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出巨星,已是歷史的鐵律,秦末項羽、劉邦、漢末董卓、曹操、唐末朱溫、李存勖等,都是最好的例子。史學規律不會輕易改變,兩個朝代交替的時候,總會閃耀出一絲耀眼的光芒,或古老的家族,或渺小的人。
到元朝末年,在天災人禍、瘟疫與壓迫人民的三次爆發之下,「抗元」的紅巾軍首領郭子興自然成為當時最耀眼的明星。隨後,郭子興手下又衍生出了一批巨星,其中包括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及元朝各部的開國將軍——一批小官。
朱元璋原為朱重八,「元璋」二字在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後改稱。
在元代,元人將人分為四等:一等為蒙古族,二等為色目人,三等為金國佔領地區內的漢人,四等為南宋領地內的漢人。而且按照元朝的規定,四等漢名不配名,只能以家中排行或父母年齡為代號。而且朱元璋正好是這四等人,所以他的名字是按照家族順序排列的。
禍不單行之前,朱元璋就靠一家人勤勤懇懇地勞動,生活還算有保障。雖窮,但他也過得很開心,每天不是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搗蛋,而是和小夥伴們一起去放牛。
《龍興慈記》是明人編撰的史料,記載了朱元璋幼年時期的一些事跡,顯示了他敢於擔當的一面,也說明了他為什麼能夠當上皇帝。
在周圍所有孩子中,朱元璋是最會出主意的,即使是年長几歲的孩子也能聽他的指揮。這幫傢伙,最常玩的遊戲就是「做皇帝」。幾個赤足、衣衫襤褸、赤手空拳的孩子,手拿破爛的木板,充當朝笏,成排地站在朱元璋身旁。而朱元璋則披著黃布,頂著一塊小木板做了「皇帝」,還帶著模特兒、行囊、磕頭、喊「萬歲」。
除了這一點,朱元璋也做得不好。那天在放牛的路上,肚子餓的他想出了一個法子,就和周圍的小夥伴突然談起了吃的。每個人都這麼說著,越說越餓,肚子咕咕叫。
所以,朱元璋突然開口說道:「現在還不吃肉,真是呆鳥。」此時眾人都犯糊塗了,左看右看也沒有看到一點肉。而朱元璋卻一言不發,起身牽著一頭小牛犢,用繩子捆著牛腿。就這樣,這幫人也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要是放在以前,誰也不敢去偷吃地主的牛,可現在偷吃的欲望早已超過了他們僅存的理智,人人都餓死了。
看見一個人掄起斧子就是一把斧,有幾個人掄起斧子就是剝肉、生火、拾樹枝。不久小牛就被烤焦了。所有人邊烤邊吃,吃得眉飛色舞,不一會兒,這頭小牛犢就剩了一堆骨頭和一條尾巴。
在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掄斧子的人叫周德興,明朝後期的開國功臣;剝皮的幾個人中,有兩個叫徐達、湯和,也就是後朝的開國功臣。小牛犢都吃完了,太陽就落山了,該回家吃晚飯了。這時,眾人都犯了難,大家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偷吃小牛這件事,連人都開始哭了起來。
這時,朱元璋一拍胸脯說:「主意是我出的,責任自然也是我來擔的。」之後,朱元璋將剩餘的牛皮埋藏起來,牛尾巴被插到山上的石縫中,假裝小牛犢鑽進了洞穴。這個詭計還可以欺騙小孩子,聰明的大人在哪裡可以騙他呢?當晚,朱元璋便遭到了地主的一頓毒打,不但受傷了,還丟了飯碗,被趕回家。但是很好,也因為這件事,他深的小夥伴們的信任,大家也都把他當「老大」。
幾年後,全國爆發了一場瘟疫,朱元璋家也只剩下了重六重八。朱元璋也是在處理家事之後,才開始四處遊蕩。
幾年後,徐達之邀請朱元璋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這一天,一顆巨星也開始升起。兒時的夥伴們也漸漸回到了朱元璋身邊,朱元璋也因此也成了他們的老大。一條「創業」之路,老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