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織錦的種類及基本技藝

2020-12-13 曉米多多

湘西土家織錦民間俗稱「打花」,主要有土花鋪蓋(土家語稱為「西蘭卡普」)和花帶兩大品種。其中西蘭卡普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它使用谷老古老的腰式斜織機,採用底經底緯挖花手法進行織造,有「數紗花」、「對斜」平紋素色系列和「上下斜」斜紋色彩系列兩大流派。土家花帶是土家織錦中普及面更廣的一個小品種,它採用「通經通緯」起「經花」的手法織成,幾乎不需要專用工具,完全在織造者的雙期間完成,是織造工藝中最古老的方式之一。

01西蘭卡普

西蘭卡普在土家織錦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因而,人們亦用西蘭卡普代稱土家織錦。

「數紗花」、「對斜」平紋素色織錦是在普通平紋布上面,以餵(緯)線挖花而成。色彩不多,圖紋受土家民間「十字挑花」的數經緯工藝影響,質地較斜紋彩色織錦薄,成品明暗對比強烈,起花部分凸出淺浮雕感。原生地主要以永順為主。

「上下斜」斜紋彩色織錦是西蘭卡普中的主導品種。是在「對斜」平紋素色織錦上發展起來的,質地較厚,非常結實。它的圖紋構成和色彩構成都更趨成熟,單個紋樣複雜,且完整豐滿。為適合點狀紋樣或帶狀紋樣的展開,也有以棋格狀或散點狀四方連續。其色彩以黑及重色為主,十分濃豔富麗。「上下斜」彩色斜紋組織結構工藝相對複雜,原生地主要在龍山、保靖、古丈三縣,永順縣的西部亦有分布。

西蘭卡普
西蘭卡普

02土家花帶

花帶是土家織錦中的一個小品種。主要用於背帶、腰帶、裙帶等等。寬約二寸,窄約二指,有素色和彩色兩種,但多以素色為主,採用「通經通緯」起「經(站)花」手段,是中國最古老的織造方式之一。土家花帶與西南卡普反織法不同,它是正面編制,且不受場地、時間的限制,因此往往成為西蘭卡普製造的基礎和前奏,也是土家婦女中普及面最廣的民間傳統工藝之一。土家花帶原生態最典型的地域是永順縣西部的對山及雙鳳村等3個村寨。

