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的經驗輸出:用雲計算技術幫助客戶業務落地

2021-01-14 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勃潺】12月21日,亞馬遜雲服務(AWS)宣布在中國推出ISV全新加速贏計劃,整合AWS從技術到市場全方位的資源,對中國ISV提供一系列的支持,基於AWS的技術與經驗不斷提升競爭力,實現與AWS共創共贏的長期發展。

AWS正在將更多的能力帶給合作夥伴。此前,AWS全球渠道與聯盟主管Doug Yeum在2020 re:Inven大會上表示,到目前為止AWS已經發布了29個能力計劃,針對不同類型的合作夥伴AWS有四種計劃,其中包括針對ISV的ServiceMigration Program(服務遷移計劃),以及AWS託管服務提供商(MSP)計劃。

事實上,AWS推出的相關服務,不僅是解決方案售賣,而是在技術輸出的基礎上,幫助合作夥伴更好的重塑自身的業務構架並進行個性化業務拓展,進而幫助客戶的上雲轉型。

作為AWS的中國ISV合作夥伴,2008年成立的西安翔石在2015年開啟第三次轉型,以應對公有雲業務的迅猛發展。2019年,西安翔石開始加入AWS合作夥伴陣營,與AWS展開合作,發展雲上業務,並且由CEO石築親自管理。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石築介紹,AWS對於翔石提供了包括業務轉型、團隊建設、交付規範、市場拓展、行業解決方案等五個方面的幫助。

在AWS的幫助下,西安翔石跟客戶一起實現業務轉型,從系統集成慢慢做到了業務諮詢、架構優化等高級別的服務。同時,西安翔石實現了從私有雲建設、本地化基礎設施運維轉變成混合雲的運維以及諮詢方。此外,得益於先前的基礎,西安翔石積累了眾多數據領域的經驗,已經成為了西北地區最大的資料庫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團隊建設上,AWS幫助西安翔石做了許多細緻化的工作,比如規劃團隊的人員構架、人員職能、考核評定等,同時共同開拓一些市場,重新優化業務。石築感嘆:「AWS同事一起給我們賦能,不光是培訓,真正的本事都是實戰中學來的,跟AWS同事合作短短一年時間裡,一起聯合開拓了很多客戶和項目,這是我們強強聯合,加上客戶的配合,一起成長得來的。」

更為重要的是,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由於AWS豐富的上雲經驗,當西安翔石在項目中遇到問題時,AWS都能夠有相關的同事、資料庫、流程、工具幫助其解決問題,在這過程當中,西安翔石也積累了豐富的項目流程規範化的經驗,把AWS的方法、流程、規範,演變成西安翔石自身的執行流程,石築表示:「在西北地區和其它雲廠商服務商PK的時候,我認為這是核心競爭力。」

作為專業服務機構的德勤,雖然與西安翔石分屬不同的行業領域,但是對於和AWS的合作有同樣的感觸。2015年,德勤管理諮詢就跟AWS建立了全球戰略合作,2018年德勤成為AWS大中華區戰略合作夥伴。2019年同時推出雲加速實踐平臺,幫助企業快速上雲。

這些服務主要圍繞AWS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物聯網先進技術,同時結合德勤業務諮詢能力,雙方強強聯合,給中國企業出海、本地企業的業務拓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德勤與AWS戰略合作不斷深化,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增強能力,為企業提供更多服務。

德勤和AWS雙方聯合建立了雲加速實踐平臺,共同打造了汽車行業的解決方案。同時,為幫助海外企業更好的進入中國市場,德勤和AWS也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中國企業出海和海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方案、IT構架如何打造,如何將IT構架搬上雲端等。德勤管理諮詢合伙人、AWS業務領導合伙人朱昊說道:「中國企業走出海外也需要IT支持,IT支持離不開雲。」

