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觀賞魚,玩自然水景,懂生活的人都關注了水族圈!
杜鵑根就是映山紅的根,質地非常堅硬,造型多變萬化,是魚缸中不可或缺的造景用品。比如2015年世界ADA造景大賽前幾名基本都使用杜鵑根造景。下面就說說如何採集杜鵑根,以及杜鵑根不沉水、黃水、長菌膜(白色絮狀物)等情況出現該怎麼處理?
優秀杜鵑根造景作品欣賞
由於杜鵑根有3個顯著地特性,導致目前缸裡杜鵑根成為常客。
(1)常見,杜鵑就是映山紅,幾乎全國都有。杜鵑生長習性導致它紮根不深,使採集容易,並且造型多變,所以很適合野採。
(2)杜鵑的木質質地偏硬,各宗物質容易析出,處理簡單。
(3)簡單處理後就能沉水。
對付杜鵑根的辦法和沉木基本雷同,不同點是,杜鵑根如果是你新鮮野採來的。最好先曬乾,或者烘乾(有益於剝皮),再煮,煮完一次後剝皮,要剝到質地堅硬的木質部,然後再煮幾次,一般煮完後泡水1-2個月即能使用,不黃水,不改變水質,如果有白色絮狀物析出,可以無視(會自然消失)也可以用黑殼消滅。
針對杜鵑根不沉水、黃水問題,處理方法總結如下:
方法一:可用繩子或者扎帶在杜鵑根上綁一塊小石頭,靠「重力」下沉
方法二:在杜鵑根四周小石頭壓住,這種方法更自然,也可以和方法一相結合
方法三:反覆的煮泡幾次,即可解決不沉水、黃水問題
杜鵑根長菌膜問題(白色絮狀物)
杜鵑根屬於新木、放於缸中可能會出現菌膜,但是這個不影響,使用一段時間後會自動消失,也可放草蝦、黑殼蝦吃掉菌膜。
採集杜鵑根
杜鵑根的野採一般在樹木落葉後進行,這個時候山上的蟲類、蛇類基本不再出沒,爬山少有荊棘之類的阻礙,尋找需要的植株明顯。野採工具:結實的鞋子一雙(容易忽略的又很重要的一點),小型十字鎬一把或小型的行軍鎬一把(挖),摺疊式木鋸一把(鋸掉上面的樹幹),砍刀一把(有時候有藤蔓、荊棘需要處理,也為防身),一副紗手套。
假如你需要粗短的造型怪異的根,去山石較多的坡和北面山頭找,假如需要細長型的杜鵑根則相反。一個根或者一個沉木是很難達到你要求的景觀的,關鍵是搭配和擺放,所以不要無休止挖掘,請適當野採。
接下來看大量杜鵑根骨架作品
(有幾個是沉木因為太美亂入)
怎麼樣看了這麼多有沒有愛上杜鵑根?
小編最早就是因為杜鵑根愛上水草造景的!
好作品歡迎分享給大家!
- The End -
水族愛好者第一本移動知識寶典
5000+品種資料持續更新中(點擊查看)↓
感謝每一天有魚、有景、有您的陪伴!
與50萬水族愛好者共同分享!
一切靜好,而我們一直在!
轉載請獲取授權!
● ● ● ● ●
不給讚賞,順手來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