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量脂肪和肌肉的關係

2021-02-22 健身114

2016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會健身交流會 國際-流行-前沿 4.22-24
   運動基礎課  私教必殺技   運動康復損傷   運營管理課   趣課    

肌肉能量技術(MET)又稱為軟組織整骨術,在國際上應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經歷了諸多演變和科學研究,近幾年被應用於國內運動損傷康復及整骨康復等領域,並取得良較好的康復效果。

李曉剛導師將於2016年4月23日在2016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健身交流會上告訴你怎樣用專業的MET技術來糾正其功能失常

  1公斤的脂肪每天只會消耗4~10大卡的熱量;1公斤的肌肉每天能消耗75~125大卡的熱量(視運動量而定)。

  熱量消耗的部分除了"運動過程中的消耗"還有"運動後的修補消耗";運動過程中消耗掉的血糖、肝糖、水分、礦物質、蛋白質、肌酸都會在運動後的休息中來修補,這些除了正常飲食補給外都會有消耗自身脂肪做為修復身體的能量。


  很多人只注重運動過程中的消耗,卻一點都不注重運動後的消耗以及運動中/運動後的營養攝取,這種狀態下輕則運動表現不佳,平日精神萎靡,重則營養失調容易發胖以及其他病痛。

  第一:運動前請勿空腹

  運動空腹會讓身體的補給機制失調,空腹除了血糖容易降低以及肌餓感影響運動或訓練之外,身體會直接分解肌肉做為能量來源(肌肉會被分解成:血糖、礦物質以及胺基酸),反而得不償失。

  第二:運動後請勿空腹

  運動後因為血糖/肝糖都必須要恢復,肌肉/結蒂組織也需要修補,乳酸的代謝也需要能量;讓身體的肌餓持續到下次進餐,身體在血糖低以及缺乏肝糖的狀態下會拿什麼當能量?當然是肌肉。

  第三運動前後吃什麼?

  除了剛起床的運動之外,建議在運動前的1~2小時內進食,吃的東西以蛋白質及糖類為主,熱量計算以運動消耗熱量的80%左右即可,假設預計要慢跑一小時半,預計至少消耗800大卡,就應該要吃掉最少600大卡的基本熱量。


  運動過後則是正常熱量攝取,但是要調整糖類及蛋白質攝取量增加,而且運動後的30分鐘內如果沒有正餐進食,一定要少量補給糖類為主/蛋白質為輔的食物。

  運動前,運動過程中以及運動結束的30分鐘內都不應該要感到肌餓;運動中的補給要以水分以及糖類為主,蛋白質或脂肪的吸收。

  至於剛起床2小時內的運動,因為此時身體夜間修補過而且身體已經適應這幾個小時的肌餓,血糖以及肝糖會有相當的存量,運動前喝水即可,運動中可以補給糖類避免肌餓,運動後的30分鐘內吃以糖類以及蛋白質為主的早餐即可。


  睡眠1~2小時前的運動,理論上是晚飯過1~2小時內,運動前不需補給,運動中補給糖類及水分,運動後只能吃糖類為主的食物,假設運動後有肌餓感,只能吃到有輕微肌餓感的狀態就不應該繼續進食,避免影響睡眠。

  身體所需的營養要均衡

  水分、蛋白質、糖類、礦物質、維生素、脂肪是身體每日需要的營養;有減重需求又不想影響總熱量攝取的情況下,就要直接減少脂肪以及糖類的攝取至低標,改由蛋白質來補充,而且應該要以基本攝取量的下限來作考量,對於礦物質、水分、維生素的攝取不應變動。

  每次看到01上面減重出問題或者失敗者的飲食都是完全錯誤的做法,這些人只是一再施行錯誤的飲食/運動計劃而不改變,當然持續失敗再失敗。
    吃早餐的重要性:要吃早餐!為什麼不吃早餐?!

  只要是作息正常者,不管你是否是運動員、學生或是上班族還是辛苦的勞動朋友,每天正常時間起床都應該吃早餐!

