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臉盆、痰盂罐、湯婆子、國民床單……
這些漸漸淡出我們生活的物品,在一家名叫「東方自選」的日用雜品商店,仍然頑強地貢獻著銷售量。
它們的用場,有的還頗令人意外。
▼▼▼
在「萬能的某寶」出現之前,上海人要買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物事」(東西),該如何尋找到購買渠道?
《新民晚報》曾經有一個「求解」欄目,讀者來信詢問:
哪家商店有清潔泛黃首飾的業務;貓頭鷹掛鍾發生故障,何處能修理它;什麼地方出售「宇航」牌MT90型簡易衣櫃的拉鏈……諸如此類的問題。
在編輯部的回答中,有一家店的出鏡率蠻高的:
想買捕鼠鐵絲籠的陳永寶讀者,可去蒙自路麗園路口的東方自選公司麗園店。
想定製白洋藤蓆的王建華讀者,可與瑞金一路167號東方自選公司瑞金店聯繫。
來信打聽浴缸塞頭事宜的李文讀者,請去麗園路859號東方自選公司。
■讀者諮詢生活百事,解答中,東方自選公司出鏡率很高。
當年有很多分店的「東方自選公司」如今只剩一家,在巨鹿路瑞金路口,藍色的招牌醒目地提醒著路人,這裡出售日用雜貨品。
在年輕人看來,不少物品有點「古早味」。大眾點評上的評論是:
「看到一家老店,賣的都是一些老上海的東西。」
「裡面的東西很有年代感,竟然還看到了媽媽結婚時用的洗手盆。」
「這家店裡面賣些別家不太有的日用品,有搪瓷鍋、夏天的涼蓆、外貿原單的臺布……」
■這家日用雜品商店如今僅剩一家,開在巨鹿路瑞金路口。
其實,它在剛開業時,可領了行業之先呢。
「上海自選商店賣小商品,阿拉盧灣區行(讀音:háng,流行)出來的,這是第一家。」營業員蔡援慶驕傲地說。
1991年12月18日,開業消息還登上了報紙:
「傳統的鍋碗瓢盆登上大雅之堂——瑞金路滬上第一家日用雜品自選商場今天開張迎客。
素有菜場邊的『城隆廟』之稱的上海日用雜品商場,不斷調整商品結構,改造建成了上海第一個日雜商品自選商場,變傳統小商品封閉式售貨方式為全部敞開式自選售貨。」
那時門面有三間,前後兩扇門,顧客從後門進來選東西,到前門結帳。
店長陳勇和蔡援慶一樣,都是從1980年代開始就在店裡工作了,對當時的情況如數家珍。
■店裡擺放著各種日用雜貨,有些「年代感」。
「老早旁邊就是巨鹿路菜場,人流量大,所以阿拉老忙的。當時店裡最便宜的物事,是2分洋鈿的引火棒,點煤油爐的。」
「還有交關物事,現在小年輕可能看都沒看到過,比方講汰馬桶的馬桶豁筅,夾煤餅的鉗子,掃地的高粱掃帚、蘆花掃帚。」
根據報導記載,當時店裡有廚房用品、清潔衛生用品、餐飲用品等1000餘個品種,而現在的品種數量不過數百。
很多商品,用陳勇的話來說,已經「失蹤」了。但是,還有很多我們以為「失蹤」的商品,店裡還在賣,而且用場頗令人意外。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