、物極必反;郭熙主張學習傳統要「不局於家、必兼收並覽、廣義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後為得」他更主張師法自然,所以元初趙盂以來、畫家特別注重師承。元文人畫追求逸筆草草、不求形似、以至於忽略形象之重筆墨;清朝又出現丁以「四王」為首的仿古守法派,山水畫完全遵照古人模式、功力極深,但缺乏生活與創造力。無了生氣。在石濤畫語錄寫到凡寫四時之景,風味不同、陰晴各異,審時度侯為之。古人寄景於詩。其春曰:每同沙草發,長共水雲連。」其夏曰:「樹下地長蔭、水邊風最涼。」其秋曰:「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其冬曰:「路渺筆先到、池寒墨更圓。」亦有冬不正令者、其詩曰:「雪慳天欠冷,年近日添長。」雖值冬似無寒意,亦有詩曰:¨殘年日易曉、夾雪雨天晴。」以二詩論畫、「欠冷」、添長「易曉」、¨夾雪」,摹之不獨於冬、推於三時、各隨其令。亦有半晴半陰者、如:「片雲明月暗,斜日雨邊晴。亦有似晴似陰者:¨未須愁日瞢,天際是輕陰。」予拈詩意以為畫意,未有景不隨時者。滿目雲山,隨時而變、以此哦之、可知畫即詩中意、詩非畫裡禪乎?我們可以得知,中國山水畫已有時間的變化、從經歷丁概念化、理想化、現實化到形式化這麼一個發展的軌跡。

3、表現方法的不同

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手法:運用線條和筆墨、塑造成點線結構的藝術形象。在畫面上採用光線是以陰暗、散光、逆光來完成繪畫語言、光線的表現手法、是畫意、是意境。西方繪畫的表現手法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透視;油畫風景要認真觀察和思考景物、景物的季節、地點、時間都要思考在色調的範疇裡面。對景物進行分析和取捨,根據藝術需要經過歸納、組織、使畫面結構與表現語言整體概括,富有生氣、達到形體與色彩刻畫與表現,整體與細節等各種因素的和諧統一。主動經營畫面、運用光與色、明與暗、節奏與韻律等視覺語言、充分發揮主觀表現功能、把對客觀物象的認識轉化為主題的感受和情感的抒發西方畫家在畫面中能將他所觀察到的物體立體感、空間感和質感充分地表現出來。

四,結語

總之、隨著中西文化的不斷相互交流,藝術也在多元化的發展、中西方繪畫都打破了傳統的、單一的繪畫語言,走向共同交融的發展道路、形成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西方繪畫新格局。當代著名油畫家諶北新的《村口》就體現油畫寫意化、吸收了西方繪畫與中國山水畫的精髓,以中國文人特有的敏感。在色彩構成中加人了筆韻。美術理論家孫宜生曾以¨氣韻、氣度、氣象」概括諶北新繪畫的風格特色,其明朗清新而含有內在氣骨的格調、開創了油畫多元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竇亞傑,石濤的畫語錄[M]。西泠印社出版社。

