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八為何改名朱元璋?只因和元朝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2020-12-11 指縫間的歷史

文/晚風暮雨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從草根逆襲為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身貧寒,和當時無數普通人一樣,都採用數字取名。

朱元璋畫像

以數字取名,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朝廷限制,據清朝人俞樾在《春在堂隨筆中》記載:「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

其次是文化程度低,元朝統治者是蒙古人,馬上得天下,也馬上治天下,不重視普及文化教育,普通百姓識字者極少,只能用數字取名。

朱重八五世祖名叫朱仲八,妻子陳氏,生三子:朱六二、朱十一、朱百六;

四世祖朱百六,妻子胡氏,生二子:朱四五、朱四九;

曾祖父朱四九,妻子侯氏,生四子: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

祖父朱初一,妻子王氏,生二子:朱五一、朱五四;

父親朱五四,妻子陳氏,生四子: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

伯父朱五一,生四子: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重五。

元朝建立,統治中原不到一百年,按照年代計算,朱重八的五世祖、四世祖應當出生在宋朝,經歷過宋朝滅亡和元朝建立的過程,他們在文化登峰造極的宋朝,也用數字起名,可見文化程度確實有限。

明朝開國功臣「開平王」常遇春,曾祖父叫常四三,祖父叫常重五,父親叫常六六,也是數字取名。

朱重八參加反元義軍後,經過深思熟慮,改名為朱元璋。

「朱」為姓不變,與「誅」同音,「元」指的就是元朝,而「璋」則是古代的一種玉器,極為鋒利,《說文》記載:「璋,剡上為圭,半圭為璋」。

朱元璋三個字就是「誅元璋」,即把自己當做誅滅元朝的利器,表現出與元朝勢不兩立的決心!

與當時大多數義軍成員一樣,朱重八和元朝也有刻骨銘心的仇恨!

元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淮北一帶大旱,瘟疫流行,朝廷撥銀糧賑災,但經過各級官員層層盤剝,到受災百姓手中時,僅剩下可憐的一星半點,根本不夠餬口。

一個月之內,朱重八的父、母、大哥、侄子,四位親人因飢餓而死,大哥的遺孀帶著女兒回了娘家,二哥朱重六夫婦外出逃難,三個朱重七入贅到嶽父家。

原本的大家庭只剩下17歲的朱重八一人,無依無靠,孤苦伶仃。

幾個月後,在鄰居汪大娘的引薦下,朱重八到黃覺寺出家為僧,但入寺未及兩月,災荒加劇,朱重八被寺院主持派出化緣。

朱重八從鳳陽出發,向南到合肥,折向西,到固始、信陽,又往北到汝州、陳州,東經鹿邑、亳州,到潁州,再從潁州返回濠州。

整整4年,朱重八一直在淮西一帶遊食,所謂遊食,其實就是四處逃犯,等於朱重八同時體驗了和尚與乞丐的這兩種身份的生活。

朱重八發跡之後,在寫《皇陵碑》時,提到了這段悲慘的生活:「眾各為計,雲水飄颺。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侶影相將。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仰穹崖崔嵬而倚壁,聽猿啼夜月而悽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徜徉,西風鶴唳,俄淅瀝以飛霜,身如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若沸湯。」

在遊食的生涯中,朱元璋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尤其是接觸到了反元義軍首領彭瑩玉的門徒,對已經腐爛到骨子裡的元朝有了清醒的認識。

朱重八回到黃覺寺後,繼續僧人的生活,一天,童年玩伴湯和來信,請他一起參加反元義軍,朱重八沒有立即做決定,還在猶豫不決。

至正十二年三月的一天,朱重八有事外出,回來時發現寺廟已經被燒成廢墟,原來,一支路過此地到濠州鎮壓起義的元軍路過,一把火將寺廟給燒了。

失去棲身之地的朱重八走投無路,到濠州投奔好友湯和,參加反元義軍,不久,改名為朱元璋。

經過多年拼殺,朱元璋終於在公元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

明太祖畫像

朱元璋稱帝之後,又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朱興宗,不僅如此,還給已經去世多年的祖先、父親和哥哥們改名。

父親朱五四被改為朱世珍,大哥朱重四改為朱興隆,二哥朱重六改為朱興盛,三哥朱重七改為朱興祖,再加上自己朱興宗,兄弟四人的名字連起來就是:隆盛祖宗!

