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提升高中美術課堂中國畫教學實效性的方法

2021-01-09 美術研究

摘要: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藉助國畫藝術將傳統藝術文化融入到教學中,促使學生提高審美能力。藉助遊戲能讓學生感受到國畫筆墨的情趣,多元互動能讓學生提高國畫技巧,通過鑑賞經典作品能讓學生體會到國畫作品中的藝術底蘊,通過小組討論能讓學生深化審美意識,通過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創作國畫的過程中更深刻地感悟傳統藝術。這些方法都能讓學生通過國畫受到傳統文化藝術的薰陶。

我國傳統美術藝術中,中國畫是典型代表,已經在世界的美術領域內形成體系,重點體現出我國古人對於社會、自然、宗教、道德、藝術等方面的認知。中國畫所運用的工具為毛筆、水彩、墨、宣紙。中國畫家以獨特構思,創造岀屬於中華傳統魅力的美術作品。而在弘揚優秀文化的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要重視中國畫的教學,以讓學生對中國美術文化魅力有新的體驗,同時促進他們藝術素養提升,還能讓學生們肩負起繼承和弘揚中華優化美術文化的責任。

一、發揮欣賞課的作用,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畫欣賞課的教學難點有兩個:一是學生個人素養有限,受到認識水平的限制,難以全面理解國畫中的道家與禪學的理論;二是部分國畫作品與油畫相比色彩較為平淡,難以引起學生注意。在國畫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相關影視的視頻資料,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欣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作品時,美術教師可以先在課上播放一些關於宋代市井生活的影視資料,如截取電視劇《水滸傳》的片段等,讓學生通過視頻或文字資料了解宋代人的生活習慣;接著可以藉助教材或多媒體投影儀讓學生欣賞作品,詳細闡述作品所描繪的內容:北宋治河兩岸的建築與市民生活的繁華景象;最後讓學生在畫卷上找出相關事物,分析可以將畫面分成哪三個部分。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繪畫構圖能力,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二、引領學生揣摩大師,疏導國畫創作的「流」

作為中國傳統的畫種,國畫講究繼承。一個人,如果沒有深深地揣摩、研習過大師及其作品,他的畫畫得再好,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國畫藝術是能夠追溯源頭的,縱觀中國書法史、中國美術史,我們可以看到,每一位大師的國畫創作都是繼承中的發展,歷史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空中樓閣式的「創新」,那樣的創新說白了恐怕只是隨心隨欲罷了。真正的創新建基於繼承民族文化、領悟民族精神之上。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夯實學生的美術根基,積澱學生的學養,不僅包括深厚的美術學養,而且包括豐富的哲學、美學、文學、人類學、宗教學等學養,只有這樣,國畫學習才能「形神兼備」,才能走向自主的創造。

教學中,教師先要讓學生解讀大師的作品。如學生在學習齊白石的《蛙聲十裡出山泉》時,對於簡約的畫面一幾隻蠟蚌在湍急的泉水中遊動,然而透過畫面,我們卻分明能夠聽到青蛙的聲音。如此,學生才能深刻領悟齊白石大師的「留白」藝術。在解讀作品的基礎上,讓學生描摹大師的作品,在描摹過程中,不斷啟發學生,讓學生的臨摹從「形似」走向「神似」。這不僅是學習藝術大師國畫創作技巧的過程,也是與藝術大師進行潛在對話的過程,更是和自我內在哲學、宗教思想、人文關懷理念進行交流、碰撞的過程。

中國畫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除了上述的"天人合一」思想之外,還有諸如「靜穆」思想、「含蓄」思想、「充實」思想等。只有領受了內在的思想、情感,才能領受國畫的內在本質。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國畫的神韻對學生來說才不是一種束縛,而是具有一種解放和舒展作用。在臨摹大師的藝術作品過程中,技法能夠很快地被繼承,但內在的氣韻則需要學生慢慢體會、慢慢揣摩,甚至需要學生不斷玩味、永遠品味。

在學習大師、創作臨摹的過程中,學生從寫生開始,逐步走向寫意,如梅的高格、竹的高節等。不僅僅寫意畫是如此,工筆畫也是如此。在學生創作國畫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讓學生的用筆生動、大膽、肯定、靈活,以便讓學生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三、鑑賞經典,領悟精神內涵

鑑賞經典也是一種能讓學生體會到國畫魅力的好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經典鑑賞活動,嘗試說出國畫中體現出的精神內涵。如果有條件,教師還可以將國畫欣賞和詩詞鑑賞等其他內容結合起來,這樣能讓學生體會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真諦。

