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end Review: 上海時裝周角色如何扮演得更好

2020-10-12 VogueBusiness



在初秋的上海,我們又迎來了 2021 春夏上海時裝周。作為全球第一個在疫情後恢復線下實體辦秀的時裝周組織者,本季的上海時裝周以 「永續 T 臺」 為主題,致力於打造後疫情時代全新升級的產業服務平臺。

時裝周對於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一個國家的時尚成熟度和國際間影響更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標誌。上海時裝周是中國唯一一個已經具備了國際影響力的時裝周,其發展和動態都是衡量中國時尚體系成熟程度的標準。

在打造一個行業盛世的同時,本季上海時裝周還聚焦可持續發展、關注中小企業的未來、進行線上線下的互聯,舉辦 「有料空間」,「上海時裝周中小企業論壇」、「天貓風尚大選」 等活動。

在本次時裝周最值得關注的除了自帶流量、年輕一代的設計師品牌,也有玩出新概念的老字號品牌,如三槍與 Uma Wang 跨界合作,LILY 商務時裝在品牌升級後也成為本季時裝周的開幕秀。

把本土設計師品牌推向市場的上海時裝周,的確是一個圈內人持續關注的活動,然而要真正地 「破圈」,收穫大眾影響力,上海時裝周還有哪些值得探索的突破口?


PAO:2021 春夏上海時裝周已經開始了,大家是怎麼看待這次時裝周的?​


Yiling:上海時裝周是一個把成長和商業成熟度在不同階段的中國設計師和品牌們一次性凝聚到一起來做展示的官方平臺。這種聚合產生的團結力量,能讓世界一次性看到中國時尚產業的方方面面。近兩三年來,它的影響力的確是在不斷往上走的,無論是從國內外媒體的報導熱度,還是從今年疫情後,上一季首次推出 「雲上時裝周」 的形式創新,都使大家的目光聚焦在了上海時裝周。

這一季的上海時裝周也有諸多亮點。比如一直在外走秀的優秀中國設計師陳安琪六年後首次回到了上海時裝周的主秀場來發布,鼓勵品牌做線上線下的互聯、更為強調時裝的人文關懷、還有對於可持續時尚的重點關注等等。在形式上,我認為上海時裝周也已經做得比較成熟了,從設計師走秀、產業論壇到各個規模和形式的 showroom 等一應俱全。

我覺得一個可以進一步提升的方向可能是它的 「破圈」 影響力。其實國內外的時尚圈一直以來都給人一種關起門 「自嗨」 的感覺,這或許在過去行得通,但是在疫情後的今天產業領導者更應該主動打破這種情形,讓時尚變得更包容和面向大眾,讓遠離大眾的時裝與大眾的消費需求相匹配,去體現時裝周的全新價值。上海時裝周和 Visa 這樣的金融企業合作是個很好的開頭,讓中國時尚不只是集中關注在時尚產業內的人,而是要做到把影響力輻射到其他領域。


Denni:其實只有十幾年歷史的上海時裝周還很年輕,也就是近三四年它才開始有打造中國時尚體系的意識。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時尚產業,包括買手體系、產業媒體也隨之慢慢走向成熟,所以現在和發展很完善的歐美做比較不一定是公平的,我們的體系在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問題,例如 showroom 和訂貨會還不夠專業,也還是會混雜很多不知名的品牌。但我覺得放在亞洲來看,上海時裝周的影響力明顯是在慢慢超過韓國和日本,這裡面既有時裝周官方積極推動的功勞,也是因為中國市場足夠大,它自帶吸引力。

至於沒有產生 「破圈」 的效果,可能一方面受疫情影響,海外媒體今年沒能過來把這些報導輸出給海外觀眾,往年 Vestoj 主編 Anja Cronberg,Julie Gilhart,Susie Bubble 等會被邀請來上海,這都起到了一定有效的在國際上的宣傳及發聲。此外,我也發現近年不像三四年前有一批中國設計師剛從聖馬丁、皇藝畢業,他們集體選擇在中國首發自己的新系列,那麼這種集體式的露出就會讓整個時裝周變得很聚焦,因此對比來看,現在的平臺確實更大了,國內外設計師都有,只是關注點相對有些分散。然後從成本來說,在上海時裝周相對沒有這麼大的經濟壓力,一些年輕設計師確實可以先在中國試水之後再去做更多國際化的走秀或是拓展商業。


