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船」申遺成功 該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

2020-12-23 泉州網

「送王船」申遺成功,該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閩臺 「王爺總館」 在泉州

泉州網12月19日訊 (記者 陳智勇)由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於17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泉州市為共同申報單位。「送王船」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其中泉郡富美宮被譽為閩臺「王爺總館」。

在申報過程中,泉州鯉城區泉郡富美宮和臨江街道新橋社區居民委員會、晉江市深滬鎮鎮海宮董事會等作為該項目相關社區組織或代表,為此次成功申報作出了重要貢獻。

泉郡富美宮被譽為閩臺「王爺總館」(陳淑賢 供圖)

1903年,泉郡富美宮漂放的王船「金慶順」號(陳淑賢 供圖)

流傳久遠 清代泉州王船漂至臺灣

「泉州民間王爺崇拜由來已久,泉郡富美宮被譽為閩南和臺灣『王爺總館』。」泉州師院教授吳幼雄說,富美宮始建於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至今有500多年的歷史,數百年間分靈遍及閩南、臺灣及東南亞,其中僅臺灣就多達2000餘處。

泉郡富美宮位於鯉城區南門水巷末端,臨晉江下遊富美渡頭,主祀西漢名臣蕭太傅,配祀文武尊王及王爺二十四尊。「歷史上,富美宮經常舉行『送王船』民俗活動。」吳幼雄說,光緒29年(1903年)泉郡富美宮漂放一艘王船「金慶順」號,左右兩舷寫著「蕭太傅大人建造」,漂至臺灣苗慄縣後龍鎮外埔漁港;1925年,泉郡富美宮放出一艘王船「捷泰利」號,漂到臺灣嘉義市東石先天宮,被當地人當作是「祥徵」保存供奉。

漸受關注 高規格研討會將在泉舉行

「泉郡富美宮因是泉州王爺行宮,歷史上『送王船』活動十分頻繁,且儀禮隆重。『王爺信俗和送王船』民俗文化,通過商業活動和移民,傳入臺灣和東南亞。」泉郡富美宮董事長陳淑賢說,自上個世紀末以來,臺灣王爺信仰宮廟來富美宮謁祖進香、進行文化交流的多達462座。同時,海峽兩岸和南洋蕭太傅信俗學術研討會也舉辦了三屆。本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中國宗教學會宗教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也將在泉州舉行。

近年來,「送王船」民俗備受國內學術界的關注。今年北京大學人類學專業博士畢業生孫靜的畢業論文就將視角投向泉州古碼頭,「送王船」民俗就是她重點研究的對象。「申遺成功後,『送王船』作為一種民間儀式實踐將更受矚目。保護是列入名錄的首要意義。其次,紮實、深入、全面的研究工作將是它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孫靜還建議加強政府部門與民間的合作,為「送王船」儀式周期性舉辦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維繫遺產的本真性。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的禳災祈安儀式。在閩南,大多每三或四年在秋季東北季風起時舉行;在馬六甲,則多在農曆閏年於旱季擇吉日舉行。儀式活動歷時數日,或長達數月。該遺產項目植根於濱海社區共同崇祀「代天巡狩王爺」(簡稱「王爺」)的民間信俗。當地民眾認為,王爺受上天委派定期赴人間各地巡查,拯疾扶危,御災捍患;而海上罹難者的亡魂(尊稱為「好兄弟」)四處漂泊,無所歸依,因此人們定期舉行迎王、送王儀式,迎請王爺巡狩社區四境,帶走「好兄弟」。

