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到中年,煩心的事真多,保溫杯放不下,護膚品少不了,因為與歲月抗爭,肯定是一場不見炮火卻有刀光的持久戰。劍影還在你來我往中躲閃,影響面部工程比色斑更可怕的扁平疣(一種皮膚疾病)又賴上了我,為此打了近五年的拉鋸戰,慶幸的是最後的勝利屬於不屈不撓的我。今日回顧其間心路歷程,總結戰鬥經驗,為愛美的女士們提供一點參考,也算不枉曾經的職業夢想---醫生,因為俗話不是講「久病成醫」嗎?
那是2011年9月的一天,一位畢業的學生返校順便來看我,她一見到我,面部表情反應有點強烈,語氣充滿了驚訝:「黃老師,您今夏去曬日光浴啦?兩年未見,您黑瘦了好多!」我好尷尬,因為在鏡子面前曾多次端詳過自己的全貌:哪有瘦,分明就是黑而已!尷尬之餘只得向她解釋:暑假陪孩子去遊泳曬過十幾個下午,依仗頗為白皙的皮膚,就沒把防曬當回事,結果慘遭紫外線的戲弄,更可惡的是面部呈現不均勻的黑。因戴眼鏡的緣故,眼圈四周黑白對比更強烈。
學生在醫院藥房工作,在我們落座十來分鐘後,職業的敏感促使她說出心中的擔憂:「黃老師,我看您的眼瞼上有褐色凸起的斑點,不像曬斑,有點像脂肪粒。」我順手摸摸眼圈四周已凸起近一年的「小米粒」,恍然大悟:「這個小東東,是脂肪粒啊?我正奇怪,怎麼這個年齡還長青春痘呢?不過我的左腮骨處有個疙瘩好煩人,我摳掉後又冒出來,本來一個,現在演變成三個了。」「臉上的疙瘩千萬不要用手摳,一則傷口易感染有疤痕;二則有些病毒傳染會形成新患。」學生的解釋果然好專業!「我來幫您看看!」學生仔細端詳了我左腮骨處那如同黃豆大且微凸的丘疹,有些不安地告知我:「黃老師,這可不是脂肪粒,像是是扁平疣,您最好到醫院皮膚科看一下,這個皮膚病倒不會危及健康,可會影響容貌呀!」
當時,我還沒把學生的話當回事兒,晚上忍不住上網百度一下,特別查找了扁平疣的照片,慘不忍睹,頓生厭惡;又看見不少人為治療扁平疣抗爭多年而不勝苦惱,心裡開始發毛:「這下半輩子可能要與扁平疣長期共存,但絕不可能和平相處了!」
有病就得治,我查找本市三甲醫院皮膚病科的專家。如今三甲醫院患者太多,我想通過雷射治療儘快根治,故利用國慶節期間去掛號。拿號排隊,候診排隊,診室外一大群患者焦灼不安,都在豎著耳朵聽護士叫號,不時地與自己手上的號碼對照,生怕漏到。主任醫師兩點鐘上班,快四點時才輪到我。皮膚科主任觀察了一下我主訴的患處,清楚告知:確實為扁平疣,這是一種常見的皮膚贅生物,病毒可通過汙染器物感染損傷皮膚而間接傳染,還有自身抓撓皮膚而導致接種感染。原因是個體免疫力下降或情緒波動所致,目前可用藥物或雷射治療,但時間短則一年,長則六七年,個別甚至十多年。無論哪一種治療方法,都只是暫時性地阻斷病毒,更重要的是你要提高自身免疫力。切記不能抓撓,食物宜清淡,不要吃辛辣食品,還要加強體育鍛鍊。考慮國慶期間氣溫還較高,不宜採用雷射治療。我接受了主任醫師的建議,隨後他開了四劑藥,一種是提高免疫力(轉移因子膠囊)的,一劑是抗病毒(重組幹擾素)的,還有兩劑外用查患處的軟膏(維A、阿昔洛韋軟膏)。
病情弄清楚了,醫生又對症下藥,我抱著僥倖的心理,不求似年輕時滿臉膠原蛋白,只希望皮膚早日光滑如初。每天按時服藥,早晚交替搽藥膏,晚上繼續跳廣場舞一小時(雖然此項運動一直不為多數人所接受,但我已有一年多的舞齡,覺得最大的好處是人多易堅持),以出汗達到排毒的效果。家裡大小鏡子被我承包,一有空就仔細觀察扁平疣是否褪去的跡象,可是結果不如我意。最可惡的是疣體出現死皮,褪去一層又長出一層,呈現咖啡色。