參考資料:《春在堂隨筆中》、《說文》、《明光出了個朱元璋》、《皇陵碑》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原名為何叫朱重八,原因絕非你想的那麼簡單
    根據歷史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裡的說法來看就是,「在元朝普通老百姓如果沒有讀書和當官就不能有正經名字,只能以出生日期或者父母年齡相加來取名。」朱五四有四個兒子,老大朱重四,老二朱重六,老三朱重七,老四就是朱重八。看到這,你可能眼睛有點花,但你有想過當年元朝民政局登記戶口時眼睛有多難受嗎,再者,我必須要跟你解釋一下,老朱家沒有一個是搞數學的,取這些名字可能真是出於無奈,也可能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 朱重八何時改名?明朝國號是否與明教有關?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的大哥生於江蘇盱眙,二哥三哥生於安徽五河,這顯示了朱氏家族顛沛流離的遷徙史。從朱重八到朱元璋朱元璋降生後,按照家族的輩分,這個新生的男孩被家族長輩取名為朱重八。在朱重八17歲那年(1344年),一場百年不遇的旱災席捲了江淮大地。
  • 朱重八、朱五四、朱五六,朱元璋家族起名為何偏好數字?編號而已
    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原名朱重八,後取名興宗。朱重八,聽名字怪怪的。再來看朱元璋的父親,叫朱五四,叔叔叫朱五六,爺爺叫朱初一,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三哥叫朱重七,全都是十以內的自然數。朱元璋家族怎麼和數字較上了勁,況且這些數字組成的名字非但不好聽,還沒有什麼寓意、寄予。但是,翻閱歷史,與數字有關的名字並非朱元璋家族獨有。清朝俞樾《春在堂隨筆》記載,明朝開國名臣常遇春、湯和家族的名字也都是以數字命名。
  • 元朝末年,出身低微的朱元璋,憑藉什麼一步步成為起義軍的領袖?
    在元朝末年的時候,很多地方都爆發了農民起義。況且農民起義爆發的規模以及人數等各個方面都是聲勢浩大。在當時有很多的事例,比如說張士誠,又比如說陳友諒,還有朱元璋。但在最後,朱元璋卻從這些人其中勝出,一步一步成為了起義軍的領袖,並且還建立了明王朝。
  • 康熙為何多次表達對朱元璋的崇拜?多次祭奠,還有一重大目的
    蒙古人徵服中國後的第四十九年,屬龍的朱元璋誕生於赤貧農民家裡,按照傳統排行,親兄弟加堂兄弟順序,這個孩子排第八,就叫「重八」。二十歲之前,朱重八很少能夠體會到吃飽是什麼滋味,他本來也沒有任何抱負,倒是他的母親對他寄託了厚望。「太后(朱元璋母親)嘗謂仁祖(朱元璋父親)曰:『人言吾家當生好人。今諸子皆落落,不治產業』,指上指朱曰:『豈在此乎?』」
  • 是什麼神奇的力量,使朱元璋當上了大明開國皇帝?
    我們的主人公朱元璋很不幸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母得病沒錢治病病死,家人兄弟姐妹們,因為家裡沒有糧食,都紛紛餓死,最後只留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現在他們兩個也要分手,他二哥要去其他地方討飯生存,而朱元璋太小,就去附近的寺廟當和尚,勉強能活下來,朱元璋為了生存就和二哥灑淚離別。朱元璋在寺院裡當了五十天的和尚就被寺院裡趕了出來,因為寺院裡也沒有糧食了,需要出去討飯吃,也就是化緣。
  • 朱元璋賜侄女一條巷子,500年後,誕生一位開國偉人
    這四人分別是朱元璋的兩位已故姐姐,和僅存的兩位侄女。其中一位侄女成婚的時候,朱元璋你賜了她一條巷子,500年後,這條巷子裡誕生了一位開國總理。 朱元璋的祖父名叫朱初一,按照朱元璋家族譜系來說,朱元璋的父親兄弟兩人,朱元璋的父親有四個兒子,取名朱重五到朱重八。而朱元璋的伯父也有四個兒子,取名朱重一到朱重四。
  • 「不共戴天」什麼意思?仇恨與恩德為何都用以「天」相關的詞
    「不共戴天」這個詞,大家都耳熟能詳,在古代文化中,所謂「父仇不共戴天」,由此也引申為深仇大恨。這個詞語出自《禮記》「父之仇,弗與共戴天」。這四個字的意思其實是 「不與仇人在一個天下」;戴天,就是頭頂著一片天。說這個詞也算是「有我無你」的誓言。那麼為何要以「天」為指呢?
  • 朱元璋最恨的一個姓: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是你的姓嗎?
    在古代,皇帝意味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無人能敵。皇帝的話或許是聖旨或許是口諭,從來沒人敢抗旨,哪怕是口諭,也沒有人違背。老百姓對皇帝的敬仰和恐懼深入骨髓。對於皇帝下達的命令唯命是從,但也有一些不怕死之徒。如果不幸被皇帝厭惡憎恨,那他們可能會面臨數不盡的災難和痛苦。
