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量與健康、壽命的關係|以及肌肉的功能與作用

2021-03-05 日本旅遊

肌肉的功能在於支撐和活動身體以及貯存能量。依各自作用的不同,我們把肌肉分成了三個大類。

腕部及腳部的肌肉、腹肌、背肌等承擔著支撐及活動身體的功能。它可以依從人的意識讓身體完成動作。血管及內壁壁上的肌肉起到的是輸送血液、讓胃腸蠕動的作用。

肌肉量與壽命的関係

肌肉量的多少與構成肌肉的蛋白質的代謝(合成與分解)情況直接相關。合成的多就會増加、分解的多則相應減少,而能對這種代謝產生直接影響的,一個是年齡再有就是你的生活習慣了。肌肉量減少的話,摔倒及罹患疾病的風險會隨之增加。另外,我們也終於搞清楚了肌肉的量越多壽命就會越長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剛出生的嬰兒既不能站也不能走。隨著孩子不斷地長大肌肉的量也會跟著增加,20歲左右之前,肌肉組織會一直不斷地長粗變長。之後,20歲以後肌肉的量就開始要一點點的減少了,到70歲時,肌肉的量基本就會下降到20歲年齡段的四成左右了。特別是,在30〜50這個年齡段的中年期,如果你每天都幾乎不做運動長此以往的話,出現肌肉急劇性減少的情況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最近,通過對75〜84歲的高齡者的歩行速度和10年後的生存率所作的調研表明,肌肉量越多者壽命越長,兩者呈正相關性。將快於正常行走速度(毎秒1.4m以上)組與歩行速度較慢(秒速0.4m未満)組進行對比之後,我們發現兩組之間10年的生存率存在3倍左右的差距。這個結果表明,那些行走速度快的人,即肌肉量越多的人壽命就會越長。現在開始,那些平時步速較慢的人,通過運動和合理的飲食等方法能讓自己的行走速度快起來的話,一樣能夠達到延長自己壽命的效果。

肌肉量的減少會帶來各種疾病的高發風險

隨著年齡的增加,肌肉的量會逐漸減少。而肌肉減少後、罹患肺炎、感染症及糖尿病等各種疾病的風險則會相應升高。

肌肉是能量的貯藏庫,有調節血糖値的功能。人在進食後,血液中的糖會變多。這些糖有部分會被存入脂肪,而其中的大部分則會被積攢到肌肉裡。肌肉的量減少後、由於糖的容身之地變少了,調節血糖的能力就會隨之下降,從而導致血糖値變得不再穩定,得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另外,肌肉減少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導致患上肺炎等疾病的病例也多有報告。厚生勞動省研究班的報告(2015年2月)顯示,肌肉量少的高齢男性和肌肉量多的男性相比前者的死亡率約是後者的2倍。

肌肉必不可缺的營養素「蛋白質」

要想快速增加自己的肌肉,堅持運動的同時保證身體能夠獲取充足的營養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尤為重要的營養素則非蛋白質莫屬。
肌肉是由蛋白質構成的,合成與分解時時處於往復循環的狀態,所以吃飯時一定要儘可能多的攝取蛋白質,以保證合成時能夠活力滿格。蛋白質分肉・魚・蛋類・牛奶這類食物之中大量含有的「動物性蛋白質」和大豆、穀物這類食物中多含的「植物性蛋白質」。不管是哪一種,均衡攝取才是正確的作法。吃肉的時候,建議還是多吃些含脂肪量少的紅肉為好。


蛋白質的目標攝取量

肌肉飽滿的成年人要保持肌肉的話,1天的蛋白質攝入量按每公斤體重1g計算就可以了。那麼,體重60kg的人一天的必要攝入量就應該是60g左右。但是,對那些患有「肌無力」症有增肌需要的人講,這個量顯然就不適用了。有這類狀況的人,如果是成人的話,1天的公斤體重對應量應為1.2~1.5g。這樣算來,體重60kg的人1天攝入的蛋白質就應該是在72~90g了。但是,如果腎臟不太好的話,有時就有必要對蛋白質的攝入量進行限制了,適合的攝入量是多少請先聽取醫生的建議。


食品中蛋白質的含有量並不等同於食品的重量,所以在計算的時候一定要多加留意不要弄錯。想要準確了解具體的量,請參考食品成分表。

 

有增肌效用的維生素D

維生素D是肌肉的另一大重要營養素。海鮮類、蛋類、蘑菇裡都含有大量的這種營養素。維生素D不僅能夠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起到增強骨質的作用,同時它還有促進肌肉合成的作用。此外,維生素D在日照作用下還能在體內合成,所以,曬太陽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高齢者經常會出現肉、魚類等蛋白質攝入不足,吃飯經常以吃米飯類炭水化合物為主的情況。還有些會過度限制飲食的女性也經常會有攝入不足的情況。希望大家還是多在食譜上下下功夫,多增肌保健康,主動積極地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D的攝取量吧!文章來自網絡,轉發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對轉載內容不持觀點。

