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一葉,一塵一念,
皆有世間之緣。
日本茶學問|藉由煎茶的文人自娛與交遊
作:日本茶顧問 知青
文人竹田的煎茶自娛
人物:田能村竹田
田能村竹田是江戶時期的文政期間(1804-1830年間),活躍於文化圈的代表人物之一。名為孝憲,通稱竹藏,字君彝,竹田只是眾多號中之一。竹田全身心的投入到作畫、寫詩、讀書、寫書、旅行以及茶中去,帶動了當時的文人煎茶文化的潮流。
中村幸彥在《近世文人意識の成立》中高度總結了日本文人的特徵,多藝性、反俗性、隱逸性、孤高性這四大特質。
對於竹田他作了如下評價:
もし享保以來、時々あらわれた文人達に一本の系譜がひかれるとすれば、その正系譜の上にあって、幕末の最も注目すべき文人は田能村竹田(安永六年 — 天保六年)である。その文人畫の大家、煎茶道の伝統雲々の具體面のみならず、精神においてもしかりである。
(大意:享保年以來,文人們自成一系,在幕末時期最受關注的便是田能村竹田,是當時文人畫的大家,熟知煎茶道的傳統,不僅在技藝方面擅長,也對精神方面深有領悟)
文正時期的文人們喜好在文房中演繹煎茶的吃茶趣味,竹田不僅擁有許多與煎茶相關的詩書畫作,並且還出版了多冊煎茶書籍,《泡茶新書三種》、《石山斎茶具図譜》、《竹田荘茶説》、《竹田荘泡茶訣》,給研究煎茶文化的人士提供了珍貴的素材。
對竹田煎茶文化的先行研究,有楢林的《碧山へ夢》 、巖間的《煎茶と文人畫》、舩阪的《田能村竹田の詩文にみる煎茶》(《從田能村竹田中看煎茶》)等等。
楢林圍繞竹田與煎茶的關係以及竹田的交友來進行年代追蹤,發現其交友圈廣泛,從瀨戶內到京阪,甚至延伸到了長崎。
巖間強調竹田對於茶的理解同樣反映在他的詩以及繪畫上,竹田看來繪畫也好煎茶也好都需要保持心境的清與淡,竹田創作的重要概念在於「自娛」。
舩阪在文化12年著有《煎茶賦》,在他認為日本煎茶文化是對中國文人文化的嚮往與憧憬,煎茶文人起著與中國文人相連的精神紐帶作用, 也因為此竹田才開始了類似中國文人的做法,如船上飲茶。再者竹田並沒有將抹茶與煎茶對立起來,而是並列起來理解中國文人的世界觀。
竹田對於「煎茶自娛」的主張體現在各個方面。
《煎茶の理念と表現》中,說明了煎茶文化中「自娛」的重要性。要達到文人的理想的至清境界,需要自然地表現以及過渡,實踐的理念就是「自娛」以及「去俗」。「自娛」是以陶淵明、仲長統等文人為代表,這種自娛並非是在山中體現,而是在市町中間體現。「自娛」是去俗的一個重要要素,中國文人美學在日本文人文化中加以延續,「自娛」也在之後的日本文人煎茶會中加以展現。
《山中人饒舌》(《山中人饒舌》)第62則記述著竹田對於煎茶家木村蒹葭堂的畫作評論。
「山水、蘭竹、窠石の小幅を善くし、間雅清穏、法を近世に撫す。其の意蓋
し自娯にあり。必ずしも古人に抗衡し倶には上乗を爭はず、而して一片酣
古の気、靄然として自ら見はる」(大意:山水、蘭竹、窠石小範圍地完善,間雅清穩,領略其意達到自娛,並非是與古人抗衡,而是承接古韻現時自娛)
在竹田看來,蒹葭堂的畫作是為「自娛」而作,並不是意圖與先人一爭高下。他主張的兩個關鍵點在於自娛以及向古人學習。自娛是竹田認可並踐行的主張,他認為書畫本是為自己而作,若是為他人而作,就會變得無趣且低俗。
向古人學習也是有必要的,這種學習並非只指技藝上的學習,也指學習古人的心境。竹田學習古人並非只學習技術,也重視學習古人的心境,竹田自身也在本書中指出向古人學習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哀嘆當代人不願學習古人。
