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重彩畫重新強起成了中國畫變革中的一道風景。首先是北京工筆重彩畫協會成立,接著是大規模的工筆重彩展覽,這些都極大推動當代重彩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之中,重彩的古法與西學東漸的西法有多種相似。筆者從創作者的角度,梳理研究中國重彩畫的創作實踐在當代中國畫語境中有著怎樣的表現。
關鍵字:工筆重彩;中國畫;創作
追述至春秋末年,中國的重彩畫就大體形成,至唐宋更是巔峰,之後宋元水墨取代了重彩的地位,重彩繼而走向衰落。現留存的敦煌莫高窟壁畫,新疆克孜爾壁畫歷久彌新;絹本《步攆圖》和《韓熙載夜宴圖》上的色彩至今散發出礦物質特有的寶石般的光彩。
在東西方交流頻繁的當代,人們創作環境在改變,精神和思想也在改變。東西方繪畫背後的深層內涵和文化精妙之處很難被對方理解。但當代重彩以色彩為中心的形式語言具有足夠開放性和包容性,在新的語境下,東方和西方、古典與現代就可以實現共存和對話。
一、當代各種思潮的碰撞
五四運動時期,大規模的西方近代文化思潮傳入國內,以 「獨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為旗幟逐漸影響中國畫變革。其後的85思潮"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術的繁榮。在創作領域中,體現在一些涉外的展覽上。其中西方印象派與日本畫在當時傳入,對當代重彩畫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印象派的形式語言是對西方幾百年來「再現"的視覺經驗的一種挑戰。在中國開始於二、三十年代的「西畫熱潮」,以豐子愷和劉海粟對印象派的文字介紹最多。印象派的「表現性"豐富了色彩的表達手法,江宏偉的色彩經驗就來自於這種啟發,在純色的組合和疊加中調和成豐富色彩關係的灰色。
日本畫早年受中國畫影響重大,明治維新時期受西方藝術理念和技術的影響日漸式微。近現代在狩野派畫家狩野芳崖、橋本雅邦為中心的畫家建立起近代日本畫體系。四78年東山魁夷的來華展給中國的畫家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東方的含蓄的審美情懷佐證了傳統繪畫語言介入現代語境表達的可能性。
二、構圖的變化
當代中國畫構圖上的變化最大的特徵是由無窮空間的情境轉為追求一種現實場景的表現。中國畫的傳統透視法是散點透視,以世外鳥瞰的多點觀察達到神遊的的超象虛靈的詩情畫境。民國時期,徐悲鴻的「改良中國畫"引入了素描、明暗等造型方法,強調具體的表現畫面,強調生活與自然的感受。例如吳一辜的山水畫作真實再現現實場景,幾乎具備了地理學和歷史學的價值。雖然由「境」到「景"的形態轉移使真實性得到了很大提升,而神韻和意味從中悄然流逝。
但當代重彩工筆畫沒有止步於由「境」至「景」的轉換,而是繼續拓展,這並不是要回到文人寫意的意境,而是著眼於當代人的現代精神觀念中。例如徐累的很多畫作在超現實的夢幻中,造成一種不穩定的虛幻場景。所以當代工筆重彩創作最好是憑藉「相由心生、應物寄情"的方式與手段,融入中畫傳統圖式意境,傳達當代的東方精神。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曾表述,亭臺樓閣、器物、樹石這種沒有生命的物體是無足輕重的,而當下的重彩畫創作中,器物,場景,樹石是極有可能成為創作的主體甚至是唯一的表達對象。同時,創作者多將周圍環境大膽取捨與重新排列組合,運用空間分割及現代構成理念的介入,注重點、線、面的結合,追求節奏感和韻律感,加強了視覺張力,強化了平面所立之勢帶來的裝飾效果。
三、以色彩為中心
絹本、紙本的工筆重彩源於古代壁畫而又自成體系。通過歷史的洗禮,傳統壁畫的現狀美更加豐富的肌理效果,更加含蓄深遠的美感是不言而喻的。礦物色具有天然的晶瑩美感,色域寬廣,與中國崇尚自然的思想相結合就形成了特殊質感的表現語,經過多次設色而形成的美感互相襯託,達到薄中見厚的效果。另外創作者多講求色彩之間的大小對比,比如色塊的冷暖、大小、明暗,色彩間又透著虛實、濃淡,使畫面產生主觀意象和裝飾美感。
以色彩為中心正是當代重彩的特殊表達方式,謝赫的隨類賦彩,王延壽的隨色象類,這種色彩語言觀念的形成與發展正是源於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引領的色彩觀。從單純到絢爛,再到唯恐被視為「俗"與「匠'。當代重彩以色彩為中心的形式語言與當下寫實性繪畫的觀念也有所不同,重彩具有裝飾性,在形象的造型上需要突破真實性刻畫,需要誇張和變形。雖然礦物質顏料的特殊性也限制了重彩的寫實性,但也恰恰促成重彩特有的美感,為重彩注入了新的價值。這種對色彩抒情化的追求正好契合了重彩畫「錯彩鏤金傳統色彩觀。
四、新材料、新技法的革新
當代工筆重彩畫家注重把握材質的品性特質,使材料不僅具有獨立的審美,還有材質上的美感,例如箔是非常好的金屬繪畫材料,以金箔、銀箔、銅箔、鋁箔最為普遍。常在重彩工筆畫中被用作畫面的底色,幾乎與任何材料形成協調的關係。
通過勾勒、塗染、拓印、噴灑、貼箔、打磨、堆積、薄罩、厚塗、拼貼、肌理等等手段的應用,使重彩畫具有更豐富的視覺表現力。多種手法的重新組合,使得重彩畫技法走向複雜化,對技法的不同操作也形成了不同的個性表達。還有借鑑水彩撒鹽,版畫拓印,油畫堆積等各種新材料及肌理製作來豐富畫面,噴槍、排筆、刮刀、滾筒己被廣泛運用在當代工筆畫創作中。例如唐勇力就多以「脫落法,和「虛染法」兩種技法形成自己特有的繪畫語旨。
作為觀念的載體,材料語言是由創作者駕馭的,但只有將神思妙想注入到技法中,突破傳統格局,所展現的材料美感才具有他人無法替代的價值和品格。我們在實際的運用中,不能為了材料而材料,應將主題情感和意境情調相結合來豐富畫面的內容和藝術表現手法。#文化#
五、總結
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是從學院中走出來,接受最多的西方繪畫教育體系。從一開始,西方的文化就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反觀本土文化傳統覺得陌生和新奇。當下的創作方式多為了展示性,這與古代文人為了把玩的創作目的是不一樣的,所以當代藝術作品能否被接受取決於觀眾的第一印象,突出的是視覺衝擊力。但只有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底蘊,依託本土的審美價值,以寬大的胸懷來吸收外來元素。將各種思想甚至是技法引入傳統的主觀表達,才能再現當代中國畫的華美樂章。
參考文獻.
[1]蔣採蘋中國畫材料應用技法[M] ·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
[2]唐秀玲,重彩技法語言解析——傳統重彩與現代重彩技法傳承與發展[M ].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2008
[3]葉健中國重彩畫的當代文化轉向[D]衝國藝術研究院.
作者簡介:何晨虹,學歷: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畫,單位四川理工學院。
美術研究|中國畫構圖:整體構圖法,之字構圖法,邊角構圖法!
美術研究|傳統中國畫藝術在當前藝術語境下的發展思考!
論油畫當代性與油畫民族性折射多元化發展!
當代中國油畫市場發展進程,前衛藝術的發展,油畫藝術市場的興起
論中國當代油畫發展現狀,中國當代油畫多元化發展形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