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 | 當你想去愛別人時,要先做到愛自己

2021-02-19 國際藝術大觀

愛是一門藝術嗎?如果愛是一門藝術,那就要求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


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如果我真的愛上一個人,那麼我也一定愛所有的人,愛世界,愛生活。


愛的要素

對人來說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獨感和擺脫孤獨的監禁。而這隻有通過真愛才有可能實現。真愛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給"而不是"得"."給"是力量的最高表現,恰恰是通過"給",我才能體驗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

如果是主動性的情感發揮作用,那麼這個人就是自由的,是情感的主人。如果是被動性的情感發揮作用,那他就是被外力驅使的,他自己並沒有足夠地意識到動機的對象。妒忌、嫉恨、野心以及任何形式的貪婪都是激情;相反,愛是一種行動,是人類力量的實踐。愛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發揮,而且永遠不會是強制的產物。


愛是一種主動性的活動,而不是一種被動性的情感。它是一種「自足」,而不是一種「追索」。一般來說,可以用首先是一種給予而不是索取,來描述愛的特徵。

給予」比「得到」更能讓我愉悅,不是因為這是一種剝奪,而恰恰是因為在給予的行為中,有我生命力的表達。在給予的過程中,一些新的東西被孕育出來,雙方都會為新喚醒的生命而心懷感激。


如果你在戀愛,但沒有引起對方的愛,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愛作為愛沒有使對方產生相應的愛,如果你作為戀愛者通過你的生命表現沒有使你成為被愛的人,那麼你的愛就是無力的,就是不幸。他們絕對不能把對方視為對象,而應該同對方建立一種真誠的、創造性的緊密關係。


除了給予的因素之外,愛的積極性特徵還明顯地包含了其他一些基本的因素。這對所有類型的愛都是一樣的。這就是:關心、負責、尊重和了解。

成熟的愛

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母愛是一種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贏得它,也不用為此付出努力。但無條件的母愛有其缺陷的一面。這種愛不僅不需要用努力去換取,而且也根本無法贏得。如果有母愛,就有祝福;沒有母愛,生活就會變得空虛-而我卻沒有能力去喚起這種母愛。父愛的本質是:順從是最大的道德,不順從是最大的罪孽,不順從者將會受到失去父愛的懲罰。父愛的積極一面也同樣十分重要。因為父愛是有條件的,所以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贏得這種愛。與母愛不同,父愛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母親的良知對他說:"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惡都不會使你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親的良知卻說:"你做錯了,你就不得不承擔後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須改變自己,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愛。"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


自愛

人們把愛別人的概念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也是能夠接受的,但卻普遍地認為愛別人是一種美德,而愛自己卻是一樁罪惡。人們認為不可能像愛自己那樣愛別人,因此自愛就是利己。在西方的思想中這個觀點是由來已久的了。

自愛不是"自私",自愛是愛他人的基礎。對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長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愛的能力為基礎的,這就是說,看你有沒有能力關懷人、尊重人,有無責任心和是否了解人。如果一個人有能力創造性地愛,那他必然也愛自己,但如果他只愛別人,那他就是沒有能力愛。

愛與神之體驗

我們之所以追求愛是因為我們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因此就要求通過人與人的結合去消除這種隔膜。愛的宗教形式,對神的愛從心理學來看亦無兩樣,也出自於消除隔膜,要求統一的追求。事實上對神的愛同對人的愛一樣,也有多種形式,同時這些形式之間的區別很大一部分也與各種愛情形式之間的區別雷同。

在所有的信神宗教中,無論是在一神教還是在多神教中,神體現最高價值,體現至善至美。因此神的特殊意義往往取決於什麼是人認為的至善至美,所以在分析神的概念時應該首先分析信神的人的性格結構。


性愛

性愛的一個重要因素:即意志的因素。愛一個人不僅是一種強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項決定,一種判斷,一個諾言。如果愛情僅僅是一種感情,那愛一輩子的諾言就沒有基矗一種感情容易產生,但也許很快就會消失。如果我的愛光是感情,而不同時又是一種判斷和一項決定的話,我如何才能肯定我們會永遠保持相愛呢?

