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理學:爭做老好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2020-12-21 肖軍說職場

我有一位朋友,做事情總是害怕得罪人,別人請他幫忙,即便自己再忙,通常也會來者不拒。

有一次,另一位朋友有事情想要請他幫忙,因為他手裡面確實有急事,於是便拒絕了這位朋友。在這之前,朋友曾多次幫助過他,被拒絕之後,這位尋求幫助的朋友不僅沒有任何的感謝,還對他氣憤地說道:「你不想幫就算了,可以直說,幹嘛非要找一些理由與藉口!」

朋友聽完之後真的是有苦難言,即便這樣,他還是想要去解釋,想要得到對方的理解,對方不僅不理解,對待他的態度也非常不滿。

作為旁觀者的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便對朋友說道:「以後不要隨意幫助別人,更不要自己的事情沒做完就隨意去幫助別人,你人再好有什麼用,來者不拒,別人不僅不會感謝,還會將這一切當作是理所應當。做事情要有原則、有底線,不要爭做老好人,不然吃虧的只有自己。」

朋友聽完之後說到:「我害怕不幫助他們就會得罪他們!」

瞧!這就是職場老好人心理造成的,「害怕不幫助他們就會得罪他們」真正好的同事之情,懂懂得包容與理解對方,而不僅僅是索取與付出。

正因為朋友的害怕,才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如何才能改變這種局面,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一、擯棄「老好人」心理,建立自己的原則與底線

做人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與底線,類似於朋友的這種「老好人」心理,就是因為缺少原則與底線才讓自己費力不討好,才會讓別人覺得再他身上索取是理所應當。

如何建立原則與底線?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工作中,當你手裡面正有工作需要忙的時候,同事有事情找你幫忙,你可以告訴同事等你事情忙完之後幫助他,也可以分你工作的輕重緩急給予對方適當的幫助。最好不要為了幫助他人而耽誤自己的工作,即便耽誤自己的工作,話也要說到明處,不然對方不會心存感激,相反,下次可能還會找你。

在幫助人的時候,建議分對象,懂得感恩的人可以幫,不懂得感恩之人,平時關係再好也可以選擇不幫,隨便找了合適的理由拒絕便是,不要害怕得罪人。

二、不僅僅只付出,要懂得索取

一味的付出只能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好欺負」的人,不僅不會得到別人的感恩,而且還會讓別人覺得你做的這一切都去理所應當。

也就是說,當別人尋求你幫助的次數超過兩次之時,你就不能只做「老好人」,要懂得向對方索取,比如「讓對方請你吃飯、吃零食、或者做其它不傷大雅之事」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對方覺得你並不是一個隨便之人,講究的是禮尚往來,而非單方面付出。

三、學會甄別「友誼」,遠離只懂索取之人

事實上,無論你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並不是遇到的每個人都值得交往,畢竟,真心並不能夠換來真心。

要學會甄別「友誼」,遠離只懂索取之人。在這類人眼裡,一定不會有感恩二字的存在,更不會有付出二字的存在。和這種人交往,實際上很危險,現在的社交講究的是有情有義,一旦打破了這個原則,勢必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得不到好處不說,友誼的小船也會說翻就翻,與其如此,還不如一開始就遠離這類人。