作者/雷毅:渭南師範學院美術設計學院,陝西渭南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論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與印象派風景油畫的共同性!
    不管是在繪畫理念還是繪畫表現技法方面均有所差異,但是在西方印象派風景油畫形成之後,使中西方繪畫在繪畫表現技法以及繪畫理念上出現了一定的相似性,使兩者之間形成相互影響和相互融合的趨勢。本研究就對中國畫寫意山水與印象派風景油畫的共同性進行探討分析。
  • 美術研究|張彥遠的「真畫」論!
    (《歷代名畫記》卷一)「夫畫者以,人物居先,禽獸次.之,山水次.之,樓殿屋木次之。」(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序)「畫學,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鳥獸,曰花竹,曰屋木。」(《宋史》卷一百五十七《選舉志三》)「世俗論畫,必曰畫有十三科,山水打頭,界畫打底。」
  • 畫與詩:中國山水與風景的含義
    不久前在復旦大學舉辦的「畫與詩:再論中國山水與風景的含義」學術研討會,聚集了海內外知名的中國古代美術研究者,從多個角度探討了中國山水畫與風景的含義,從文學等多角度判定山水圖像題材,討論與山水相關的詞彙、觀念,以及畫家對山水的運用,山水與繪畫主題的關係等。本文收錄部分與會學者的論文摘要。
  • 風景油畫:冷杉樹林風景畫-克裡姆特|美術作品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畫作特色在於特殊的象徵式裝飾花紋,並在畫作中大量使用愛為主題。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松林、樹林) – 布面油畫03山毛櫸林美術作品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山毛櫸林、樹林) – 布面油畫04冷杉林(一)
  • 美術研究|傳統中國畫藝術在當前藝術語境下的發展思考!
    如黃賓虹的水墨畫可謂區別於常人,但在細節上依然繼承和發展了傳統的筆墨語言。他用類似西方解構主義的方式將天地山石完全打破重組,卻依然以中國水墨的方式呈現,堅持了傳統的筆墨語言。又如傅抱石,他的作品在繼承了石濤、龔賢等人的筆墨趣味之後亦傾注了自己的精神內涵。當前,中國畫藝術家可以嘗試從自己有能力控制的方面出發,重構藝術作品語境和藝術生產語境的內涵,最終達到重構藝術語境的目的。
  • 美術研究|論《石渠隨筆》的畫學審美意識!
    [2]( P3)這些論斷都明確指向一條結論: 阮元論畫有著鮮明的特點,《石渠隨筆》中的論畫篇章處處彰顯著其獨特的畫學思想,字裡行間均折射出他別有格局的畫學審美意識。並由此為我們揭示出一條不應被忽略的阮元研究新路徑,即依託《石渠隨筆》展開文本研究,揭櫫阮元畫學思想及其審美意識,全面彰顯阮元的畫學功績。
  • 心靈的通道——廣東「禮讚自然」油畫風景研究會提名展
    油畫風景研究會的藝術家們秉承時代精神,在日常的創作中注意關注自然;欣賞自然;親和自然;研究自然和歌頌自然,並引領人們的心靈去回歸自然,為新時代不斷創造出美好的精神家園。在展覽中除了詩意的油畫風景作品之外還出現了部分表現革命領袖和前輩曾經戰鬥、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的畫面,不但光色抖擻,而且節奏昂揚,這不但與劉銘館長的期望不謀而合,也體現出新時代的藝術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崇高的藝術追求。
  • 風景油畫:林中小屋-曼海姆|美術作品
    :風景油畫(春天、樹、房屋) – 布面油畫02山間小屋美術作品:山間小屋_Cabin in the Hills-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人物油畫(小路、遠山、房屋、天空、雲) – 紙板油畫05安曼磚廠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磚廠) – 板面油畫06林中小屋美術作品:林中小屋
  • 風景油畫:沙漠中的沙塵暴-曼海姆|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峽谷、沙漠、灌木叢) – 紙板油畫02戈爾貢尼奧先生和沙漠(29英寸),寬度:91.44釐米(36英寸)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沙漠、沙塵暴、天空、太陽) – 紙板油畫05沙漠公路
  • 義大利風景畫:廣闊的風景、古典園林風景-帕尼尼|美術作品
    帕尼尼也畫肖像,包括教皇本篤十六世。義大利風景畫一:理想的風景與泰特斯拱門義大利風景畫二:君士坦丁拱門的風景義大利風景畫三:義大利的風景義大利風景畫四:義大利的風景(牧牛者)義大利風景畫五:古典園林風景義大利風景畫六:廣闊的風景,馬車和優雅的人物在路上義大利風景畫七:古典園林
  • 樺樹風景畫:樺樹的樹幹、雪中的白樺樹-蒙克|美術作品
