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石公路石板巖鎮區段□記者 劉劍昆 文/圖
「隱藏」在太行大峽谷中的石板巖鎮是林州市的「後花園」,是一處超然於世外的「桃花源」,是一幅懸掛在太行大峽谷中的「山水畫」。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論照耀著太行大峽谷,並在石板巖鎮得到實踐印證。9000名太行兒女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驅動器,不懈追夢奮鬥,依託綠水青山發展和壯大旅遊產業,讓綠水青山成為富民強鎮的金山銀山,讓無數到這裡的海內外遊客豎起了大拇指。
綠水青山塑風景
「石板巖的韻致全在這綠水青山中和原生態家園裡。」今年夏天,天津畫家王琨在石板巖鎮寫生創作時讚嘆。
在石板巖人心目中,綠水青山是棲身家園,金山銀山是財富夢想。當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生態旅遊、生態農業等生態經濟優勢時,綠水青山才能變成金山銀山。
在鄉村振興的徵程中,石板巖人一直在努力追夢。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生,他們匠心獨運、再塑風景。
從林州市區到石板巖鎮,必走林石公路。每到金秋時節,這條公路就像一條彩帶,穿梭于楓葉流丹、層林盡染的太行山脈之間,車行其中仿佛置身於百裡畫廊。今年,這條公路榮登全國2019年度「十大最美農村公路」榜單。
近年,林州市累計投資超6億元,對林石、任石、石東、石高等公路進行了改造。今年,該市投資8000萬元對露水河沿線道路進行了提升改造。正是這一條條農村公路,串起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成為石板巖鎮發展全域旅遊、推進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的堅強基石。
進入石板巖鎮,蒼溪花街臨水延伸,呈現於秀麗的露水河畔。近兩年,紅旗渠集團與該鎮投資2.3億元,對露水河進行河道治理,形成了4公裡長的水面。投資1.1億元,打造了石板巖寫生研學綜合體項目——蒼溪花街。今年夏天,本地商戶和外地客商紛紛入駐蒼溪花街,露水河畔再添景致。林州市還投資6000餘萬元,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對石板巖鎮南灣村、鎮區、高家臺村以及露水河沿線進行改造提升,並實施綠化、亮化、美化,打造觀景平臺和寫生平臺,讓穿鎮而過的露水河更見風致。
在這裡,每一棵樹木,每一處泉眼,每一條溪流,每一塊石頭,每一座石板房,每一個村落,都是風景、都是寶。
基礎設施的改善,極大地帶動了石板巖鎮旅遊業發展,使一批具有前沿發展思維的投資商蜂擁而至,投入巨資建設的中國畫谷、馬鞍堖藍城——天空之境、孟新宇胡同、石板巖小東溝田園文旅精品民宿項目將落戶石板巖鎮。
已呈現的景觀、正勾畫的民宿,皆與綠水青山渾然一體,猶如閃耀在太行大峽谷中的明珠,熠熠生輝。
綠水青山壯產業
鄉村要實現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生態振興貫穿其他四個振興實現的全過程。實現鄉村生態振興,落點在產業與生態的深度融合。
石板巖鎮黨委、鎮政府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實現了產業與生態的雙贏。美麗的山水成為畫卷,而這畫卷衍生為造福鄉親的紅火產業。
高家臺村因其自然風光綺麗、民居獨具特色,深受繪畫愛好者青睞。村民楊文生有著敏銳的眼光,十幾年前就把自家房子改建成農家樂,服務寫生。近年,他在鎮、村兩級的支持下擴大規模,開辦了一家寫生基地,生意紅紅火火。
蓬勃發展的「鄉村旅遊+寫生」產業為當地發展增添了活力,尤其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高家臺村春潮湧動。目前,該村有寫生基地、民宿、農家樂32家,畫材超市5家,配套設施齊全。全村「鄉村旅遊+寫生」產業年收入1800萬元。該村成為集寫生接待、藝術培訓、休閒度假和民居體驗於一體的國家級寫生勝地和特色鄉村旅遊地。高家臺村贏得了「畫家村」的美譽。今年7月,該村被文化和旅遊部確定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守著山水美景走向富裕的不僅有高家臺村。近年,石板巖鎮利用成功申報全國藝術寫生特色小鎮為契機,搭建以寫生、攝影為核心的「寫生+旅遊」雙產業構架,走出了產業發展之路。鄉村變景區、民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綠水青山真正成為老百姓的金山銀山,一幅鄉村興旺的嶄新畫卷正在徐徐繪出。
