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
腓4:10-13
李永日 教士
請在有WIFI時點擊觀看!!
請點擊下方「閱讀全文」觀看視頻
文字分享
【腓4:10】我靠主大大地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
【腓4:11】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
【腓4:12】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腓4:13】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我們要認識自己的話,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認識自己。首先,觀察自己怎樣對待神。在神面前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往往在神面前的自己是最真實的自己。在我每天的生活中,我是怎樣對待神的?是否真正敬畏神呢?是否真正順服神呢?是否在所有事情上真正在乎神呢?在神面前,我是個怎樣的人呢?這是第一個重要的部分。第二個是,你怎樣對待你身邊的人,就是跟你比較親近的人。你的朋友,家人,親屬,同學等等...還有教會裡的弟兄姊妹。你在他們面前是怎樣的人呢?你往往表現出是個怎樣的人呢?從中,也能看出你的修養,品格,性格等等。你是否真心愛他們,服侍他們呢?是否真的珍惜他們呢?是否總是想從他們那裡得到些什麼呢?或者,你是否很隨便對待他們呢?等等。通過這些,我們可以更加客觀的認識自己。第三個是,你怎樣對待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當你面對這個社會的時候,你是以怎樣的態度,想法來面對的呢?這一點能看出你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第四個是,你怎樣對待自己。面對自己的時候,你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呢?是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活?還是隨便對待自己。是隨便放縱私慾去活著,還是為了一定的目標而能節制自己。從這些能看出自己的自畫像。對一個基督徒來說,他的生活同樣也包括這些部分。在這些部分,都能體現出我們的信仰。而且,要通過信仰去面對這些領域。保羅談論信仰的時候,勸勉弟兄姊妹的時候,也包括這些領域。面對神的時候,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去面對呢?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當如何去做?面對我們身邊的人,應該怎樣去做?面對自己的時候,不要憂慮,多禱告感謝,交託給神等等。這些領域都會說明我們是個怎樣的基督徒?我們只要好好面對神,好好對待神就能成為一個好基督徒,這是錯誤的認識,片面的認識。因此,耶穌說你們要盡心,盡性,盡意愛神。然後是要愛人如己。首先是愛神,然後其次也相仿,意思是其次也是一樣的,就是要愛人如己。那麼,這個"人"指的是誰呢?耶穌在路加福音講了一個比喻來說明誰是我們的鄰舍。那是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就是你在路途中所遇見的每個人都是你的鄰舍,都是你當去愛的鄰舍。通過這些才能看出我們是否是真基督徒。
上周我們分享了在這個世界裡,我們當如何對待每一個人。也就是說,面對這個社會,我們基督徒當有德行,當有美名。這一點同樣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部分。無論這個世界怎樣對待我們,我們當以良善來對待這個世界。而今天我們所要關注的部分是,我們生活中的另外一群人。那就是我們身邊的人。跟我們很近的人。比如,朋友,同學,同事,家屬,親戚,教會裡的弟兄姊妹等等。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都跟我們有往來,有聯繫的人。他們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也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花費最多精力的部分往往都是跟他們的關係當中。因此,往往我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也來自於他們。失敗感,挫折感也往往來自於他們。其實,他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特別的位置。比如說,我們對待這個社會中陌生的人的態度和想法,跟對待你認識的人的態度和想法往往是不一樣的。特別在中國,看重關係的社會裡,對待關係裡面的人和關係外面的人的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人,對待自己認識的人,關係裡面的人,非常熱情,善良,謙卑。但是,對待不認識的人,關係外面的人,卻很冷漠,自私,驕傲。越看重關係的社會,公共道德意識就是越差。面對這個社會,跟自己沒有關係的人,人們就會很隨便,很自私。當然,也有一些人,對待不認識的人,卻顯得非常有禮貌,講道德。對待自己親近的人,卻非常隨便。我們對待這個社會的態度和對待自己關係裡面的人往往是不一樣的。因此,實踐信仰的時候,也要分開看待這些部分。而在我們的生活中,給我們帶來最多影響的人是這些跟我們比較親近的人。越是關係近的人,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也越大。而往往我們信仰生活的成功與失敗,也會受到他們許多的影響。那麼,在他們中間,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呢?我們當如何對待這些人?
