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一邊是大國角力,一邊是火遍全球

2021-01-14 手機鳳凰網

TikTok走過的2020,不僅僅是一家具有中國背景的企業乘風破浪的出海奮鬥史,更是政治幹預與網際網路自由之間的交鋒史。

生活在1920年代的巴黎、東京或者芝加哥的人們,會看到街上的T型汽車越來越多,樓越來越高,可以在某種新的大型店鋪買到來自印度、中國的新鮮玩意。這些是隨著鐵路、海運與航空普及而帶來的產物。

問題是,除了感受到技術與社會時空的劇烈且巨大的變化外,彼時的人們能看明白人類社會的深刻改變嗎?比如能夠預測1930年代的世界?恐怕很難。

今天我們遇到的問題和彼時差不多。2020年,新冠病毒以平等而普世的姿勢衝擊著所有人,讓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書面報告走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也不能真正看明白。

既然看不明白,我們選擇梳理與記錄。尤其是記錄幾個在現代化進程中處於突出地位的社會。看看它們這一年最值得關注的是什麼。權力變遷、技術躍進、觀念顛覆、社會動蕩,還是抗擊病毒?我們沒有明確答案,只是希望多年後回頭看2020時能夠會心一笑,哦,原來是這樣。

回首2020年,社交媒體絕對是人們無法繞過去的重要存在。

它們近乎不可取代,同時又充滿巨大爭議:Facebook 因為涉嫌壟斷,已經遭到歐盟、美國和英國的聯合圍剿;Twitter因為限制口無遮攔的總統言論,而成為美國兩黨共同的懲治對象。

但是,最能代表2020這個波譎雲詭的年份的社交媒體,還是TikTok。

從間歇性出圈的娛樂應用到火爆全球的移動社區,再到地緣政治角力背景下「軟體冷戰」的關鍵棋子,最後又回歸到民眾手中無法割捨的社交媒體,TikTok這一年經歷了各種風波與故事。

TikTok走過的2020,不僅僅是一家具有中國背景的企業乘風破浪的出海奮鬥史,更是政治幹預與網際網路自由之間的交鋒史。而它最終逃離川普政府的壓制、順利渡過2020,則宣告了這個新興社交媒體在全球範圍內的強勢崛起。

狂飆突進

在2020年以前,TikTok在全球市場的發展只能說是「雷聲大雨點小」。

雖然過去兩年間,TikTok也曾間歇性地因為某些「爆款內容」和監管爭議不時走入人們的視野,但關於其在海外市場影響力的討論更多還是停留在資本圈和創投圈。不少人相信,字節跳動之所以斥巨資打造TikTok,目的不外乎給資本市場以更大想像力,為其未來上市美股做好準備。

而當時的情形也從某種意義上佐證了這些觀察家的看法。據美國知名商業網站The Information早前報導,字節跳動2018年的整體虧損12億美金,虧損的主因就是TikTok通過海外渠道投放的大量廣告轉化率並不高。

據應用程式分析公司Apptopia統計,TikTok在2018年的活躍用戶參與度指標只有30%,意味著下載這款應用的用戶每三天才會打開一次;與之相比,YouTube和Snapchat的數字高達90%。

不僅如此,由於自身社交屬性並不夠強,直到2019年第三季度,很多網紅還在把自己在TikTok上製作的視頻轉到YouTube等影響力更大的平臺上播放,原因就是TikTok的變現能力不強。

轉折發生在2019年第四季度。Apptopia的數據顯示,該季度TikTok應用內購營收增長超300%,應用的內購收入突破5000萬美元。與此同時,2019年冬天也是TikTok的下載量最高的季節,達到2.19億次。

待到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今年第一季度,TikTok的數據表現更可以用高歌猛進來形容。據移動端應用程式分析機構Sensor Tower統計,單是在今年1月,TikTok的下載量就達到1億次,整個第一季度的下載量達到3億次,超過Facebook和Instagram,在社交媒體中排名第一。

另外,截至第一季度結束,抖音和TikTok的總下載量還突破了20億,超過美國社交巨頭Facebook所有社交產品的總下載量,排名同樣是全球第一。在這其中,TikTok在美國的下載量超過1億次,在印度的下載量則超過5億次。

