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研究|淺析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

2020-12-21 美術研究

摘要:文章通過對中國陶瓷繪畫的概述,對中國畫與陶瓷繪畫的共同特點進行分析,探究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旨在與同行進行交流,更好地促進陶瓷繪畫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畫 陶瓷繪畫 影響 分析

中國畫與陶瓷繪畫均是重要的藝術形式,二者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繫。因而分析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不僅有助於更好地發展陶瓷裝飾藝術,還能將陶瓷的風格以中國畫的神韻與技法體現出來,從而營造新的陶瓷藝術美感。#美術學#

一、中國陶瓷繪畫概述

陶瓷繪畫中的情感十分豐富,人文因素十分強烈,而中國畫的流派與技法均可在陶瓷繪畫中展現。縱觀陶瓷繪畫的發展歷程,從陶器時代開始人們就利用直觀的線條對陶瓷進行裝飾,並且陶瓷裝飾經歷了多種藝術風格。如半坡型彩陶,就是直角三角形和線條有機結合而成的一種藝術風格,具有抽象化和程式化的裝飾特點;而從馬家窯彩陶來看,其中心圖形以同心圓為主,主要採取直線與曲線相結合的裝飾風格。此外,廟底溝型、半山型以及馬廠型陶瓷則以不同的紋路為裝飾表面的線條。

到了宋代,由於陶瓷繪畫得到了較快發展,陶瓷裝飾的工藝特性更加突出,釉面的裂紋線條自然形成,不僅繪畫線條十分飽滿,而且手法嫻熟。到了明朝,陶瓷繪畫主要以曲線式的藤枝與纏繞的花枝相互交錯形成的畫面為主,從而將陶器的富貴藝術感體現出來,所產生的美不僅質樸高雅,而且十分流暢。到了近代,陶瓷繪畫不僅具有嚴密的構圖,而且以誇張的形象、渾圓的線條、鮮明的色彩和強烈的對比為廣大陶瓷愛好者所青睞。所以,在任何時期,陶瓷繪畫都是陶瓷藝術發展的象徵,也是陶瓷藝術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二、中國畫與陶瓷繪畫的共同特點

1.均為傳統藝術且均來源於生活

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來看,其中就囊括了繪畫藝術。換言之,陶瓷與繪畫的結合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二者不僅是傳統藝術的重要代表,而且均源自生活,尤其是在生活中互相發展和交融,遵循的美學思維與表現的精神意境相同。特別是情境交融的藝術效果產生的意境是自然生成的,從而使藝術的美感得到極大展示,成為創作和鑑賞藝術的重要標準之一。因而不管是中國畫還是陶瓷繪畫,均為心靈和靜物的結晶。

2.二者的繪畫藝術頗具氣韻

就繪畫發展史而言,氣韻在中國畫中的藝術地位極高。漢唐宋時期,中國畫在氣勢推崇方面十分獨到,尤其是繪畫的主流以逸氣和靜氣形成寧靜、優雅之感,從而將繪畫對象的神韻在作品中體現出來。陶瓷繪畫的工藝與用筆雖然與中國畫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二者所表現的繪畫藝術頗具氣韻,且與普通的民俗繪畫有著較大的區別,將傳統陶瓷的文化格調進行了有效的提升。而且陶瓷繪畫的娛樂趣味十分濃厚,體現了生動的氣韻。

3.二者在筆墨用法上基本相同

中國畫的自然神韻主要通過筆墨語言來體現,從而將藝術家自身的修養以及藝術審美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由於中國畫受傳統觀念的不斷影響,其筆墨不僅古樸淡雅,而且自然空靈,畫家在體驗萬物後對藝術進行有效深化。陶瓷繪畫的用彩和用料方法與中國畫的筆墨用法基本一致,尤其是唐朝的青花分水和明清的彩瓷,其中國畫的筆墨味道十分濃厚。因而陶瓷繪畫可謂中國畫的延續和轉變,二者的表現力和繪畫藝術有機結合後升華了藝術內涵,開闢了新的藝術領域。

