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族」這個想必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隨著大家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的消費水平也隨之上漲,但是大家的工資並沒有隨著消費水平的增高而增高,也就是說,我們一個月的工資很有可能不夠這一個月的開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月光族」,那麼「月光族」究竟比別人差在哪?
2019年的雙十一數據一出來,那些平時喊著「窮」的人終於找到了原因,雙十一數據高達1.48萬億元,也就是說平均人均消費達到了1000元,這個數字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算是高的了。當代年輕人的通病,一邊喊著自己沒有錢,一邊又剁手一樣的買買買。對於理財只知道跟風操作,別人賺錢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兒「哭窮」呢。對於理財,普通人最容易跳的幾大陷阱,看看你中招沒!
說到理財很多人的眼中都是一片迷茫,尤其是那些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對於自己的規劃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話糙理不糙,大多數年輕人都是這種想法,從來不會去向自己下一頓該吃什麼,只會吃一頓想一頓。說到理財他們會覺得這是那些成功人士才會做的事情,自己連錢都沒有,怎麼去理財?
人往往都喜歡妄自菲薄,理財的「坑」很多人都跳過,而且還有很多人在跳坑的邊緣徘徊。其實理財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樣「高大上」,必須要有幾百萬、幾千萬才能開始理財。理財對於現代人來說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大家通過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支出和收入,最終達到「手裡有糧,心中不慌」的結果。
很多人對於理財的理解就是「儲蓄=收入-支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理財是比儲蓄還要高上一個級別的概念,對於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能夠給出一個合理化的方案,最終自己對自己的存款能夠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的理財才是正確的理財方式。
誤區之一:理財一定能夠賺錢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理財,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起了彎路,這是不可避免會發生的事情,很多人在不懂理財的前提下,喜歡跟風別人的投資項目,最終導致自己慘敗而歸。其中最大的誤區之一就是:理財一定能夠賺錢!之前我們就說過了,理財和儲蓄是不一樣的。理財並不等於投資,大家也不要抱著一定會賺錢的想法去理財。
誤區之二:短期就能有大額收益
那些剛剛進入理財市場的人,總是會急於求成,覺得自己既然開始理財了,一定要在短時間內得到收益,不然自己就白白花錢了。但是理財不等於投資我們上面說了,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他追求的是財富的長期價值,想要在十天之內就能夠看到收益,你說的應該是「高利貸」了,普通的理財產品哪有這麼快的收益回報?
對於那些想要短期收益的人,註定是無法滿足長期的財富需求,短期內頻繁操作也會增加交易成本,一種較好的方案就是制定長期的理財規劃方案,堅持長期投資,獲取穩健收益。頻繁的變動自己的投資產品,最終你可能會得不償失哦。
誤區之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老話總結的經驗很多都很精闢,人們常說: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投資理財就是同樣的道理,把所有的錢都投資一個產品,就是最低級的小白也幹不出來這樣的事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大家會發現,大多數人都喜歡跟風投資「爆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收益率高的產品,但是一旦這個產品爆雷了,最慘的還是那些投資了所有錢的人。
買產品切記的就是不要全部投資一種產品,分散投資是入門級別的教程,國內理財項目種類那麼多,總有一款適合你,你為什麼非要只選擇其中一種去投資呢?投資多種產品可以有效的降低你的產品風險率,還能增加自己的投資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誤區之四:盲目追求收益,對風險係數沒概念
對於剛剛進入理財界的小白們來說,盲目的追求收益是大多數人都會犯的錯誤,而這也是大多數人的希望,誰不希望自己的產品收益更高一點呢,但是在看待收益的同時也需要看看風險,風險係數90%的產品你還要去選擇投資嗎?作為一窮二白的你,還是多看看穩健性投資吧!
我們就拿彩票來說,一張彩票只要2元錢,但是中獎金額卻有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單單就拿金額來說,這兩者完全算是小風險VS大報酬,但是你也知道,彩票中獎的機率有多低。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彩票是不會輕易中獎的。假設一個股票長期持有的話一定會漲,但前提是你必須持有10年以上,但這期間,股價會隨著市場波動起起伏伏,甚至可能跌破你買進的價位。在這時,你越有能力持有這隻股票,你的風險承擔能力就越好,得到報酬的機率也就越高。
誤區之五:只會存錢不會花錢
很多人對於自己的錢不會分配,說理財就拼了命的理財,一分錢都不多花,正常的交際活動全部取消,只要是花錢的聚會一定不去,這樣長期以往下去,你只會變成一個「透明人」。我們要知道「捨得」,有舍才有得。金錢就是用來消費的,只有交換資源才有成長進步的空間。比如你用工作交換收入,是為了日後用收入交換其他的物資。
所以把錢一直存起來不動,也是不值得贊同的,適當地花錢是為了給自己更多的動力。要知道,存錢就像減肥,憋得太久很容易變得暴飲暴食,所以在手裡有米的情況下,適當地購物減壓是ok的,只要有計劃地花錢,就不會擔心自己花過頭。只要你的理財產品收益都是正常的,花錢完全可以,千萬不要壓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