在全球範圍獲得快速發展的TikTok與川普政府的博弈成了2020年大國角力的縮影 圖片:AFP

下載量激增的背後是用戶數的快速增長。今年早些時候,TikTok宣布其在美國的月活躍用戶已達1億,也就是說全美三分之一的人是TikTok的活躍用戶。歐洲的情況也和美國相似,那裡的活躍用戶也達到了1億人。Vice援引內部數據稱,英國有四分之一的民眾經常使用TikTok,該國用戶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40%的用戶年齡在18-24歲之間。

具體到使用時長,又是一組驚人數字。Vice指出,今年3月,當英國和世界其他地區都處在封鎖狀態時,全球用戶在TikTok上花費了足足28億小時。這一數字遠遠高於前一年的7.26億小時。

或許你會覺得28億有些抽象,那就這樣講吧:人類從石器時代至今也不過就是28億小時。

當使用TikTok成為常態

無疑,TikTok各項數據的飆升與今年蔓延全球的疫情密切相關。

困在家中,無處可去,被滿世界的壞消息折磨的沮喪睏乏的人們既需要消遣,也需要和其他同病相憐的人們保持聯絡。而TikTok簡潔明了的操作剛好滿足了他們希望分享生活,又懶得花太多時間放在視頻剪輯的願望。

2月14日,幾個印度年輕人正在用TikTok製作短視頻節目 圖片:AFP

3月,就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刻,TikTok上湧現了大量與疫情相關的短視頻。比如,在一間擁擠的浴室裡,五個人擠在一個滿是汙漬的浴缸裡對著口型唱歌;另一個四口之家則在郊區的花園裡表演舞蹈。

也有一些和疫情直接相關的視頻。比如,有人在TikTok上記錄下自己的父親生命垂危的時刻;有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空無一人的病房裡「自由地」跳舞;還有一群護士在片刻的休息時通過一段1分鐘的舞蹈釋放一整天的工作壓力。

一些為了防控疫情而忙碌的工作者也在用TikTok來宣傳科學知識。不少護士、教師和醫療專業人員就在該平臺上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告訴公眾科學合理的防護手段。此外,TikTok也不乏廚藝展示、化妝演示,遊戲教學、影評和樂評等等諸多內容。

對於悶在家裡的青少年而言,TikTok代替了教室、體育場所等公共社交空間的功能,滿足了他們求新求異的需求。對於成年人,TikTok代替了酒吧、咖啡廳等傳統社交場所,成了隔空驅散無聊的工具。

而對於另外一些失業的人來說,成為專職的「TikToker」已經是一個具有可行性的職業了。今年24歲的Akafi Ali雖然失去了收銀員的職業,但是他並不擔心,因為他在TikTok上發布的視頻在一小時裡就能獲得了10萬次觀看。

在一個短視頻裡,他極盡所能地嘲諷那些哄搶廁紙的人:「每個人都去超市搶衛生紙!你們是認真的嗎?沒紙了就用水洗啊!」

今年夏天,TikTok上最為火爆的系列視頻是「一剪梅」。這條本來是由一位中國快手用戶上傳的視頻竟然在歐美音樂平臺和社交媒體引起了病毒式傳播。

外國網友認為,《一剪梅》中的「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正好應和著疫情陰霾下人們的沮喪心理:面對躥升的病例和下探的經濟數字,人們既無力改變,也無處可去,只好用一首「一剪梅」唱出心中的苦悶,也把這苦悶說給全世界同樣身處相似情緒中的人。

有形邊界

在進行「文化輸出」的同時,TikTok後半年卻被迫與「政治」扯上了關係。

早在「一剪梅」火出圈之前兩個月,TikTok的海外最大市場——印度,就出現了抵制這款APP的聲浪。

根據SensorTower的數據,自4月21日到5月20日一個月內,TikTok僅在印度Google Play上的1星評分就超過了160萬個。當地用戶大量給TikTok刷差評的原因,固然與平臺本身存在不合規的視頻有關,但這場抵制運動能持續良久更與印度國內反華情緒抬頭有關。

