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同學們,我們在今天走進美術的高中鑑賞學習的課程中,去進一步發展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同學們手裡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美術鑑賞書,相信大家已經進行了簡單地翻閱。我們驚訝的發現,本書的印刷質量和水準相當高,全彩共124頁,比較系統地介紹了中外美術,實在令人感動。我們從初中的美術欣賞課一路走來,在高中美術鑑賞課的氣派的大宅門口駐足,準備在入口排隊參觀,首先需要做足準備,帶好下列口糧:
美術鑑賞要務
鑑賞包含欣賞,大圓包含小圓。品鑑美術作品,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標準評價和認識美術作品的價值。我們要提高站位水平,從歷史知識、文學素養、藝術成就上多方位去探究其精神內涵的高度和深度。學習美術,是要和多個學科發生關係的。
想要更好地去鑑賞美術作品,我必須表明第一個觀點:
看原作,如有機會一定在現場看原作
很遺憾我們的課程受制於時間(45分鐘)和地點(教室),否則我們最佳的體驗方式是全體同學在天津博物館或美術館參觀,這樣觀看的反饋一定強於現在。當然,我們擁有著極佳的地理優勢:天津的美術展覽從數量到質量雖不甚理想,幸毗鄰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798等大小藝術中心不計其數。
同學們知道嗎,藝術的原作有多迷人?不站在它們的面前,你無法看到梵谷油畫的上顏料的厚度、急促的筆觸,那是與時間賽跑的調色速度和他內心的澎湃;你不會感受到畢卡索的壁畫《格爾尼卡》尺幅長7.76米,高3.49米,黑白、肅殺的細節碎片讓你對戰爭心生恐懼,繼而深思和平的可貴。
梵谷作品(局部)
觀看畢卡索作品《格爾尼卡》
大家不太喜歡去看美術作品,我很理解。觀看的來源無外乎教科書資料和網上圖片,這些圖片的一般特點在於尺寸小(手掌的四分之一)、解析度低、存在色差(電腦屏幕和投影之間存在),尤其是看到一些歷史較悠久的中國畫,小小的、泛黃的畫面充斥著無聊和睏倦。
下面,我們用一種鑑賞方法,來永久的告別鑑賞中國畫的疲倦。
(唐) 閻立本 《步輦圖》 絹本設色
這幅畫名為《步輦圖》。類型是人物畫,畫史地位屬於千古名畫系列,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繪成,絹本設色。材料為什麼是絹不是紙,原因在於紙作為繪畫材料不易保存,易氧化發黴損壞,唐代距今1300多年,留下的宣紙畫作非常罕見。
這幅畫描繪的是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見遠道而來迎接文成公主入藏的土蕃使臣祿東贊時的情景。李世民在哪?李世民坐在宮女們抬著的步輦之上,極好辨認,其身軀和頭比所有的宮女都大。這是為什麼呢?是一代明君李世民天生巨人嗎?不是的,本畫中,以人物身軀的大小標示社會地位的高低貴賤,此種表現手法在人物畫中是常用的方式,一千多年後的清代宮廷畫師徐揚創作的鴻篇巨製長卷畫《乾隆南巡圖》,人物繁多官民百姓在畫裡蘇州城摩肩接踵,以此展現盛世繁華,歌功頌德。人群中你最容易看到偉大的乾隆帝:一個巨人傲視全畫,比普通官員百姓大上一倍。
體態碩大的唐太宗
徐揚《乾隆南巡圖》 (局部)
體態碩大的乾隆皇帝
大家請觀察李世民的著裝,屬於什麼類型的衣服啊?平常的著裝,既不是朝服也不是禮服,而是平常的裝束。那麼疑點來了,正式的外交場合,禮儀之邦的唐朝、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這是為什麼呢?好比現在的外交會見中,官員穿背心一般不合理。好,暫且放下不表,我們先說下一個疑點:
在《步輦圖》裡,哪個人物是祿東贊呢?很多人會說是這位著紅衣(朱衣)的官員,其實不然。祿東贊身著花衣,立於朱衣引薦的官員身後,身型纖瘦且些許佝僂,一副不自信的狀態。大家試想:真實歷史上的祿東贊,長相如何,就是閻立本所繪乾瘦的相貌嗎?答案一定不是。
帶著這些問題,種種疑點需要我們層層揭秘。最佳的武器是:
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作品
吐蕃王松贊幹布仰慕大唐,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朝見唐太宗。圖卷右半是在宮女簇擁下坐在步輦中的唐太宗,左側三人前為典禮官,中為祿東贊,後為通譯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圖焦點。閻立本著重地加以生動細緻的刻畫,畫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莊重,充分展露出明君的風範與威儀。宮女們嬌小、稚嫩,以她們或執扇或抬輦、或側或正、或趨或行的體態來映襯唐太宗的壯碩、深沉與凝定,這是反襯。
我們以此得知,唐太宗的常服著裝體現出他的端肅平和、 藹然可親,天然的強大自信,祿東贊被刻畫成祿東贊的誠摯謙恭、察言觀色的神情,小巧萎靡的造型襯託唐太宗體現唐王朝的強大,胡人政權的柔弱。可謂是筆法春秋!
同學們,我們看完這幅名畫,接下來欣賞另一幅擁有懸疑色彩的名作。
五代顧閎中所畫的《韓熙載夜宴圖》。據記載,此作品是畫家奉皇帝之命,夜間到大臣韓熙載家中,觀察、默記,而後生動的畫出韓熙載在家縱情聲伎,放浪不羈的情景。
畫家在作品中深刻表現了韓熙載的複雜心態:他是來自北方的大臣,很有政治抱負,卻受到朝廷的猜忌和大臣之間的傾軋,便以放浪生活自汙、自保,所以我們在畫面中看到在歡樂歌舞場合中的韓熙載,總表現出與周圍環境不和諧的抑鬱寡歡的神情。
調查他的皇帝,正是南唐後主李煜。
本次的鑑賞課講授,我傳遞了兩個鑑賞要務:
一、看原作,如有機會一定在現場看原作。
二、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作品。
下一講,我們走進咫尺千裡——中國山水畫的世界。下課。
本文為作者高中美術鑑賞課文字實錄,有刪改。
部分圖片資料源於網際網路。
往期精彩
西斯廷教堂的奇蹟
群像 | 反印象派的後印象派(下)
群像 | 反印象派的後印象派(中)
群像 | 反印象派的後印象派(上)
傳神寫照 | 中國人物畫《韓熙載夜宴圖》
「怎樣欣賞美術作品?」一個最基本的問題
咫尺千裡 | 山水畫鼻祖《遊春圖》
移情草木間 | 花鳥畫 (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