三、中國畫對陶瓷繪畫帶來的影響

1.中國畫對粉彩和新彩帶來的影響

粉彩和新彩作為重要的陶瓷繪畫形式,受中國畫的影響十分巨大。因而很多陶瓷藝術家利用線畫苔,採取點染的方式畫山石。如《珠山八友瓷板畫》就是對中國畫傳統技法與陶瓷繪畫的有機結合。再如,程意亭的粉彩作品將中國畫與陶瓷粉彩工藝有效結合,並在陶瓷繪畫中進行融合,《翠鳥荷花》就是最為生動的體現。

2.分析中國畫對陶瓷繪畫中古彩線描的影響

中國畫對陶瓷繪畫中古彩線描的影響較為突出。古彩線描科學、合理地加入了中國畫的白描技法,再加上工藝美術的裝飾技巧,使得陶瓷繪畫中的古彩線描風格獨特、渾然天成。在陶瓷繪畫中,主要的古彩線描方式雖然不像粉彩以圓潤飽滿和柔和秀逸著稱,卻透露出古樸典雅之感。

3.中國畫對陶瓷繪畫中青花的影響

青花與中國畫的筆墨有眾多相似之處,很多陶瓷藝術家在陶瓷上繪製青花時,多多少少會受中國繪畫的影響,注重借鑑古今名作中的繪畫特徵和線描特點。不論是中國畫還是陶瓷青花繪畫,畫面中都體現著繪畫者的思想與生活相結合的精神產物。青花山水作為陶瓷繪畫的一種表現形式,為陶瓷藝術增添了魅力。

綜上所述,中國畫對陶瓷繪畫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中國畫的風格已經是陶瓷繪畫的主要借鑑對象,二者相互融合,將我國的國粹精華體現得淋漓盡致。二者雖為不同的藝術形式,但是共同擔負著傳承中華文化的重任。

參考文獻:

[1]鄢用林.淺談陶瓷繪畫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陶瓷研究,2011(1).

[2]劉萱,於保春.中國畫線描對陶瓷繪畫的影響研究.陶瓷科學與藝術,2011(1).

作者李紅巖單位:江西景德鎮市淨土陶藝工作室

美術研究|談山水畫創作:論中國畫的審美理想與形態表現!

大師: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在見慣的東西上發現美!

美術研究|論中國山水畫意象空間的表現形式!

美術研究|論宋人花鳥小品畫對當代工筆花鳥畫教學的意義!

