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家「古董」日雜店裡,我們看到了上海人的生活

2020-12-22 瀟湘晨報

搪瓷臉盆、痰盂罐、湯婆子、國民床單……

這些漸漸淡出我們生活的物品,在一家名叫「東方自選」的日用雜品商店,仍然頑強地貢獻著銷售量。

它們的用場,有的還頗令人意外。

▼▼▼

在「萬能的某寶」出現之前,上海人要買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物事」(東西),該如何尋找到購買渠道?

《新民晚報》曾經有一個「求解」欄目,讀者來信詢問:

哪家商店有清潔泛黃首飾的業務;貓頭鷹掛鍾發生故障,何處能修理它;什麼地方出售「宇航」牌MT90型簡易衣櫃的拉鏈……諸如此類的問題。

在編輯部的回答中,有一家店的出鏡率蠻高的:

想買捕鼠鐵絲籠的陳永寶讀者,可去蒙自路麗園路口的東方自選公司麗園店。

想定製白洋藤蓆的王建華讀者,可與瑞金一路167號東方自選公司瑞金店聯繫。

來信打聽浴缸塞頭事宜的李文讀者,請去麗園路859號東方自選公司。

■讀者諮詢生活百事,解答中,東方自選公司出鏡率很高。

當年有很多分店的「東方自選公司」如今只剩一家,在巨鹿路瑞金路口,藍色的招牌醒目地提醒著路人,這裡出售日用雜貨品。

在年輕人看來,不少物品有點「古早味」。大眾點評上的評論是:

「看到一家老店,賣的都是一些老上海的東西。」

「裡面的東西很有年代感,竟然還看到了媽媽結婚時用的洗手盆。」

「這家店裡面賣些別家不太有的日用品,有搪瓷鍋、夏天的涼蓆、外貿原單的臺布……」

■這家日用雜品商店如今僅剩一家,開在巨鹿路瑞金路口。

其實,它在剛開業時,可領了行業之先呢。

「上海自選商店賣小商品,阿拉盧灣區行(讀音:háng,流行)出來的,這是第一家。」營業員蔡援慶驕傲地說。

1991年12月18日,開業消息還登上了報紙:

「傳統的鍋碗瓢盆登上大雅之堂——瑞金路滬上第一家日用雜品自選商場今天開張迎客。

素有菜場邊的『城隆廟』之稱的上海日用雜品商場,不斷調整商品結構,改造建成了上海第一個日雜商品自選商場,變傳統小商品封閉式售貨方式為全部敞開式自選售貨。」

那時門面有三間,前後兩扇門,顧客從後門進來選東西,到前門結帳。

店長陳勇和蔡援慶一樣,都是從1980年代開始就在店裡工作了,對當時的情況如數家珍。

■店裡擺放著各種日用雜貨,有些「年代感」。

「老早旁邊就是巨鹿路菜場,人流量大,所以阿拉老忙的。當時店裡最便宜的物事,是2分洋鈿的引火棒,點煤油爐的。

「還有交關物事,現在小年輕可能看都沒看到過,比方講汰馬桶的馬桶豁筅,夾煤餅的鉗子,掃地的高粱掃帚、蘆花掃帚。」

根據報導記載,當時店裡有廚房用品、清潔衛生用品、餐飲用品等1000餘個品種,而現在的品種數量不過數百。

很多商品,用陳勇的話來說,已經「失蹤」了。但是,還有很多我們以為「失蹤」的商品,店裡還在賣,而且用場頗令人意外。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日雜店遛娃,小物件裡的意趣
    「人應該在喜歡的物品的圍繞下,度過怦然心動、光輝閃亮的每一天。」那些生活裡的小物件,正是給全家人營造獨特美好生活氛圍的必需。想通過物件兒提升生活幸福感,可不容易。首先,它得好看,然後,它得耐看。不僅要有設計感,還得渾身上下散發著久處不厭的魅力才行。
  • 藏在豐富路的精緻日雜店,只為販賣美好生活
    第一次看到這家店,覺得它似乎與周圍老舊的一切格格不入,卻又意外地帶著與時光沉澱過後相似的溫柔。 擺脫了周遭的市井氣,安安靜靜地開一家生活選物店,路人大概一眼就會被純淨的白色和原木色吸引。
  • 北京讓人怦然心動的小眾進口日雜店都在這兒了,遛娃可別再去宜家了!
    本文小愛想給大家安利幾個絕對不大眾的日雜店,它們有的來自日本,有的鐘情於INS手作職人的作品,總之就是讓人眼前一亮的那種。這些日雜店有大有小,賣的東西也不盡相同,但相同之處是都堆滿了服務於日常邊邊角角的小東西。屬於那種即便已經去過好幾次,再去還是忍不住會挑上一兩樣拿回家的好店。逛這些日雜店的時候,孩子也不會無聊,反而比老母親更喜歡東看看西看看。逛著逛著,孩子也漸漸學會了怎麼點綴自己的生活。
  • ZAKKA: 雜貨裡的生活美學
    ZAKKA,源自於日語,意為雜貨、各種物品,是一種從日本流傳到整個亞洲的時尚設計現象,包含了能改善家居、生活以及形象的各類事物。這家位於思明南路的ZAKKA雜貨,形象具體地解釋了這個詞的意義;這裡既有西洋藝術品,又有中式古董,涵蓋所有衣食住行等民生物品。
  • 古董咖啡機、巨型摩卡壺 意式咖啡文化都濃縮在這家新開的店裡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記者今天實地探訪Lavazza咖啡旗艦店時看到,恰逢五一小長假,陸續前來「嘗鮮」的市民遊客不少。全店使用藍、白、金作為主色調,並搭配大理石、黃銅、威尼斯玻璃鏡等極具意式風情的材質,顯得簡約優雅。
  • 居民樓下的遊牧日雜店,教你日常生活的整理法
    漫無目的在南京老城區閒逛,光影婆娑的梧桐樹下,人並不是很多,六朝古都在現代世界裡,有一種恰到好處的安靜文藝。繞過有點噪雜的豐富路小食街,旁邊居民樓下開了一家可愛的庭院日雜店 NIJO SHOP ,日語翻譯過來就是「二條商店」。
  • 這家在上海的復古單車店Rideal有何特別之處?
    2014 年4月,英國知名設計師Paul Smith來到上海。在短短幾天的行程裡,他去了一家自行車店,騎著一輛藍色車架的改裝版永久自行車在膠州路街頭溜了一圈。這家單車店就是 Rideal 。  2013 年8月開店的 Rideal,到現在仍然是兩位來自上海的創始人在運營。楊揚原來從事IT行業,而張博是網球教練。兩個人10年前就已經相識,後來因為都「對生活現狀產生了懷疑」,更願意做喜歡的事情,又都是單車愛好者,就雙雙投入到了這個店裡。  把自己定位為復古單車店的 Rideal 目前有以下幾大類業務:  1.
  • 超全攻略 | 日本國寶級日雜店LOFT來了,明日開業!
    風靡日本的超人氣日雜店LOFT開到上海了,選址在上海五大人氣商圈之一的徐家匯美羅城,這下不用打飛的去日本,也能盡情地買買買了!作為一家日本國民級日雜店,LOFT在日本國內已經開設了近131家分店,幾乎已經成為了去日本必打卡的日雜店。
  • 藏在現代都市裡的古董珠寶店
    同時為了讓顧客有更好的使用體驗,1920 年代以後的腕錶更重視零件的可調整性,因此這些古董腕錶始終能得到良好的保存和修繕——這也正是它們人氣至今不敗的秘密所在。在這裡能看到勞力士、歐米茄、江詩丹頓、萬國等等品牌在 1920-1950 年代的罕見腕錶。
  • 上海50家小而美的店