PAO:Denni 主要是從設計師的角度在看,其實我覺得另外一個角度在於時裝周主辦方的作用發揮得如何。不得不說四大時裝周能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很大程度上和當地時尚組織的籌劃能力有很大關係,所以我們也會期待上海時裝周的主辦方能越來越專業,要把自己看成一個最大的推銷者,像 Hollywood 的 blockbuster 電影、威尼斯電影節那樣,自身的組織能力足夠強大,要麼能請到 LV、Chanel 這些奢侈品牌,做到有能力說服大眾關注這件事,不只是讓大家意識到它的存在而已。當然時裝周今年也開始和天貓、小紅書等社交平臺有了更深度的合作,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除了綜合能力,另一方面就是 Yiling 談到的 「破圈」 能力。上海時裝周才剛開始我們無法下定論,但我的感覺是大家的責任感多於興奮,似乎是時裝周來了,我有責任去支持它,可責任不等於熱情。例如,Art Basel 來到香港之後就讓當地的藝術展煥然一新,這證明不是地點的問題,而是你如何用規劃來提升 event 的精彩程度。我自己是覺得上海時裝周不一定要在海外把熱度炒起來,我們國內的消費能力足夠強,關鍵是要怎麼變得更精彩,如何催化國內媒體主動關注和報導這件事。至少這一次我們作為一個媒體人就沒有被說服。


Yiling:我其實有一個不太成熟的觀察和感覺,如果單看走秀的安排,今年的上海時裝周官方是一條線,中國獨立設計師看上去成了另外一條線。換句話說,時尚媒體、尤其是海外的媒體的焦點還是放在酷的、前衛的優質中國設計師身上,而他們更多選擇像 Labelhood 這種平臺,儘管與主會場是在同時進行,但是看日程以及秀場安排等似乎會有種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和主會場有些游離的錯覺,這是不是也在某種程度上就是 Pao 說的,我們感覺真正精彩的部分沒有完全聚焦在時裝周的主線上。


Denni:我覺得這可能是主會場的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上海時裝周最初選擇在新天地辦秀,最開始商場方肯定會邀請比較多商業化的品牌進來走秀,形成了一種既定印象,這也是很多設計師不願意到主會場的原因,而且主會場有點太官方調性,可能對獨立品牌來說就沒那麼合適。


Evelyn:我也有類似感受,就是時裝周官方本身的名氣與日俱增,但是它好像沒有把時尚引領潮流走向的一面完全發揮出來。從影響力來說,2021 春夏不僅是和天貓深度合作了 「天貓風尚大選」,也加入了小紅書這個社交屬性更明顯的夥伴。我拿到今年厚厚一小本官方手冊的時候也看到了很多新的形式,比如網紅主播薇婭聯合設計師發布自己的聯名系列、漢服秀等等,內容非常豐富。

只是我昨天看完一些品牌的首秀也感覺時裝周的功能除了各自展示以外,還應該能從一些重量級的品牌身上看到下一季的時尚趨勢,現在給我個人的感覺更像是我們搭好了一個絢爛的舞臺,大家齊聚一堂各顯神通,盛會結束之後又各做各的事。不像是以前我們看巴黎、米蘭每一次時裝周過後,都會整體上看到街頭風、復古風或是某種色系會成為明年的流行大勢。


Denni:我覺得這或許也是上海時裝周的特色所在,其實時裝周官方意識到了年輕設計師不夠成熟去走主秀場所以近年也在推動 LABELHOOD 的發展,從最開始和當時的上海買手店 「棟梁」 做的 「棟梁一日」 到後來越辦越大,開始找一些更大、更個性的場地,每次都能找到一個空曠場地,或是美術館,或是還處於開發階段的商業地產,滿滿的 「工業風」。而更多的商業渠道品牌,則對調性的需求說實在也沒那麼強,它們會希望有更多的商業合作,所以才希望以官方的平臺露出。總的來說新天地更有商業潛力,Labelhood 則更容易出新的設計人才,二者是有關係的只是沒有那麼緊密,但又是缺一不可的。不同設計師有各自考量和選擇的空間。


PAO:我總結一下,我覺得整個上海時裝周的精彩性還有待提升,就是我們剛才說到的這些問題,作為主辦方應該要把它們梳理好來突出亮點所在,其實我們媒體肯定會挑選裡面最精彩的東西來寫。就像是在 9 月的某一周,任何到了紐約的人都會先想到紐約時裝周,所以至少在佔據活動主導權方面,主辦方必須能夠更主動地去組織好這個活動,然後讓時裝周內所有的活動都儘量要點到時裝周本身,未來再去一步步迎接更多的挑戰。