待到6月中旬當中印軍隊在兩國邊境發生軍事摩擦後,印度政府幹脆在6月29日宣布,禁止包括TikTok在內的59款中國應用程式在印度使用。

這還只是開始。截至目前,印度政府總共出臺了四輪封禁舉措,被封中國APP已達267款,民眾日常使用的購物、支付軟體,如淘寶、支付寶,辦公軟體如釘釘、騰訊會議,甚至遊戲軟體如《絕地求生》、《陰陽師》、《帝國崛起》等也沒有倖免於「封」。

6月30日,部分印度民眾舉著支持政府封禁中國APP的宣傳圖片 圖片:AFP

TikTok和其他266個中國APP在印度的遭遇表明,即使是在這個科技互聯的時代,民族主義依然具有頑強生命力,政府依然可以用政治力量人為樹立起有形的邊界。

從這個意義上說,2020年的世界與90年前大蕭條時代的世界仍然有相似之處,只不過當時的很多政府選擇的是關稅壁壘,其轉嫁國內矛盾的方式是發動戰爭;而今天則是邊境對峙和科技冷戰。

「軟體冷戰」

在對待TikTok等中國APP上,世界第一科技大國的總統和世界人口第二多的總理之間並無太大差別。如果非要說區別的話,似乎前者的火氣更大一些。

這是由美印兩國不同的用戶特徵決定的。雖然是同一個APP,但TikTok在這兩個國家卻完全變成了兩個不同的東西。在印度,它是人們消磨時光的休閒娛樂產品,但在美國,它卻有著更強的社區屬性,也具備了年輕群體表達態度和意見的作用。

6月20日,川普在俄亥俄州塔爾薩市的俄克拉荷馬銀行中心舉辦了疫情爆發以來的首場競選集會。不過當他進入場地準備演講時,發現能夠容納1.9萬人的場館只有6000多人檢票。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重要原因是,大批美國年輕網民參與了一場惡搞計劃——故意買票卻不去現場,而他們使用的平臺就是TikTok。

時至今日,美國各大主流媒體都認為,「塔爾薩放鴿子事件」是川普政府決心整治TikTok的直接導火索。

在川普的首場競選集會上,場館內出現了大面積空座 圖片:AFP

8月6日,川普籤署行政命令:如果9月20日前,TikTok沒有出售給美國公司,聯邦政府將禁止TikTok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在美國的一切交易。

從這一天開始,歷時三個月的TikTok美國業務所有權爭奪戰正式打響。

美國政府在對待TikTok問題上和印度頗為相似。兩國政府都聲稱TikTok侵犯了用戶隱私,都祭出了「國家安全」大旗;美國給出的封禁理由也不是基於確鑿的證據,而是猜測。區別只在於,美國沒有像印度那樣直接驅趕TikTok,而是逼迫它儘快出售。

「要麼出售,要麼關門!」9月10日,川普措辭強硬地表示。

從9月到10月,圍繞TikTok出售的消息層出不窮,與此同時,TikTok也採取了訴訟戰。沒想到,後來的劇情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川普新冠檢測呈陽性,11月美國舉行大選,大選後,川普又忙著質疑大選結果。

9月14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確認,TikTok美國業務即將出售給甲骨文公司。但沒過多久,這筆交易就宣布告吹。目前,TikTok在美國依然出於獨立運營狀態。 圖片:AFP

結果到了11月12日TikTok出售案的最後截止日期,美國商務部只好做出「延期執行」剝離資產轉移的指令。這就意味著川普政府發起的針對TikTok美國業務的一系列攻勢終於偃旗息鼓。

超越國界

為什麼在全球科技領域一直居於主導地位的美國,沒有成為這場「軟體冷戰」的贏家?