    樺樹風景畫一:秋天的樺樹樺樹風景畫二:樺樹的樹幹樺樹風景畫三:樺樹幹與森林樺樹風景畫四:白樺樹和扛著樹枝的人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樺樹林) – 紙板油畫02樺樹的樹幹美術作品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樺樹林) – 布面油畫03樺樹幹與森林美術作品
  • 美術研究|以色彩為中心及構圖的變化論重彩山水畫創作研究!
    摘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重彩畫重新強起成了中國畫變革中的一道風景。首先是北京工筆重彩畫協會成立,接著是大規模的工筆重彩展覽,這些都極大推動當代重彩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之中,重彩的古法與西學東漸的西法有多種相似。筆者從創作者的角度,梳理研究中國重彩畫的創作實踐在當代中國畫語境中有著怎樣的表現。
  • 美術研究|中國繪畫最成熟的是山水,畫家應該畫好每一幅作品!
    摘要:中國傳統繪畫發展最成熟的是山水。中國繪畫體系強調「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體現出作者明顯的心靈因素,看重心靈的創造,追求本質意趣,是最符合藝術本質追求的畫種。不過,即便是強調對象自然形態描摹的準確性,她與西洋畫的反映論從觀念到效果都是大不相同的。
  • 人體佳作賞析:論當代中國風景油畫中的「氣韻」賞古典油畫裡唯美人體藝術美女
    中國油畫源於西方油畫,單單就表現手法和精神來說,中國油畫風景的基本類型與中國山水畫的本質是類似的,但是也不能夠完全簡單地認為是用油畫顏料來畫山水。當代,中國風景油畫無論是在製作的技術上、作畫的技巧上、還是在精神層面的內容上相對於西方風景油畫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當前中國風景油畫只有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豐富內涵的優勢下,來揚長避短,借鑑西方油畫的表現手段和觀察方法才能形成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前輩畫家大師的試驗、探索和研究,充分的顯示了中國風景油畫的現實水平和潛力。濃鬱飽滿。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座失落的雲中王國。在平時也要注重適當的調節。
  • 風景畫:米勒在格魯希的家-米勒|美術作品
    在他的職業生涯接近尾聲時,他對畫純粹的風景越來越感興趣。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欣賞米勒的風景油畫作品吧!作品原作尺寸:無記錄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田野、修道院、天空、雲) – 布面油畫02春天:風景油畫(春天、果園、果樹、小路、彩虹) – 布面油畫03彩虹美術作品:彩虹_The Rainbow-讓·弗朗索瓦
  • 美術研究|論中國現代美術三大學派的文化整體觀!
    就繪畫而論,六朝以來,就大受印度美術的影響,無所謂國畫了;元人的水墨山水,或者可以說是國粹,但這是不必復興,而且即使復興起來,也不會發展的。所以我的意思,是以為倘參酌漢代的石刻畫像,明清的書籍插畫,並且留心民間所賞玩的所謂「年畫」,和歐洲的新法融合起來,也許能夠創出一種更好的版畫。
  • 美術研究|以藝術進化論為名:美術入華語境中的中國畫論!
    遊歷歐洲時,他發現「今歐洲以羅馬為正統」,「羅馬畫為全歐第一,凡歐人學畫有名者,必來羅馬學焉」。在羅馬,有代表著進步方向的拉斐爾:基多利膩、拉飛爾,與明之文徵明、董其昌同時,皆為變畫大家。但基、拉則變為油畫,加以精深華妙;文、董則變為意筆,以清微淡遠勝,而宋、元寫真之畫反失。彼則求真,我求不真;以此相反,而我遂退化。……以畫論,在四五百年前,吾中國幾佔第一位矣,惜後不長進耳!
  • 美術研究|中國畫構圖:整體構圖法,之字構圖法,邊角構圖法!
    [3]朱振華.淺談中國畫的構圖[J].美術教育研究,2017(17):27.美術研究|傳統中國畫藝術在當前藝術語境下的發展思考!論油畫當代性與油畫民族性折射多元化發展!論中國當代油畫發展現狀,中國當代油畫多元化發展形成因素
  • 樹林風景畫:從樹上摘水果的人-高更|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動物油畫(樹林、馬) – 布面油畫02大樹美術作品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樹林、草地) – 布面油畫03魯昂,聖旺教堂美術作品繪製材質:風景油畫(草地、樹林) – 布面油畫05從樹上摘水果的人
  • 美術研究|筆法之法——兼論荊浩畫學理論的意義範式與現代價值!
    如果對於明清時期的著名畫家我們還能通過對其傳世作品的歸納、總結和研究,來探明當時人們的繪畫方式和觀念的話,那麼對於諸如荊浩之類的「早期名家」,研究其「畫語錄」或畫論似乎對於解決此類問題更有裨益和可行性。《筆法記》全文不足兩千字,以作者與「假設人物」之間的簡單對話為寫作方式,論述簡略卻寓意極深。關於其內涵和所指的研究已經具有了相當的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