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用漢姓對照表改姓氏,滿族人為什麼要改漢姓?

2020-12-13 夏目歷史君

在我國歷史上,滿族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民族,也是開創了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民族。可是,清朝恰恰趕上了封建時期走向沒落的時代,最終,在列強的堅船利炮的轟擊,以及國內不斷起義的情況下,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走向滅亡。

清朝滅亡之後,包括清朝皇室在內的絕大多數滿族人走上了「更名改姓」之路,特別是在更改姓氏方面,滿族人把滿族姓氏改成了漢族姓氏。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年滿族人更改姓氏幾種常見的類型。

1、用滿族姓氏的諧音來取漢姓。

這種改姓的方式是當年滿族人使用的最多的一種方式,可能是覺得這種改姓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之前滿族姓氏的內涵吧。利用了這種方式更改的有兩種姓氏。

瓜爾佳氏:瓜爾佳氏在滿族可是一個非常大的姓氏,這種姓氏貫穿在滿族八旗各個旗之中,瓜爾佳氏最著名的還要屬清朝五大開國功臣之一的費英東了。最後,瓜爾佳這一姓氏更改了成了「關」,在滿族語的發音之中,「瓜爾佳」和「關」比較相似。

塔拉切氏:這一姓氏在滿族中人數也比較多,最後,這一姓氏改成了「唐」。從現在滿族人的姓氏來看,姓「唐」的滿族人還是有一定的規模的。

2、用滿族姓氏中的一個字來做漢族姓氏。

這種改姓的方式相比之下還是最容易的,取滿族姓氏中的一個字來做漢族姓氏,而且,這種改姓的方式往往是取滿族姓氏中一個最接近漢族姓氏的字。

葉赫那拉氏:這種滿族姓氏相比之下是除了「金」之外人們最熟悉的姓氏了,慈禧太后就是這一姓氏,正是處於慈禧太后的原因,讓這一姓氏在滿族姓氏中變得更加尊貴了。最後這個姓氏分支成了兩個:「葉」和「那」,我們比較熟悉的歌手那英的祖先就是葉赫那拉氏。

另外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姓氏還有「溫特赫氏」,溫特赫氏也是一個滿族貴族姓氏,最後改成了「溫」。「富察氏」改成了「富」,「佟佳氏」改成了「佟」,這兩個姓氏都曾經出過皇后,一位是乾隆的富察皇后,一位是康熙的佟佳皇后。

3、引用漢字中相同意義的字作為姓氏。

這種改姓的方式要說最有名的還要屬清朝的皇室「愛新覺羅」氏了,在滿族語中,「愛新覺羅」的意思是「金子」,所以,「愛新覺羅」氏改姓為「金」。不過,出於這個姓氏的特殊性,現在越來越多的滿族皇室後裔都改回了這一姓氏,而且,也有很多人當年自始至終都沒有改過姓氏,比如說「溥儀」。

另外幾種非常有代表性的還包括「倭赫氏」,滿族語中「倭赫」的意思是「巖石」,所以,這一姓氏改成了「石」。「阿克佔氏」,在滿族語中,「阿克佔」的意思是「雷電」,這一姓氏改成了「雷」。「尼瑪哈氏」,滿族語中,「尼瑪哈」的意思是「魚」,由於漢族姓氏沒有「魚」這個字,所以,後來這個姓氏改成了「於」。

以上大致就是滿族姓氏中幾種常見改姓方式,以及幾種常見的姓氏了,

那麼,當年驅使滿族人改姓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3點原因。

1、滿族人已經漢化,接受了漢族的文化。

和漢族人比起來,當年入主中原的滿族畢竟是一個外族,雖說滿族在中原的統治力度和統治時間遠遠超過了當年蒙古族,但是,滿族人的數量不佔任何優勢,漢族人的數量遠遠超過了滿族,而且漢族的文化也要比滿族文化先進,所以,經過了兩百年的發展之後,絕大多數滿族人基本上融入了漢族人的體系之中,也接受了漢族文化。

其實,發展到了清朝末期,大部分滿族人如同漢族人一樣,甚至已經出現了滿族人自願更改為漢姓的情況,那時只有那些滿族的皇室和貴族們還在嚴格保留著滿族人的各種習俗。等到清政府滅亡的時候,滿族的那些皇室和貴族們也想普通的滿族百姓一樣,將姓氏改為漢姓。

