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養殖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雞群羽毛、雞冠、糞便、採食等方面的表現。觀察雞群這些指標就可以判斷雞群是否處於健康狀態。但是臨床我們經常會遇到雞羽毛松亂、無光澤、掉毛、啄羽等現象的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蛋白質是機體生長發育最主要的營養成分,尤其是羽毛中蛋白質的含量特別高,而胺基酸是羽毛生長最重要的營養物質。如果飼料中長期缺乏會造成羽毛生長發育不良,生長受阻。飼料中多種胺基酸的含量是比較全面的,如果由於某些原因導致各胺基酸比例不平衡要注意調整。
飼料中的泛酸缺乏會出現皮炎和羽毛生長速度緩慢,羽毛易折斷。煙酸缺乏會使小雞羽毛生長不良、乾枯。B族維生素缺乏會導致羽毛捲曲、質量差、色素沉著受影響。
鋅缺乏會耽誤雞群生長,皮膚角質化過度、羽毛松亂。鐵缺乏會出現貧血、羽毛無光、易斷裂。
家禽有尾脂腺,分泌的油脂會塗抹在羽毛上保持羽毛的光滑,特別是水禽。當飼料中脂肪含量過低就會出現利用率低,羽毛光亮度低,無光澤。
1.飼餵量長期不足,雞群處於飢餓狀態下或者更換飼料的情況下導致採食量下降,就會出現啄羽、脫毛的情況發生。
有些籠具間間距較窄,雞群在採食或飲水時頭伸出籠外的過程中頸部羽毛與網摩擦導致的羽毛折斷或脫落的情況。
如果育雛室溫度過高,長期的高溫狀態下,雞群容易洗澡,長期打溼的羽毛生長受損,羽毛生長推遲,容易導致脫毛現象。
光照過強或過弱以及頻繁停電,會引起家禽羽毛異常同時發生啄肛、啄羽等現象的發生。
5.有害氣體超標:家禽飼養密度過高,育雛室或雞舍不定期清潔,舍內積留大量有害氣體直接惡性刺激雛雞,羽毛生長機能損害,雞羽毛生長不良,已長出的羽毛甚至自行脫落。
(1) 病毒性疾病:如新城疫、傳支等這類疾病對雞隻的危害比較嚴重,在出現一系列症狀和病變以後,伴隨著羽毛生長異常,諸如羽毛蓬亂,羽毛不整等,這也是判斷雞群是否患病的一個較明顯特徵。
(2) 細菌性疾病:感染雞白痢而倖存下來的雛雞大多生長手阻,發育不良,羽毛不豐滿,肛門周圍絨毛玷汙;年齡較大的雞或成年雞副傷寒急性經過會突然停食,精神委頓,羽毛蓬鬆,冠和肉髯蒼白,皺縮;另外,急性型禽霍亂,急性敗血型大腸桿菌病,急性敗血型葡萄球菌病,麴黴菌感染等細菌性疾病感染都會使雞隻出現羽毛松亂、不整、無光澤等異常現象。
(3) 中毒性疾病:雛雞採食被黴菌汙染的飼料,常導致著羽異常(羽毛脫落)和吸收不良綜合症;肉毒梭菌中毒後初期羽毛蓬鬆,頸部羽毛逆立,後期羽毛脫落;雛雞碳酸氫鈉中毒,常導致羽毛逆立,後期或嚴重病例出現羽毛脫落;磺胺類藥物中毒的仔雞會表現抑鬱和羽毛松亂;而喹乙醇中毒的臨床表現出精神不振,食慾減少以至廢絕,羽毛松亂,冠發黑,拉稀糞等症狀
(4) 寄生蟲性疾病:家禽的體內寄生蟲及體表寄生蟲均可通過間接或直接作用導致家禽羽毛異常。球蟲病、白細胞蟲病、組織滴蟲病、毛滴蟲病、絛蟲病、雞蛔蟲病及禽蝨病和雞蟎病等常可導致家禽營養吸收不良或直接作用於皮膚和羽毛,使羽毛脫落。
(1)保證日糧粗蛋白和胺基酸的平衡:若飼料中粗蛋白不足,可補充一些魚粉等動物性蛋白或玉米蛋白粉等植物蛋白。若日糧中的蛋氨酸、胱氨酸等胺基酸不足可相應補充,如在預防時可補加50~100克的相應胺基酸,治療時可考慮加倍。
(1)檢查籠具:避免結構不合理或金屬部位突出等原因導致家禽損傷;
(2)適當降低飼養密度:應保證家禽有足夠的飼養空間,同時提供充足的採食和飲水設備,定時餵料和補水,保證每隻家禽攝入足夠的飼料和飲水。儘量排除舍內二氧化碳,硫化氫和氨氣等有害氣體。
(1)細菌、寄生蟲等疾病的防制:對於細菌、寄生蟲等疾病除加強環境消毒和對部分疾病使用相應疫苗預防外,還應注意平時的藥物預防。
(2)中毒性疾病的預防:針對中毒病,應加強對飼料及飼料成分的監測工作,是否添加了劣質魚粉,食鹽和藥物添加是否過量,飼料營養成分是否合理,蛋白質、胺基酸等物質是否得當,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否正常。
(3)病毒性疾病的防制:目前免疫接種結合生物安全措施是預防和控制家禽病毒性疾病最為有效的措施。
家禽養殖是一個繁瑣複雜的工作,要各方面照顧到位,根據各雞群情況針對性的進行精細化管理,才能獲得最大的養殖效益。
關注、轉發+點「在看」,每天第一時間收到明日蛋價
我是養殖人,我轉發,我接力,
我們共同努力迎接行業的美好春天。
小編不需要大家打賞,只希望您在文末點個「在看」,把好文章推薦給朋友,讓更多人一起關注「李博士養殖論壇」,謝謝啦點「在看」,讓所有養雞戶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