AWS中國區生態系統及合作夥伴部總經理汪湧對記者表示:今天我們看到德勤給客戶提供的是端到端的諮詢服務,從戰略端諮詢到業務層面諮詢,IT架構諮詢,到實施能力,這樣的能力不是很多其它合作夥伴所具備的。我非常欣賞德勤這樣的企業,它具備很強的戰略和業務能力的同時,又在飛快創新,用雲計算的術幫助客戶從概念、方案到最後落地,全部做成。

據汪湧介紹,此次AWS推出的ISV全新加速贏計劃的內容涵蓋四個方面:採取多項技術與諮詢措施,幫助中國ISV快速、高效地構建現代化應用,實現自身業務向雲的轉型;提供多個市場拓展通道,讓中國ISV可觸達AWS全球數百萬客戶;開展多項業績增長計劃,通過多元化的業務拓展渠道助力ISV提高業績;同時打造多項培訓與認證,為中國ISV賦能和進行能力背書。

事實上,AWS一直重視生態建設,就中國市場來看,打造了豐富的生態圈,擁有德勤、凱捷、富通雲騰、神州泰嶽、用友、金蝶、東軟、神碼、亞信安全等等眾多合作夥伴。AWS CEO Andy Jassy在re:Invent大會首日演講中,五十多次提及重塑、加速企業上雲及數字創新。他認為,2020 年,經歷疫情,更多企業深刻地意識到,數位化創新是發展的保障,數位化轉型勢在必行。而對於AWS來說,越多越多的服務需要和合作夥伴一起來完成,這也是AWS不斷推出合作夥伴項目,幫助合作夥伴一同提升服務和業務的原因。

據了解,AWS目前有遍及全球24 個地理區域的77個可用區(AZ),並已公布計劃新建6個AWS區域、18個可用區。「這是全球雲廠家裡覆蓋面最廣的,我們為中國企業出海創造了非常必需要的生態環境、技術環境,我們也一直在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服務。」 汪湧說道。