2、清朝滅亡之後,滿族人遭到了漢族人的報復,很多滿族人因此而死。

清政府成立之後,曾經在江南等地進行過大規模的屠殺,而滿族人的這種災難性行為最終也在他們自己身上上演了,早在辛亥革命爆發之後,隨著清政府的統治力度每況愈下,全國很多地方出現了漢族人屠殺滿族人的現象。隨著辛亥革命的勝利,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嚴重,非常出名的要屬西安爆發的屠城事件了,當年被屠殺的滿族人近10萬。另外,太原、南京等這些規模比較大的城鎮之中,被屠殺的滿族人也有一定的規模。

畢竟當年滿族人已經失去了對全國的統治力度,就像是之前那些被八旗軍隊屠殺的那些漢族人一樣,這一次災難降臨在了他們的頭上。出於對漢族人屠殺的恐懼,很多滿族人紛紛走上了便漢服、剪辮子、改漢姓的道路,想要藉此來躲避漢族人的屠殺。

3、即便沒有被屠殺,滿族人也成了漢族人欺壓的對象,滿族人迫於生計也要更改姓氏。

辛亥革命取得的巨大成果直接讓滿族人在全國失去了任何優勢,由於之前滿族人的統治給漢族人帶來了數不盡的災難,所以,在漢族人心中滿族人就是歷史的罪人,再加上漢族人長年受到滿族人的欺壓,這才有了上面說到的滿族人被大規模屠殺的史實。

辛亥革命勝利之後,那些沒有被屠殺的滿族人成了被漢族人欺壓的對象,為了生存,滿族人只能接受漢族人的種種習俗,讓他們自己成為一個「漢族人」,這樣他們才會儘可能的避免漢族人的欺壓,所以,滿族人紛紛改成了漢族姓氏和名字。

總結

總之,滿族人改成了漢族姓氏的原因是跟複雜的,既有歷史原因,也有滿族人自己原因。

我們也要知道,滿族人改成漢姓並不是從辛亥革命時期開始的,由於文化融合的原因,很多滿族人早就有了改成漢姓的念頭。

而辛亥革命的爆發,將諸多歷史因素放大了,失去了高貴地位的滿族人,成了漢族人屠殺和排擠的對象,所以,那個時候的滿族人即便是不願意改成漢族姓氏,也迫於無奈接受了這一事實。

