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改姓的事情。有的是被加官進爵,以作紀念;有些則是為了區分南北,作為標記;還有的為了躲避災禍,於是隱姓埋名。滿族八大姓氏的改名,正因如此。
(壹)滿族八大姓氏
滿族八大姓氏又稱滿洲八大姓氏,這八個姓氏代表了滿清王朝中最顯赫的八個家族。分別是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赫舍裡氏、富察氏、那拉氏、鈕祜祿氏。這八個姓氏伴隨著滿清的建立而冉冉升起,又因為清朝的覆滅而被悄悄隱藏。
《養吉齋叢錄》:凡公私文牘,稱名不舉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稱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滿語,或用漢文;用漢文,將用二字,不準用三字,以其與滿語混也。
然而,當我們仔細的翻看這八大姓氏時,會發現最尊貴的「愛新覺羅」姓氏沒有出現在其中。作為掌握滿清八旗上三旗的皇帝,其姓氏本應該影響最大,成為滿洲第一大姓。為什麼我們在定義滿洲八大姓氏時,卻沒有「愛新覺羅」的一席之地?
其實,「愛新覺羅」這個姓氏一直都在滿洲八大姓氏中,只不過產生了些許變化。作為後金的建立者,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一手締造了滿清八旗,為攻打明朝打下堅實基礎,但努爾哈赤本不姓愛新覺羅。
愛新覺羅其實應該分為兩部分來看,「愛新」在滿語中是「黃金」的意思,而真正的姓氏應該是「覺羅」才對,「覺羅」的意思是(該部族的)遠支。然而努爾哈赤在建立後金時,為了區別於一般的滿洲貴族,於是給自己的姓氏前面加上了「愛新」以示高貴。
在努爾哈赤還為起兵時,他在明朝是有官職的。據記載努爾哈赤曾八次到北京朝見皇帝,當時的明皇帝稱他為「佟佳努爾哈赤」。同時,努爾哈赤與朝鮮交好,在與來往的書信中也提到「佟努爾哈赤」。所以我們能看見,「佟佳氏」才是努爾哈赤的真正姓氏。佟佳氏作為滿洲最大姓氏,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和努爾哈赤相關聯。
最終,愛新覺羅的族人都改姓為「肇」或者「金」姓,直到上世紀末才又陸續恢復原姓氏。
(貳)滿族八大姓氏最後都改成什麼?
接下來老金聊史再和大家聊聊滿洲八大姓氏最後都改成什麼了。
由於清朝的覆滅,滿族作為曾經的壓迫階級,自然容易成為別人發洩的目標。所以,他們在1912年後,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改名換姓,將自己和族人更好地保存。所以,對應的滿洲八大姓氏,也有了自己的漢姓。
我們先來看看滿洲第一大姓氏——「佟佳氏」。作為和愛新覺羅氏關係最親密的姓氏,佟佳氏成員遍布遼東每一區域。在滿清覆滅後,佟佳氏改姓很多種類,但都是同音字。例如:佟、童、董、趙、高等姓氏,佟大為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滿洲八旗氏族通譜》:佟養正,鑲黃旗人,世居佟家地方。其祖達爾漢圖墨圖於明時,同東旺、王肇州、索勝格等,往來近邊貿易,遂寓居開原,繼遷撫順。
瓜爾佳氏之所以能成為滿洲八大姓氏,其根本原因就是人多,所以他們的族人在後續改姓的時候,花樣就很多。像:關、石、鮑、汪、李、高、顧、白等,都是由瓜爾佳氏演化出去的。
索綽羅氏因為曾經受到康熙帝的嘉獎,賜予「石」姓,於是後人改姓的也多沿用「石」姓。
馬佳氏就相對簡單一些,他們的後人改姓,以馬為主。少部分族人最後改姓成「麻」,一直安然地生活著。
富察氏出了許多著名的官員和皇后,所以和皇室關係密切。其後人在改姓時,多選用:富、付、傅等同音字。
赫舍裡氏可追溯到很早的時期,一直作為滿族古老姓氏存在。在北京、遼寧、吉林等廣泛地區有分布。其後輩大多改姓為:赫姓、何姓。
那拉氏作為早起的滿族姓氏,後來演化出了多條分支,其中葉赫那拉氏最為出名。像慈禧、隆裕皇后都是葉赫那拉氏的後裔。其後人為了隱姓埋名,選著了「那」為姓,那英就是其中的代表。
《納拉氏譜書》:輝發部先世,原系黑龍江東海岸窩集部尼瑪察地人。本姓依克得裡氏。其始祖昂古理、興濟理二人,自黑龍江載木植主獲利,移遷於察魯居焉!察魯地有扈倫國納拉姓噶楊阿、圖莫圖二人平素結好深厚,俱由察魯移居張地,四人聚約修睦,昂古理、興濟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納拉。葉赫部先世系蒙古人,姓出默特,始祖興懇達爾漢,奉明國成祖皇帝之命,率其部民兵等,衛守東省開原界此北圍場,遂滅扈倫國。張地所居的納拉姓部寨屯村,因據其姓。
鈕鈷祿氏作為滿洲八大姓氏的最後一個姓,在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出了很多皇后、妃子。其後代選擇以「郎」為姓氏,郎朗就是這一脈的代表。
以上就是滿洲八大姓氏演變成為的漢姓,經過上百年的演化,如今分布在全國各地。在這其中,有你的姓嗎?(完)
謝謝觀看老金聊史獨家原創文章,用不一樣的視角,帶你探尋真正的清朝。寫作不易,記得點個讚吧。
參考文獻:《清史稿》、《納拉氏譜書》、《滿洲八旗氏族通譜》、《養吉齋叢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