  通常晚上10點之後不再進食,就算不睡覺到1~2點才睡的人,多少都會喝點水,此時其實沒有飢餓感,身體已經開始挨餓,正常睡覺一樣在挨餓,當然吃消夜是絕對糟糕的,特別是重油鹽的"臺灣道地小吃"。

  假設晚上10點後不再進食,到早上醒來7~7:30之間的人,簡單計算已經是超過9小時沒吃東西,正常狀況下白天人類進食的頻率是4~6小時,依照睡眠的習慣可能的不同,其實已經挨餓正常進食時間的兩倍時間。


  剛起床可以不吃東西是因為身體機制會把白天吸收的營養轉來修補身體,補充血糖以及肝糖,通常一段正常的夜間睡眠都可以讓身體回復90%的水準;通常睡眠心跳降低以及新陳代謝以修補為主,所以睡眠中消耗熱量有限,所以正常健康的人剛起床的"一小時"內可以不進食。

  吃早餐的用意就是在午餐之前補充能量,假設一個晚上十點後就沒吃東西的人,到中午12點才開始吃飯,挨餓已經有14小時,這時候身體拿什麼來消耗?首先是肝糖,但是擋不久就會開始消耗肌肉,肝糖以及肌肉都是消耗來補充血糖;大腦運作以及心臟跳動的基本能源需求就是血糖;早餐補充糖類/脂肪/蛋白質為主的食物可以增進血糖濃度,自然也不會讓身體機制啟動去消耗肌肉。

肌肉能量技術(MET)又稱為軟組織整骨術,在國際上應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經歷了諸多演變和科學研究,近幾年被應用於國內運動損傷康復及整骨康復等領域,並取得良較好的康復效果。

李曉剛會在2016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健身交流會上將教大家學習如何對大部分身體姿勢的肌群進行功能評估測試,發現出現功能性失常的肌群,以及怎樣用專業的MET技術來糾正其功能失常(Dysfunction)問題,從而幫助身體恢復正常功能狀態!

時間:2016年4月23日13:30-15:00    

地點: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

 

李曉剛 Tony

澳洲環球醫生國際門診(廣東分部)物理治療部主任

國際訓練進化體系(ITES)培訓師

國際物理治療聯盟認證

香港復康會「先鋒計劃」培訓認證

紐西蘭MULLIGAN CONCEPT手法治療認證

義大利米蘭TAKECARE整骨學院整骨手法治療認證

英國BODYMASTER技術學院系列課程認證

日本Ogori Daiichi General 醫院骨科康復中心訪問學習(2016)

健身產業交流會是體博會成熟體系下孕育出的全新升級產業,更是健身行業領域的綜合盛典。此次交流會受到國家體育總局的大力支持,是中國最權威的體育交流盛會,有知名資深國際導師進行指導,有專業的國家隊體能教練、優秀的國內講師進行講解,全新的職業技能課程和多元化健身交流信息,給你最大的幫助,最好的指導。

本次交流會課程內容主要圍繞「私人訓練」、「力量體能」、「運動康復」、「團體運動」和「運營管理」等板塊進行。

了解2016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健身交流會詳情請點擊

聯繫電話:010-89510587-808         18601382975

微信:448212346

報名費:900/人(註:凡星教練報名均獲得健身114網補貼100元

報名請掃描二維碼: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肌肉能量技術(MET)的實踐與應用及更多課程 