在教學「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眼睛」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國畫經典作品,然後讓學生嘗試展開分析,嘗試找出其展現出的精神內涵。如竹子是中國文人畫的主要題材之一,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欣賞鄭板橋、文同、蘇軾等畫家的竹子,並欣賞和竹子有關的詩歌,嘗試從中提煉出精神內涵,說說古人為何喜歡畫竹子,竹子中展現了一種怎樣的情趣。有學生嘗試將古詩詞和《墨竹圖》放在一起分析,提出:「我曾經聽到過鄭板橋的一首詩,'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由此可見,竹子具有傲骨。但是文同的《墨竹圖》卻出現了S形的竹子,看似無法體現出竹子的傲骨,但是仔細想想,竹子在變形後依然頑強向上,這其實是作者用另一種方法體現出了竹子的傲骨啊。」通過這番分析,學生不僅對作者的繪畫風格有所了解,而且對其中所蘊藏的精神思想有所感受,能更好地體會其中的深意。

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經典國畫作品,讓學生嘗試表達觀看後的感想。這樣學生不僅能了解藝術家的高超技法,而且能深入體會到傳統繪畫中蘊藏的哲學思想,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念。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不同於其他學科教育,是相對輕鬆、愉快的教育活動。在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下,高中美術課堂中國畫教學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不斷引入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更新教學內容。高中美術國畫課程分成三部分:欣賞、實踐與討論。筆者闡述各部分的教學技巧與創新措施,目的是提高國畫教學水平。作者:餘潔

參考文獻

[1]林志勇.藉助國畫教學,滲透傳統藝術文化[J].基礎教育研究,2018(14):66-67.

[2]彭日峰.高中美術課堂中國畫的教學方法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7(14):123.

