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火車站社區:迎端午 學民俗 送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6月23日上午,合肥市瑤海區長淮街道火車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一片歡聲笑語,來自社區和社彩中心的志願者們圍坐一起,學習製作端午香囊,傳承民俗文化。活動伊始,首先由志願者向大家簡要介紹端午香囊的縫製方法,居民們穿針引線忙活開了,很多居民還是第一次親手製作香囊,大家仔細研究香囊製作步驟,從穿針引線到填充香料再到釘扣收尾,一招一式認認真真地學、仔仔細細地做,把最美好最真切的祝福縫進香包。在歡快的討論聲中,很快色彩豔麗、玲瓏美觀的香囊已縫合完畢,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平安香囊」「祝福香囊」誕生了。
-
2020年運城市民俗文化旅遊年活動指南(完整版)
;8、地方特色產品展銷及傳統小吃(正月初二至十五);9、迎財神納新福(正月初四至初六);10、猜燈謎活動(正月十五)。常平關帝家廟:1、紀念關公大義歸天1800周年祭祀典禮(農曆臘月二十二);2、福燈高掛祈平安(小年至正月十六);3、敬香祈福 喜迎新春(除夕夜23:00至大年初一凌晨1:00);4、迎財神納新福(正月初四至初五)。
-
河北石家莊:包餃子 畫民俗 迎冬至
新華社照片,石家莊,2020年12月20日 河北石家莊:包餃子 畫民俗 迎冬至 12月20日,石家莊市第一實驗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學習包餃子。臨近冬至,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一實驗幼兒園組織開展「冬已至、盼春來、品傳統、享幸福」主題活動,小朋友們在老師和家長的陪同下包餃子、畫民俗,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新華社發(陳其保 攝)新華社照片,石家莊,2020年12月20日 河北石家莊:包餃子 畫民俗 迎冬至 12月20日,石家莊市第一實驗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學習包餃子。
-
「送王船」申遺成功 該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
「送王船」申遺成功,該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閩臺 「王爺總館」 在泉州泉州網12月19日訊 (記者 陳智勇)由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於17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一起走進阮厝這座特色民俗文化村——蟳埔
近日,泉州市「鄉村記憶文化」項目建設成果網絡巡展走進豐澤區特色民俗文化村——蟳埔社區,帶你一起走進這座千年漁村。 民俗文化村 豐澤·蟳埔社區
-
北京11家市屬公園特色活動迎七夕--旅遊頻道_權威全面報導旅遊...
原標題:11家市屬公園特色活動迎七夕 今天是七夕節,在這個一年中最富浪漫氣息的日子裡,11家市屬公園和園博館結合自身特點和文化資源,按照線上遊覽、現場參觀兩條主線,準備了「文藝七夕」「情懷七夕」「家庭七夕」「文創七夕」一系列各具特色的遊園活動。
-
32項特色文化遊園活動伴您辭舊迎新
氛圍營造,年味十足營造節慶氛圍,本著「喜慶、規範、生態、節儉」的原則,融文化元素於園林景觀,以品質景點凸顯公園特色,恭迎八方賓客,展現泉城新形象。還將在五龍潭園區推出秦瓊祈福文化旅遊節,在趵突泉舉辦葫蘆烙畫藝術展,讓遊人在多彩的民俗體驗中辭舊迎新。千佛山風景名勝區迎春廟會將於1月25日至1月30日與市民遊客見面,將展示民俗非遺手工藝品、地方特色小吃、民俗手工藝現場展演、傳統戲曲表演等民俗民藝和「走福路敲福鼓」、歡樂搶福、幸運大轉盤等多項趣味活動。
-
碑林區2020「中國年·看西安」系列活動——「過小年·迎大年」
2020年1月17日由碑林區文化和旅遊體育局主辦,碑林區文化館、碑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中國年·看西安」系列活動——「過小年·迎大年」在碑林區文化館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精巧的窗花、紅紅的對聯、福字、琳琅滿目的非遺文創,絡繹不絕的人群,歡笑聲此起彼伏,文化館裡充滿著喜慶、熱烈且濃鬱的新春氣息,大家沉浸在歡樂的海洋裡。
-
椒江老糧坊:民俗活動年味濃 熱熱鬧鬧迎新春
1月21日是農曆臘月二十四,晴朗的好天氣和豐富的年俗活動,讓前往椒江老梁坊文創園的市民提前感受了一把濃濃的年味。 椒江老梁坊文創園今天一派中國紅,各種中國元素在這裡齊登場。
-
做香囊、編五彩繩,益陽市博物館開展傳統習俗體驗活動
華聲在線益陽頻道6月22日訊(通訊員 符歡 記者 邢玲)6月21日上午,由益陽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和益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主辦,益陽市博物館承辦的「粽情端午 悅享民俗——共度端午」傳統習俗體驗活動,在益陽市博物館大廳舉行。現場邀請了30組親子家庭共迎端午節。
-
閩侯喜街!