相關焦點

  • 【每日一健】熱量脂肪、肌肉與運動飲食 健身飲食須知
    新浪微博:每日一健(主編微信號:jstvlinge)訂閱人數最多的健身類公眾微信最專業健身愛好者平臺
  • 較真,肌肉真的能比脂肪消耗更多熱量嗎?
    你長了肌肉之後,你的基礎代謝就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它的代謝能力比脂肪要高很多,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個健身常識,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肌肉的確比脂肪多消耗熱量嗎?答案是同等重量的肌肉比脂肪消耗更多熱量的說法確實沒錯,但是它們之間的差別卻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大。
  • 肌肉與脂肪每天的基礎代謝率
    基礎代謝,是指人體在清醒又極端安靜狀態下(不吃、不喝、不動、不思考)的能量代謝率,其變化跟個人肌肉含量、代謝狀態等有關係。簡單來說,就是一天啥也不幹,靜靜躺在床上消耗的熱量。是的,即使你不運動,靜靜的躺在床上也能消耗熱量。在一天的熱量消耗中,基礎代謝消耗的熱量是大頭,能佔到60%-70%,可見基礎代謝率對減肥非常重要。
  • 【對比】男人的肌肉與女人的脂肪
    但是不管如何,運動鍛鍊在塑造肌肉的同時,也會影響脂肪的分布和比例,讓人體更健康。「肌」不可失進入中年後,若沒有額外體力勞動或身體鍛鍊,我們將面對的另一個「不幸」現實是骨質和肌肉的漸漸流失。同時我們也感覺到身體的贅肉(脂肪)開始增加。體
  • 間歇性運動訓練有助於消耗熱量和脂肪
    然後,相較於一般低強度和長時間的有氧運動,你能夠以更快的速度燃燒卡路裡及脂肪。自行車運動有很好的加速性和速度感,力量的來源也很充足,不過因為肌肉在運用的時候,會同時產生乳酸(就像物體燃燒產生二氧化碳一樣),而乳酸又會讓肌肉失去動力,所以當乳酸這個廢棄物在肌肉裡堆積太多且來不及代謝,肌肉就會沒力。
  • 脂肪的熱量產生
    熱量來源若是來自於脂肪,產生熱量的原料即為中性脂肪(三酸甘油酯)。
  • 你們說脂肪能變成肌肉嘛
    眾所不周知,減肥不是減體重,而是減掉多餘的脂肪。那麼脂肪最後到底是如何排出我們體內的呢?是變成肌肉了嘛?不是的,當然也不是大多數人理解得那樣,通過排洩,通過流汗…………這句話激勵過很多健身減肥的朋友,他們把運動後出汗多少作為減肥的成果。看著全身溼透的衣服,總覺得那不僅是汗,是貨真價實的脂肪。
  • 健身貼上:肌肉消耗的熱量比脂肪消耗的多
    然而,不良的生活方式正在令「肥肉」取代「肌肉」,我們的身體狀態每況愈下。  擁有肌肉更長壽  肌肉享有「生命發動機」的稱號。美國《赫芬頓郵報》為此載文刊登了幾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比如,人體肌肉組織佔人體體重的35%~40%。成年人擁有的骨骼肌大約有650塊。即使沒有太多的活動,肌肉消耗的熱量也比脂肪消耗的熱量多。
  • 肌肉型肥胖和脂肪型肥胖分別如何減脂?
    肥胖類型分肌肉型肥胖和脂肪型肥胖兩種,下面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以及我們如何針對自己的類型合理進行減脂。一、 肌肉型肥胖肌肉型肥胖是指身體肌肉和脂肪都比較多的人(遺傳和運動員經歷都會形成這種體質),肌肉型肥胖的人是屬於肌肉發達結實的肥胖
  • 蛋白質、脂肪、熱量
    食物按照脂肪含量不同分為三類:脂肪有質量好壞之分:「好」的脂肪:維持足夠的熱量。「壞」的脂肪: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維持適當的平衡:魚肉蛋奶含有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負擔大。選擇植物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可能改善心血管功能。慢性腎臟病時血脂也常常會升高,因此飲食中應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
  • 如何飲食練肌肉 體脂與肌肉的關係
    4、食用魚類吃魚既能增大肌肉,又能減少身體脂肪含量,因為魚類含有很高的有益脂肪。冷水魚(如鮭魚)能提供歐米-3脂肪酸,它可使肌肉對胰島素更敏感(肌肉對胰島素反應靈敏有利於增大肌肉減少脂肪)。此外,這種魚能促進糖原儲備和胺基酸進入肌肉,還有助於維護穀氨醯胺的儲備。