保羅在這裡再次提到腓立比教會的人向他所做的事情。我們知道腓立比教會的人跟保羅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保羅給腓立比教會的人帶來許多的影響。同樣,腓立比教會的人也給保羅帶來許多的影響。保羅清楚知道主耶穌給他的使命和責任是向外邦人傳福音,建立教會。因此,他總是會面對許多不認識的人。在那些人群中要傳福音,建立教會。但是,保羅同樣非常看重他所認識的人。跟他已經建立關係的人。跟他們保持著非常美好的關係。這是保羅所看重的部分。因此,今天我們從他對腓立比教會的態度,可以學習在我們的生活中當如何對待我們身邊的人。真正成熟的信仰,也往往通過這樣的關係會表現出來。因此,今天我們關注這部分。
10節...保羅在這裡再次提到腓立比教會通過以巴弗提幫助他的事情。其實,腓立比教會曾經也幫助過保羅。但是,後來也想繼續幫助保羅的時候,一直也沒有得到好的機會。因此,只有願望,卻沒能實現。而這次他們打發以巴弗提到保羅那裡去,帶去了資助保羅的一些財物。而且叫以巴弗提在羅馬監獄裡服侍保羅。保羅提到這件事情,保羅說我靠主大大的喜樂。保羅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僅在表達他裡面的喜樂,更是在表達對他們的感謝。其實,這次保羅給腓立比教會寫信,最首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表達感謝。保羅的心裡始終充滿了喜樂和感恩。這是保羅對待腓立比教會的人的態度。或許,有人說,腓立比教會是保羅親自傳福音建立的教會,現在腓立比教會幫助保羅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至少保羅並沒有那樣認為。他很感謝腓立比教會對他的幫助。始終以感恩的心對待腓立比教會的人。因此,有了這樣的事情,也給他帶來很大的喜樂。
越是近的人,我們都會有許多理所當然的事情。夫妻之間,朋友之間,弟兄姊妹之間都會有許多我們認為對方理所當然應該怎樣的一些想法和期待。而我們所認為的理所當然的事情,都是按著我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決定的。至於對方的處境,對方的思維方式,對方的生活方式我們都不會去考慮。我們往往只考慮我的想法,我的需要,我的思維方式。因此,這些理所當然的事情,常常會破壞彼此之間的關係。往往我們會說「我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意思是,我認為,他理所當然的應該是這樣做。但是,他沒有這樣做。所以,理解不了。其實,理解不了是因為我就是按著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維方式,自己的生活習慣去理解別人。但是,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他會按著他的想法,他的思維方式,他的生活習慣去做事情。約瑟小的時候,他的父親雅各偏愛他。這樣他的哥哥們就不喜歡他,嫉妒他。哥哥們常常給約瑟製造一些麻煩,會做一些事情來苦待約瑟。約瑟呢,就會把這些事情都跟父親去說。父親就更不喜歡他的哥哥們。他的哥哥們就更加恨約瑟。這樣的關係就是最糟糕的關係了。約瑟是雅各所愛的妻子拉結生的。而拉結死了,雅各偏愛約瑟也是情有可原的。哥哥們認為,父親理所當然應該不偏待任何一個孩子。父親認為他的那些兒子們應該跟他一樣好好照顧沒有母親的約瑟。約瑟認為父親偏愛他,不是他的錯。他的哥哥們不應該這樣對待他。在這樣的關係裡,他們都認為對方理所當然的應該如何如何。因此,彼此之間的矛盾只能越來越大。每個人都只是從自己的立場去想對方應該如何如何。假如哥哥們從父親的角度去看待約瑟的話,就能理解父親這樣做的原因了。假如父親從那些哥哥們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能理解他們了。重要的是,首先要放下認為理所當然的那些期待和想法。