相關焦點

  • 近代時期,滿族八旗子弟大都改為了漢姓,他們都是如何改的
    為了避免受到其餘全國各族人民的仇視,滿族人民,紛紛將姓氏改為漢姓,並流散到了全國各地。到今天,滿族人民早已經完美地融入了新中國,各民族和諧共處,共謀發展。那麼,滿族人的姓都是怎麼改的呢?(辛亥革命)事實上,滿清八旗子弟改漢姓的趨勢,並不是從清政府滅亡才開始的。早在乾隆年間,不少滿族百姓就開始嘗試將姓氏改為漢姓。但由於缺乏經驗,改出來的漢姓往往聞所未聞,非常不規範。
  • 滿族人為何改成漢姓,這八大姓氏人,原來就生活在我們身邊
    提到滿族人姓氏,你大概第一反應會想到那拉氏。它是滿族比較大的氏族,是明末王族的貴族姓氏,至今許多姓「那」的人,都是過去的皇戚國戚,只是隨著變遷悄然淹沒在歲月的長河中。在滿族大縣河北省寬城縣,這裡滿族人口佔到67%,在一家店的牆上,意外見到了滿族八大姓氏對應的漢族姓,吸引了小編目光。翻開滿族人歷史,原來滿族人不僅有吃八大碗習俗,還隱姓埋名有八大姓氏。
  • 清朝滅亡,滿族貴族都改成了什麼漢族姓氏,滿洲八大姓還存在嗎
    滿族有哪「八大姓」,有著不同的說法;這些姓氏為什麼被稱作「大姓」,可能源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因為地位顯赫,另一個是因為人口眾多。滿清官方為了傳承滿人的文化,編纂了許多記錄滿人傳統的書目,雍正年間開始編纂,完成與乾隆年間的《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就是其中一部。
  • 大清朝滅亡後,為何滿族人趕緊改成漢姓?其實原因很簡單
    而且在清朝滅亡後,還出現了一個神奇的景象,就是清朝的貴族把自己的滿族姓改成了漢族姓,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滿族人,那麼為什麼清朝滅亡後,他們就趕緊改名換姓了呢?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清朝的皇帝是愛新覺羅氏,但是光憑藉著愛新覺羅一族是不可能建立起大清朝的,大清朝的建立還要有其他大勢力的努力,如葉赫那拉氏。
  • 辛亥百年後的滿族姓氏與家譜
    在滿族共同體形成時期,其姓氏是多音節的,用漢字寫就是二個或二個以上漢字共同組成。滿族入關後,其姓氏逐漸向單音節過渡,即與漢族單字姓氏相同,其姓氏實質上既有原多音節姓氏的內涵,又有與漢族姓氏相同的單音節的表現形式,形成了滿漢兼融的姓氏文化特質。
  • 滿清八大姓都改成了哪些漢姓?現在明星裡哪些是滿族後人?
    因為近年清宮劇的熱播,讓我們對清朝姓氏多多少少有所了解,比如愛新覺羅氏、富察氏、葉赫那拉氏、鈕祜祿氏等等,我們都能叫上幾個出來。清朝入關後,旗人的地位比漢人地位要高,他們以自己的滿族姓氏為榮,為了顯示旗人的高貴血統,他們的居住都和漢人是隔著距離的。
  • 逐漸消失的姓氏:滿族姓氏的變化
    這些屬於滿族的複雜的姓氏也進入觀眾的視野中,更為熟悉的,還有作為皇帝的姓氏,愛新覺羅,這些姓氏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詳的,可如今卻很少在生活中聽到。今天就給大家講講滿族的姓氏的變化。滿洲八旗的姓,在滿語中為稱為「哈拉」,一般是取自於地名、部名或者某一圖騰的名字。比如,近代史上著名的慈禧太后的姓,葉赫那拉,意思就是住在葉赫地方的那拉氏。
  • 清末時,滿族八旗子弟紛紛改為漢姓,他們都改成姓什麼了?
    姓氏是民族乃至家族的標誌,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姓氏,它是一個民族裡面的血緣分支——家族的一個特有的符號,作為少數民族的滿族也不例外。姓氏在滿語中叫"哈拉",而旗下的家族則稱"穆昆"。在滿族共同體形成的初級階段,它的姓氏跟漢族不同,是多音節的,如果用漢字去表達、去書寫,最初時需要二個或二個以上的漢字才能完全表述。
  • 如果你認識的人有這些姓氏,說不定是滿族後裔,那英是滿族正黃旗
    我們在清宮古裝劇中聽到皇妃念自己的姓氏時,可能會覺得畫風突變,因為滿族的姓氏念起來比較生硬,現在也不太常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自從清朝滅亡,滿族當權者退位以後,滿族後裔為了躲避民眾的辱罵,便改了漢姓。所以現在我們很少再看到滿族的姓氏。
  • 曾經顯赫無比的滿清貴族姓氏,都改成了哪些漢姓?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由滿族建立的,當時清朝有八大貴族姓氏,權力和地位都要高於其他人。滿清滅亡以後,曾經的八大姓氏幾乎都改為了漢姓,具體改為了哪些姓呢?我們一起看一下。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室的姓氏,意思是金子般的高貴,也是八大貴族姓氏中最顯赫的。清朝滅亡以後,曾經的愛新覺羅皇室開始改姓,大多都改為「金」姓,也有一部分改為了羅、肇、範、關、鄂、趙等姓。
  • 漢族人對姓氏這麼重視,為何滿族人把姓氏改來改去