相關焦點

  • 肌肉的量和功能決定了我們的壽命
    人體的體重由三部分構成,包括水、肌肉組織和脂肪組織,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肌肉。肌肉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持、運動和協調,它連接骨頭、支撐人體,對保持姿勢起著重要作用,任何身體活動都離不開它。胖不胖,看肌肉過去我們關注的一個是超重和肥胖,一個是低體重和營養不足。現在發現其實沒那麼簡單,低體重的人不一定是營養不足,像T臺模特,一般體重都很低,但是不一定營養不足。
  • 肌肉老化會影響壽命?做好4件事,或許能保養肌肉,延緩衰老
    現在很多人都會利用空餘的時間去鍛鍊身體,通過運動不僅控制了體重,還可以提高抵抗力,同時塑造完美的身形,那些肌肉發達的人離不開力量訓練,有氧運動,對於追求完美的人來說,每周有兩到三次的鍛鍊,會發現肌肉變得結實和發達。那麼,肌肉是否能夠決定壽命呢?
  • 我的肌肉量應該多少才算健康?如何測量?
    別說現在科技發達,人均期望壽命增長,就是鍾爺爺這一身發達的肌肉量,也是他老人家長壽的標誌。肌肉量多的好處和副作用隨著健康觀念的普及和意識的提升,很多女性朋友也拋棄了「男性有肌肉好,女性不要太多肌肉」的錯誤想法。
  • 力量訓練是增加肌肉質量和壽命的有效「藥物」
    你可能會聽到很多有關飲食健康和進行有氧運動以最大程度延長壽命的信息,那麼力量訓練的效果如何呢?這篇文章就帶你了解力量訓練對肌肉質量和壽命的影響。肌肉質量和死亡率擁有更多肌肉可能會延長壽命的觀點得到了科學的支持。
  • 提高肌肉量,有利於保持身材並延緩衰老,可是如何提高肌肉量呢?
    除了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外,提高自己的肌肉量則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原因如下:肌肉的作用:對於普通人群來講,我們或許不太會關注自己的肌肉,比如肌肉是如何幫助我們完成各種日常活動以及工作等等,只要這些事我們可以做到就可以了,但是當你對身材有了更高的要求之時,就會去關注肌肉的作用,那麼,維持自己的肌肉量有什麼作用呢?
  • 擁有肌肉 延年益壽
    人體肌肉約639塊。約由60億條肌纖維組成,一般人的肌肉佔體重的35%~45%左右。按其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三種。骨骼肌承擔著支撐及活動身體的功能﹔平滑肌﹐血管及內壁壁上的肌肉起到的是輸送血液、讓胃腸蠕動的作用﹔心肌是心臟獨有的肌肉、負責心臟的造壁及活動。
  • 肌肉量下降要注意!
    其實連續兩周完全不運動(活動),年輕人會降低約3%的肌肉量,而中年人會降低約4%的肌肉量,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消退的速度會更快。運動,除了讓身體維持肌肉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讓肌肉維持在可以自由活動的狀態。比如現在你能夠讓你的左腳拇指豎起來給保潔大叔點個讚嗎?
  • 肌肉多的男人和體型普通的男人,誰的壽命更長?
    經過相關調查發現,也有不少的女性不喜歡肌肉男,認為他們過於強壯魁梧打也打不過,實在不是上上之策。另外,還有人認為亞洲人纖細的身形比歐洲人更長壽?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到底哪種人壽命更長?在國外一項高達上百萬的男性通過長達24年的健康情況進行分析得出:在擁有肌肉強度高的人群中,早逝概率要比肌肉強度較低的人群小。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肌肉過度流失,免疫力低下,極易感染疾病,甚至是增加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危險。
  • 肌肉抽搐的原因以及如何緩解它們
    電解質在肌肉收縮中起作用。肌纖維內的電解質損失可能引發抽搐。手臂和腿是過度勞累導致肌肉抽搐的常見場所。鍛鍊最多的肌肉最容易抽搐,包括小腿,大腿或肱二頭肌,這取決於鍛鍊。腦化學物質或神經遞質在將信息從大腦傳遞到控制肌肉收縮的神經中起作用。睡眠剝奪可能會影響神經遞質受體的運作方式。 這意味著過量的神經遞質可能在大腦中積聚。
  • 中老年人補充膳食纖維的理由,或許是骨骼和肌肉健康