相關焦點

  • 職場中總是逆來順受當老好人?這四步學會拒絕才是成就自己的開始
    1、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會面對他人過度請求不好拒絕的時候,有的人也因為常常答應他人的物理請求最後讓一些本不屬於自己的事情大量侵佔了自己的時間資源,最後好鬧心又不不知道如何拒絕。小楊是個典型的老好人的性格,在工作當中總是逆來順受,別人有什麼需求幫忙的小樣都傾力相助,剛開始小楊覺得這是一種職場生存手段,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與他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
  • 心理學家:老好人屬於壓抑型人格!經常下去後果很嚴重
    壓抑型從性格角度來分析,老好人這個類型在日常生活中考慮的和比別人承受的要多的多。自身也承載著很多壓力。這就是壓抑性人格。心理學創始人佛洛伊德認為,人的體內有著正向性力和負面的攻擊力這兩種驅動力,假如這兩種力量是平衡狀態的話, 那麼就是屬於非常正常的狀態了。
  • 老好人個性面對迴避型人格
    比如對象作,製造了矛盾,明明不是自己的錯,老好人卻還是會主動去認錯。久而久之,對象知道老好人永遠不會生氣,自己愛怎麼樣都行,但是對象作歸作,懂事就行,可是如果老好人的對象是一個迴避型的人格。怎麼辦呢?在感情裡面,相似的人適合玩鬧,互補的人才能相伴一生。
  • 心理學:四個方式告別討好型人格,喚醒內心強大自己
    以致很多男性跟她在一起覺得很沒有意思,她很苦惱,問我該怎麼辦,她原以為自己的配合是一種對異性的尊重,但是反而讓異性不想與之交往。這就是有取悅型人格的君,她總是不斷去滿足她人,她的自我價值體現在別人對她的觀感上,她儘量讓其他人高興,但是她並不一定開心,她害怕別人生氣,甚至害怕別人認為她自私。
  • 拒絕做老好人!討好型人格的8個心理跡象,看看你中了幾條?
    我們生活中出現的老好人,在心理學家中被稱為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最大的特點就是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情緒,內心害怕與別人起衝突,努力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儘可能地滿足別人提出的要求。討好型人格的人,對於別人來講是一個很好的存在,但對於自己而言卻是痛苦的,長期的壓抑自己的情緒,會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 心理學上要注意,身邊那些危險人格的四個特質,最好點早知道
    心理學上要注意,身邊那些危險人格的四個特質,最好點早知道心理學的專家表示很多犯罪的人都是有著特定人格的,這些 特定的人格通常就是被叫做危險人格的,擁有這些人格的人基本就是我們身邊的定時炸彈,並且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些影響的。
  • 職場老好人,我的心酸你不懂
    大學生初入職場無非兩種狀態:一種人是硬剛上線,只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不高興我就離職。第二人是對同事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像個乖乖小綿羊,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那麼我今天就來講一講,第二種人「職場小綿羊」,也稱為職場老好人。
  • 有心理學家指出: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質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我們周圍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非常獨立,從來不去麻煩別人:上學的時候,自己有些題目不會做,明明同桌就是個學霸,但是還是不好意思問人家,總以為自己會耽誤了同桌學習;上樓的時候有很多東西要搬,旁邊就有個現成的「大力士」,而你就是不好意開口去讓人家幫你……心理學上認為
  • 職場上不做「老好人」,3招教你聰明擺脫,否則會被瞧不起
    職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稍有不慎,就可能"灰飛煙滅"。在職場中,「老好人」很多,他們為了討好別人,總是將別人的需求放在前面,不管做什麼總是先考慮別人,最後慢慢消耗自己所有的精力,失去自我價值感,丟失了自己。
  • 九型人格職場解讀版,描繪你的職場地圖
    這是比特麗絲切斯納特在《九型人格:職場指南》裡提到的,讓我印象尤為深刻的一句話。作為國際九型人格協會主席,比特麗絲切斯納特從事九型人格研究工作三十餘年。作為持證精神治療師、心理諮詢師、商業顧問,比特麗絲切斯納特擁有傳播學博士學位和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作為九型人格的傳授者,比特麗絲切斯納特曾任教於美國西北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並在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接受九型人格團體輔導培訓。