美術研究|淺析清代文人畫對當代寫意花鳥畫的影響!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淺析繪畫材料變革在中國畫創新發展中的推動作用!
    繪畫的過程就是畫家用顏料和畫筆在創作的平面上留下各種痕跡。繪畫材料在中國畫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影響著中國畫藝術觀念、形態、圖式、語言的變革。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變化,繪畫材料對中國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畫也越來越重視材料、圖形、色彩、肌理、製作的審美效果,開始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逐步探尋中國畫創新發展的道路。
  • 美術研究|新媒體對中國畫教學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3.課程安排不合理——專業課程時間少從高校的美術課程安排來看,大部分藝術類院校都將繪畫基礎及美術史安排在第一學年,到大二的時候才開始分科教學。但是由於目前教育體制的影響以及教學環境的限制,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主要圍繞中國畫繪畫技巧展開,對於培育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培育其人文精神的涉及遠遠不夠。三,新媒體對中國畫教學的影響1.新媒體對中國畫教學的正面影響一是帶來豐富的信息資源。
  • 美術研究|晚清時期西方繪畫對中國畫的影響!
    在月份牌繪畫的發展過程中,畫家使用了更多的西洋繪畫的工具與材料,憑藉富於觀察力的天賦,大量的月份牌畫家將西洋手法普遍用於中國題材的繪畫,產生了影響之後新年畫和具有中國趣味的繪畫的作用。儘管每天出現的商品和外國畫片在沒有聲響地影響中國畫家,但是,只要我們知道早期頗有成效的商業畫家杭樨英是徐詠清的學生,了解周暮橋曾經是吳友如的學生,而後者不僅接受大量通過宗教題材繪畫傳遞的西方繪畫技法,也是最早表現出將民間版畫用於時事報導的藝術家,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像土山灣畫館這樣的「學校」是如何影響中國的畫家的。
  • 美術研究|王來文:為中國畫的筆線注入生命與靈魂!
    近水樓臺先得月,陳、鄭兩位白描藝術成就無疑讓王來文有了得天獨厚的學習機緣,觀賞王來文的白描花卉作品,我們能清晰地認識到他受到兩位前輩的畫風影響。作為一位具有一定社會地位和繪畫成就的藝術家,王來文能夠反身關注白描的探索與研究,尤其值得關注。他的白描花卉較之於他以前的寫意花鳥畫,其特點是創作態度嚴謹,作品洗盡鉛華,走向單純,同時也呈現了他對生活的關注。
  • 淺析提升高中美術課堂中國畫教學實效性的方法
    我國傳統美術藝術中,中國畫是典型代表,已經在世界的美術領域內形成體系,重點體現出我國古人對於社會、自然、宗教、道德、藝術等方面的認知。中國畫所運用的工具為毛筆、水彩、墨、宣紙。中國畫家以獨特構思,創造岀屬於中華傳統魅力的美術作品。
  • 美術研究|少卿筆呈「呂家樣」談中國畫中的佛教繪畫創作!
    科研處處長、校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美術與設計》副主編、校黨委委員、南京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畫碩士、美術學博士、藝術學博士後、江蘇省高校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 家協會會員。
  • 美術研究|美育課堂|衍義中國畫構圖
    今日美術學所討論的「構圖」概念,是當今美術家看待和解釋美術現象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看到的某些繪畫觀念傾向,如:首先,構圖的整體關係是第一位的,因為意義在整體中生成。其次,隨之而來的,就是形式語言自身意義的藏匿。第一種傾向沒有什麼問題,而第二種傾向對於某些表現主義繪畫似有失公允。
  • 美術研究|傳統中國畫藝術在當前藝術語境下的發展思考!
    摘要:傳統中國畫藝術是繪畫藝術領域中的一朵奇葩。數千年來,中國畫形成的繪畫技法、意境等在當前藝術語境下遇到了新的挑戰。如何認識當前藝術語境對傳統中國畫藝術的審美需求,如何讓傳統中國畫藝術與時代結合產生新的藝術境界,這是傳統中國畫藝術在當前藝術語境下發展面臨的問題。
  • 淺析對中國畫筆墨的認識
    馬鳴,甘肅武都人,1978年生,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美術系,2012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研究生班。師從張立辰、於光華、陳鵬先生。書法的規律都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畫的用筆。
  • 美術研究|中國畫線條除表現結構輪廓,還傳達畫家的情感意趣!