一個月,口服藥吃完;兩個月,藥膏搽完,絲毫不見皮膚起色。我想西藥治標不治本,改為中要調理吧!這期間遇到好心人的指點,說吃薏米粥可治此疣。我趕緊打電話給老父親,暑假回家探親看見家裡一塊田有種植。老父親接到我的電話,正好薏米已收穫在家,第二天就背著一袋薏米去加工廠脫殼,兩天後託長途司機帶給我。薏米實在不好吃,木渣渣的,還有些硬,老家食用方法是將切好的臘肉放入浸泡的薏米中,放入鍋灶罐煨數小時,有臘肉浸潤的薏米,口感柔軟,香氣四溢。可是醫生說食物宜清淡,我也不可能天天用臘肉熬薏米粥。
那個冬天,我的早餐基本是寡淡無味的薏米粥,偶爾加點紅豆、花生、黑米摻雜,吞咽倒也沒大礙。冬去春來,我想總該熬到頭了吧,可惜不是魔鏡,鏡中那些扁平疣仍牢牢佔據著地盤,並有擴張之趨勢。無奈之下我在網上收集各種中藥治療偏方,並諮詢了中藥醫生,隨後到藥房抓了一個療程十五副的中藥,開啟熬藥喝藥的艱難之旅。為了容貌,早晚一大碗褐色的湯藥,我不嫌苦,一口氣喝個精光。中藥重在長期服用,我毫不猶豫進入第二、三、四個療程,兩個月過去,臉還是那張臉,疣還是那個疣,本來性格樂觀的我,此時心底甭提多鬱悶了!
不行,我還得求助皮膚科醫生,得知本市最強的皮膚科是我校另一所附屬醫院,遂到此醫院掛專家號,告知專家門診必須在固定的兩三個上午或下午。反正不是急病,我放棄了第一次去醫院看病的機會,改日到專家坐診那天。下午一點半去掛的號,未曾料到皮膚科診室外的狹小空間已擠滿四五十人,為患者候診的椅子已搶坐一空。漫長地等待,我只好在那層樓的走廊裡來回徘徊,將牆壁上粘貼的各種皮膚性疾病的臨床表現、發病機制及治療方案看了不止三遍。五點半醫生下班,五點十分左右,我終於見到主治專家。他的診斷及建議治療方案與第一位主任醫師並無差異。可能早已看透我內心的焦灼,他叮囑我一定要學會放鬆心情,並舉例他也有患扁平疣的同事,每個人的抗體不一樣,治癒的時間就會有長有短。
他沒有開增強免疫力的藥物和外用的軟膏,而是開了抗病毒的阿昔洛韋藥片和清熱解毒、化瘀消斑的複方青黛膠囊,並配了兩小瓶5毫升的氟尿嘧啶藥水,每天晚上塗抹患處。我又開始了新一輪與扁平疣的戰爭,飲食儘量不吃辛辣和油膩,鍛鍊更是不曾間斷。十天之後,我驚奇地發現藥水塗抹處,扁平疣的凸起開始脫落,顏色變淡,皮膚變得光滑多了。第一次看見效果明顯,我感覺勝利在望。
然而事情並沒有出現良性循環,等藥水塗完後半個月,我氣憤地發現原地又冒出疣體來。我不想放棄能見到效果的方案,堅持再來個療程,可是又出現反覆;在拉鋸戰中,我堅持了大半年。看著厚厚一沓子藥費單據,不知何日是盡頭,當時還沒有醫療保險,完全自費。
等我第六次去醫院複診時,碰巧是秋日周五的下午,主治醫生告訴我氟尿嘧啶藥水有副作用,不宜再塗,可改用雷射治療看看效果。好在隔日是周末,加上周一沒課,手術後有四天可以不出門,我就依了醫生的建議。對雷射治療,我是目睹過的,十多年前曾陪同事做雷射除痣,雖然手術時間短,但雷射打在痣上鑽心的疼,還有皮膚的焦糊味好難聞。今天雷射手術即將在我臉上上演,心裡有些發顫。主治醫生安慰說:「這是小手術,等會兒給你塗抹局部麻藥,你放心,不疼的!」聽說有麻藥,我的心平靜多了。平躺在手術床上,燈光特別耀眼,醫生吩咐我戴上眼罩,然後在較大的疣體上塗抹麻藥。十分鐘後,雷射槍打在疣體上,我真沒感覺到疼,可是聞到了皮膚燒焦的怪氣味,有些噁心。疣體太多,醫生並不能每處都塗到麻藥。有幾個小疣體被雷射槍打到後,火辣辣的,感覺疣體旁邊的肌肉都在跳動。好在時間不長,大約花了一刻鐘,雷射手術在我安靜的配合中順利完成。醫生叮囑晚上回去可用冰袋敷一下患處,千萬不要著急摳到新痂,容易留下疤痕。