相關焦點

  • 亞馬遜雲計算業務CEO:AWS正在自我重塑中改變遊戲規則
    隨著雲計算市場改變行業結構,我們認為許多下一代領導者將是在雲計算領域誕生的新公司或在雲端重生的現有企業。但是,目前大多數討論仍然圍繞著哪家雲計算公司正在取勝,哪家正在衰落,以及誰在併購等,而不是雲計算行業正在發生的、真正的業務和技術轉變,以及誰將最好地支持它們。賈西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在這個領域擁有最大的企業業務。如果說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功能差距正在擴大。
  • AWS 技術峰會2020:關注技術方案在行業落地
    雲計算發展了十多年,各種產品和服務的類型已經相對成熟,該有的基本上都有了,下一步的重點是怎麼深入落地了。第三,把全球範圍內好的行業經驗引入中國並和中國本地企業的創新結合起來。第四,通過APN合作夥伴,一方面賦能於APN合作夥伴,同時相互學習,實現共贏。要落地,首先得有技術方案。其實,僅2020年上半年,AWS在中國就落地了150多項雲服務和功能,跟以往相比,速度明顯加快。
  • 10萬客戶還不夠,AWS機器學習還要大力破圈兒
    但是除了這些IT科技應用領先的企業,還有更多企業正在遭遇機器學習落地的難題,甚至有些公司只見其效卻難窺門徑。 破圈兒行動 「機器學習是我們這一代人能遇到最具顛覆性的技術之一,目前已經有超過10萬客戶在使用AWS的機器學習服務,很多客戶已經將機器學習用於其核心業務。」
  • 阿卡思:欲開拓EDA雲計算業務和委託驗證服務業務
    打開APP 阿卡思:欲開拓EDA雲計算業務和委託驗證服務業務 隱德來希 發表於 2020-12-14 16:30:07 公司核心人員來自於Cadence,Synopsys,Xilinx等國際知名EDA公司和晶片設計公司,具有平均超過15年的全球EDA行業經驗,是多項業內知名軟體工具的主研或管理者。 公司主要業務為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系統(EDA)的研發和諮詢。公司立足於最新的EDA技術,結合本土用戶需求,竭誠服務中國晶片自主設計產業。目前,公司已成功推出兩款形式驗證工具。
  • 雲計算:疫情加速行業雲落地
    2020年,我國雲計算市場持續高速增長,企業上雲率攀升,疫情加速雲產品向各領域縱深拓展,推動數位化程度較低的行業企業逐步雲化,行業雲應用落地進一步提速。  新基建加速雲市場增長  雲計算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數位化底座建設的重要作用。
  • 透視AWS成功秘訣:技術領跑背後的「Day1」哲學
    就當下而言,關於AWS,它顯露出來的標籤涵蓋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等熱門的技術支線,而對市場和外界而言,相較於「明碼標價」的實力標籤,人們更想在放大鏡下觀察的,是這個雲計算賽道領頭羊的成型「密碼」。
  • 富通科技雲業務入圍《網際網路周刊》「2019中國雲計算」榜單
    經過前期調研和評估,富通科技及其子公司富通雲騰憑藉在雲計算領域的技術創新與綜合實力,強勢入圍「2019年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排行」、「2019雲計算管理平臺(MSP雲管理服務提供商)排行」以及「2019按需服務排行」。
  • AWS re:Invent 2020:AWS這次要重塑什麼?
    這項始於2012年的全球雲計算領域年度盛事,至今已是第九屆,每年的re:Invent大會上,AWS都會發布一系列面向未來的創新技術與服務,再加上AWS的老大地位,這使得re:Invent 大會成為全球雲計算領域的最重要風向標,沒有之一。
  • 百度集團副總裁侯震宇:AI-Native雲計算奠基AI新基建
    「雲智一體」成百度智能雲獨特的競爭力,在各行各業加快規模化落地。在下午舉行的智能計算專題論壇上,百度集團副總裁侯震宇、百度智能雲副總經理謝廣軍等業務負責人出席並分享了百度AI-Native雲計算架構及產品方案矩陣,還發布和升級了包含百度太行彈性高性能計算實例、ARM一體機在內的4大新品以及8大產品平臺解決方案。
  • 數位化轉型的高頻時代,AWS如何助力企業獲取實效?——亞馬遜雲文化...
    當技術洪流來襲,數字營銷的玩法變得複雜多樣,品牌主追求的永遠是實際效果,營銷正在回歸以實效為導向,推動其轉變的正是AI、大數據與雲計算。從這四大方面入手,亞馬遜逐步建立了全方位、數位化、持久化、體系化的創新系統,目前已經有了專門的創新文化輸出服務,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企業建立完整的企業創新架構。
  • PinoAI平臺—京東人工智慧技術的對外輸出