開雲集團再次減持 Puma 的股份

近日,奢侈品巨頭開雲集團以 6.56 億歐元出售 Puma 的 5.9% 股份,持股由 15.7% 降至 9.8%。2007 年,開雲集團以 53 億歐元收購 Puma,但近年來,其一直將重點放在旗下的奢侈品牌當中,如 Gucci、Balenciaga 和 Bottega Veneta 等,並在過去的幾年中,逐漸開始從 Puma 撤資,以專注於奢侈品領域。該集團於 2018 年宣布將 Puma 的 70% 的股份分配給其股東,從而將其在該品牌中的股份從 86% 降至 16%。


Maison Margiela 發布 2021 春夏系列

Maison Margiela 於近日發布了 2021 春夏 Défilé』 Co-ed 系列。該系列從探戈舞切入,詮釋人與人的和諧關係。其中,由 Nick Knight 執導的春夏系列影片,通過探戈文化的歸屬感,家庭價值及世代相傳的重點,將 Maison Margiela 的傳承展現得一覽無遺。


Prada 基金會推出多學科大腦研究項目

2018 年,Prada 基金會(Fondazione Prada)啟動了深入研究科學主題的多學科項目。這些科學的思考催生了 「人類大腦」(Human Brains)項目,Prada 基金會將於 2020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期間舉辦相關展覽、辯論和發布活動。此項目聯手科學委員會合作開展綜合研究,該科學委員會在 Giancarlo Comi 領導下,由研究人員、醫師、心理學家、語言學家、哲學家、推廣者和策展人組成,包括 Jubin Abutalebi、Massimo Cacciari、Alessandro Del Maschio、Viviana Kasam、Udo Kittelmann、Andrea Moro 和 Daniela Perani。


LILY 商務時裝再度成為上海時裝周開幕品牌

LILY 商務時裝再度成為 2021 春夏上海時裝周開幕品牌,本次大秀以 「L20」 為主題,作為 LILY 在 2020 年度再升級的品牌編碼,秀場融合了齊白石、中國國家地理和 Smiley 三大 IP 跨界詮釋藝術感知和表達積極,與新女性的當下感知產生共鳴,該品牌也著重發布了深度打造的商務時裝十大單品,適應全天候職場狀態階段和場景的新女性著裝表達,包括夏季呼吸感針織職場 T 恤、無襯裡西裝、輕薄無感外套式襯衣、24/7 多面延時褲裝、「破格感」 短褲套裝、多彩舒適鉛筆裙、職場百搭牛仔褲、「高峰期」 西裝連體褲、 藝術添彩連衣裙、多變可塑短打式風衣。


華晨宇成為鄂爾多斯首位「善」代言人

ERDOS 鄂爾多斯今日宣布歌手華晨宇為其首位「善」代言人,共同倡導可持續時尚理念。善SHÀN,是 ERDOS 2019 年以可持續時尚為核心理念推出的系列產品,鄂爾多斯集團運用自己的供應鏈優勢,著眼於羊絨這一珍稀材質,將再生羊絨、犛牛絨等材質自身的細膩之美與現代科技工藝結合,重新定義時尚與環保之間的聯繫,並進一步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


瑞典品牌 Totême 將入駐天貓

瑞典品牌 Totême 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將於 10 月 10 日開出天貓旗艦店。該品牌產品線包括成衣、鞋履、手袋及配飾,由 Elin Kling 與 Karl Lindman 夫婦在 2014 年創辦。Kling 表示,該品牌目前的發展重點是加強其國際影響力,而天貓則是進軍中國市場的第一步,未來還將與中國消費者進行更多交流與聯繫。


「十一」 黃金周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約 1.6 萬億元

據商務部監測,10 月 1 日至 8 日,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 1.6 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 「十一」 黃金周增長 4.9%。「十一」 前 7 天,全國電影票房近 37 億元,為歷年黃金周次高水平。


黃金周旅遊收入恢復至正常水平的七成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8 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 6.37 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 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 4665.6 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 69.9%。同時,統計各省文旅廳數據發現,全國多個省份國慶接待遊客人次與營業收入已恢復至去年同期 70% 以上,江西、湖南等省份的這兩項數據甚至已恢復至去年同期 80% 以上。