相關焦點

  • 「送王船」申遺成功 福建又多一張世界名片
    這是廈門參與申報成功的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更是我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聯合申報成功的第一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送王船」到底是什麼民俗?非遺送王船活動在廈門沙坡尾舉行。
  • 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項目申遺成功
    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項目申遺成功 @人民日報、央視新聞 2020-12-17 20:39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和「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2月17日晚,河南溫縣舉行太極拳申遺成功慶祝活動。圖為航拍河南溫縣陳家溝太極廣場千人太極表演。 河南溫縣舉行太極拳申遺成功慶祝活動。中新社發 張斌 攝
  • 「送王船」:人與海的約定 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合作範本
    此次申遺成功,大大提升了『送王船』的文化能見度,加深了在地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了文化自信,推動營造了積極主動展示文化的氛圍。」陳文濱說,「更值得期待的是,申遺成功後,『送王船』連結的社區範圍會進一步擴大,隨著我國與馬來西亞社區更加多元、密切的交流,『送王船』及其精神價值更為世界所認可。」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中國總數居首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圖片來源:新華社)送王船The wangchuan ceremony and related practices are rooted in folk customs of worshipping Ong Yah, a deity believed to protect
  • 廈門600年獨特民俗「送王船」來了,祈求國泰民安,錯過等三年
    今天帶大家來看「送王船」,它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遺產,3-4年才舉辦一次。2020年11月15日第10屆廈港「送王船」文化節在沙坡尾舉行開幕式,現場不僅迎來市民遊客觀禮、護送,還與馬來西亞馬六甲勇全殿連線直播,同步「送王船」,隨我的鏡頭來看看這一三年才能看到一次的盛況。
  • 中國再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十二年的堅持,終於申遺成功
    大家好,我是小二黑,記得關注並轉發來支持作者哦12月17日,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項分別為: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以及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如今中國可是擁有
  • 繼韓國申遺成功後,才不到24小時,中國也傳來申遺成功的好消息
    就在16號韓國申遺成功之後,不到24小時的時間,中國也傳來申遺成功的好消息,那就是中國的「太極拳」和聯合馬來西亞關於「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實踐」也申遺成功了,這個消息令人振奮。
  • 太極拳和送王船,道教文化範疇內的兩個項目近日申遺成功
    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福建廈門同安第152屆「送王船」文化節舉行
    人民網廈門12月23日電(林盈)12月22日上午,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西柯鎮華藏庵舉行了「送王船」「踩街」儀式,吸引八方民眾共襄盛會。熱鬧的慶祝儀式開啟了第152屆同安區呂厝「送王船」文化節。當日上午10時許,拍胸舞、車鼓弄、大鼓涼傘、蜈蚣閣、歌仔戲、宋江陣等民間傳統藝術表演隊伍「打頭陣」,為「王船」巡境開道。由數十名青壯信眾推動的「王船」,從華藏庵出發,開始 「踩街」儀式。次日凌晨4時,「王船」在呂厝完成「化吉」儀式。
  • 送王船,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
    送王船是中國東南沿海和馬來西亞共同傳承的一種祭祀巡遊活動,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它不僅承載著海外華人鄉情,更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傳承。盛大的送王船巡遊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市,近年來每逢中國農曆正月十五都舉行盛大的巡遊活動。在外國遊客看來,這就是以華人為主的一場化裝遊行。當地人知道這是送王船巡遊,紛紛加入進去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貫穿整個送王船活動的是濃濃的中國風。
  • 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同批還有哪些國家申遺成功?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中國「太極拳」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與此同時,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同批通過審批,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太極拳申遺成功「圖」
    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臨海:特色傳統民俗活動 喜送大暑船盼迎平安年
    圖為活動現場。 盧呈橙攝  浙江在線-臨海新聞網7月2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盧呈橙)送大暑船是台州沿海一帶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屬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昨日正值大暑節氣,杜橋鎮內,浩浩蕩蕩的送大暑船隊伍從下朱村祠堂出發,一路行至上盤鎮塗岙村海邊,場面壯觀。
  • 申請六次,12年等待,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了!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這些系列活動帶你領略「頂...
    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成功申遺後,太極拳成為了焦點,如何以此為契機宣傳推廣太極拳?【全球習練者近4億人,太極拳成功申遺】12月17日晚,傳承至今已有近400多年歷史,現已傳播到了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近4億人,被稱為風靡全球的「世界第一健身運動」的太極拳成功申遺,太極拳也因此成為我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 歷經十餘年申遺成功!太極拳,你真的了解嗎?
    當天,2018年南昌市青雲譜區「八大山人」太極文化交流展示活動在八大山人梅湖景區民俗廣場舉行,太極拳名師、大師、傳人及太極拳機構代表攜手江西書畫名家,在此演繹「水墨詩情」太極大戲。劉佔昆 攝2006年5月,太極拳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中餐「申遺」不敵韓日,「仲景嬌耳」重任在肩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