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它被認為是一種細胞排出的「灰塵」(廢棄物),是將細胞不需要的蛋白和分子物質運輸到細胞外。然而隨著人們對它的研究越來越多,發現它原來並不簡單。不賣關子了,讓主角登場吧。
圖 外泌體生源機制
它就是————外泌體(Exosome)。
幾乎所有的細胞都可以分泌外泌體(直徑30~100 nm),它是這樣形成的:胞內體逆出芽形成多囊泡胞內體,多囊泡胞內體與細胞膜融合,向細胞外釋放外泌體。
外泌體存在於大多數種類的細胞中,包括腫瘤細胞、幹細胞和神經細胞,也存在於多種體液當中,如血漿、尿液、唾液、乳汁、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腦脊髓液、羊水、水電胸液、腹水及惡性腹水等體液中,同時也存在於大多數種類細胞的培養液中。
不僅如此,外泌體內含物也是異常豐富。根據外泌體資料庫(ExoCarta,http://www.exocarta.org)最新數據報導,不同組織細胞所產生的外泌體中含有9,769種蛋白質,3,408種mRNA,2,838種miRNA及1,116種脂類記錄。此外,已有報導稱外泌體中穩定存在著snRNA,lncRNA,circRNA等。
含有異常豐富內含物的外泌體,隨體循環在體內流動,它會做什麼?發揮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引起了研究者極大的興趣。
許多研究揭示出外泌體在細胞通訊、細胞遷移和腫瘤生長轉移、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新型疾病診斷標誌物或臨床治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外泌體的發現,重新賦予了細胞通訊模式新的定義。外泌體可與受體細胞進行融合併將內含物釋放進入受體細胞,通過將細胞內蛋白質、RNA和脂質從一個細胞轉運到另一個細胞,進而在細胞間通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圖 外泌體介導細胞間通信
外泌體與腫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外泌體是一把「雙刃劍」,既參與腫瘤的形成、生長、侵襲和轉移等多種重要活動,又能夠抑制腫瘤的生長、增殖和轉移,誘導增強相關免疫。
外泌體發揮怎樣的功能,是由來源細胞決定的。腫瘤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對於腫瘤有促進作用,免疫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對於腫瘤則是抑制作用,但某些情況下也有例外,如腫瘤細胞來源外泌體可將腫瘤特異抗原傳遞給免疫細胞,增強免疫功能,抑制腫瘤。
外泌體不僅與腫瘤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與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等同樣關係密切。此處不再展開。
圖 外泌體與疾病的關係
外泌體可以作為潛在的新型疾病診斷標誌物,是因為外泌體攜帶有宿主細胞的特異分子,能夠反映宿主細胞的特性。通過鑑定腫瘤細胞外泌體的特異性分子可診斷腫瘤類型。外泌體作診斷標誌物的另一個優點,在於其廣泛存在於體液中,容易從病人體液中獲得,進而分離進行鑑定。
外泌體具有極高的臨床治療價值,因為外泌體能夠在體液中穩定存在的特性,可以使外泌體成為一種安全、高效的載體,運載小分子如抗癌藥物等,保護藥物在擴散時安全轉移而不會失活或降解。同時外泌體的靶向作用保證了運載的藥物能夠到達目的部位,產生有效作用。
圖 外泌體用於治療與診斷
從最早發現外泌體到現在,國內外已有5000多篇外泌體相關研究,特別是2010年起,外泌體的研究明顯提速。
國內研究者對外泌體的關注程度也在不斷升溫。在已公布的20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標項目中,外泌體相關項目共148項,比2015年翻了一番。項目涉及的領域包括:腫瘤轉移,血管相關(再生、損傷),藥物遞送,免疫相關,骨損傷、修復,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感染,心肌相關(肥厚、梗死及其併發症),化療相關(抵抗、其他併發症),(腫瘤)耐藥,生物標誌物等,其中腫瘤相關的外泌體項目佔最大比例。外泌體項目中涉及非編碼RNA種類包括:miRNA/小RNA(41項),lncRNA(7項),以及環狀RNA(1項)。
圖 外泌體論文發表總覽(1970~2016)
聽完小編的介紹,你對外泌體怎麼看?
快來留言給小編,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吧~
相關閱讀:
你不知道的外泌體(1)| 專題
你不知道的外泌體(2)| 專題
你不知道的外泌體(3)| 專題
你不知道的外泌體(4)| 專題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本文轉載自聯川生物公眾號
回復「禮物」,馬上報名參加開學季送好禮活動!
聯川2016秋季巡講,已火熱開幕!回復「日程」,查看具體講座日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