然後以感恩的心去領受一切。以喜樂的心去面對一切事情。因為我們是靠主喜樂,靠主感恩的人。就像約瑟,後來遇見他哥哥們的時候,他那個時候已經成熟了。他以感恩的心去對待他的哥哥們。因為,他認識到這是神的作為。神要拯救他們一家人,因此要先派他來到埃及的。他是靠著神感恩的人。他靠著神,想到神的恩典和神的作為,他就感恩了。無論我們身邊的人,怎樣對待我們,我們都當擁有的是感恩的心和喜樂的心。是靠主喜樂,靠主感恩。是因為主的同在,主的帶領和保守而感恩。如果我們真的以感恩的心去面對一切的時候,真的會發現一切都是值得感恩的。一切事情都是值得我們靠主喜樂的。不是那些事情叫我們有感恩的心。而是因著主耶穌而有感恩的心,然後用感恩的心去面對身邊的人。用喜樂的心去面對身邊的人。那麼你就會發現一切事情都是值得感恩的事情。沒有理所當然的事情,只有值得感恩的事情。因此,基督徒的生活是充滿感恩和喜樂的生活。當我們心靈裡真的充滿了感恩和喜樂的時候,才能正確對待我們身邊的人。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心靈裡面的感恩的心,喜樂的心沒有失去。那麼你就是得勝的人。
11節...在這裡他做出一個解釋。他高興並非是因為他得到了幫助,並不是就因為他得到了幫助,所以他大大的喜樂。他的喜樂是因為主的緣故,他是靠主喜樂的人。14節...他的喜樂也是因為腓立比教會的人與保羅的苦難有份。他們幫助保羅度過艱難的時間。而保羅所受的苦難是因著主的緣故。是與主一同受苦。因此,腓立比教會通過這件事情也有份與主的苦難。他們這樣做在神面前是有賞賜的事情。至於他自己的生活上的需要,他說我已經學會了知足。腓立比教會有幫助他的時候,也有過沒能幫助他的時候。但是,無論怎樣保羅都有喜樂,都有感恩。是因為他學會了知足。他懂得知足,因此無論身邊的人怎樣對待他,他都很感恩的對待每個人。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面對我們身邊的人,跟我們比較近的人,最不應該有的就是埋怨。埋怨是魔鬼放在我們心靈裡的一個最惡毒的病毒。這個病毒會破壞一切關係。這個病毒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一塌糊塗。會讓我們陷入到更多的痛苦當中。心靈裡充滿埋怨的人,總是會說,我受傷害了。他總是會把自己當做受害者。然後身邊的人都對不起他,都加害於他。所以,總是認為自己受傷害了。陷入到自我憐憫的悲觀情緒裡。別人是否給你傷害,那是他的事情。那是神會審判他的事情。但是,你是不是受了傷害,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給你傷害,但是這並不能說你一定會受傷害。你可以不受傷害。別人給你傷害,你可不受傷害。受不受傷害,是在於自己,而不在於給你傷害的人。就像約瑟的哥哥們傷害了約瑟。但是,約瑟他自己心裡沒有受傷害,因此他勝過去了。那麼多人傷害了耶穌。但是,耶穌自己心裡卻沒有受傷害。因此,還為那些傷害他的人禱告,求父神赦免他們的罪。自己覺得受了傷害,就開始有許多的抱怨。而這些抱怨會傷害一切的關係。神最不喜悅的就是埋怨。因此,那些發怨言的以色列百姓,都死在了曠野。因為,埋怨將會破壞一切關係。而任何形式的埋怨都沒有任何正當的理由。因為,埋怨本身就是罪。面對身邊的人,最不應該有的是埋怨。他是否做錯了事情,那是他在神面前會得到公義審判的事情。至於我,不要因為他的錯誤而心生埋怨。因為我心裡有埋怨,那是我在神面前犯罪的事情。如果我們真的靠主知足的話,就不會有這樣的埋怨了。無論別人怎樣對待我,我都有知足的心。靠著主而知足的心。那麼,這些事情都不能試探我了。還有一點,讓我們容易失去知足的心是因為攀比心理。喜歡跟別人比較。我們的知足也不是比較得來的。屬世的人的知足是靠著跟別人比較而得到的。跟那些不如你的人比一下,你就知足了。但是,這樣的知足不是真正的知足。因為我們也可以跟那些比我們處境好的人比較,那麼就不會有知足的心了。真正知足的心是來自於神,是靠主而知足。現代人心裡最大的一個詬病就是攀比心理。喜歡跟同學之間比較。