打花帶的老人
土家畫帶紋樣

土家花帶的織造大多用線,工藝流程中的紡捻線、染色與西南卡普相同,倒線緊數量上的不同。織造僅分六步:牽站線、織邊、提綜、撿花、送餵(緯)線、挑織。

相關焦點

  • 深入湘西墨戎苗寨,探訪手工銀飾鍛造技藝!
    在湖南湘西區域,也有著這樣的一群苗民隨著祖先遷徙到這裡,根植於此,建立起自身獨特的民族文化。今天咱們要介紹的,就是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寨子——墨戎苗寨。墨戎苗寨即龍鼻嘴村,「墨戎」為苗語,意為「有龍的地方」。全村由13個苗寨組成,有17個村民小組,共1018戶,5568人。
  • 非遺購物節「雲探店」之湖南省湘西七繡坊
    一描一畫繪出湘西美好生活一針一線繡出苗家錦繡前程苗繡,是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說起苗繡,不得不提起湖南的湘西七繡坊。湘西七繡坊的創始人石佳,是一位出生於湖南省花垣縣石欄鎮油麻村的80後苗族姑娘。石佳大學畢業後,便留在城市裡開始了個人創業之路。2017年已有所成就的她,在一次返鄉探親過程中發現,整個石欄鎮有1.9萬餘人口,可留守兒童的數量居然達到了1200人。
  • 論燒烤,湘西必須擁有姓名!
    不擼200串不過癮,湘西燒烤的小串魅力自打茹毛飲血的祖先學會了使用火烹飪食物,霸蠻的湘西人只信仰火神。你可以不服,但一手焦香爆汁的湘西小串分分鐘堵上你的嘴。第一次見到湘西燒烤的外地人普遍是懵逼的,咋這麼小呢?▲ 這個也是湘西小串哈。
  • 《中國民族報》整版報導湘西文化扶貧
    學得一手嫻熟技藝的她,安心在家帶孩子的同時,通過苗繡每個月還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去年家裡已經建起了一棟苗族傳統風格的木屋,成為很多村民羨慕的對象。 截至目前,七繡坊已有486名繡娘,累計培訓約1300人;截至2019年底,幫助約300名孩子的母親回鄉就業,累計使繡娘們增收600餘萬元。
  • 湘西房產|乾州古城西部家園:融合湘西民族建築風格
    作為古城建設規劃區域的一部分,融合了湘西民族建築風格的西部家園,正在將乾州古城的建設藍圖逐步變成現實。開盤活動現場「為了使得湘西元素充分與古城風格相結合,在環境設計的總體構思上,我們以環境宜人,生態宜居的小區景觀為基本設計理念,在景點上採用充滿湘西特色的傳統文化氣息來造景,在材質上選用自然、原始的木、石板等材料,將湘西特色融入到小區設計上,與古城整體的風格融為一體。」
  • 湘西銀博物館名不虛傳,沒見過的銀飾品,這裡都能看到。來看看吧
    湘西銀博物館被稱之為湘西銀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說全國各地都有分號吧。但屬於張家界的湘西銀博物館品種最多,花樣之多,做工之精湛不僅僅是因為它名氣大,也因為張家界離土家族地理位置近,土家族傳統獨有手藝就是制銀手段,世代相傳。
  • 湘潭大學藝術學院幫扶湘西比耳鎮產業脫貧
    (湘潭大學藝術學院供圖)酉水河畔展開致富新畫卷——小記湘潭大學藝術學院幫扶湘西比耳鎮產業脫貧湘潭在線12月17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肖中華 通訊員 王成奇)「哎喲喲,愛酉酉……」走進如今的湘西保靖縣比耳鎮,時不時能從當地居民的口中聽到這動人的歌聲。
  • 《湘西印記》(總第15期)|湘西地區的衛所制度
    ● 《聽見湘西》,湘西就在你耳邊。《聽見湘西》由團結報社主辦。在之前的節目中說道,明朝中央對湘西治理,在總結歷代王朝特別是唐宋以來實行羈縻制度基礎上,開始實行土司制度。明王朝在對待湘西治理政策上,不僅繼承元代土司制度,使其發展更完備,還實行衛所制度來管理湘西地區。明代衛所設置是中央王朝治理湘西重大政治舉措,對明代乃至後世湘西地區政治秩序化建構及社會歷史產生重要影響。
  • 《湘西印記》(總第18期)|「改土歸流」對湘西社會生活的影響
    ● 《聽見湘西》,湘西就在你耳邊。《聽見湘西》由團結報社主辦。土司制度的廢除,改變了湘西的政治統治秩序,改革了封建土司領主制主導下的社會關係,廢除了土民對土司的人身依附關係,清王朝新的政治統治舉措對湘西地區的社會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湘西地區的社會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
  • 湘西藝文|李萬峰中國畫作品展在湘西吉首開幕
    紅網時刻湘西11月29日訊(記者 歐陽琴芳 通訊員 黃青松 歐陽文章)線色勾皴等閒看,江天俯仰入畫來,線條、色彩、墨白……彰顯著國畫的藝術。11月29日,李萬峰中國畫作品展在湘西州吉首市開幕。湘西州文旅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二級巡視員劉世樹宣布作品展開幕,湘西州文聯主席候選人向午平致辭。
  • 津市米粉、長沙米粉、湘西米粉、湘潭米粉
    在湖南,各種各樣的美食數不勝數,人們對湖南米粉分類時,認為湖南米粉有四大主流:津市米粉、長沙米粉、湘西米粉和湘潭原味石磨米粉。而就現在的情況來說,湖南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很多口感好的、受人們歡迎的米粉。常德津市米粉以津市牛肉粉最為出名,到現在依然被人們所喜愛,在常德周邊城市都受到極大的歡迎,津市牛肉粉堪稱常德三絕之一。
  • 神秘湘西過大年:乾州組團9個景區17個亮點年俗提前知
    神秘湘西過大年 作為「神秘湘西過大年」年俗活動中最大的組團,乾州組團包含了湘西自治州吉首市、高新區、花垣縣、瀘溪縣、保靖縣和古丈縣的9個景區,其中矮寨奇觀、乾州古城、湘西民族文化園、浦市古鎮為國家4A級景區。
  • 湘西保靖比耳鎮聘鄉鎮「首席品牌官」 代言酉酉橙、本順竹編
    紅網時刻6月23日訊(記者 何超)近日,湘西保靖縣比耳鎮頒給湖南省地質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劉漢洪頒發了「湖南保靖比耳藝術小鎮及酉酉橙、本順竹編首席品牌官」的證書。保靖地處脫貧攻堅主戰場、精準扶貧發源地的湘西,保靖縣比耳鎮歷史悠久,坐落於風景秀美的酉水河畔,土家文化和碼頭文化底蘊深厚,小鎮裡的唐家院子、中國人民銀行等古蹟保存完好,這裡還曾是明朝抗倭名將彭藎臣的練兵場,千年「酉水船工號子」和竹編技藝分別列入全國、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這些美味的湖南湘西美食,等你來解鎖,是個不錯的美味佳餚
    每年臘月,是湘西人民做臘肉的時節。這段日子裡,湘西的東村西寨都會不時傳來豬的嚎叫聲,大家都把餵養一年半載的大肥豬全部殺掉,除了留下一部分鮮肉過年時吃以外,其他全部做成臘肉,以備來年之用。生活在湘西的土家族和苗族人,幾乎人人都會做臘肉,以湘西土豬入料,秋松木燻制,待懸於房梁或灶前自然乾燥後,這臘肉色澤鮮亮,腊味薰香,無論是待客入菜還是包裝送禮,都是絕佳之選。
  • 80年代的湘西吉首老照片,猶如湘西趕屍一樣,有著很多故事
    湘西,湖南下屬地級市。關於湘西,相信大家最熟悉的故事就是「湘西趕屍」。關於湘西趕屍這個傳說小編主頁以前有寫相關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主頁閱讀。湘西最出名最熟悉的地方,莫過於「鳳凰古城」相信很多人朋友也都有去過,小編是懷化人,在懷化鶴城區工作,有幸去過一次鳳凰古城,是跟幾個朋友一起騎摩託車去的。去到古城,我們一行人沒什麼也沒幹,一路顧著找飯店了,因為是晚上去的,結果一行人吃完飯…就直接回去了…哈哈!
  • 向兩會報告,未來15年湘西青年這樣幹!
    你好,湘西青年2035年你是否覺得遙不可及?但這個「裡程碑式」的年份已深深鐫刻進14億中國人的心中它意味著我國將在那個時候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這也會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再奮鬥15年習近平總書記: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 電耀湘西,還看今朝——精準扶貧理念在湘西的七年答卷
    這一刻起,「精準扶貧」從湘西十八洞村走向全國,照亮了千村萬寨的脫貧之路。首倡之地,舉國矚目。7年後的深秋,由中國報業協會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主辦的「精準扶貧看湘西」全國報業百名社長總編輯湘西行全媒體採風活動在這裡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