阿里巴巴戰略入股全球最大免稅零售商 DufryAG,將組建合資公司

10 月 5 日,阿里巴巴宣布將與全球最大的免稅零售商 Dufry AG 組建中國合資公司,發展中國的旅遊零售業務,同時阿里巴巴亦將戰略入股 Dufry。雙方將在中國成立的合資公司,阿里巴巴和 Dufry 分別持有 51% 和 49% 的股份。阿里巴巴將引入其在中國已建立的網絡和數字能力。Dufry 將為合資企業貢獻其在中國現有的旅遊零售業務,並將以其供應鏈和強大的運營技能為合資企業提供支持。


Amazon 近兩萬名員工感染新冠

美國電子商務巨頭 Amazon 表示,他們調查了今年 3 月 1 日至 9 月 19 日期間公司及旗下全食超市公司在美國大約 137 萬名一線員工的健康數據,發現有 19816 人感染新冠,其中包括臨時工和非工作原因感染的員工。這是 Amazon 在員工和勞工組織長達數月的呼籲之後,首次公布企業員工新冠感染數據。品牌在企業博客上說,其員工的感染率遠低於美國全國的新冠感染率。


Diesel 任命 Glenn Martens 為創意總監

義大利牛仔服飾品牌 Diesel 近日任命 Glenn Martens 為創意總監,該任命立即生效,後者同時將繼續擔任巴黎獨立時裝品牌 Y/Project 的掌舵人。Diesel 母公司 OTB 集團近年來一直在為該品牌重新調整定位及發展策略,今年還任命了新執行長 Massimo Piombini,以推進品牌重振計劃。


Calvin Klein 母公司總裁將升任 CEO

Calvin Klein 母公司 PVH 集團現任總裁 Stefan Larsson 將於明年 2 月正式升任為集團執行長,現任執行長 Manny Chirico 將繼續擔任集團董事長之職。Stefan Larsson 此前為 Ralph Lauren 執行長,並曾在 H&M 集團和 Gap 集團任職。


Mulberry 全財年收入下降 10.2%

英國奢侈品牌 Mulberry 發布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在截至 2020 年 3 月 28 日的 52 周中,該品牌稅前虧損為 4790 萬英鎊,而上一財政年度虧損為 500 萬英鎊;總收入為 1.49 億英鎊,上年同期為 1.66 億英鎊。該公司宣布,將暫停派發末期股息,與滙豐銀行的貸款額度亦延至 2022 年 3 月。不過其表示,2020 財年內亞太地區銷售額增長了 30%,有助於緩解歐美市場的損失打擊。


Altuzarra 入駐亞馬遜 Luxury Store 平臺

繼 Oscar de la Renta 後,設計師 Joseph Altuzarra 同名品牌 Altuzarra 也於日前入駐亞馬遜奢侈電商平臺 Luxury Store,發售成衣和配飾產品。為慶祝首個系列的發布,Altuzarra 將與亞馬遜合作展示三部短片,以凸顯品牌的 DNA、創造力和自信精神。