大阪文人角田九華在《山中人饒舌》的序文中提到「書畫を治る者は、胸中に完局有り、能く古人の心を得て、而も其の跡に拘泥せず、似れども似ず、合はざさども合ひ、其の布置間架、一に自家より出づれば、則ち書畫の神法、活発流動して、千載も窮らざるなり」(大意:善書畫者,胸有大局,能學習古人新的,而不拘泥於此,似而不同,合而不形,展示出來的框架結構自成一體而又延續前人神韻)
竹田晚年作品《渓山幽意》的贊所提的五言律詩也很好地展示了其「自娛」的主張。
「我が畫は自娯 にあり/人をして娯しむるにあらず/毫を運らすに矩度なく
/墨を行るに只模糊たり」(大意:我們的作品是為自娛而製作,而不是為了娛樂他人,下筆無須固定法則,著墨也不必過分清晰)
《山中人饒舌》的第69卷寫到「畫成りて未だ擬せず人の將り去るを、茶熟し香溫かにして且く自ら見る」(飲茶,分焚香,欣賞自己所做之畫,也是為了達到自娛的目的)
同時竹田所作詩中也有提到煎茶自娛的主張。
「新茶初めて焙じて荻簾香し/修竹疎桐炎気薄し/足を洗ひ帰り來つて草軒
に座す/此の時物の読書の楽しみに比するなし 夏
筆床茶灶遠く家を浮ぶ/妻孥を載せ得て篷底に著く/春は桃花に宿り秋は
荻花/此の時物の読書の楽しみに比するなし 舟居」
以上兩首詩都是為了自娛而作的詩,詩中所寫的讀書也是服務於自娛的主旨,在殘留著茶香的屋子裡讀書是幸福的事情。
第二首詩描寫了竹悠然自得的船上生活,喝茶、賞花、讀書、實現一種自娛。
通過這些作品可以看出,茶是達成自娛的重要要素之一,並且飲茶本身就是一個自娛的活動。
文政10年的《隠棲吃茶図》的「杜門煎茶図」所記得贊中也可以清楚了解其煎茶自娛的主張。
蝶園老兄、為人活淡和諧、物と忤ふことなし。屏居六十年。茶を煎じて自娯す。頃ろ予が畫を徵す。因つて斯の幅を作り、併せて一絶を繋け意を見すと雲う。満園の竹樹晝蕭騒/獨り茶甌の素濤を翻すを見る/十日門を杜じて唯靜を
愛す/人に背くは敢えて孤高を作すに非ず
(大意:蝶園老兄,為人活淡和諧,與物共處融洽,喜好安靜,選擇一居所生活,煎茶自娛。並非是凸顯孤高個性,而是追求一種隱逸的生活方式)
文政2年(1819年)的《煎茶賦》以竹田晚年的隱居生活為背景,在文末提到「迺ち歌を作りて曰く、躬ら樵り躬ら汲まば吾何をか羨まん、自ら煮自ら吃さば吾何を戀わん」,明確說到煎茶是為自娛自樂,此書寫作的背景據說是因為有人打井戶水煮茶來喝。
隨後江戶時代中期的賣茶翁高遊外將日本的煎茶文化帶到一個新的高度,孕育出文人聚集的文化沙龍,進一步使煎茶成為人與人交流的紐帶。
「瓦鼎 波を翻して 松籟発す/點じ來たって売與す 五湖の人/奈何ぞ 箇の裡
味を知る無き/獨坐 自煎 等倫を絶す」
以上這首詩出自於《売茶翁偈語》,獨坐、自煎,達到無與倫比的境界,首句「瓦鼎 波を翻して 松籟発す」更是對田能村竹田「獨り茶甌の 素濤を翻すを見る」的繼承,因此不難想像賣茶翁的煎茶之道也深受竹田的影響。
藉由煎茶的文人交遊
代表人物:賴山陽、田能村竹田、雲華上人
對於文政時期的文人來說,煎茶是一個良好的聚會媒介,是「文人沙龍」的中心,是體現文人氣質的重要形式。
在竹田的《竹田荘茶説》中提到,「此書ハ唐土の茶の點方を今日に用ひ行ふやふに考へて同人相會し山に登り水に臨み詩を論じ畫を評する時の一助とす」(大意為今日使用中國的茶點方法,我們這些文人一同登山臨水寫詩作畫,共同交遊)。
在他的《亦々一楽帖》中的第二幅《心友交歓図》中記述「同心の友と相會し、隨意に快談し、稍倦めば則ち茗を煮、酒を溫む。或は古の法書名畫を展観し、古今を論確し、真贋を鑑別して、閑を銷し、興を遣るも、亦復一楽」(大意:與同心好友相會,隨意快談,稍有倦怠則煮茶溫酒,或者一同鑑賞古書名畫,談古論今,鑑別真偽,去閒復興,恢復樂趣),這也很好地體現了煎茶交遊的論點。
江戶時代一邊吃茶一邊把玩中國趣味的道具,一邊欣賞書畫音樂,與同好士一起談論學問藝術的文人代表還包括賴山陽。