獨特的魅力吸引了戴士和、白羽平等一大批國內知名畫家前來採風。中央美院、中國美院等300餘家院校在石板巖鎮設立了寫生創作基地。依託鎮區現有的寫生產業基礎,328家寫生基地、農家樂帶動就業3600人。寫生文化超市、紀念品超市、特色餐飲、商貿等衍生產品的開發,帶動周邊居民就業1200人,新增旅遊綜合收入1.2億元,農民年均增收2200元。全鎮有8家農家樂榮膺「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稱號,形成「賞峽谷風景、享太行風情」的全國農家樂形象。
今年1月至10月,石板巖鎮收穫頗豐。全鎮共接待以寫生為主的繪畫、攝影、採風等各類人員100萬人次,寫生基地、農家樂經營戶年直接經濟效益超過6億元。
「有了研學寫生產業協會,我們就能做好寫生產業這塊『大蛋糕』!」11月20日,在林州市太行山研學寫生產業協會的辦公室,一班山鄉青年創業者正在謀劃2021年的發展規劃。
今年3月,石板巖鎮組織141家寫生基地成立了林州市太行山研學寫生產業協會,其目的是優化整合全鎮寫生資源,規範行業秩序,提升服務水平。在該協會的積極運作下,172家寫生基地入會,整合房間5000餘間,全鎮總體接待量可達到2萬人,全鎮寫生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石板巖鎮從當地資源稟賦出發,打好生態綠色牌,做足山水文章,壯大鄉村旅遊和休閒經濟,走出一條融合發展的新路,構建了發展新格局。
石板巖鎮黨委書記路紅衛說:「我們要培育『寫生+旅遊』雙產業結構,形成文化旅遊產業鏈,以『中國畫谷』為品牌,圍繞打造國際寫生小鎮、高端民宿小鎮、鄉村振興示範鎮、國內外旅遊目的地等目標不懈努力,真正讓石板巖鎮成為國家級寫生勝地、文化高地、旅遊勝地、人氣旺地。」
綠水青山富山鄉
在綠水青山間謀發展,於產業扶貧中促振興。石板巖鎮黨委、鎮政府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創新產業扶貧模式,落地實施相關惠民利民舉措,在太行大峽谷中唱響了富民曲。
「扶貧政策好,旅遊產業讓我們貧困戶的生活越過越好。」在桃花洞村,談起脫貧攻堅帶來的變化,脫貧戶王月美高興地說。
王月美身體有病需常年吃藥治療,丈夫去世後,家庭十分貧困。2017年,大峽谷旅遊公司租用她家的房子,並僱傭她在自家搞農家樂服務,她每年僅務工就可收入2.4萬元。
桃花洞村位於太行大峽谷核心景區之中。該村黨支部書記楊松林介紹,近年,村裡結合自身旅遊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公司+農戶+貧困戶」模式,通過旅遊公司與農戶籤訂協議,利用農戶的土地、房屋等資源集中開發鄉村旅遊項目,村民從中得到收益。2017年年底,全村所有貧困戶實現脫貧。
桃花洞村真正實現了「以旅助農、以旅促農、以旅富農」。目前,全村有賓館、飯店、農家樂30餘家,景點攤位20餘個,就業人數130餘人,打造了「桃花嫂子面」「山裡紅」「宜佳莊園」等一批農家樂品牌。如今,桃花洞村已完成由貧困村向旅遊示範特色村的美麗嬗變。
扶貧陽光照耀到的不僅有桃花洞村。石板巖鎮積極鼓勵當地群眾發展農家樂,開辦紀念品超市,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增收。景區在招聘清潔工、護漂員、景區服務人員時優先向貧困戶傾斜。目前,全鎮有賓館飯店、農家樂、寫生基地300餘家,解決了1800人的就業問題,其中,1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萬元至2萬元。同時,他們積極開展農家樂「一幫一」活動,涵蓋了全鎮的155戶貧困戶,每年每戶可增收2000元。
脫貧攻堅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振興。今年,石板巖鎮接待遊客110萬人,旅遊門票收入7600萬元,旅遊綜合收入2.6億元;「三產」增加值完成4.53億元,同比增長16.3%;一般公共預算完成5253萬元,按預算超額完成93.3%;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14323元……這看似枯燥的一系列數據表明,石板巖鎮的旅遊事業已經步入快車道,正處在健康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30多年前,石板巖的人去林州市趕集,大多稱自己是姚村人,原因是窮,怕人家笑話。
今天,石板巖鎮實現了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產空間集約高效,達到了生態美、百姓富的統一。
從顏值到氣質,從外表到內涵,石板巖鎮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出門在外,石板巖人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是石板巖人。
( 編輯:付亞麗 責任編輯:張曉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