[3]沈甦.用「創客教育」理念深化高中國畫教學[J].名師在線,2017(12):27-28.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淺析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
    陶瓷繪畫的工藝與用筆雖然與中國畫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二者所表現的繪畫藝術頗具氣韻,且與普通的民俗繪畫有著較大的區別,將傳統陶瓷的文化格調進行了有效的提升。而且陶瓷繪畫的娛樂趣味十分濃厚,體現了生動的氣韻。
  • 美術研究|新媒體對中國畫教學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此外,由於新媒體教學的新技術等特性,使其對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新媒體操作技能,並將新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創設更加多元化、數位化的課堂,進一步發揮課堂教學的強有力作用,實現全面素質教育。
  • 美術研究|論高校非美術學科開設中國畫課程的必要性!
    摘要:中國畫課程教學,在除了專業的美術院校以及設置美術專業的普通高校受到重視之外,絕大多數的非美術學科的課程結構中幾乎沒有中國畫教學這一環節,對於非美術學科的學生來說,了解中國畫,是要彰顯出作為一個知識接受者對自身的責任感,在於對自我審美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
  • 《中國中小學美術》2020年5期導讀
    本次活動,引領了四川美術課堂的前沿,推動了四川美術教育的發展,同時也揭示了地域美術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性,為今後四川美術教育課堂的走向提供了經驗和研究方向。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情景中建構美術深度學習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習積極性、轉變美術教師教學行為和課堂教學方式,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 「藝」起看導師風採——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人物畫方向
    中國畫學院是廣州美術學院最具傳統藝術特色的教學單位,六十多年來,作為我國南方主要的中國畫高等教育基地,在老一輩美術教育家關山月、黎雄才、楊之光等著名國畫家的引領下,歷經幾代教師的精心培育,為社會輸送了大批中國畫、壁畫、書法篆刻專業人才。
  • 平涼市2020年幼兒園美術學科課堂教學競賽與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活動
    為了打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提高教師參與課堂教學研討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1月5日,平涼市2020年美術學科課堂教學競賽活動與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活動在崆峒區朝陽街幼兒園如火如荼舉行。一次活動,就是一次成長。
  • 中小學美術教師教學能力水平(綜合複習題)
    5、中國畫用墨的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潑墨法、破墨法、積墨法、焦墨法、蘸墨法。19、課堂教學是教師提高和促進每一位學生發展的主要陣地,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課堂教學設計已成為美術課程改革的主流,談談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標準有教學目標多元、教學內容豐厚、教材處理變式、教學問題優化、教學活動有效、教學流程清晰、教學姿態平等、教學評價恰當、教學方法多樣、媒體運用恰當。
  • 農村小學線描畫教學,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當下的農村小學線描畫教學中教師如何結合時代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是教師亟需實現自身課堂教學方式不斷革新發展的重要要求。1.3 教學方法和內容太過單調農村教師教學資源較少,教師接受專業的教學培訓機會也相對不足,很多美術老師缺乏先進教學訓練,而且自身在能力建設上又有所欠缺,導致很多線描畫教學還是按照以前的教學模式,教師講授學生學習進行,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興趣欠缺,課堂參與積極性不足,不利於學生能力建設; 再者教師在教學中固守教材課本,沒有擴展教學內容
  • 繪畫的密碼 | 高中美術鑑賞課堂實錄
    可愛的同學們,我們在今天走進美術的高中鑑賞學習的課程中,去進一步發展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 美術研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劉海勇談中國畫筆法解析課徒稿
    中國畫的發展離不開當代學院教學。長期以來,獲得成就的中國畫家大都出自學院;從現狀來看,隨著中國畫學科建設的發展,學院教育依然是中國畫人才培養的重要途經。歷史上,對於中國畫技法與觀念的學習都通過師徒傳承加以實現,言傳身教過程中,課徒示範又是重要的傳授方式。隨著當代學院教育的完善,中國畫學科逐漸被納入當代學術的序列中。
  • 油水分離法點燃美術課堂,提升教學有效性,水粉創意《春江水暖》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課題是《春江水暖》,少兒美術兒童畫水粉創意。大家好,我是@月畫子,一個有11年教學經驗的美術老師。專注少兒美術和零基礎學畫畫。家裡有孩子的朋友可以在關注一下我哦。或許看到這篇美術教程後,您的孩子會從此愛上畫畫。
  • 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同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互動教學法講究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實時互動,互動教學法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能夠促使學生積極自主地探尋問題的解決方法。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多措並舉, 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 以生為本,讓趣味教學走進高中語文課堂
    高考考綱的制約,學校考核機制的束縛,成績評比制度的約束,使老師喜歡走實用教學的捷徑,認為"逮住老鼠的才是好貓"。導致課堂教學方法簡單粗暴,枯燥無味。只注重知識點傳授,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之間缺乏互動,這種老師師唱獨角戲的課堂教學,對於富有想像力的學生來說,毫無樂趣,是一種煎熬。這成為學生厭學語文的主要原因。第三:語文考試無信度,學生缺乏主觀能動性。
  • 「新維度:2020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師作品展」即將開幕
    最重要的是通過教師們的共識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中國書畫的當代創造在於不同理念、語言和方法的並存、碰撞與交融,形成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學術生態。在此文化背景與時代語境下,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山東美術館承辦,以「新維度」為學術主題的2020年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師作品展,即將於2020年10月30日在山東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開幕之際還將舉辦以「與時俱進——當代學院中國畫教育與人才培養」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屆時來自全國各大美術院校中國畫專業的院系領導、專業教師和相關美術理論家將共論當代中國畫教育發展之道。
  • 高中美術教研員張淞強談線上教研期間:「以美塑人」的理念落實...
    2020年2月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高中美術教研團隊研究決定:線上教學期間用「以美塑人」的理念來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要求,圍繞高中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指導學生在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的同時,體驗藝術之美,生活之美。結合學校延遲開學的工作安排等實際情況,開展線上美術教學與指導,靈活落實「一校一策」。
  • 新中國普通勞動者中國畫、油畫美術形象的塑造
    健康熱情、潮氣蓬勃、欣欣向榮、大幹快上,這就是新中國前30年的勞動者美術形象,多元開放、哲意沉思、奔忙操勞、時尚個性,這似乎是改革開放以來時代對普通勞動者的反映。中國人物畫的新突破和多元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按大的歷史階段來分可以把對勞動者美術形象塑造劃分為三個階段:探索創新階段(1950-1966)、普及深入階段(1966-1978)、多元發展階段(1979-今)。國畫、油畫、版畫、工藝美術、雕塑以及連環畫、年畫大致都如此,各畫種仍有自身不同的特點。
  • 美術研究|美育課堂|衍義中國畫構圖
    繼20世紀初的中國「美術革命」至80年代的「美術新潮」,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畫的認識觀,其中,以「線條」這個舶來的美術學術語來替代傳統書畫術語中的「用筆」是一個重要的觀念轉向。如前所述,線條並不具體存在,只是抽象的形式,本質上僅僅屬於視覺感官的一種反應而已。中國書畫的「用筆」粗粗看去的確類似於西方所謂的線,但其本質則完全不同。
  • 走進課堂丨中央美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思政公開課暨教學研討會
    課堂現場2020年12月8日,由中央美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黨委書記高洪主講的「由2020關鍵詞理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的思政公開課在多功能廳舉行。2020級全體博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專職教師及兼職助教參加了此次教學活動。
  • 高中美術《變革與突破—19世紀西方美術 》說課稿
    為了助教招面試備考一臂之力,中公教師網準備了高中美術《變革與突破—19世紀西方美術 》說課稿,希望可以幫到你。一、說教材分析教材是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的重要前提,因此,我先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分析。《變革與突破——19世紀西方美術》是人教版高中美術鑑賞第16課的內容,屬於美術鑑賞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