  • 脂肪和肌肉的差別竟這麼大
    再來看肌肉和脂肪的對比,同樣重量的肌肉和脂肪,它們的體積卻完全不同,脂肪的體積約是肌肉的3倍大。▼肌肉幫助身體燃燒更多熱量脂肪則在身體儲存更多熱量▼不過,脂肪雖然危害較大,但絕不是一無是處的,脂肪跟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是人體熱量的供能營養源,而在三者之中,脂肪的熱量要高於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如果一味的在飲食上戒掉了脂肪,身體供能不足,會影響新陳代謝。
  • 運動體重卻沒變,長得是肌肉還是脂肪?
    另外一個人回復她」那你可能是長肌肉了「。這種情況,確實可能是長肌肉了。因為身體無論是長脂肪,還是長肌肉,都需要你的攝入熱量>消耗熱量。快速有效增肌,飲食不僅僅是需要」多吃蛋白質「,從總熱量角度看,增肌要每天的攝入熱量高於身體消耗的熱量。
  • 如何減脂肪不減肌肉
    核心提示:在現實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人都加入了減肥的行列,而減肥其實就是減掉身體內多餘的脂肪,但是在減肥過程卻可能導致肌肉流失,這樣對塑型減肥是不利於,那麼,減肥者如何減脂肪不減肌肉呢?下面我們來一探究竟。
  • 瘦不下來的原因:你減到的是肌肉不是脂肪
    身體必須獲得足夠的熱量,長時間熱量攝取不足,會讓身體組織耗損終致死亡。但是過多的熱量攝取會導致肥胖,最終也會增加死亡的風險。一般我們用「大卡」(千卡-Kcal)的單位來計算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熱量,食物中能夠提供熱量的營養素有糖類(每克提供4 大卡)、脂肪(每克提供9大卡)、蛋白質(每克提供4 大卡),另外酒精(每克提供7.1 大卡)也有熱量。其
  • 「怎麼把脂肪變成肌肉?」
    聽聞此言,姐姐頓時一臉擔憂的神色:「那你的肌肉以後變成了脂肪要怎麼辦啊?。。」那瞬間我的表情應該像是夏日萬裡晴空下的大草原上,幾萬隻憋著尿的羊駝在一起肆意狂奔。我以無比同情的眼神望著那位姐姐,大概兩秒鐘的時間欲言又止,最後擠出來一句:「呵呵,明天見哦!
  • 熱量和脂肪有什麼區別
    核心提示:熱量和脂肪兩者的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卡路裡,經常是我們說的一種熱量單位,而脂肪是一種油性的物質,在平時為了達到不錯消耗卡路裡的目的,我們都會選擇使用一些運動的方式,從而達到不錯的消耗卡路裡的效果,其實運動的方式對於消耗身體裡面多餘的脂肪液有著非常不錯的幫助,心底裡面脂肪過多就會感覺特別的肥胖。
  • 雄性激素和脂肪的關係,你肯定不知道,知道後能鍛鍊出真正的身材
    大家可能都知道雄性激素和肌肉的關係,男性由於雄性激素高,肌肉量是遠遠超過女性的。據研究一個職業的女性健美運動員,分泌的雄性激素水平也只有一個12歲小孩的十分之一,所以女性要產生肌肉非常困難。但是大家知道雄性激素和脂肪的關係嗎,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 科學健身之路二:你減掉的是水份、肌肉還是脂肪?
    上一期與大家分享了身體本能燃脂,脂肪的燃燒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訓練時的脂肪燃燒和休息時的脂肪燃燒。每天24小時,我們的身體會有十幾個小時處於各種休息狀態,所以提高休息時的脂肪燃燒率對減脂同樣重要。我們的體重由多種因素構成,包括肌肉、脂肪、水分和骨骼等。即使是腸道氣體,都會影響一個人的體重變化。影響體重最主要的3個因素是肌肉、脂肪和水分,體重的增減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脂肪和肌肉減少,水分增加,可使體重增長;脂肪增加、肌肉和水分減少,也可能使體重下降。所以,減體重不等於減脂,體重下降,脂肪不一定減少;脂肪減少,體重不一定下降。
  • 脂肪能轉化成肌肉嗎?
    首先,我要澄清一個事實,脂肪是不可能轉化為肌肉的,因為這是兩種不同的組織,一個是脂肪細胞,一個是肌細胞。這二者是不可能進行轉化的,就好比水不能變成汽油一樣,兩個東西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但為什麼會有脂肪轉化為肌肉這種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