  • 職場女性爭做「快熟女」
    職場女性爭做「快熟女」 2012-7-31 12:18:00     來源
  • 為什麼感覺在職場中的老好人,反而沒有太多朋友?
    有網友問:為什麼感覺在職場中的老好人,反而沒有太多朋友?來自網友的提問在職場中本身就難處到朋友,老好人更是如此。老好人怕得罪人、怕尷尬,每個人都想維護,反而每個人都沒維護住。人們不喜歡老好人的原因1.沒特點不容易引起注意老好人在職場存在感最低,並非老好人沒個性,而是不敢展現自己的個性,被主導價值觀所影響,怕尷尬,怕得罪人,沒有個性,沒有特點,不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更別提能有認真交往的同事了
  • 爭做「老好人」,將一線警察的努力化為無用功
    其實很多事不用說的那麼高大上,大家都心知肚明,以上兩起案例都是以犧牲一線警察的利益和法律的原則為代價,個別檢方在宣傳上搶了C位,爭做了「老好人」。犧牲警察的利益還好說,暫且高大上的說一線警察已經習慣了,活著和平安退休已經成了他們最大的心願,但是有些「老好人」的宣傳,不僅讓一線警察的努力化為無用功,而且還給社會帶來了不正確的價值導向。
  • 心理學家表示:不願意麻煩別人,其實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
    在心理學上,將具有此種性格特徵的人劃分為聖母型人格。這類人的性格特徵往往是極其內向的。他們平時少言寡語,從來不願意在公共場合發表自己的真實觀點。這種人的社交活動幾乎很少,在社交上顯得很被動,平時也沒有多少知心朋友。
  • 2019豆瓣最高分日劇《凪的新生活》來襲,看職場「老好人」如何逆風...
    來源:芒果TV2019豆瓣最高分日劇《凪的新生活》今天在芒果TV上線啦~這部由黑木華、高橋一生、中村倫也主演的優質日劇講述了討好型人格的職場女性凪在重啟人生後找回自我的故事超強卡司+治癒劇情給予你初春的溫暖~「老好人」的卑微生活故事的女主人公「凪」(zhǐ)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好人過度在意別人看法的她總是委曲求全地壓抑自己的內心卑微地過著討好他人的生活為避免領導發火她默默為他人受過為讓男友開心她日復一日地滿足著對方的惡劣要求
  • 《人格心理學》告訴你《流金歲月》人物性格養成方式!
    《人格心理學》這本書呢,是暢銷20多年的典型人格心理學教材,作者是美國邁阿密大學心理學教授查爾斯·S·卡弗和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麥可·F·沙伊爾。沒錯,這是一本關於人格心理學的教科書。它對人格心理學的相關理論進行了詳細闡述與歸納,包括人格的概念、研究方法、人格測評、人格類型、不同視角下的人格分析等,讓讀者充分了解人格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及研究領域中的前沿課題。人格心理學家研究的是個體在諸如像社會性、責任心、情緒穩定性、自尊、宜人性、攻擊傾向和對經驗的開放性等特質方面。
  • 人格心理學之人格特質理論
    雖然希波克拉底的生物學知識或許並不準確,但是他是身心聯繫這一觀念最初的提倡者,也是第一個將人格進行分類的學者。2. 現代心理學的人格分類現代心理學擁有多個人格分類體系。一部分人格理論家認為氣質是人格的整體傾向,具有強大的生物學基礎;另一些理論家認為人格具有多個維度,是多種特質的組合;還有一些科學家根據人格類別,而不是維度將人進行歸類。
  • 迴避型人格的心理學解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心理學上認為,迴避型人格(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種病態人格
  • 筆記|《人格》B1 人格心理學導論
    今天起,我們開始複習 人格心理學 筆記啦~共計七編,約兩周完成。下圖是簡要的框架。一起加油~B1 人格心理學導論 C1 緒論一、人格心理科學的研究特點1.在研究內容上側重於人的心理差異2.在研究策略上強調人格的整體統合性3.在研究特徵上注重人的內部穩定性二、人格研究的主題簡述人格研究的主題人性哲學 人格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學科,人性哲學體現了每位學者看待人的態度與對人的思考取向
  • 為什麼在職場的老好人反而沒朋友
    職場中的老好人,在職業生話中反而朋友少。這符合當代人際關係邏輯。好好先生和浠泥,膽小女士顧自己,與他們交友無意義。這是人們早已看透的事實。職場中有的人自以為很精明,巧妙,左右逢圓,中立萬歲,不得罪人。其實,他們往往得罪了大多數人,損害了大多數人利益,在大多數心目中留下不可信任的痕跡。堅持原則處事正,辦事公正得人心,世間自有公平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