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朋友,做事情總是害怕得罪人,別人請他幫忙,即便自己再忙,通常也會來者不拒。
有一次,另一位朋友有事情想要請他幫忙,因為他手裡面確實有急事,於是便拒絕了這位朋友。在這之前,朋友曾多次幫助過他,被拒絕之後,這位尋求幫助的朋友不僅沒有任何的感謝,還對他氣憤地說道:「你不想幫就算了,可以直說,幹嘛非要找一些理由與藉口!」
朋友聽完之後真的是有苦難言,即便這樣,他還是想要去解釋,想要得到對方的理解,對方不僅不理解,對待他的態度也非常不滿。
作為旁觀者的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便對朋友說道:「以後不要隨意幫助別人,更不要自己的事情沒做完就隨意去幫助別人,你人再好有什麼用,來者不拒,別人不僅不會感謝,還會將這一切當作是理所應當。做事情要有原則、有底線,不要爭做老好人,不然吃虧的只有自己。」
朋友聽完之後說到:「我害怕不幫助他們就會得罪他們!」
瞧!這就是職場老好人心理造成的,「害怕不幫助他們就會得罪他們」真正好的同事之情,懂懂得包容與理解對方,而不僅僅是索取與付出。
正因為朋友的害怕,才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如何才能改變這種局面,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一、擯棄「老好人」心理,建立自己的原則與底線
做人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與底線,類似於朋友的這種「老好人」心理,就是因為缺少原則與底線才讓自己費力不討好,才會讓別人覺得再他身上索取是理所應當。
如何建立原則與底線?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工作中,當你手裡面正有工作需要忙的時候,同事有事情找你幫忙,你可以告訴同事等你事情忙完之後幫助他,也可以分你工作的輕重緩急給予對方適當的幫助。最好不要為了幫助他人而耽誤自己的工作,即便耽誤自己的工作,話也要說到明處,不然對方不會心存感激,相反,下次可能還會找你。
在幫助人的時候,建議分對象,懂得感恩的人可以幫,不懂得感恩之人,平時關係再好也可以選擇不幫,隨便找了合適的理由拒絕便是,不要害怕得罪人。
二、不僅僅只付出,要懂得索取
一味的付出只能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好欺負」的人,不僅不會得到別人的感恩,而且還會讓別人覺得你做的這一切都去理所應當。
也就是說,當別人尋求你幫助的次數超過兩次之時,你就不能只做「老好人」,要懂得向對方索取,比如「讓對方請你吃飯、吃零食、或者做其它不傷大雅之事」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對方覺得你並不是一個隨便之人,講究的是禮尚往來,而非單方面付出。
三、學會甄別「友誼」,遠離只懂索取之人
事實上,無論你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並不是遇到的每個人都值得交往,畢竟,真心並不能夠換來真心。
要學會甄別「友誼」,遠離只懂索取之人。在這類人眼裡,一定不會有感恩二字的存在,更不會有付出二字的存在。和這種人交往,實際上很危險,現在的社交講究的是有情有義,一旦打破了這個原則,勢必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得不到好處不說,友誼的小船也會說翻就翻,與其如此,還不如一開始就遠離這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