知名作家、《被攪擾的超級大國》和《奇蹟:亞洲追求財富的史詩故事》的作者麥可·舒曼的回答是: 「TikTok可能是中國的,但它已經被美國人當作自己的東西來接受。」

換句話說,TikTok正在成為一種新的不可或缺的社交媒體樣式,其作用無法被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等「傳統社交媒體」所取代。

從社交媒體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最理想的情形是內容製作簡單,同時內容的觸達範圍足夠廣。「簡單」意味著創作門檻低,平臺可以為更多人開放;觸達範圍廣,意味著自己的創作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而認可度的提升則會提升其變現能力。

和YouTube、Instagram等老對手相比,TikTok的優勢相當明顯。

YouTube上的創作者依然依賴電腦來進行製作剪輯;而TikTok的用戶只需要手機即可。甚至現在很多創作者走路的時候,在家裡待著的時候都能輕鬆創作一條內容。在此基礎上,應用本身還提供了一些特效,這也讓人們創作視頻的成本大大降低。

和Instagram相比,TikTok的優勢在於其推送邏輯。前者會把你發布的內容推送給關注你的人;而 TikTok 是要把你的內容推送給所有人,然後根據視頻接受者的行為來不斷調整推送範圍。Ins 的推送邏輯基於關注鏈,TikTok 的推送機制圍繞「興趣」,而且在分析內容時,Ins 更多考量的是創作者,TikTok 看的是單個視頻。

「對於網際網路世界裡的普通人來說,TikTok之前的世界是『網紅』和『小透明』」,英國廣播公司(BBC)資深評論員索菲亞·史密斯-嘉樂(Sophia Smith-Galer)直言,「你的Instagram裡的午餐可能也有完美的煎蛋,但看它的人數永遠無法和卡戴珊那樣的人相比。但是有了TikTok,你的視頻和其他所有人的視頻一樣,都有相同的機會傳遍世界——不管你現在是0個粉絲還是10萬粉絲。」

「傳統媒體沒有TikTok創造的那種瘋狂的全球影響力,」威爾·約瑟夫·庫克(Will Joseph Cook)說,他最近憑藉歌曲《Be Around Me》在該平臺走紅。他獨立發行了這首歌,現在已擁有超過20萬的粉絲。「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這是一個藝術家可以以有趣的方式展示他們其他興趣和幽默感的空間。我非常喜歡這裡。」

除了歌曲,TikTok內容裡的另一大分支是短視頻喜劇。由於TikTok的單個視頻時長只有60秒,對於創作者來說,他必須在節目開始的幾秒內就立即抓住觀眾的好奇心,否則後者就會直接划過這條內容。

BBC評論員史密斯-嘉樂認為,這種藝術形式正好暗合了疫情之下的時代特徵,「在一個沒有太多笑料、充斥著存在主義恐懼的世界裡,一款Z時代應用能讓人時刻保持輕鬆的淺笑已經很不錯了。」

今年不只有疫情,還有聲勢浩大的平權運動。而在「黑命攸關」(Black Lives Matter,簡稱BLM)運動中,TikTok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該應用的「發現」頁面上,相關內容得到了大力推廣。數據顯示,BLM運動的相關視頻已經得到了超過230億的視頻播放量。

對於TikTok對疫情之下普通人的影響,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學者邦迪·瓦爾多維諾斯(D. Bondy Valdovinos)甚至認為, 「TikTok和短內容數字媒體已經在2020年編織進了全球社會結構」。

「在全球封鎖的這一年,TikTok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提供了正確的格式,為用戶提供了一個無底洞般海量內容,同時也為內容創作者提供了一個創意出口。」

瓦爾多維諾斯的話道出了TikTok為何會在這場涉及大國角力的政治話語裡逃出升天的原因:即使是在地緣政治的作用下,在全球封鎖的疫情裡,渴望表達和理解的普通人的普世情感,依然是撫慰世界最可靠的力量。