朋友之間相互比較。弟兄姊妹之間相互比較。這是一種心理疾病。需要醫治的一種心理疾病。我們是靠主知足的人,是因為有主耶穌在我們的生命中。在耶穌基督裡我們所得到的一切是這個世界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勢力所不能給我的。有了耶穌,就有了一切。保羅也曾經為了他身上的一根刺三次迫切禱告過。是讓他感到非常痛苦的事情。他迫切希望神挪走這痛苦的事情。但是,神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保羅想,神的恩典,夠我用的。我之所以成為我,不就是靠著神的恩典嗎。要不怎麼會有今天的我呢。他感恩了,他知足了。有了神的恩典就是知足了。這樣有知足的心,我們才能從埋怨裡走出來。從攀比心理走出來。這樣我們也才能跟身邊的人建立美好的關係。
12節...這些年保羅的經歷,使他學會了怎樣處卑賤,怎樣處豐富。就是一切都沒有,一切都缺乏的時候,應該怎樣去生活。就是一切都富足的時候,應該怎樣去生活。這就是我們基督徒都當學會的部分。因為,往往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是不知道怎樣處卑賤,怎樣處豐富,因此許多關係都因此而破壞了。我們跟身邊的人也開始出現許多問題。就是我們貧窮,缺乏的時候,就開始到處找人幫忙。似乎不幫助你的人,就是你的敵人,就是對不起你的人一樣看待。幫助了你,就當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或者我們處豐富的時候,開始驕傲起來。似乎自己高過與別人一樣。或者只在乎自己享受生活,卻不去看顧你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平時,在平常的生活中,或許我們都能處理好正常的一切關係。但是,當我們遭遇環境,貧窮缺乏的時候,或者忽然成了暴發戶,一切都富足的時候就不知道該怎樣對待身邊的人了。這是我們應該學到的部分。缺乏的時候,也能冷靜對待這一切環境。富足的時候,也能謙卑的對待這一切事情。
13節...保羅說在這一切事情上我都得了秘訣。這秘訣就是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主,我凡事都能做。也就是說,無論是處在貧窮缺乏的時候,還是處在富足的時候,我們能靠著加給我力量的主耶穌,凡事都能做。就是說,處在貧窮缺乏的時候,他所關注的不是自己缺乏什麼。而是關注自己能做的事情是什麼?應該做的事情是什麼?比如,現在保羅在羅馬監獄裡,他失去了人身自由。那麼,在那個時候他考慮的不是怎樣才能更快的得到自由。他關注的是,就是在這個環境裡,我能做的是什麼?我應該做的是什麼?因為,我們無論處在怎樣的處境中,都有能做的事情和應該做的事情。因此,保羅在那裡也傳福音給來尋見他的人,並且給各教會寫信。我們往往處在缺乏中,就會想到怎樣通過別人的幫助,儘快得到擺脫。總是希望更多的人幫助我,叫我擺脫這個困境。但是,這個時候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就是在這個環境裡,我當作的事情是什麼?我能做的事情是什麼?就是處在富足的時候,也應該想到我應該做的事情和我能做的事情。這樣,我們做事情,並不是因為我們富足,並不是我們富足了才能去做工。而是因為主耶穌。靠著主耶穌,無論是富足的時候,還是缺乏的時候,我們都有能做的事情和應該做的事情。這樣,我們是靠著主去做工的人。不是靠著富足的條件去做的。因此,有一些基督徒比較貧窮,但是他卻為主做很多事情,讓人敬佩。有些基督徒比較富足,但是卻為主做許多事情。因為並不是富足的人都會為主做工。都是為主的緣故,是靠主去做事情。我們是靠主而活的人,為主而活的人。我們不是靠關係而活的人。我們不是靠富足而活的人,是靠主而活的人。盼望弟兄姊妹單單仰望主,依靠主,跟隨主。這樣,在基督裡,才能跟身邊的人建立美好的關係去榮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