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36期:
佛緣專欄:皈依三寶 (下)
編輯:賢護
若有貧窮人 無財可布施見他修施時 而生隨喜心隨喜之福報 與施等無異~(《過去現在因果經》)
世間有兩種人最需要皈依:
一、在苦難中的人――如貧窮之人;凡事皆有逆緣,人生不順 暢,怨憎到處之人;遇到生、老、病、死苦之人;在受到至親離去苦惱之人;各種渴愛不得 滿足之人。這些人飽受痛苦煎熬,猶如渺小之人面對大自然大水、火、風等侵襲的無助與恐 懼,自然需要依靠與保護。最軟弱的時候,最不知所措之間,渴望得到救贖,皈依。三寶即 時降臨,為苦難者作怙主,以財、法、無畏布施,去除眾生的苦惱。
二、富足的人們――在順境,富裕中的人們,有感於幸運之神眷顧,有感於自我在芸芸 苦難眾生中能安穩,順暢度日,產生一種酬報的心態,有感恩往酬神;有感恩而皈依三寶, 決意生生世世追隨三寶,保持延續那順境。有些人明白到福報會有用盡的一天,急忙皈依三寶,積集資糧,增加智慧,使福報不斷增長,一天好過一天,是居安思危的一 種心態。
因此,每一個人皆需皈依,不管順境逆境,皆受到保護,從而不斷學習、修行,使順境 延續下去,逆境得到改善。佛菩薩曠劫修行,功德無量無邊,能追隨他們,不多不少定可沾 染點功德,足以令皈依者受用不盡,如能依教奉行,最終功德當如他們般大,可說是最佳的 積資方法。因此,皈依者在受保護外,更要學習佛法,直接積集功德,而非單靠三寶的施與 。
學習佛法外,還要發起菩提心,願度一切眾生,願去除一切眾生的苦惱。勸誘他人皈依, 使令重踏自己的皈依之路。 眾生學佛,難行能行,最怕是孤單獨走,除了信心不足外,更怕沒有人幫助,獨立難支 ,亦擔心不能見佛,無以依靠,未能受到保護。
因此,見佛聞法,是生生世世中最大的渴求 ,依靠。見佛聞法,需有很大的福德因緣,從因果上說,先結善緣,使令不失。最佳莫如皈 依三寶,天天發願,不忘不失,日日發誓,誓在三寶麾下過活。生生世世作皈依,直至菩提 ――直至菩提我皈依。除此上求佛道外,另一方面,亦要下化眾生,發菩提心,誓度一切眾 生,以諸佛種種方便力,度脫一切眾生,在因果上,福慧雙修,總會有成佛的一天。
佛陀時代,很多僧侶在樹下,冢間,或險道上孤獨修行,不免感到害怕。佛陀教他們專 心念佛,或是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生天,即六隨念,便可克服恐懼,乃至克服死亡,六 隨念法門,不單是佛弟子重要的修行法門,亦是每一眾生平常應有的恆課。念佛念法念僧, 即念三寶,這是宗教性,個人的終極依歸,其他宗教亦可以他們的教主教法為對象;念施念 戒是憶念自己走過的修行道路,或是念自己曾做過的功德,使對人生的奉獻,人生走過的道
路有所安慰無愧;念生天是未來的渴求,渴求人生的提升,嚮往更美好的未來。這法門更適 合臨終關懷。臨終輔導除了為苦主助念外,還勸其無間斷地念佛,或念三寶,且述說臨終者 生平曾作過的好事、功德,使心開意解,安詳往生,亦即念施念戒。
最後勸其為來生定下目 標,如往生淨土、升天進入天界、或是見佛聞法、或是再生而行菩薩道,即念生天。所有這 些,已隱含皈依三寶的意念,亦需心靈有所皈依的基礎下,才能成辦。因此,皈依三寶是一 切善法,乃至修行的重要基礎,只有結合三寶的功德,才能使善法倍增,方向正確,不會出 錯,乃至通向成佛大道。因此,真正了解皈依的意義及功德,必急不及待求受皈依,而不會 隱晦暱藏,不肯皈依,或否認自己是佛教信徒。
皈依有深淺的不同,有只是隨喜的結緣皈依;或為求利益福報的皈依;有為諸惡不作, 離垢離潰鬧,虔誠的清淨皈依;有為利益有情的大乘皈依,願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下化眾 生。生生世世皈依,上求佛道,皈依直至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