相關焦點

  • 這個歐洲大國臉皮未免太厚?一邊「討伐」華為,一邊請求協助抗疫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小灰灰】前言:冬季到來給全球多個國家疫情造成了巨大影響,很多國家疫情都迎來了二次爆發。尤其是歐洲國家,比如說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不得不說這個歐洲大國臉皮未免太厚?一邊"討伐"華為,一邊請求協助抗疫。義大利得到了中國援助,非但沒有對中國感恩,反而是與中國處理對立面,這明顯就是典型的農夫與蛇。中國在自身疫情相當困難之際,給對方提供了幫助,展現了大國風範,卻遭到了如此不公的態度。
  • 一邊「狙擊」華為,一邊請求協助抗擊疫情,這個歐洲大國臉皮真厚
    截止日前,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再創新高,已高達6600萬人,死亡人數突破150萬人,每日新增病例不斷創新高。義大利醫療物資緊缺據了解,第一波疫情穩定後,大量義大利醫護人員紛紛選擇轉業,國內也把醫護當成一大高危職業,大大挫敗前線醫護人員抗疫決心,這也導致該國醫療人員數量越來越少。
  • 美國一邊渴望中國幫助,一邊又惦記追責中國?
    這份題為「拯救美國、中國和全世界的生命」的聲明,首先認識到當前全球疫情的嚴峻性,急需大國展開合作。聲明說:「沒有美中兩國之間的某種程度的合作,任何抗擊冠狀病毒的努力,無論是在國內拯救美國人的生命,還是在國外抗擊這種疾病,都不會取得成功。」
  • 時尚美劇《艾米麗在巴黎》,一邊被吐槽,一邊紅遍全球
    不為什麼,只因為《艾米麗在巴黎》在中國香港地區熱播,自2020年10月2日開播至今,全球各地區點擊量全部進入了前三,而且整個月在全球各地區都沒掉出過前三。大家一邊看一邊在網上吐槽,從而吸引更多的獵奇的人,然後獵奇的人又繼續在網上吐槽,形成了滾雪球一樣的營銷,導致這部劇一邊被罵死,一邊紅遍全球……然後在各大購物網站,《艾米麗在巴黎》同款均有了明顯的銷售額上漲。
  • 希望是火,失望是煙,生活就是一邊點火一邊冒煙!
    希望是火,失望是煙,生活不就是一邊點火一邊冒煙嘛!雖然我們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但是估計到期末我們興許能拿一個最佳進步獎吧?!
  • 如何一邊增肌一邊減脂
    核心提示:如何一邊增肌一邊減脂他平時可以選擇使用運動的方式,因為運動的方式能夠達到多少脂肪和熱量的目的,實體裡面如果脂肪特別多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身體特別肥胖的,你剛才所以為了達到不錯還是要注意合理鑑定計劃,在運動的方式選擇上可以選擇跑步等方式,減肥的時候效果也非常的明顯,還能達到增肌的目的。
  • 你看到的「女神」一邊拼著星巴克 一邊說著開寶馬奔馳是「屌絲」
    近日上海的一個名媛群可謂是火遍幾大媒體呀!在我看來這個只是繁華都市的冰山一角,各大城市都有這類群體,她們是一群為了攀上高富帥,為了匹配上高富帥的「資質」,她們抱團取暖,一邊拼著星巴克,拼著名牌包包,甚至連絲襪都拼,簡直就是奢侈板的P多多啊!
  • 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
    4、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信任一個人很難再次相信一個人更難,不是人生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人生,所以請不要假裝努力因為結果並不會陪你演戲,既然經得起多大的讚美,就要扛得起多大的詆毀~ 早上好!5、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培養出一個好的心態,使自己無時不快樂。
  • 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
    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今天陌生的,是昨天熟悉的;現在記住的,是以後淡忘的。不是人生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人生。早安,朋友!5、歲月的風,不僅能吹淡你我心中的情,也能冷卻你我的心;時光的手,不僅能模糊你眼中的我,也能淡忘我心中的你。再熟悉的路,你不行走,也有陌生的感受…這就是人生。早上開心快樂!