    滿族人在沒有入關之前,已經擁有了非常悠久的姓氏歷史,在清朝中期的時候,已經有部分滿人更改了自己的姓氏,但是並沒有形成規模。辛亥革命之後,大批的滿族人開始更改自己的姓氏,以躲避戰亂。也就是說滿族人的姓氏一直處在變化當中的,入關之後,他們還會習慣性地把自己的姓名更改為漢姓。但是後來康熙帝曾經三令五申不允許滿族人改姓,防止這些滿族人沾染上漢人的惡習。後來乾隆時期,還特意對滿人修族譜,比如《滿洲八旗氏族通譜》等,希望以修族譜的方式,遏制滿族人改姓的行為。
  • 滿族八大姓氏都改成了什麼漢姓?其後裔很多成為了明星
    滿族八大姓是指滿族內部八個非常有權勢的姓氏,這些部族屬於滿族內部的貴族階層,擁有很大的權勢,它們緊密圍繞著皇族愛新覺羅形成一個勢力集團,相互利用,形成一股核心的滿族政治力量。如其中的鈕祜祿氏被戲稱為「皇后專業戶」,因為這個姓氏出了6位皇后以及大量的嬪妃,其地位之顯赫不言而喻。
  • 溥儀退位後,滿族人為何改成漢姓?他們後代道出了答案!
    眾所周知,清朝的第一姓氏是愛新覺羅,但是還是有不少其他的姓氏,像慈禧,葉赫那拉氏和鈕鈷祿氏,都是清朝的大姓。這些大姓可不是一般人,他們是皇親國戚,是貴族,是這些姓氏的臣子,為清朝立下了大功勞,因此這些姓氏的後人,可謂是貴族了。清初時候的王公大臣、親王、貝勒、國公、參領、佐領什麼的都是憑著他們的軍功上去的。
  • 滿族八大姓氏,最後都改成什麼漢姓?這8個漢姓氏中有你嗎?
    (滿族)滿族八大姓氏又稱滿洲八大姓氏,這八個姓氏代表了滿清王朝中最顯赫的八個家族。這八個姓氏伴隨著滿清的建立而冉冉升起,又因為清朝的覆滅而被悄悄隱藏。《養吉齋叢錄》:凡公私文牘,稱名不舉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稱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滿語,或用漢文;用漢文,將用二字,不準用三字,以其與滿語混也。然而,當我們仔細的翻看這八大姓氏時,會發現最尊貴的「愛新覺羅」姓氏沒有出現在其中。作為掌握滿清八旗上三旗的皇帝,其姓氏本應該影響最大,成為滿洲第一大姓。
  • 滿族人的姓氏從何而來?清朝滅亡後,滿人分別都改成了哪些漢姓?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統治者為滿族人,因此其王朝也稱之為「滿清」。而滿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其姓氏有很多都是從滿族祖先的舊姓繼承下來的。此外還有直隸總督「裕祿」,其先祖曾於明朝中葉遷至長白山的喜塔拉,因此喜塔拉便成為其姓氏。用地名為姓氏的還有很多,比如寧古塔氏、烏蘇里氏、富察氏、佟佳氏、郭洛羅氏等等。
  • 清朝滅亡後,為何滿族人紛紛改成漢姓?滿清貴族後代說出了理由
    而且在清朝滅亡後,還出現了一個神奇的景象,就是清朝的貴族把自己的滿族姓改成了漢族姓,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滿族人,那麼為什麼清朝滅亡後,他們就趕緊改名換姓了呢?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清朝的皇帝是愛新覺羅氏,但是光憑藉著愛新覺羅一族是不可能建立起大清朝的,大清朝的建立還要有其他大勢力的努力,如葉赫那拉氏。
  • 5位娛樂圈明星姓氏,你知道他們都是什麼人的後代嗎?
    第一、那英 那英是滿族人,據說他是葉赫那拉氏的後人,清時期屬於鑲黃旗,滿族人有的在家族衰敗之後,為了生存在自己姓中選一個字作為漢姓。赫舍裡索尼的後人在家境衰敗以後將自己的姓改為了李;所以那英的姓,是出自葉赫那拉這一姓中第二、鞠婧禕 關於鞠姓來源,最近發掘的《鞠氏高安族譜總世系》明確記載:「鞠氏來源於鞠昇」。
  • 清朝滅亡後,滿洲八旗姓氏全改為漢姓,如今都不多見
    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說的滿清八大貴族姓氏,曾經老百姓甚至不敢輕易在人前提前他們的姓氏,因為它們的姓氏就代表著權力和地位,不過隨著大清的滅亡,這些昔日高高在上的皇親宗室們為了生存也不得不放棄了曾有了輝煌,紛紛改名換姓,儘可能的縮小自己的存在感。那麼,如今還能否找到他們的蹤跡,看看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姓氏存在?或許他們就是曾經的滿清貴族後裔。
  • 關曉彤是滿族哪個旗
    滿族人的姓氏是其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的反映之一。在滿族共同體形成時期,其姓氏是多音節的,用漢字寫就是二個或二個以上漢字共同組成。1912年,清帝退位後,長期不學無術的八旗子弟沒有其他生存技能,對於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做小商販是唯一的出路。溥傑自傳裡的說法:「時常聽說滿族到處受排斥,皇族改姓金。瓜爾佳氏改關姓,不然就找不到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