    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增齡性骨質疏鬆、骨關節炎和肌少症(肌肉衰減症)已成為重要公共健康問題。骨骼、關節和肌肉是人體的重要功能體系,人體的任何活動都離不開它們,三者相互關聯,互相影響。30歲前後,人體骨量、關節性能和肌肉狀態達到峰值;超過40歲之後,骨骼、關節和肌肉逐年耗損,衰老和流失進一步加速,隨之出現一系列健康問題。
  • 人體肌肉圖解,全身各部位肌肉作用
    肌肉在人的身體中分布很廣泛,全身約有639塊肌肉,幾乎佔體重的 40—50%,可見人體肌肉是身體的主體。
  • 肌肉越大,壽命越短?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竟流傳著「肌肉男壽命短」的謠言(小編懷疑是不想健身的人,故意造謠,給自己找不健身的藉口)他們說的有理有據,「力量訓練會耗損人身體的精氣神,肌肉練得越大,說明身體的損耗就越多,所以壽命也就越短,甚至不如不健身的普通人」。
  • 肌肉量下降!6大類生活習慣疾病,都是從這裡開始!
    當我們要讓大拇指勾起時,大腦會下令給控制腳趾的肌肉,「勾起來」!這樣的指令,會經由神經迴路傳達給肌肉,如果剛剛你花很多時間,才讓腳趾勾起,那麼就表示,腳趾這附近的神經系統正在衰退中。這個道理,適用於全身的肌肉!那麼,肌肉量下降、肌力減退、肌肉不能自由的活動,在健康方面又會衍生哪些問題呢?①容易肩頸酸痛和疲勞當肌肉量下降或肌力減退時,體力也會跟著下滑,容易造成疲勞。
  • 分享|怎樣減脂的同時保持基礎代謝與肌肉量?
    通過運動我們將能保持或得到更多肌肉,如果肌肉量大的話,日常消耗就較高,畢竟,1公斤的脂肪每天只會消耗4~10大卡的熱量,而1公斤的肌肉每天就能消耗75~125大卡的熱量(視運動量而定)哦。除了甲狀腺和神經系統,你身體中的睪酮(是的就算女性也有睪酮,雖然很少)水平開始降低,壓力荷爾蒙開始升高,兩項共同作用造成肌肉分解。而肌肉每天需要消耗熱量,肌肉分解會造成進一步基代降低。人類進化的結果就是會讓你的身體會隨著攝入的變化而變化,而不會就這樣讓你活活餓死的。
  • 力量「乾貨」:肌肉的功能與類型
    ——肌肉功能——  肌肉由若干功能單元構成,其中最大的功能單元就是整塊肌肉本身。
  • 肌肉多的男人和體型普通的男人,誰的壽命更長?你可能不相信結果
    對於「堅實」的肌肉,在歐美國家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特別是男性只有擁有一身肌肉,才可以算是穩重以及成熟的象徵,但在我國的男性,尤其是人們一到中老年人之後,往往不會追求過瘦的身材。在老一輩的思想中,通常是一身肥肉才是「富貴」的象徵。
  • 熱量脂肪和肌肉的關係
    當然是肌肉。,改由蛋白質來補充,而且應該要以基本攝取量的下限來作考量,對於礦物質、水分、維生素的攝取不應變動。,所以睡眠中消耗熱量有限,所以正常健康的人剛起床的"一小時"內可以不進食。首先是肝糖,但是擋不久就會開始消耗肌肉,肝糖以及肌肉都是消耗來補充血糖;大腦運作以及心臟跳動的基本能源需求就是血糖;早餐補充糖類/脂肪/蛋白質為主的食物可以增進血糖濃度,自然也不會讓身體機制啟動去消耗肌肉。
  • 雪兒老師公開課 | 身體成分分析-肌肉量與身體水分
    在人體成分分析報告中,肌肉量指的是你目前身體的肌肉重量,所謂「身體水分率」就是身體水分佔體重的百分比,相信沒人願意自己的身體肌肉太少,因為內臟肌肉減少,意味著代謝功能下降;四肢肌肉減少,意味著體能衰弱和生理衰老;因肌肉有儲存水作用,肌肉量下降意味著水分率下降而脂肪率可能會上升,整體來說,肌肉的衰減,與代謝率的下降直接相關,而代謝率下降,意味著能量消耗減少,會讓人形成「易胖難瘦」的體質。
  • 肌肉也會被偷?你的肌肉也許正在流失
    隨著年歲的增加,皺紋肆無忌憚的爬上了我們的面頰,更為恐怖的是,我們賴以維持健康的肌肉也悄無聲息的流失,肌肉鬆弛、皮膚褶皺增多,步履蹣跚、平衡障礙、易跌倒、骨折等症狀將相伴至終老。這種隨著年齡增加常被忽視的以骨骼肌質量、力量及功能下降為特徵的綜合性退行性病症現象稱為「少肌症」「肌肉流失」及「老年性肌肉萎縮」。
  • 什麼情況下肌肉會被消耗?如何防止肌肉流失呢?
    肌肉的自然流失,首先是跟年齡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在30歲晚期到40歲早期達到肌肉量的峰值。在那之後,肌肉開始逐漸減少,並持續一個穩定的下降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逐年降低,發生的速度比你想像的要快,30歲以後不運動的人每十年的肌肉量會減少3%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