愛並不是充足的性滿足的結果,而性歡樂——甚至掌握所謂的性技巧——正是愛的結果。如果除了日常觀察之外非得要用別的什麼來證實這一觀點,那麼在精神分析治療中正可以找到豐富的材料。對最經常出現的性問題的研究——婦女的性冷淡、男子的各種或輕或重的精神性陽痿——表明,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不在於缺乏性技巧,而在於各種各樣的抑制因素。這些抑制因素使他們不可能去愛。對異性的恐懼、對異性的憎恨是造成這些困難的根本原因;這些困難使他們不能完全放開自己,不能自發地行動,使他們無法在直接而又親近的肉體接觸中相信他的性夥伴。如果一個有性障礙的人能從他的恐懼和憎恨中擺脫出來,他就會獲得愛的能力,他的(或她的)性問題也就解決了。如果不能從中擺脫出來,有再多的性技巧也是於事無補。

性要求的目的旨在達到結合,而絕不僅僅是生理上的要求和為了釋放折磨人的壓力。這時對孤獨的恐懼會加強這種要求,此外佔有欲和被佔有欲,虛榮心以及人的破壞性都會加強性要求—當然愛情也會加強這一要求。看起來性要求是同每一種強烈的感情混雜在一起,並因此而得到加劇,所以愛情也會加強這一要求。大多數人認為性要求是同愛情聯繫在一起的,所以他們很容易得出具有迷惑性的結論:即如果兩個人互相願意佔有對方的身體,他們就是互愛了。愛情毫無疑問會引起性結合的要求,在有愛情的情況下,這種生理關係就不會帶有佔有或被佔有的野心和欲望 ,而是充滿了溫 柔。如果生理上的結合要求不是以愛情為基礎,如果性愛不具有博愛的成分,那麼只會造成一種純生理的暫時的結合。性的吸引力雖然在一剎那間會造成兩者結合的幻覺,但是如果沒有愛情,在這次結合後留下來的只有陌生的感覺,他們之間的距離沒有縮小。他們仍是一對陌生人,他們不是覺得羞愧,就是相互憎恨,因為他們比過去更強烈地感受到在幻覺消失後留下來的這種陌生感。