  • 時尚圈最近爆火的褲子,「有一邊放縱,另一邊保守」,時尚有氣質
    導讀:時尚圈最近爆火的褲子,「有一邊放縱,另一邊保守」,時尚有氣質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時尚圈最近爆火的褲子,「有一邊放縱,另一邊保守」,時尚有氣質!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阿朵帶火新潮流,「一邊20歲,一邊40歲」,秋天這麼穿還搶鏡
    阿朵:「一邊20歲,一邊40歲」阿朵帶火新潮流,「一邊20歲,一邊40歲」,秋天這麼穿還搶鏡。純白色的一邊顯現出中年女性的成熟、從容與淡雅,中年女性很適合穿顏色高端清淺的風衣,比如純白色風衣、卡其色風衣等,顏色素雅卻可以襯託出內在氣韻。
  • 耳朵一邊高一邊低面相
    那麼耳朵一邊高一邊低面相如何呢?耳朵一邊高一邊低面相。耳者,聽納官也,其納八方之消息,斂精而擇之。兩耳高度不一,身體不夠協調,常過度情緒化,因性驅使,而行不義之事,應勤於律己,修身養性,戒驕戒躁,調整情緒,方可得穩重樂觀,良好心態。兩耳不平之人,心態易怒,與人交往,易生事端,口舌之爭,難為避免,故糾紛為多也。
  • 誰不是一邊情緒崩潰,一邊哈哈哈哈
    誰不是一邊情緒崩潰,一邊哈哈哈哈文|十三姐
  • 一邊打碼一邊bung-bung令你停不下來的神器
    我希望您保持空杯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更重要是要動手敲>如果有收穫三連擊作者 | 隨筆川跡ID | suibichuanji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神器,最近很火的一款裝逼的vscode的插件,讓你一邊打碼,一邊誇你的神器.
  • 婚姻的真相:一邊相互嫌棄,一邊不離不棄!
    最近抖音上有一個大爺因為說段子火了。當有人問他什麼是夫妻?他說:不吵架的時候,可以為ta去死。吵架的時候,覺得該死的是ta。吵完以後又覺得,ta死了我怎麼辦?眾人大笑之後,紛紛評論:太真實了。大爺的脫口秀說出了生活的真諦,確實是話糙理不糙。夫妻之間,誰不是一邊嫌棄,又一邊依賴呢。
  • 一邊對外虎視眈眈,一邊士兵頻頻自殺,印度這仗還要怎麼打?
    作為世界人口大國之一,兵丁數量更是在世界首位,不過徵的多死的也挺多,還都死的十分憋屈。今年更是邊境兩面開花,可以說是一邊對外虎視眈眈,一邊士兵頻頻自殺,士氣低迷,就這印度還經常在邊境搞事? 近日印度國防新聞網站就為此發布了一篇報導,這篇文章援引了印度智庫聯合服務研究所的一份報告稱,印度陸軍每年都在失去更多的人員,其中很多都是自殺,自相殘殺以及部分突發事件,平均下來每三天就會有一位士兵被殺或者自殺。
  • 一邊作死一邊自救,pass青年的謎之日常
    最近,B站上一個《pass(怕死)青年》的視頻火了。所謂pass青年,就是希望體檢一次pass(達標),生活習慣卻不怎麼OK的年輕人。「後浪」們一邊瘋狂作死一邊自救惡補,身體稍有不適就哭哭啼啼衝進診室:「醫生,我是不是要死了?」
  • 《跑跑卡丁車》手遊一邊街頭狂飆一邊搜尋寶藏攻略 一邊街頭狂飆...
    導 讀 跑跑卡丁車手遊一邊街頭狂飆一邊搜尋寶藏究竟在哪呢?
  • 一邊從美國購魚鷹,一邊在印度買布拉莫斯,印尼動作不簡單
    恰好這幾天,美國與中國都有一些矛盾,在這個時候一邊從美國購魚鷹,一邊在印度買布拉莫斯,值得警惕。作為美國亞太戰略的一環,美國也在極力拉攏包括越南、菲律賓、澳大利亞、印尼與印度在內的東南亞、南亞與大洋洲國家,以實現對印太的掌控力,從而對新興大國呈包圍之勢,而印尼此舉似乎也是在向美國表明自己的「心意」,這是要甘當美國的「橋頭堡」麼?
  • 2020武漢時裝周 7日開幕,市民可一邊看秀,一邊買買買
    【2020武漢時裝周 7日開幕,市民可一邊看秀,一邊買買買】疫後重振的武漢,向全球展示英雄城市與時尚的同頻共振。11月3日下午,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2020武漢時裝周新聞發布會透露,2020武漢時裝周將於11月7日至10日在江漢區紅T時尚創意街區舉辦,4天18場時尚大秀驚豔上演,同時線上首創即秀即買新模式,觀眾可一邊看大秀一邊買買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