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母親的「灶腳」人生

2021-02-07 閩南儂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閩南儂」


母親一輩子沒有一份正式的工作,然而她的工齡又最長。她說她守了五十幾年的廚房,從沙塘一直守到香港。「哎,到現在還得守」。話語外有些驕傲帶點哀怨。

△閩南」灶腳」


母親在她二十一歲那年嫁到沙塘,除了用她的身體孕育生命,還敞開自己的手守著家裡的廚房,保持著一個家熱氣騰騰的溫度。閩南的廚房稱「灶腳」。人有腳,貓狗雞鴨豬有腳,椅子有椅腳,桌子有桌腳,戲臺有戲棚腳,眠床有床腳,井有井腳,深井有深井腳,廚房有灶腳腳與地面的距離最近,位置低了,接得了地氣。有人守著灶腳這個陣地,一家人過得分外踏實。



多年後母親深刻地領悟到為何祖母會為大學生兒子娶一個初中學歷的農村姑娘做兒媳,大概就想找個人接管灶腳吧。後來叔叔娶了嬸嬸,師大體育系碰到外語系的,說起話來都不利索了。萬一父親當年尋個大學生做老婆,家中的灶腳豈不就沒人管了嗎?



沒人專職守著灶腳,一日三餐升騰起的炊煙哪會那麼準時,那麼溫熱。外出的父親一踏進家門,第一句話一定會問:「汝老姆呢?還用問,她在灶腳忙活著。

到了十幾歲的年齡,我仍賴在母親的膝蓋上,我們一起坐在灶膛前。我用手撥著舔著火舌的木柴,目光掠過母親的胸膛,火焰卷著熱浪一陣陣襲來,烤得心裡火熱火熱的,話也藏不住了,倒豆子一樣朝母親倒。鍋裡冒出的水蒸氣飄散在灶腳裡,夾雜著飯菜的香氣,足以慰藉了身體以外的東西。


閩南人的灶腳,當然不止關係到一日三餐那麼簡單。沒人守著灶腳逢年過節祖宗神明吃什麼?紅方磚砌成的煙囪面上,灶君司命端坐著,神態慈祥。灶君司命執掌人間煙火,每到節慶或家人生日,都得備上食物點上香討好他一番。大年三十的年夜飯,清明節的潤餅菜,端午節的粽子,冬至的紅丸子,各個年節提到祖祠拜祖宗的葷素菜,從灶腳裡從母親的手裡流淌出,一串串色澤鮮麗的祈福梵語。


五十來歲的母親追著兒子們來了香港。大哥家的灶腳開始有了家鄉的味道。晚上,灶腳的抽油煙機轟轟響,煤氣灶上母親燉的湯,哧溜哧溜地冒著熱氣,大夥就循著湯的滋味早早地回家。侄子侄女拉著他們奶奶的手,嘰裡呱啦地用閩南話東拉西扯。母親一說話就愛咳嗽,大侄女一聽咳嗽聲,忙不迭地關窗倒水。


母親守了大哥家的灶腳,分身乏術。二哥家請過個菲律賓工人,三十幾歲,沒結婚沒牽掛,一門心思都在僱主的家裡。一天到晚默默做事,偶爾說起話,還有點靦腆羞澀。忽然有一天心臟病犯,「撲通」倒在臥室裡,送醫院急救,總算渡過難關。回菲律賓養病後,不久竟然聽到她過世的消息。



三哥家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阿姨。原先在深圳,灶腳裡有煮飯的阿姨,帶孩子有帶孩子的阿姨。飯點一到,阿姨們得準時開飯。小區的阿姨們定時聚一起曬太陽聊天,帶來的孩子們在一旁你推我搡。三哥事情多,難得能幾回在飯點回家,冷菜冷飯沒少吃。三哥家現在離母親住的地方近了,三天兩頭帶著孩子們去蹭飯。湯美菜熱,滿臉紅光,不亦樂乎。母親笑著說:「你們胃口可真好啊。」三哥似笑非笑:「能不好嗎?」

到底還是母親守著的「灶腳」更知冷知熱。


王燕婷


◆ 晉江市新塘街道人;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從事教育工作;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 作品散見於《福建日報》《泉州文學》《泉州晚報》等海內外報刊,獲莊逢時海內外散文獎、「五店市的故事」海內外徵文獎等獎項



這周日,就是母親節了,

守了一整年的「灶腳」,

我們也該讓親愛的媽媽歇一歇了

陪她說說話,逛逛街

或者接掌「灶腳」

親手為她做一頓飯吧!