相關焦點

  • 愛別人先愛自己
    求人不如求己,愛人先愛自己。為什麼?先講個故事吧?真實的故事。年輕時去廣東打工,打工之前是應聘,應聘時就得面試,面試時就得一問一答。有一次,我去應聘一個銷售主管。老闆說,社會上有不少東西別人遺忘記了,比如廢舊品,你為什麼不自己撿到收廢店去變成錢呢?有了錢,住宿、吃飯、車票什麼都有了。你還是另謀高就吧?我不得不離開,又去看招工啟事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開始並不理解是什麼意思?望文生義,總認為是:人不為著自己謀利,天地間不會容忍你的。其實本意不是這樣的。人不為己,人連自己的身體都不保護好,天理不容的,地也不會原諒你的。
  • 張愛玲《花凋》:愛別人之前,要先學會愛自己
    因為她在面對愛的時候,始終都是被動的,等待別人給予的,因此,川嫦並不懂得愛自己,也不懂得去主動追求幸福,所以,川嫦才會最終的造成自己人生的悲劇。一,川嫦很像林黛玉,多愁善感,卻從不敢表白自己。不過,可悲的是,自卑的川嫦認為自己不值得,面對失去的愛情的時候,她也沒有自信去挽回,因此,她只能像是一朵被遺棄的花一樣,黯然凋零。三,愛別人之前,先要學會愛自己。縱觀川嫦的一生,她似乎從來都是被動的等待著接受被人的給予,卻從來不會主動去向別人要求什麼。
  • 《大江大河》教會我們:先愛自己,再愛別人!
    我想她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吧。小貓的世界裡只有小輝,而小輝的世界裡,在程開顏的娘家一次次地「折騰」下,在宋運輝不再喊程開顏小貓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這個結局,所以,他們離婚是必然的。女人啊,還是要為自己而活,如果程開顏是自立的,什麼事情都不用宋運輝幫忙,偶爾幫個忙是不是宋運輝很樂意,如果程開顏有自己的事情、圈子,沒空去胡思亂想,她會成為那個歇斯底裡的女人嘛?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在愛別人之前,你要先學會愛你自己
    儘管她愛面子,很在乎別人的眼光。但可貴的是,她沒有長時間沉浸在悲痛之中。她一面分析丈夫出走的原因,一面託人去巴黎尋找,並在社交場所保持優雅得體的舉止,掩蓋自己的悲傷。當愛的火焰燒成灰燼的時候,有些女人往往能夠浴火重生,開啟第二次的人生。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沒有靠山,自己就是山;指望別人,只有輸的份,依靠自己,才有可能贏。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把握。
  • 三毛的愛情觀:要愛別人,先愛自己
    「你要等我6年,我有4年在大學要讀,加上兩年兵役要服,6年一過,我就娶你。」荷西的真摯沒有讓三毛感動,反而嚇得逃之夭夭:「不可以來纏我,你來纏的話,我是會怕的。」等待是三毛最不願做的事,沒有當真的話便不成約定。
  • 豆瓣8.9《愛的藝術》:學會在一生中愛自己和愛別人
    《愛的藝術》是德國猶太人艾瑞克撰寫的一部傑出的理論著作,美國人弗洛姆是關於愛的藝術的傑出理論著作。這本書告訴我們兩種獲得愛的方法:一種是發展自己的個性;另一種是擁有愛別人的能力。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真愛,他們錯誤地愛自己和別人。
  • 「如果你要愛別人一百分,那必須先愛自己一百零一分.」
    「如果你要愛別人一百分,那必須先愛自己一百零一分。」越來越發現,感情還是要你來我往,成年人是真的不想再花精力在不夠愛你的人身上,這也不是那種無所謂的心態。有人離開,仍舊會傷心到哭,但是回過頭還是會覺得自己的感受更重要一些,既然沒辦法去照顧到每一個人,那麼誰對你溫柔你就對誰體貼,有你來我往才算成年人的交往。
  • 被愛的前提,是你得先愛自己
    既然覺得自己糟糕,不值得被愛,那我們應該更加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值得被愛的人。那麼,我們先從愛自己開始,好嗎?先愛己,而後愛人,這樣我們才能收穫真正的幸福。講個我自己的經歷吧。我從來沒有認可過自己,甚至在心裡,一直把自己放在一個比別人更低的位置,根本不懂得去善待自己,而愛自己就像是天方夜譚一般。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自己,自己都不認可自己,怎麼能夠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愛呢,又怎麼能奢求別人愛自己?不能的。
  • 女人,如果你渴望被愛,請一定要先學會愛自己!
    每一個渴望被愛的女人,你一定要先學會愛自己!愛自己,你首先要好好愛自己的身體,不要輕易開始一段感情。芳芳從小在一個不幸福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小的時候爸爸酗酒,不務正業,對她和媽媽都不好。在芳芳八歲那年,媽媽帶著她離開了爸爸。父母婚姻的不幸對芳芳的影響很大,加上從小缺少父愛,芳芳一直特別渴望得到更多的愛。但是芳芳特別懂事,家庭的不幸並沒有影響她的學業。