緊鄰曇石山博物館,與曇石山博物館、閩都民俗園、閩侯縣博物館連成一片。此次開街的橫嶼村片區位於歷史文化街區的東南角,現有面積71.4畝,建築34座(含8座異地遷建保護的古厝),為具有閩侯村落傳統風貌的「一街六巷」,主街凸顯閩侯喜文化,致力打造中國「喜街」。
-
逛大集、貼春聯、品民俗 人們在傳統與時尚交織的喜慶氛圍中感受...
央廣網北京1月2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逛大集、貼春聯、品民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人們在傳統與時尚交織的喜慶氛圍中感受特色年味。蒲河大集位於瀋陽、撫順、鐵嶺的交界處,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一大早,蒲河大集就擠滿了擺攤商販和前來趕集的市民。雞鴨魚肉、山貨血腸,東北最具傳統特色的民俗物件在這裡都能買到。趙松高就帶著自家蒸的粘豆包來到集市上。趙松高:它就是屬於東北版的年糕。象徵著國家和民族和家庭,步步升高的意思。
-
她動態 | 平安喜樂迎雙節,餘杭區各級婦聯活動精彩紛呈
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祝福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祝願人民生活幸福和諧,大力弘揚孝親敬老、扶貧助困的中華傳統美德,引導人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營造社會溫暖、家庭幸福、城市文明、生活平安喜樂的濃厚節日氛圍,在國慶中秋雙節來臨之際,餘杭區各級婦聯組織積極開展「喜迎國慶中秋」主題活動。
-
香港取消長洲太平清醮搶包山比賽等傳統民俗活動
現時搶包山比賽活動在每年香港佛誕公眾假期之後翌日的凌晨12時正舉行。而飄色巡遊,簡稱飄色,是一種融戲劇、魔術、雜技、音樂、舞蹈於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是香港每年舉行的長洲太平清醮中的一個重點表演項目。
-
正月裡來鬧新春 陝西各地特色活動年味濃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王凱 王曉星 秀芬 漢陰臺 王義林 黃琪雅 子長臺 亞寧 王平 劉強 佳縣臺 王國師) 正月裡來鬧新春,耍芯子、燒獅子、轉九曲,各地特色民俗活動登場,祈盼新年的幸福生活。
-
打造特色工會品牌 青羊區舉行「漢韻天府同心迎歲」主題跨年活動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丁寧)隨著傳統文化的熱潮滾滾襲來,人民對傳統文化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中華傳統漢文化的興起已是一種潮流趨勢。為進一步探索青羊區「群團組織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實踐創新,打造青羊社區獨具特色的工會服務品牌,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1日,由青羊區總工會、西華門社區黨建文博聯盟、今站職工創客空間聯合工會等單位共同發起的「漢韻天府同心迎歲」主題跨年活動在天府廣場盛大開啟,本次活動集結了成都職工群眾1500餘人共同參與;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裡,大家齊聚天府、歡聚一堂,用歌聲、舞姿、喝彩傳達了對新一年的憧憬和喜悅
-
民俗活動點亮春節廟會:舞龍舞獅踩高蹺 對聯福字帶回家
,並匯集各種民俗表演和傳統商品銷售,讓天津的年味兒更加濃厚。天津天后宮的春祭大典在繼承傳統民俗活動形式的基礎上,結合天津地域文化,滿足現代社會的文化需求。活動現場還有踩高蹺、舞獅等表演及著名書法家現場寫春聯活動。大典活動後還舉行了媽祖像展示活動。    據天后宮相關負責人介紹,春祭大典起源於元代,其間這項民俗活動曾消失了100多年。
-
合肥推出54項文旅活動豐迎雙節
肥東縣1、大美長臨 雙慶臨門活動內容:特色物產集市、特色民俗活動、戲曲等演藝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鄧之元先生佛學書畫展活動時間: 10.1-10.3活動地點:長臨河古鎮景區2、吳家花園文化豐收節活動活動內容:「科技之光」主題美術創作作品展、普及咖啡文化活動、農事體驗活動
-
「魚湯飯 品豐年」江南水鄉傳統民俗迎新春
當日,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東林鎮泉慶村舉辦「魚湯飯 品豐年」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迎接新春佳節。本次活動包括舞龍、腰鼓、戲曲等節目表演,還有柳編、做燈籠以及魚圓、魚餅、青糰子、魚湯飯等傳統美食現場製作,吸引了200餘名遊客參加。泉慶村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村裡大力發展特色養殖,成為漁業特色示範村。
-
關注|舞龍舞獅、猜謎賞燈……春節期間,武漢大街小巷「年味」濃
隨後,江漢區各地也迎來新春熱潮,送春聯、貼年畫、看演出、百家宴、逛廟會……豐富多彩的迎春活動如火如荼。走街串巷,流連街道社區都能感受濃濃年味。2月3日,眾所期盼的2020年江漢區「迎春月·龍騰江漢」舞龍鑼鼓暨民俗表演大賽將在漢口文體中心舉辦。作為江漢區「迎春月」的主打節目之一,屆時每個街道最優秀的舞龍、鑼鼓、民俗隊伍將同臺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