相關焦點

  • Weekend Review:全面數位化時裝周的驚喜和遺憾
    但是疫情對於時尚產業的衝擊不僅僅是改變了大家欣賞新一季產品的方式,我們在仔細研究了四大時裝周的最新行程後發現,時裝周的內核正在被悄然改變,並且它對於產業的重要性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在這周的 Weekend Review 中,編輯們暢所欲言,談談對於全部數位化的時裝周有什麼想法。
  • Weekend Review:全面數位化的時裝周有哪些驚喜,又有哪些遺憾?
    █ 往年的 9 月總是時尚產業最繁忙的時節,因為包括巴黎、倫敦、米蘭、紐約在內的國際大都市都將輪番上演時裝周。今年的特殊情況讓行業人士都習慣了在家 「雲」 看秀。但是疫情對於時尚產業的衝擊不僅僅是改變了大家欣賞新一季產品的方式,我們在仔細研究了四大時裝周的最新行程後發現,時裝周的內核正在被悄然改變,並且它對於產業的重要性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
  • 上海時裝周2015秋冬引領亞洲時尚之都新風範
    4月7日至15日,為期9天的上海時裝周2015秋冬將繼續以「立足本土兼備國際視野」的多維發布格局和「原創設計與商業落地並重」的特色定位,在呈現近50場多元風格的時裝發布,引領潮流趨勢的同時,更有上海時裝周國際品牌發布項目、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的全新推出以及上海時裝周-海尚國際論壇和一系列對話沙龍,以此增強國際化發布平臺效應,分享行業頂尖智慧。
  • 上海時裝周2020,能否改變時裝周的未來?
    SHANGHAI FASHION WEEK上海時裝周本屆上海時裝周最大的變化是,國際品牌很少出現在它的展廳。特別是在早期,上海時裝周的主要亮點之一就是它能夠成為國際品牌進入中國龐大消費市場的平臺。早在2004年,讓•保羅•高緹耶(Jean Paul Gaultier)就以這種方式利用了上海時裝周,此後幾年,Vivienne Westwood、Giambattista Valli、王薇薇(Vera Wang)等人也為上海時裝周的
  • 上海時裝周「秀場」不斷
    上海時裝周開幕大秀日前在新天地太平湖綠地拉開帷幕,一直到10月18日,數十場作品發布秀將在各個秀場舉行多場大秀落戶南京西路興業太古匯2020秋冬時尚季今年繼續攜手上海時裝周SIFS國際品牌發布眾多品牌,在現場帶來融合了精彩秀場、時尚快閃、社群活動的潮流體驗。
  • 上海時裝周特別報導 | 有秀,就是好人間
    ,ChicBanana香蕉街拍派出內容團隊前往時裝周現場,這是ChicBanana香蕉街拍與上海時裝周的第五次合作了。上海的天氣非常「熱情」,一如將要踏入秀場前的內心,激動又滿懷敬畏。這是闊別一年的線下秀場相遇,T臺與時尚彷佛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對話,我們是見證者,也是記錄者,記錄著2020年依然有秀依然優秀的上海時裝周。
  • 上海時裝周最正確的一次打開方式
    說回國內時裝周,北上廣深四大周,真是風格鮮明,各有脾氣。北京作為政治文化腹地,千絲萬縷過於敏感;廣州作為深圳的大後方,怎麼努力也難奪頭彩。這兩個地方姑且不作贅述,只著重講講深圳和上海時裝周。畢竟作為品牌乙方角色,在做秀這件事上,必須要客戶同仇敵愾爭取各項利益,所以這也是每個時裝周組委會見我就想繞道走,品牌爸爸卻特別喜歡我的原因。坦白講,深圳時裝周在排場上做的絕對是要比上海好的,無論硬體軟體人員配備,都非常捨得花血本,原因很簡單:政府有錢。
  • 上海時裝周完爆臺北時裝周,灣灣,我們該拿什麼拯救你的土味?
    除了巴黎、米蘭、倫敦、紐約這些國際知名的時裝周外,國內的深圳、上海、鄭州、大連、臺北等地每年也都有許多時裝周,往年內地的時裝周幾乎都是時尚界人士的瘋狂吐槽的秀,然而今年上海的時裝周辦得有那味了,既時髦又國際化。 內地的秀展辦得好自然開心,就是少了點吐槽得樂趣。
  • SS2021上海時裝周風尚夜榮耀舉行
    ——上海時裝周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朱勇很榮幸能夠得這個商業潛質獎,希望未來品牌可以真正做到商業與藝術並舉,祝上海時裝周可以越辦越好!——人頭馬品牌中國區總監 彭爽玲感謝上海時裝周讓我們品牌被更多的人認識,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有更好的前景。
  • 獨家專訪--Caroline Rush 英國時裝協會執行長
    ,助推自主品牌創新發展的基礎上,本季時裝周還引入新的國際化合作模式,更好地體現出「立足本土兼備國際視野」的多維發布格局,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時裝周同期在秀場周邊甚至全市範圍內林林種種的服裝服飾類商貿展覽和活動令上海時裝周「創意設計與商業落地並重」的特色定位得到更好的落實。
  • 上海時裝周決定延期,對行業意味著什麼?