  • 如果要愛別人,請先好好愛自己 單身不是你邋遢活著的藉口
    如果要愛別人,請先好好愛自己 單身不是你邋遢活著的藉口1:不能複製的是時間,不能重演的是人生。什麼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麼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2:你對我好、我自然也會對你好。如果你非要觸摸我的底線,我可以清楚告訴你、我並非善良。3:諸法無我,放下執著,走出困惑,讓內心保持一份平靜、清晰、安穩;想念一個人的感覺,就像飛鳥渴望深海裡的魚,近在咫尺,卻遙不可及。4:那些愛過不能相守一生的人,就只能藏進心裡,不要去怪命運不公,只能怪自己不夠幸運,一動情就愛錯了人。
  • 我們常會說「要先愛自己」,但什麼才是真的愛自己?
    現在經常能聽到女孩兒說一句話:「還是要先愛自己」。這句話原本是挺好的,但說得太過,反而容易讓不少女孩子覺得對先愛自己就是絕對地把自己當回事,任何自我的要求都是合理的,自己想過得好,不願意受委屈沒什麼不對,就算任性那也是我,我就是先疼愛我自己。其實這並不是愛自己,這是縱容自己。
  • 如果你愛我,請先愛你自己
    在《愛的藝術》一書中,作者弗洛姆認為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無關的感覺,而只需要投入到生理和心理上。如果你不努力發展你的全部個性,並達到創造的傾向,那麼每一次愛的嘗試都會失敗。如果我們不能用謙卑、勇敢、真誠、自律地去愛別人,那麼人們的愛情生活就永遠不會得到滿足。
  • 餘生,你要學會成熟的愛,愛別人,愛自己
    有人曾思考過「愛」的性質:當我們說「我愛」時,其真正的意圖大多是「我要……」、「我想擁有……」、「我從……得到滿足」、「我利用……」,甚至「我感到罪惡」……這種愛的實質是「假愛」。許多我們認為的渣男對一個美麗女人說:「我愛你!」其實他只是饞她的美貌。
  • 當你決定去愛一個人的時候,先要學會愛惜自己
    當你決定去愛一個人的時候,先要學會愛惜自己。一個不懂得愛惜自己的人,怎麼會去愛別人。只有愛惜自己的人,當別人失去你的時候才會覺得可惜。親愛的自己,你不要老是想依賴別人,更不能奢望別人在你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站出來,畢竟誰也都不是誰的誰。
  • 亦舒很精闢的名言,道出了愛一個人之前,請一定要先做到這兩點!
    愛人,愛家人也好,愛情人也罷;愛朋友也好,愛老人小孩也罷,這都是我們想做到的。為什麼想要做到的呢?因為我們都想做一個有愛之人。但要做到愛那麼多人,對於很多人而言,那真的需要一個超強能力,絕對要有錢,不然是真心愛不起來。比如說情人的愛怎麼去體現?
  • 在愛你之前,我想先愛自己
    我們常說:女人,要愛自己;但愛自己是什麼?是對自己好點照顧好自己?還是買好東西犒勞自己,吃好點穿好點?
  • 《喜寶》:如果你想要很多的愛和錢,只能先去愛別人和掙錢
    原著雖然在藝術上來說略顯粗糙,但是寫得很深刻,電影純粹拍成了「瑪麗蘇式」偶像劇。不過,它的結局我喜歡。亦舒版《喜寶》講的一個名叫姜喜寶的女孩求愛求錢的故事。原版的喜寶對比起影版來說更聰明有城府一些。原版的喜寶一出場就已經是劍橋大學裡的一名學生。之所以會去到劍橋大學學習,是因為她當時的男友介紹她去的。
  • 愛自己如此簡單,你卻很少做到!
    一旦我們了解到愛自己就是觀察自己,接下來就要學會另一個能力——停下來。尤其當我們跟別人發生衝突時,是自我觀察最好的時機。記住,這個時候要停下來。停下來才能關注自己。有次一個人指責我,我就看著他,很安靜地看著他,因為我把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我的內在。
  • 能夠做到真正的愛自己,去擁抱生活的生肖
    他們不懂得愛自己,也會讓自己付出沉重的代價,那麼十二生肖裡,哪些生肖一直能做到愛自己,完全不需要他人的憐憫呢? 愛一個人是希望他好,但如果是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也將沒有任何的意義,所以他們一切都會以照顧好自己為前提,這樣自己才有時間和精力去為別人做更多的事,因為這個時候自己已經具備了所有的能力。
  • 愛就愛了,別迷失自己,你能做到嗎?
    愛就愛了,別迷失自己朋友最近分手了,半夜哭著給我打電話,痛罵渣男,控訴自己一直以來的遇人不淑。合適的人,不是讓你去拼命追趕的人,而是當你累了的時候,拉著你跟你一起走的人你覺得一個人不錯,幾次交往,你就立刻墜入愛河,你發現對方漂亮的手關節,乾淨的襯衫,身上好聞的味道,楚楚可憐的眼神……等一下,我知道,你愛上了,但是等等,把這個時期延長一些,刻意保持一下距離,不要去釋放情感信號,先認識這個人,先作為他的普通朋友,多和他聊幾次天,仔細的確認他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