    隨夜幕漸來,沿蜿蜒的路燈歸去,待在上海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斕。生活美學,抑或生活方式上,上海當之無愧全國最佳。摩登與潮流,一樣也不缺。在上海做的事情,最多仍舊是尋店。從麵館到肉鋪,從果汁店到家常菜,總能邂逅太多驚喜。梧桐樹落下的光,或是雨後的空氣裡,都能泛出微醺感,讓靈魂有夢幻的沉溺。
  • 盤點上海歐洲浪漫小店:漢源書店、古董花園等10家
    門口和店內陳列著各種復古衣物飾品小玩意,也可以坐下來喝喝茶吃吃甜點。  ▌古董花園古舊家具、逼仄樓 梯、做舊的菜單、綠意盎然的常春藤以及輕柔舒緩的樂曲,構成了一副懷舊老上海風情。除了是咖啡館外,店內所有物品都有明碼標價,可以出售。   ▌Fin Antique
  • 藏在上海小馬路上的「復古王國」,這家生活方式家居集合店有意思 | iziRetail熱點
    很多人都喜歡逛家居家具店,大到一張沙發,小到一副刀叉都能讓流連於其中的人感受淘「寶」的趣味。購置一樣東西擺在自己經營的店裡或者家裡,是一個記憶點,同時彰顯自己的品味。周一,上海下著雨,我在僻靜的康定路上找到了這家被網友稱為「地下復古王國」的家居家具店REDZEPI。
  • 十分上海·歲月特輯|小小門市部裡上海人的「生活經」:「零拷」不...
    隨著城市發展,有的「零拷」店漸漸消失,有的「零拷」店還在「發光發熱」。要問為什麼?本期《十分上海》裡,藏著這個習俗背後的市民「生活經」。小小門市部,「零拷」洗衣液很火爆早上8點半,位於楊樹浦路上的上海制皂有限公司門市部開門了。
  • 「死貴」的日雜神店niko and...讓誰高攀不起?
    這家加上「THE LAB」後綴的門店,是其中國內地二店,開在上海南京西路剛翻新的四季坊Inpoint。niko and...第一次在此地露臉,是去年9月,彼時僅有一個裝修圍擋。一改淮海中路畫風,上海二店面積縮至原來一半,僅有1500平,選品從「全品類」精簡為都市運動、健康生活兩大主題。
  • 在上海,對年輕人最友好的買手店,我們找到了
    「買手店的扛把子」:迪士尼可能不是上海最快樂的地方,這裡才是 。」起家,到如今捧紅了國內外眾多有創意想法的設計師,它只告訴我們「當下的潮流是什麼」,它同時也在創造潮流,真不愧是買手店的扛把子這兩家店鋪都隱匿在老洋房裡,不過在 LABELHOOD pillar 裡面是100%國內的設計師品牌。
  • 上海網紅古董家具店走私大案:源自歐洲二手市場 案值四千萬元
    來源:澎湃新聞一公司走私進口舊家具,修復翻新包裝成為西洋古董家具,深受年輕人追捧。視頻來源:上海海關(01:05)  原標題:上海網紅古董家具店背後是走私大案,案值四千萬元老闆被起訴澎湃新聞記者 鄧玲瑋網紅店鋪的古董家具竟是走私貨。
  • 走進韓國人在上海的創業歷程,「首爾夜市」裡這家店去過嗎?
    走進韓國人在上海的創業歷程,「首爾夜市」裡這家店去過嗎?今年夏天,有這樣一群年輕人在閔行的街頭支起了攝像機,反覆拍攝、精益求精只為理想的鏡頭,他們走進非遺工作室、「四大金剛」廠區、光川飲食店、韓國街......這群年輕人用不同的方式,將閔行人的故事以及他們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真情實感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 入駐上海的日本人氣品牌LoFt,到底是一家怎樣的生活方式雜貨店?
    記者 | 底伊樂、實習記者 | 袁天雲7月24日,上海大都會美羅城外擠滿了人,大家排起長隊來看一家雜貨店的開業。這家雜貨店就是日本人氣生活雜貨店LoFt。這個在日本擁有近33年歷史的生活方式集合品店,正式走出日本進入中國,開出了第一家海外直營店。
  • 用數位化「澆灌」花廚,這家上海首店如何「長」出最美的生活方式!
    花廚One ITC 店,「花開」徐家匯,「大隱隱於市」,是今年年初開業的「上海首店」,如今在大眾點評App上,位列徐家匯西餐熱門第一名,多達11.1萬人收藏。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家餐飲門店,曾經歷過開業一周即關門的疫情衝擊,但通過數位化手段,它不僅很快走出困局,更澆灌出創業者心中想要的模樣——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品牌。一家餐廳,一種執著,一份啟示。
  • 大叔蝸居15平小店修鐘錶40年,店內古董鐘錶可開「私人博物館」
    鐘錶維修在上世紀70、80年代曾經是一門熱門行當,鐘錶維修店也遍布大街小巷,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行越來越萎縮,從事這行的人也越來越少。在蘇州葑門橫街上有這樣一家鐘錶維修店,從店外的招牌店內的擺設就可以看出來這家店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