  • 成功之路必有貴人,乞丐皇帝的一生,都有哪些貴人,最後都如何?
    說起歷史的皇帝,雖說每個朝代只有一人,但那是數不過來的,即使只談開國皇帝,那也將近有一百人之多,不過這也是包括那些割據政權及少數民族政權的。雖說各個開國皇帝並不都很有特點,但是我要是說乞丐皇帝,估計你就能瞬間知道誰了,沒錯他就是朱元璋。
  • 一個月內父母雙亡,當了和尚還要乞討,苦難告訴朱元璋人命如草芥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極其不滿意的人中的一個。災難到來後,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餓死,初九大哥餓死,十二日大哥長子餓死,二十二日母親餓死。如果說這是日記的話,那應該是世界上最悲慘的日記之一。當朱元璋滿懷憤懣來到這裡時,滿目都是饑民、亂兵,到處都在宣傳義軍。由於沒什麼富人了,朱元璋和尚的身份也就沒用了,他索性就直接做了乞丐,和難民混在了一起。這4年的乞丐生涯,是朱元璋一生最悽苦的階段,也是朱元璋浴火重生的階段。曾經開了一輩子荒地的父親朱五四,為何死後連片下葬的土地都找不到?昔日怎麼都想不明白的放牛娃,在4年的乞討生涯中找到了答案。
  • 朱元璋:一個擁有和尚,農民,流氓三重人格的明太祖
    朱元璋在淮西、豫東等地歷練了三年,也正是這三年開啟了朱元璋從農民、和尚、乞丐到參加起義軍,最後開國稱帝的傳奇一生。一個和尚的苦惱元至正四年(1344)春,朱重八還不滿十六周歲出家當了和尚。朱元璋在皇覺寺半飢半飽的小和尚生活,只過了五十天。
  • 朱元璋早知道朱棣能力出眾,為何仍不願傳位給他,答案其實很簡單
    在明朝有兩個著名的皇帝,一個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大明開國太祖,朱元璋為叫朱重八,關於這位朱皇帝,謠言滿天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因為他做的事情都太傳奇了,無論是起義的時候,還是大明建國以後的事情,都讓人特別好奇,很有研究的價值,但是我們今天要說卻不是朱元璋,而是他的兒子朱棣。
  • 朱元璋與大腳馬皇后,都有著怎樣特殊的感情?
    明史說朱重八遠祖居沛,後徙泗州等地,父後在濠州定居。曾經出家為僧人,當過乞丐。由於生活困難,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朱元璋與苗族有著特殊的情感。對於馬皇后的來歷,歷史記載有一定的不真實性,對於馬皇后的身世,後人多為一個謎,早期的朱元璋開始和大腳馬皇后相識時,馬皇后都一直隱瞞其身世,朱元璋也不得而知。史書記載馬三原是宿州閔子鄉信豐裡的富戶,後來馬三因殺人避仇,投奔郭子興。讓我們來簡單回顧,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統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於1271年所建,1279年滅南宋,定都於大都(現北京市)。
  • 「長安」為何改名叫西安?「長治久安」寓意不好?誰取名西安的?
    可能很多人都比較困惑,為何長安這個名字很好,後來人們改成西安了呢?誰改的?如果現如今西安還叫長安,筆者覺得遊客會更多,特別是外國遊客。古代人在取名字的時候,一般都是政治考量多一些,不會和現代人一樣考慮「旅遊問題」。
  • 明朝皇室取名規則,為何朱雄英「特立獨行」?嫡長孫就能為所欲為嗎
    那麼,朱雄英作為朱標的嫡長子,他有怎樣的人生際遇,他的名字又為何在明朝的眾多的皇室子女中顯得尤為特殊?我們首先從明朝皇子皇孫的取名規則講起。 一、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克 1.朱重八要改名 朱元璋,原名朱重(chóng)八,關於重八這個名字的由來就有很多有意思的說法。元代統治者排斥漢文化,普通老百姓沒有資格取正式的名字,通常按照排行和父母年紀加和作為名字。
  • 朱元璋把牛尾巴插進石縫,被發現後挨毒打,湯和:以後你是我老大
    到元朝末年,在天災人禍、瘟疫與壓迫人民的三次爆發之下,「抗元」的紅巾軍首領郭子興自然成為當時最耀眼的明星。隨後,郭子興手下又衍生出了一批巨星,其中包括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及元朝各部的開國將軍——一批小官。朱元璋原為朱重八,「元璋」二字在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後改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