走出醫院的大門,我生怕熟人看見坑坑窪窪且傷痕累累的臉,趕緊戴上電動車的專用頭盔,一路風馳電掣趕回家。局麻的時間很快過去,臉上像一群螞蟻在啃噬,火辣辣,嘶嘶疼。記得醫生說用冰袋敷可緩解火辣和疼痛,可家裡冰箱裡哪會存儲冰袋呢?那天晚上在身心俱疲中睡去,夢中時而感覺患處的肌肉在興奮地彈跳,東幾下,西一陣……果然是小手術,雷射打過的疣體,第二天就結了痂,第四天基本褪掉。雖然患處的新生膚色比四周略紅,但至少手感很光滑,不再凹凸不平。我心中竊喜,終於擺脫了這個惡魔。
為了標本兼治,我還堅持吃薏米、喝中藥。半個月後,疣體凸起完全消失,患處的皮膚逐漸與四周吻合。誰知兩個月不到,疣體又頑強地冒出來。雖然當時真有些崩潰,但我清楚地記得毛主席《論持久》中的著名論斷:「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看來我必須調整心態,輔之雷射、中藥、食療和鍛鍊。
接下來的日子,我不再每天照鏡子,反正自己又不靠顏值吃飯。好在同事、朋友、舞友每次看到斑痕累累的我,都要熱心地安慰一番,心裡的那個梗也慢慢解開。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我要以坦然的心態迎接每一天。既然雷射治療有短期效果,我就抱定決心再做,利用節假日的三四天連休,一年半的時間,前後做了五次。
奇蹟出現在2014年的五月下旬,學校派我外出培訓二十天。去培訓之前的五一節,我做了第五次雷射手術,正好利用難得的悠閒時光好好療傷。那段日子,我好像又回到了學生時代,一日三餐在食堂,白天在教室聽課,傍晚在校園散步,與培訓班的同學交流學習、工作和生活。沒有了瑣事的羈絆,沒有了工作的壓力,心靈一下子得到了放空。
培訓歸來,我驚奇地發現臉上疣體完全脫落,皮膚變得白皙光滑起來,比起之前那幾次,效果明顯好轉。雖然一個月的考驗期還沒過去,但我有足夠的信心認為奪取了戰爭的勝利。結果證明我的判斷是偉大而正確的,從這之後,可惡的扁平疣再也沒光臨「寒臉」了。
回想五年多的鬥疣徵程,感觸頗多:人到中年,身體各項機能都會逐漸下降,首先要多一些體育鍛鍊,那是器官零部件的潤滑劑,可緩解不必要的磨損;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飲食,心寬了,妥協就成了從容,堅守就成了雅致;食淡些,保溫杯就可放下,護膚品則成擺設……
❖精華推薦❖
明年夏天,你還會回農村嗎?
【桐城記憶】露天電影的片段記憶
家長,你如何面對自身失誤與孩子考砸?
汪河中學,安放我們無畏青春之所
買房,買煩?
汪河小學:想念我的那些老師
田間地頭,那些漸行漸遠的動詞
【舌尖上的桐城】鹹菜中的寵兒——雪裡蕻
鄉村六月好時節 菜籽油香飄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