    往年此時,各大品牌和設計師正如火如荼地準備著新季系列發布,時裝編輯、買手和博主等業內人士也早早安排好時裝周行程,以迎接這個一年兩度的行業盛事。此次突如其來的新冠狀病毒疫情,讓上海時裝周及圍繞其展開的一切相關工作都陷入了棘手困境,如何快速找出替代計劃,以減免損失,成為行業各方人員當下的重頭工作。
  • 上海、東京、首爾,亞洲時裝周未來去哪兒?
    上海時裝周已經恢復如常,而東京和首爾時裝周的組織者和零售商正將重點轉向本土人才。在上一季完全虛擬的展示之後,超過90個品牌在上海舉辦了線下實體秀,更不用說中國經濟已經從疫情中復甦的速度了。然而在亞洲,另外兩個時裝周還沒有全面恢復。10月12日至17日舉辦的東京樂天時裝周和10月25日至28日的舉辦的首爾時裝周依然有很多線上展示,尤其是後者,線下活動以一種小規模方式謹慎舉辦。
  • 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重啟風尚,悅動黃浦
    10月8日起,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將重啟風尚,再掀申城潮流熱浪,帶來一場鼓舞人心的18歲成人禮。上海時裝周與合作夥伴Visa攜手集結助力舉辦了「賦能與展望」論壇,從政府政策扶持、電子支付、線下實體商業、線上營銷等核心維度為中小企業振興投入支持,幫助他們逆勢突圍、渡過難關,迎來更好的發展。
  • 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今晚拉開帷幕
    上海時裝周今晚在新天地太平湖開幕(央廣網發 上海時裝周組委會供圖)央廣網上海10月8日消息(記者周洪 林馥榆)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今晚在新天地太平湖拉開帷幕。開幕首秀由LILY商務時裝擔綱,為中國新女性塑造合適的職場表達。
  • SS21上海時裝周 PREVIEW | LILY商務時裝
    中國商務時裝的標杆品牌,作為年輕OL商務時裝的創導者,秉承時尚與商務"正合適"融合的理念,全維度發掘、探知當代中國新女性的更多面貌。讓#中國新女性#的每個角色,都有正合適的職場表達。「L20」亦是新的品牌印記,命名並發布新女性職場必備的商務時裝核心十大單品,同步開啟商務時裝的2.0時代。秀場將呈現三大IP跨界全系列和商務時裝十大單品,為新時代的新女性開啟全方位賦能。L20,既是重啟,亦是新生;既是繼承,亦是創新。LILY以當下新女性的視角,藉助SS2021上海時裝周開幕秀詮釋此刻,同時也將目光投向了後疫情時期,是現在的深刻連結,也是對未來無限希冀。
  • 雲走秀 | 上海時裝周最正確的一次打開方式
    這兩個地方姑且不作贅述,只著重講講深圳和上海時裝周。轉眼離開大南方已經1年有餘,最後一次在深圳看秀,是在福田區某政府場館,也是參加深圳時裝周以來,從舞臺搭建、場館安排、座位排列、走秀動線、參秀品牌、頭排嘉賓,綜合表現最慘澹的一次。
  • 教你如何在上海時裝周穿出自己的STYLE!
    每年的上海時裝周,對喜愛時尚的各位來說,都是一大盛事。如何打扮又美又時髦的去參加,如何穿出屬於自己的風格,都是一個技術活。所以呢,我最近就對自己2018 A/W 參加的一些時裝周looking做了一個回顧小總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從上海到東京,亞洲時裝周的未來往何處去?
    「上一季,首爾時裝周突然取消,使我們很難與其他平臺或零售商討論合作事宜,」全美京說:「我們在為本季做準備時,考慮到了(線下和數字)的不同選項。」 缺失的一環 這一季的三個時裝周都只能與本地的客人打交道,但在上海,全球買手的缺席有著不同的意義。上海時裝周早期曾以瞄準中國內地市場的國際知名品牌為主,現在已經轉變為一場幾乎完全由中國本土品牌主導的活動。
  • 回歸線下,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拉開帷幕
    昨晚,隨著Lily商務女裝「L20」 開幕秀在新天地太平湖的T臺上演,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正式啟動由Lily商務時裝擔綱的開幕秀昨晚拉開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的帷幕,以「永續T臺」為主題回歸線下,為國內外時尚產業鏈復工復產貢獻「上海力量」。今年以來,隨著復工復產有序進行,產業協同的意義尤為凸顯。在關注時裝大牌的同時,金秋的上海時裝周更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 SS2021上海時裝周|中國時尚向陽而生!
    上海時裝周 X WENJUN 本季上海時裝周繼續見證品牌的成長與煥新,以更多元的形態、更斑斕的色彩、更敢於顛覆的精神來開啟生機勃勃的新浪潮,喚醒新時代的中國設計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