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關注 美術報,分享美的一切
在中國古代的服飾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級制度的,要數文武百官的官服。各級的官員按照文武品級的不同,裝飾在官服上的圖案紋樣也各不相同。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花紋圖案,我們看到了古代官吏等級制度的縮影。
補服是一種飾有品級徽識的官服,或稱「補袍」或「補褂」。它是從明清時期開始出現的。明清時期的補子是隨著官職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
明代官服的補子是一塊約40~50釐米見方的綢料,織繡上不同紋樣,再縫綴到官服上,胸背各一,表示品級。文官的補子用飛禽,武官用走獸,各分九等。
清代官服也綴有補子。補子的鳥獸紋樣和等級與明代大同小異。下面就詳細介紹一下清代不同品級的文武官員的補子,先來看文官:
一品:仙鶴
仙鶴美麗超逸,高雅聖潔,而且長壽,可達六七十歲,在古代成為仙風道骨和長壽的象徵。在吉祥鳥中,其地位僅次於鳳凰而居第二。鳳成為皇后的象徵,而仙鶴則官居一品。《相鶴經》云:「鶴,壽不可量。」《詩經·小雅》云:「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官員補子一品採用仙鶴的圖案,取其奏對天子之意。
二品:錦雞
錦雞亦稱「金雞」、「玉雞」、「碧雞」,是吉祥的象徵。錦雞有一呼百應的王者風範。其羽毛色彩豔麗,傳說還能驅鬼避邪,古人十分喜愛用來作為服裝的裝飾,如插在武將的衣背頭冠上,繡在帝王的禮服上,也叫做「華蟲」,表示威儀和顯貴。
三品:孔雀
孔雀不僅羽毛美麗,而且有品性。《增益經》稱孔雀有「九德」,其文如下:「一顏貌端正,二聲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時而行,五飲食知節,六常念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覆。」在古人看來,孔雀是一種大德大賢、具有文明品質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貴的象徵。
四品:鴛鴦
《詩經·小雅》載:「鴛鴦於飛,畢之 羅之。君子萬年,福壽宜之」,體現了古代「五倫」中夫妻美好的關係,是一種吉祥的瑞鳥。其作為官員的補子,是取其羽毛上聳,象徵堅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 喻其兢兢業業。
五品:白鷳
白鷳形體很像野雉,羽毛白色,有細黑紋,面頰赤紅,脖子有青毛如絲,尾羽很長。白鷳產於南方,自古以來一直被視為吉祥物。
白鷳還是一種忠誠的 「義鳥」。傳說宋朝少帝趙昺在崖山時,人送白鷳一隻,他親自餵養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國後,白鷳在籠中悲鳴奮躍不止,終與鳥籠一同墜入海中。所以,白鷳鳥的形象作為五品官員補子,取其行止閒雅,為官不急不躁,並且吉祥忠誠。
六品:鷺鷥
鷺鷥亦稱白鳥,陸機《詩疏》云:「鷺,水鳥也,好而潔白,故謂之白鳥。」鷺鷥是吉祥之鳥。《魏書官氏志》:「以侍察者官」,取其延頸遠望。
七品:鸂鶒[xī chì]
鸂鶒這種水鳥主要生活在唐宋時期,元朝以後,鸂鶒之名幾乎在詩文中消失。真正的鸂鶒早已滅絕。至於明清兩代的七品文官官服補子上繡的鸂鶒,已經將其當作「麟麟」、「鳳凰」類的只見記載不見實物的吉祥物了。所以,「鸂鶒」兩字只能是古書上的,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其代表的寓意也淹沒在歷史中。
八品:鵪鶉
在古代「鵪」和「鶉」本是兩種鳥。據《本草綱目》記述:「鵪與鶉兩物也,形狀相似,但無斑者為鵪也。」後經語言演化,將二者合稱為一物。鵪鶉之 「安」是安全之「安」的諧音,因此又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樂業」的象徵意義。
用鵪鶉表示官員的等級,除了上述意義外,據《山海經》云:「其鳥羽司帝之百服」,比喻百官是皇帝的服飾,意思是說百官代表皇帝的形象,體現皇帝的規矩和威儀。
九品:藍雀
藍雀亦稱練鵲、綬帶鳥。綬帶是古代帝王、百官禮服的佩飾,是用彩色絲絛織成片狀的長條。綬帶的顏色和長度隨官員品級的變化而不同。因此各種綬帶成為權力和富貴的象徵。
再來看武官:
一品:麒麟
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大戴禮》說:「毛蟲三百六十,以麟為長。」是龍、鳳、麟、龜四靈之一。麒麟出現是「聖王之嘉瑞」。
所以,以麒麟為一品武官的官階形象,既象徵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徵皇 帝「武備而不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二品:狻猊
狻猊是像獅子的一種神獸,晉代郭璞直接解釋為獅子。《爾雅·釋獸》曰:「可伏虎犳」。據明代楊慎《升庵外集》第九卷記述:「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八曰金猊,形似獅,好煙火,故立於香爐。」可見,狻猊是龍子之一。既然「可伏虎犳」,當是取其勇猛之意。
三品:豹
《說文》的解釋:「豹,似虎圓文。」 武官補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見古代豹的神獸地位高於老虎而低於狻猊,亦是取其勇猛。
四品:虎
《說文》曰:「山獸之君」,以喻威猛。《宋書·符瑞志》說:「白虎,王者不暴虐,則白虎仁,不害物。」所以,老虎為百獸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 「仁、智、信」之範。因此人們視之為吉祥的神獸。能守誠信,驅邪氣,納祥瑞。
古代天子的兵權象徵即為「虎符」。天子和諸侯的大門上要畫老虎,故稱「虎門」。由於虎威武勇猛,所以古來頗受將帥崇拜。
五品:熊
《說文》的解釋:「熊獸似豕,山居各蟄。」熊虎醜,其子狗。《爾雅》的解釋:「又羆如熊,黃白文。」可見,古代記述了兩種熊:一是狗熊,一是人熊。
作為武官官階的形象,正如《詩經·小雅》所說:「唯熊唯羆,男子之樣」,取其陽剛之意。
六品:彪
《揚子法言》曰:「彪靜成文,動成德,以其弸中而彪外也。」宋代周密《癸辛雜識》記述:「諺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可見,彪與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種兇悍殘暴的動物。作為武官官階形象,是取其對敵兇狠殘暴之意。
七品、八品:犀牛
《說文》的解釋: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從牛,尾聲。犀牛的皮可以做鎧甲,但只有水犀牛的皮可以做,故《國語·越語》稱「水犀之 甲」。用犀牛做武官官階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
九品:海馬
海馬的身世頗為神秘,沒有介紹其詳細情況和象徵意義的資料,只是在解釋補子時極為簡單的寥寥數語:「水獸, 似馬,水陸雙行,喻水陸皆可攻殺固守。」其文雖短,但意義明確。
古代對最下層的軍官要求頗高,既能指揮步兵陸戰,又可指揮海軍水戰。有這樣驍勇善戰的軍官、軍隊,國家的江山就一定會穩固。
— ✚ —
文 | 白頔
中國文物網
轉載請註明出處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