    但作為一家以技術為驅動的企業,京東在技術方面的投入及成果也是非常巨大的。通過發展雲計算、大數據、智慧物流、人工智慧、AR/VR、智能硬體等最新技術,京東也正實現迅速增長,並為自身業務帶來顯著提升。最廣為大家所知的,應屬京東的「無人系列」了,包括無人機、無人車及、無人倉等等。這也是外界眼中,京東人工智慧技術的主要體現。但實際上,京東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遠不止於此。
  • AWS re:Invent:雲計算重塑企業未來
    在這場IT從業人士的技術盛宴中,AWS re:Invent光是第一天就發布了43項全新的服務和功能,以幫助更多的企業客戶加速上雲,加快轉型。「AWS在re:Invent發布各種計算、存儲、資料庫、機器學習、分析服務和功能的目的,就是在企業上雲、加速轉型的過程中,用這些技術為他們更好地賦能,讓企業能夠通過這些全球領先的雲技術和服務,更快、更好地重塑自己。我們也希望儘快把這些創新的服務和功能引入中國,助力中國客戶的上雲和重塑之旅。」AWS大中華區雲服務產品管理總經理顧凡表示。
  • 雲計算價格趨勢 - CSDN
    用戶根據自身因素和業務需求將不同業務分別放在公有雲及私有雲上運轉。價格適中,安全性適中,通常適用於中大型客戶。2018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000億美金,佔全球整體IT投資比重約為8.6%,現階段雲計算滲透率較低的主要原因是全球87.5%IT支出其中在大型企業,在雲計算發展早期,憑藉成本及技術優勢,價格較為敏感的中小客戶是雲就計算的主要客戶群體;
  • 亞馬遜AWS年增百億美元營收 看好中國雲市場
    交流會現場,顧凡介紹稱,AWS從零開始實現第一個100億美元的收入花了接近10年的時間,第二個100億美元增長用了23個月,第三個100億美元增長花了13個月,而從300億美元到400億美元,僅花了12個月。不難看出,AWS每增長100億美元的周期在大幅縮短,業務營收呈現明顯的加速增長趨勢。
  • 雲計算服務未來前景如何?
    財聯社 發表於 2020-12-12 09:36:21 亞馬遜雲計算業務營收已經連續3季度超過100億美元,亞馬遜雲計算業務CEO近期表示,仍只有少量公司使用雲計算服務,佔比僅為4%。
  • 國內雲計算市場體量龐大 市場機會巨大
    峰會有來自包括央視網、國家電網、重慶氣象局、精研科技、戴爾、吉諾救援等等在內,產業鏈上下遊六千餘名客戶、合作夥伴共同參加。  前不久,重慶智博會上,百度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說:「我們要做的就是紮實推進人工智慧在各個產業領域的滲透,幫助各個領域、各個行業提升效率、提升人們的感受。」體現出,百度今年對產業應用、落地的重視,也非常契合百度雲智峰會的主題。  梳理百度智能雲「AI工業化」的理念,百度智能雲提出一個AI工業化公式,人工智慧工業化=(智能計算*智能應用)^智能生態。
  • 堅持創新、堅持務實,是AWS在re:Invent上透露的成功秘訣
    那麼問題就來了,AWS是如何實現這樣的業績增長,是如何在當前這個困難時期再次創造雲計算行業的奇蹟?用Andy Jassy的話來說,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再創新,並且持續不斷地創新。作為AWS自研基礎算力硬體的又一員生力軍,AWS Trainium一方面提供了有史以來雲計算業務中最強的機器學習算力水平,能夠大幅加速AI模型訓練的效率,讓AI產品更快成型,業務更早落地;在另一方面來說,它完全兼容主流的TensorFlow、PyTorch和MXNet機器學習框架,同時也沿用了此前的AWS Neuron SDK,這意味著開發者將不需要重新學習,
  • 凌志軟體登陸科創板:技術領先金融IT市場 國內外領域雙發力
    網際網路等中國先進的技術和應用解決方案,業務生態得以豐富,讓公司走向更高的價值鏈環節。  大數據技術領先,加碼雲計算應用  相關解決方案和產品已在國內金融市場落地,  此外,公司正廣泛運用雲計算技術。公司對日業務中,已廣泛應用基於亞馬遜雲平臺 AWS 的雲計算技術,承接了財險車險、證券投顧、銀行
  • AWS宣布推出量子計算服務Amazon Braket
    為了幫助加速開發這一潛在具有顛覆性的技術,AWS 將建立 AWS 量子計算中心。來自亞馬遜和學術界的量子專家將在此協作,研發新的量子計算技術和應用,目標是解決實際問題。雖然該中心的工作將側重於解決量子計算的長期技術挑戰,但一些客戶現在就已經準備開始探索量子計算、獲取經驗。但是,當前,客戶很難與量子計算機打交道。特別是,如果他們想要評估不同的早期技術,每種技術都有自己的開發、仿真和測試環境。
  • 螞蟻SOFAStack助力中國人保健康搭建新一代業務系統
    《白皮書》指出,隨著雲計算在各行各業的落地不斷深化,雲原生技術在應用基礎設施、應用軟體架構、開發模式與部署架構四個層面協同進化並趨向成熟,為包括金融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帶來了全新的業務價值與技術優勢。80%以上,確保網際網路業務的創新及市場的快速響應;4、 服務可用率達到99.99%,客戶可以隨時享受人保健康提供的保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