    中國畫「意象」造型理論的建立是植根於中華民族幾千年豐厚的傳統文化土壤,是受老莊、佛家、儒家思想的影響而逐漸發展演變形成的。中國畫線條和書法線條的「藏露」之說體現了儒家哲學的「中庸」之道,中國畫講究「內美」,而線條則要求「不激不勵」、「藏而不露」、「內斂」、「含蓄」、「藏鋒入筆」等。這與中國人的「天人合一」、「回歸自然」的生存心態是一致的。
  • 美術研究|論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與印象派風景油畫的共同性!
    摘 要: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下, 當代藝術表現為對藝術的汲取、 傳承和創新的發展形勢。 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藝術作品繪畫主導理念為表現論和表現性, 強調筆墨、 意境以及線條。 印象派風景油畫將西方國家繪畫中的表現論和表現性繪畫帶向一個巔峰, 在西方繪畫領域中佔據重要地位。
  • 美術研究|以藝術進化論為名:美術入華語境中的中國畫論!
    據大村西崖之說,日本「因參與奧國維也那博覽會之報告書而有『美術』二字之新譯語。每回內國勸業博覽會亦設美術部,繪畫遂視為重要」④。易言之,日本「美術」這一概念的出現,與明治政府維新興國之策密不可分。然而,無論是最早接觸「美術」這一概念的東方人⑤,還是討論「美術」入華的藝術史研究者,似乎都易於忽視隱藏於這一事實背後的意義。
  • 美術研究|中國畫學「正宗」論——傳統的認定與批判之一!
    說起描寫技能來,王派畫不但遠不及宋元,並趕不上同時的吳墨井(吳是天主教徒,他畫法的布景寫物,頗受了洋畫的影響),像這樣的畫學正宗,像這樣社會上盲目崇拜的偶像,若不打倒,實是輸入寫實主義,改良中國畫的最大障礙。
  • 美術研究|中國畫講究畫理,畫情,畫趣!
    陳建新,1962年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中國美術學院(國畫、書法)等級考試高研教師,1988年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福建分會常務理事,福州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員理事。作品曾多次參加海內外書畫大展並獲獎,2017年作品《千遠臺》參加中國美術書畫大賽榮獲優秀獎。
  • 美術研究|劉繼潮著《遊觀—中國古典繪畫空間理論本體詮釋》集評
    走進古典繪畫的文化「空間」——關於《遊觀—中國古典繪畫空間理論本體詮釋》的出版對田黎明的訪談文/田黎明 曹明整理作為一名畫家、美術理論家和美術教育家,劉繼潮教授數十年潛心理論研究,他「既不刻意跟風,也不輕易隨風
  • 美術研究|中國畫構圖:整體構圖法,之字構圖法,邊角構圖法!
    摘要:中國畫作為歷史文化的藝術形態展現方式,是長期以來文化藝術研究中的重要對象。在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中,無論是物象形態的表現,還是繪畫主題的體現,都與構圖密切相關,通過畫面中物體位置的設計、色彩的搭配、線條的特殊運用等技巧實現虛實、動靜結合的效果,從而增添畫面的藝術感。
  • 美術研究|世界名畫|江寒汀中國畫——花鳥畫欣賞
    美術研究|江寒汀(1903年—1963年2月6日),名上漁,又名荻、庚元,筆名江鴻、石溪,字寒汀,號寒汀居士,畫室稱獲舫,江蘇常熟虞山鎮人,近現代畫家。|圖一美術研究|十六歲從同裡陶松溪習花鳥畫,二十八歲開始賣畫為生。中年流寓上海,曾任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 繪畫中的禪——論中國畫的禪美
    早期沈周的繪畫大多工藝精湛,後期則較為開放。這與他晚年禪宗的影響密不可分。他曾經說過:「水墨因戲事,山水偶流行,……模擬亦云贅,所得在性情。」(8)(老作品名《匡山新雪圖》)所以沈周晚年的繪畫是虛幻的。他的繪畫總是滲透著他的寫意思想,即從真實場景出發,超越真實場景,這是一種理想化的自然現象,是作者精神觀念的超脫。禪宗是中國畫中最具代表性的八種表現人文精神。
  • 畫中禪意——淺析中國畫中的禪宗美學思想
    明代繪畫首推沈周。沈周早期繪畫大多偏於工致後期則較為信放。這與他晚年受到禪宗思想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他曾說:「水墨因戲事,山水偶流行,……模擬亦云贅,所得在性情。」(8)(題舊作《匡山新雪圖》)所以沈周晚年的繪畫如虛如幻。他的畫始終貫穿著他由實景而來,又超越實景的寫意思想,這是一種理想化的自然現象,是作者精神理念上的超脫。
  • 美術研究|中國畫留白手法在新中式風格中的應用研究!
    文章是追溯中國畫中「留白」意境的同時,體會留白手法的藝術美感和使用便利,探討中國畫「留白」手法在新中式風格中的應用研究。文章是追溯中國畫中「留白」意境的時,體會留白手法的藝術美感和使用便利,探討中國畫「留白」手法在新中式風格中的應用研究。一、留白的淵源和美的表現氣運之美:氣運是留白的淵源之一。書法品評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氣運要生動靈活。氣通過留白表現,隨著畫中的描繪的景象會通過氣來形成一種動勢,或強勁有力或柔弱沉鬱十分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