文章來源 | 晉江文化產業網

圖片來自網絡

本公眾號注重分享,分享內容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

編輯 | 葫蘆小七


掃一掃,關注閩南儂二維碼


有你想聽的閩南故事



您有任何建議、供稿都可以發至郵箱
郵箱:1643642929@qq.com

相關焦點

  • 阿母的「灶腳」
    咱厝人稱廚房為「灶腳」,那炊煙繚繞的村莊是多少人夢裡常回的地方,那「灶腳」煮出的飯菜美味讓多少人回味。我家「灶腳」的灶臺是用紅磚築成的,灶臺處往上分三個臺階慢慢收攏,最後成一個長方體的煙窗穿過屋頂,朝藍天吐煙,那灶就像爺爺的水煙銅天天吞煙吐煙一樣。每回放學回家看到家裡的炊煙嫋嫋升起,心裡的暖意也油然而升!
  • 漳浦人的「灶腳」都有一件寶,你留意到了嗎?
    △閩南」灶腳」母親在她二十一歲那年嫁給父親,除了用她的身體孕育生命,還敞開自己的手守著家裡的廚房,保持著一個家熱氣騰騰的溫度。閩南的廚房稱「灶腳」。」還用問,她在灶腳忙活著。到了十幾歲的年齡,我仍賴在母親的膝蓋上,我們一起坐在灶膛前。我用手撥著舔著火舌的木柴,目光掠過母親的胸膛,火焰卷著熱浪一陣陣襲來,烤得心裡火熱火熱的,話也藏不住了,倒豆子一樣朝母親倒。鍋裡冒出的水蒸氣飄散在灶腳裡,夾雜著飯菜的香氣,足以慰藉了身體以外的東西。
  • 閩南歌精選《鑽轎腳》
    婚慶習俗3(撒緣):新娘未到緣先到,緣粉全家撒透透,新娘入門晟友孝,搭家搭官都好逗,會入廚房會岸灶,和諧婚姻袂吵鬧,翁某名聲永袂臭,幸福家境福氣罩。婚慶習俗4(請出轎):良緣吉時炮聲鳴,八隻婚車如長龍,婚車開到門口停,無數囝仔來歡迎,請出新娘入家庭,燈桶提高福萬層,一生一世翁某情,百年姻緣慶繁榮。婚慶習俗▼▼▼看更多的視頻 往下戳!
  • 舌尖體的前輩在這裡 -關於祭灶和【灶腳】
    灶腳,廚房之謂。舊時有家就有灶腳,灶腳必有灶。灶腳供應全家的飲食,是家的心臟,生活的依賴。
  • 東山人把廚房稱為「灶腳」,看這灶腳四十年的「革命」
    昨天,翻閱珍藏的老照片,再次與老屋的灶臺邂逅,這是多年前家中「灶腳」(廚房)發生大革命,用上清潔、廉價的新能源後,特意拍攝作為留念的
  • 閩南夜話|母親的炒米粉
    母親的炒米粉作者 / 朱長江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我的孩提時代,是個只能勉強填飽肚子的時代,山珍海味自是難見,大魚大肉也是極大的奢侈,理想和現實之間,炒米粉是最好的選擇。走婚宴是吃到炒米粉的途徑之一。
  • 阮心內最了不起的女人,是閩南查某!
    自從嫁進家門閩南查某的人生仿佛開了掛《皮囊》一書對於閩南女人的寫照有了經典的描述:「然而她們早早就知道作為一個女人生活的標準答案:第一步是結婚;第二步一定要生出一個兒子,讓自己和夫君的名字總之,在母親和婆婆的教導下,個個都是公認的能幫助男人撐起一整個家庭的治家能手、賢內助。堪稱女人的典範。
  • 閩南人不可不知的閩南習俗,你都知道嗎?
    3、過年過節蒸糕、發餜時,忌諱孩子或其他人在灶旁指指點點。4、大聲說話或猜測「發」與「不發」。 5、孕婦忌吃薑、吃蟹、吃兔。 6、忌將筷子插在飯碗中。 7、小孩子在吃飯時或開飯前忌以筷子敲碗。 住: 1、睡前忌不洗臉。 2、蓋厝禁忌:「宮前祠堂後」。
  • 夜讀 | 灶間煙火
    母親近視眼,每早起床都要先挑滿水缸,可是當她把最後一擔水灌入水缸的時候,總是漫出小半……因此,灶臺後地面似乎就沒幹過。腳一踩,泥濘不堪,吧唧吧唧作響,雨天更甚。灶雞是我們楠溪的叫法,雅一點叫「蟋蟀」「灶馬」。我家灶臺緊依北牆而建,置兩口鍋,標準砌造。我很小的時候,楠溪沒有通電,家家戶戶都是用的煤油燈。夜幕初上,從後山俯瞰村莊,若螢光點點,相映明暗。屋裡油燈窗外星,灶臺蟋蟀三兩聲。母親是有名的慢動作,一日三餐,總比鄰家晚些吃。特別是晚餐,人家都轉悠一圈回來歇息了,我家才剛開飯。吃罷飯,就著做飯後的餘溫,母親開始刷鍋洗碗。
  • 風情萬種閩南大姐《雨中情綿綿》