賴山陽通稱久太郎,字子成,號山陽或者是三十六峰外史,文人同士交遊的主要人物還包括田能村竹田、雲華上人等。通過其自身吟詠的漢詩便可知道當時文人以煎茶為媒介,實際交遊情景。
△賴山陽
舩阪富美子在《館柳灣の漢詩にみる煎茶》中提到「日本においても、近世中頃から煎茶が広まるにしたがって、文人たちは煎茶を詠んだ漢詩を多く作ってきた」(近世中期的日本,煎茶文化廣泛推廣,文人們也都紛紛作出飲用煎茶的詩文,並且通過煎茶也表達了文人自身的處世之道)。
在山陽與竹田的交遊中,九州週遊是進一步加深兩人的羈絆的重要事件。對於這次週遊細節可以從竹田的《卜夜快語》中一探究竟。
「村古香手づから茶を造り、山陽に託して寄贈して曰く、同 に吃せよと。
廼ち瓶を洗ひ之を試む。色香味並びに佳。海西諸州の出だす所と大いに
同じからず。蓋し宇治抹茶の製を用ふならん」
這裡所說的瓶就是指煮茶用的器皿,也就是煎茶用的湯瓶,宇治抹茶制指的是將用來製作抹茶的茶葉煎茶飲用。有趣的是當時將抹茶的用的茶葉稱之為「旗槍」。
當山陽到達肥後竹田時,山陽被竹田叫住,相約同遊,停留了一周時間,期間他們飲茶作詩,這在竹田的回想中有所說明,「此の遊や、前後周旋し、日として首を聚ざる無き者は、山陽、九華及び予の三人なり。其の事を司る者は、古三山。左右に給侍し、茗を煎り香を炷き、硏を磨き杯を洗ひ、吾輩をして能く歡娯せしめし者は、沙堂なり」(大意:此次交遊,與山陽、雲華三人相約遊玩古田三山,煎茶焚香,盡吾輩觀娛)
在九州遊歷之後,山陽與竹田、雲華再次於文政六年相約,同遊京都。這一篇章在《山陽詩集》中有所記載。描述了山陽交遊之後回到家中,呼喊自己的妻子煮茶飲用的情景。
「醉歸相要宿吾家 呼取山妻又煮茶 推枕剔燈同不睡 一䟎寒影對秋花」
《山陽詩集》中的另外一篇文章也有記載。
「酔餘禪榻烹旗槍 借枕淸眠對短檠 夜半起來疑有雨 一林星彩帯溪聲」
詩中的旗槍就是指極上的茶,茶葉稱為旗,嫩芽稱為槍,詩文說醉後煮上極茶飲用。
文政十二年六月開始竹田遊歷關西,到達京都後再次與山陽見面。天寶二年三月山陽送別前往大阪的竹田,這成為二人最後一次會面,當時二人泛舟煮酒吟詩,山陽贈送茶具給竹田,次年山陽離世,竹田看到山陽所贈送的茶道具作下詩文,描述了二人同遊時的情景。
吟友同舟下澱川
洗瓶焙茶手親煎
邇時情景今難忘
寄在霏霏一縷煙
此外,在竹田的《卜夜快語》,對於九州同遊的另一位文人云華上人也有著筆描寫。
吾泛火海君富山
相逢握手赤馬關
雖無酒膓海不測
自有詩格山難攀
共把醒眼評山海
採眞歸來重盡歡
取吾火海火
融君富山雪
煎君雲華吃七碗
四腋生風凌列缺
與君下視大八洲
海如蹄䈨山如垤
描寫了煎君雲華上人飲茶七碗,雲華上人好茶,每年會自己制茶,廢寢忘食多日,曾將制好的茶贈與某公深受喜愛,因而給予雲華這個茶名。
結語
江戶時代文政時期文人嗜好煎茶,不管是煎茶自娛還是藉由煎茶交友同遊,煎茶對當時的文人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媒介,藉由煎茶不僅滿足了文人的日常社交活動,而且通過煎茶文人表達了自身的處世思想哲學,例如去俗、隱逸、活淡和諧,向前人學習等等主張。文人煎茶家的精神背景可追溯至中國唐代的玉川子盧仝的「茶歌」。
對於讀者而言能更加生動了解到當時煎茶飲用以及道具使用等的具體細節,體會煎茶文化對江戶文人的影響力。
參考資料:
《日本茶業發達史》 大石貞男
《煎茶を介した文人たちの交遊 —賴山陽を中心として》 島村幸忠
《煎茶は自ら娯しむもの --田能村竹田の美學に関する》島村幸忠
圖片:網絡
匯總:日本茶顧問 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