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繪畫的構圖形式豐富多樣,其中組合式構圖以其連續性、次序性和敘述性,被現當代工筆畫家所借鑑。重新解讀傳統工筆畫的構圖形式,有利於我們從傳統中汲取營養,創作出富有具有傳統韻味與現代美感的繪畫作品。
廣元劍閣覺苑寺佛傳故事畫,是傳統工筆畫的組合式構圖的精彩案例,使我在
工筆畫創作中得到啟發,大量運用了組合式構圖。劍閣覺苑寺位於劍門古蜀道末端的廣元市劍閣縣武連鎮,寺院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明朝英宗天順初年大殿重修後繪製《佛傳》故事畫二百餘幅。壁畫以柱相隔分為十四鋪繪製,多構圖形式的組合使壁畫氣勢相連場面壯觀,其縝密的構思與精巧的布局堪稱歷代故事畫的典範。劍閣覺苑寺壁畫以單幅式、組合式和連環畫式構圖為主,其中組合式構圖最具有特色。
畫中組合式構圖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兩至三個故事情節的構圖組合。《往揭天祠》分兩個畫面繪製淨飯王為了給太子終生大吉,親自帶太子到天廟朝拜的情景;《觀菩提樹》分兩個畫面繪製太子得成佛道的故事;《降伏火龍》分三個畫面繪製釋迦牟尼以神力降伏毒龍的故事。組合式構圖是佛傳故事畫在單幅式構圖形式上的一種發展,它將發生在不同時空段內的故事同時繪製到一個畫幅當中,使有限的畫面不僅可以包含豐富的故事內容,還突出了故事的主題增強了情節的可讀性。另一種是三個以上故事情節的組合。
三個以上故事情節的組合形式較為複雜,它在組合式構圖的一個故事裡面又細分出若干個小故事,這種構圖形式在我國歷代故事畫中都是極為罕見的。《耶輸應夢》和《梵王應夢》畫面通過各種形象之間的銜接和轉換,使觀畫者由外部的視覺體驗進而轉入到內部的精神體驗之中。在這種體驗中,時間成了銜接無數零散記憶片段的紐帶,將存在於不同空間中的若干非連續性畫面在觀畫者的思維意識中串聯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從而完成了對佛傳故事畫跌宕起伏故事內容的深度表達。
組合式構圖中關於連續夢境的描繪都是按照時間發展的先後順序排列故事畫中夢境的幻象仿佛被凝固成了個個鮮活的畫面,在這裡時間似乎是停滯的,唯有無數生動的記憶片段在緊密地羅列著,夢境的幻象在觀畫者持續有序的解讀中被串聯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三個以上故事情節的組合式構圖已經完全具備了連環畫式構圖的諸多特徵,可以說是連續表意性質構圖形式的濃縮式表達。覺苑寺佛傳故事畫通過夢的連續描繪來組成的構圖形式,使不同時間節點的記憶片段從虛幻世界的連續當中被分離出來,為觀畫者清晰準確的了解夢境的次序、內容和情景提供了最為豐富的視覺信息。
我的繪畫創作借鑑了佛傳故事畫的組合式構圖,注重畫面與畫面之間的穿插與融合,使之共同構建具有連續性和敘事性的繪畫體系。西藏組畫作品的藝術創作當中,採用了中國傳統繪畫組合式構圖的原理和方法,注重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連續性和敘述性,通過多幅畫面的組合來表達同一個主題使觀畫者在觀看完一組作品後方能完成對繪畫者創作意圖的全部解讀。這種連續表意性質構圖使觀畫者完全可以像閱讀文本故事一樣,依次依序的觀看每一幅故事畫的具體內容,這樣畫幅與畫幅之間、畫幅與觀者之間、觀者與情節之間就形成一種明確的時間邏輯關係,表現出先後性、連續性、次序性以及它所蘊涵的全部特徵。天葬組畫的作品由塵世、梵音、朝聖、浮生、禿鷹、長空六個畫面組成,分別象徵人生的六種不同境遇和境界。
塵世中人從出生到成長再到衰老是一種自然法則,唯有愛通過老人的指尖傳遞給小女孩,使生命輪迴流轉不息。經幡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舞搖曳,構成了一種天地相連的境界。當五彩經幡被風吹起的時候,藏族的阿媽揮動著轉經筒開始了艱難的朝聖之路,去尋找心靈的歸宿和信仰的聖地。
人生如浮雲,當繁華落盡,時光逝去,方知人生在世空虛無定。死亡不過是靈魂和軀體的分離,是物化的過程,神鷹會乘著風兒去幫助故人實現夢想。廣袤的天空下,神鷹西飛,萬物生於斯而歸於斯,世間最美不過如此。人的生命都是由時間來構成的,人的一生會經歷成千上萬的時間點天葬組畫一共選取六個對故事情節起關鍵作用的時間點來進行創作,將每一段文字表述的內容凝結為一個固定的畫面,主觀的控制時間起落消長的節奏以及與它相伴隨的藝術形式。
同時,對於觀畫者而言這種相對複雜的構圖形式,正好使不同位置、不同場景以及不同情節的畫面在有序的自我意識中自然地銜接起來,進而實現對內容複雜、延續性強的連續性畫面的完整表達。同時,組畫在形式感上借鑑了現代繪畫的材質美感和色彩表達,通過粗細顆粒礦物顏料的調配、交織與表現,試圖去創造一種新的視覺美感,在意識上與傳統的工筆重彩畫拉開了距離。
現代中國畫從西方設計學理念中吸取了視覺規律、力學原理、心理特徵以及審美法則,畫面側重於對點、線、面、體等構成元素的研究,注重形態元素的表達可以說已經與傳統的繪畫構圖產生了明顯的區別。
在構成學早已成為美術院校重要課程之後的今天,重新回顧傳統繪畫的組合式構圖,其中仍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鑑的地方,當今畫家仍然可以從中獲取藝術創作的靈感。
如果說現代工筆畫構圖是傳統繪畫組合構圖發展的一種結果,那麼重新認識傳統,則有利於工筆畫創造出新的藝術樣式,使中國畫在不斷的吸納與突破中走向未來。
口作者/李雅梅(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批准號15YJA760019,重慶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專項項目的階段性成果,批准號 CDJKXB13001、 CDJSKO5XK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