    婚慶習俗3(撒緣):新娘未到緣先到,緣粉全家撒透透,新娘入門晟友孝,搭家搭官都好逗,會入廚房會岸灶,和諧婚姻袂吵鬧,翁某名聲永袂臭,幸福家境福氣罩。婚慶習俗4(請出轎):良緣吉時炮聲鳴,八隻婚車如長龍,婚車開到門口停,無數囝仔來歡迎,請出新娘入家庭,燈桶提高福萬層,一生一世翁某情,百年姻緣慶繁榮。婚慶習俗▼▼▼看更多的視頻 往下戳!
  • 漳州東山島:我家「灶腳」四十年之「革命」
    昨天,翻閱珍藏的老照片,再次與老屋的灶臺邂逅,這是多年前家中「灶腳」(廚房)發生大革命,用上清潔、廉價的新能源後,特意拍攝作為留念的。與老照片深情對視,昔年徐徐升騰的嫋嫋灰白炊煙,仿佛在我眼前繚繞。
  • 灶前灶後
    我哥聽到暗號,就催著母親了。母親不明白原委,嘴裡嘟囔著,白天幹了一天活,晚上縫縫補補,還沒睡夠,母親再累,不會耽誤我們的早課。早餐是什麼,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無非是粥,湯飯,番乾飯。佐食呢,乳豆腐,蘭花倭豆,鹹帶魚,嗆蟹,鹹菜菇之類,有一段日子經常是蘭花豆、乳豆腐,吃得膩胃。發脾氣也沒用,母親是節儉慣了,再說家裡也變不出花樣。早餐留戀的時間較短,匆忙吃完,就趕著上學。灶間是留給母親的。
  • 林語堂的閩南文化底色
    因此,林語堂的閩南文化底色就是林語堂人生色彩重要的基礎,本文試圖從閩南話、閩南風俗、閩南小吃、閩南功夫茶等不同的方面,解讀觀照林語堂的閩南文化底色,尋找造就林語堂的那一抹色彩。作為從閩南,從漳州,從平和走向世界的林語堂,其家鄉情緣濃鬱,從他的人生態度、人格修養、創作風格以及作品內容,可以看到閩南文化深刻的影響。
  • 這些有趣的閩南俗語,你可曾聽說過?
    勤勞智慧的閩南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積累了許多朗朗上口、獨具特色的閩南俗語。
  • 臺灣肉羹湯 混煮香醇滋味如人生
    這些吃食比較跟一般傳統閩南家庭的生活習慣緊密相依,總是些特別熟悉的味道,經歷了幾代人的傳承,多是屬於正餐中間或是屬輕食的早晚過渡時間裡的點心。一般在這些早市裡,會出現的都是些平常的吃食,如米粉湯加上白切的各種肉品,擔仔麵攤,再就是肉羹湯,肉丸等閩南家庭傳統的古早味。這樣的小吃,一般比較少在所謂的觀光夜市裡出現,一則夜市裡販賣的多是經過改良的,或是廚師新的創意點子下新開發的料理。
  • 新春特輯 閩南味古早味之潤餅菜
    和這個時代許多同齡人一樣,人生軌跡隨著生活的改變而改變。爸爸曾經在北方從事建材生意,而媽媽總是一路伴隨,客居異鄉的那段日子,總是感覺少了點什麼。閩南的小吃數不勝數,五香卷、醋肉、菜頭酸、土筍凍、拳頭母、海蠣煎,還有年節常常會吃到的潤餅菜。一個地方的味道只有一個地方的人才有體會,也許他人還不一定會吃得習慣。
  • 閩南人的番薯情結
    ,她擔心那樣會影響地下番薯果實的長勢。,尖錐要越掘越深,免得傷到番薯肉身,姐妹們吱喳歡呼,當時的母親,那麼歡喜,她在欣賞這些甜蜜的果實,因為番薯,這種頑強好種的植物在農村能夠飽腹,能夠幫襯大米和小麥養活一個個孩子,番薯藤曬乾又可碾成糠餵豬。
  • 閩南查某討客兄 哭得像豬仔叫
    婚慶習俗3(撒緣):新娘未到緣先到,緣粉全家撒透透,新娘入門晟友孝,搭家搭官都好逗,會入廚房會岸灶,和諧婚姻袂吵鬧,翁某名聲永袂臭,幸福家境福氣罩。婚慶習俗4(請出轎):良緣吉時炮聲鳴,八隻婚車如長龍,婚車開到門口停,無數囝仔來歡迎,請出新娘入家庭,燈桶提高福萬層,一生一世翁某情,百年姻緣慶繁榮。婚慶習俗▼▼▼看更多的視頻 往下戳!
  • 閩南方言的「臭」字
    閩南話的「臭」字當然不是好字眼。比方說,閩南人經常叫「不守信用、不講友情、缺乏公德的人」為「臭人」,叫創治或加害他人、損人利已的人為「臭心肝」,叫對人惡狠、兇氣的面容為「臭面」;還有,叫瘌痢頭為「臭頭」,叫生瘡長癬的腳為「臭腳」「臭腳蹄」。
  • 「天上天公,地上舅公」你可知閩南舅公有多大嗎
    最近都羨慕男主有個好舅舅,你可知閩南母舅公有多大嗎?「母舅公」就是舅舅,母系的兄弟。閩南風俗裡,母舅公到底有多大?從俗語裡可窺知一二,俗話說「天上天公,海裏海龍王,地上母舅公」,就是說天上玉皇大帝最大,海裡龍王最大,地上那可是母舅公最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