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小吃知多少?咱將這15道吃過的、或做過的分享給你
我不是廈門人,但是最近七八年吧,年年的冬天都會去廈門對面的漳州港過上幾個月。
漸漸的對閩南的風俗文化,飲食習慣各種特色美食有了一點了解。
今天咱不說泉州的古文化,也不說漳州的土樓,廈門的美麗風光。單說我了解的、吃過的、做過的一些閩南特色美食。
每次呢,出去吃到什麼好吃的,回到家也都會模仿一下,複製一下。往往都會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一時間,感覺到好吃的實在是太多了,不知從何說起,那就先說說那些小吃吧,重點說說我做過的,也是輕輕點水一下,不然這篇文章會太長。
想學製作的可以私信我,只要我會的就會告訴你。
一、海蠣煎
海蠣煎也叫蚵仔煎,它是一道菜,也是一道小吃,在飯店、小吃攤上都能找到。
在廈門小吃街上,你會看到他們是先在鐵板上澆點油,抓一把海蠣,然後倒上紅薯糊,如果你要雞蛋就給你磕一個,再放點蒜苗、生菜等,翻個身煎一下,再翻過來,捲起來,用鏟刀隨意切幾刀,盛到盤子裡,再給你配點番茄醬、魚露、辣醬等蘸汁。
下圖是在鷺江賓館吃的海蠣煎
如果自己在家做的話呢,就把海蠣、紅薯粉、雞蛋都放在碗裡面,加點鹽,還有一把韭菜,或者是蒜苗,調成糊,往鍋裡一倒,煎至兩面黃就可以了。
下圖是自己做的海蠣煎
二、燒肉粽
粽子在閩南地區呢,不是說到端午節才有,一年四季都能買到。
無意中我發現閩南的燒肉粽,那個香啊,毫不誇張地說遠遠的超過了所有的肉粽。
記得第一次在閩南小吃街上買了一個肉粽子,剝開來把我驚呆了,這裡邊的料也太足了!有鹹蛋黃、板慄,花生、滷肉、小蝦乾等,好香好香的,真的太好吃了。
再後來我才知道他們這個粽子叫做燒肉粽,是閩南最有代表性的特色小吃。
閩南的肉粽不是用生米直接包,而是先將糯米用各種調料炒拌,肉也是滷過的,加上香菇、蝦幹、乾貝、花生、板慄、蓮子等包起來,然後再煮製,趁熱食用。
下圖是我學做的燒肉粽
三、四果湯
四果湯到底是什麼? 四果湯的選材非常廣泛,如西瓜、芒果、菠蘿等各種各樣的時令水果,還有紅豆、紅腰豆、綠豆、薏仁、蓮子、銀耳、石花膏、仙草凍、芋圓、阿達子、芋泥、西米,以及各種蜜餞和堅果。任你選,可以是其中的四種,也可全部都加,然後再加上刨冰,舀一勺冰蜜糖水,因此得名「四果湯」。
下圖是俺自己做的,滿滿的幸福感。
滿滿的一大碗, 拿勺子攪拌兩下,五顏六色的材料在冰水裡交織,看一眼就晶晶涼。喝一口甜蜜冰爽透心涼。
超多的食材相互衝撞,形成了豐富的口感:仙草凍和石花膏軟彈嫩滑,入口即化;芋圓、阿達子Q彈爽滑,有嚼勁;綠豆、紅豆、薏仁、蓮子清香軟糯……
四、滿煎糕
滿煎糕,也叫麥煎餅。厚厚的餅皮鬆軟Q彈,滿滿的花生芝麻焦香甜蜜。就這麼大口大口地吃!那嬌小迷人的鬆餅,或者日式的銅鑼燒真是小巫見大巫。
有多好吃,你吃過就知道了,別看它長得這麼憨厚,真真是古樸、原始的,就愛這樣的味道。
下圖是自己做的
五、廈門餡餅
在廈門時最愛吃南普陀素餅,此餅外皮色澤金黃,食之軟韌、酥香;內陷甜而不膩。有綠豆、紅豆、玉米、綠茶、香芋和 南瓜等多種口味。
我最愛的就是南瓜餡的,下圖是我自己學做的。
六、糯米餈
從我第一次到廈門就喜歡上了這個點心,回來的時候包裡裝滿了各種不同風味,不同商家的品種。再後來就開始學做,做過豆沙、芝麻、花生、草莓等餡。
七、炸棗
炸棗,光聽名字還以為是炸大紅棗,其實不是的。
炸棗,有點類似我們平常熟悉的炸麻圓,或者炸元宵,不同的是外表沒有沾滿芝麻,皮不單單有糯米粉還滲了煮熟的紅薯,除了有通常的甜餡,如花生、紅豆沙、芝麻餡,還有鹹餡(用三層肉、胡蘿蔔、高麗菜、豆乾、芹菜炒制而成),與麻團一樣入鍋炸成金黃。
炸棗起源於閩南的泉州,後來傳到整個閩南、臺灣一帶,成為這一帶古老的特色傳統小吃。每逢過年,特別是鄉下,人們要支上一口大鍋炸上許多炸棗,做為招待客人的點心。它也寓意著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下圖是我學做的
八、沙茶麵
沙茶麵是將鹼水油麵放入笆籬,下開水鍋燙熟,撈到碗裡,還會有一根生菜喲,然後隨你點,加入豬心、豬肝、豬腰、豬血、大腸、鮮魷魚、豆腐乾等輔料,最後淋上一直在大鍋裡滾開的沙茶湯料,還有不可少的兩塊沙茶幹,一碗沙茶麵就好了。
九、面線糊
面線糊是由細面線和地瓜粉製成的。可以像沙茶麵那樣加料,加沙茶湯汁,也可以要碗清湯的面線糊。
十、炸五香
或叫五香卷,典型的閩南特色,豆皮包卷著肉絲,蝦仁,然後油炸。
十一、土筍凍
土筍凍是一種只有閩南地區才有的小吃,很多地方的人都不太敢吃,其實裡面是一種蠕蟲,叫做沙蟲,把這種蟲子經過熬煮,蟲子體內的膠狀物質出來後,凝結成塊狀,再配上醬油,醋,辣椒等等,味道很棒,並且屬於高蛋白的東西,營養價值豐富。
十二、花生湯
花生湯,顧名思義,就是花生做的湯,花生全部都煮的軟軟的,入口即化,非常的甜。
十三、閩南鹹粿
這是米製品點心,先將米漿與蔬菜拌在一起上籠蒸,再切片煎制。
十四、芋餃
芋餃捏成三角形狀,它的皮是將芋子煮熟搗成泥,摻入木薯粉製成。
包入的餡料是經過炒制的,而且不是單一品種,不能少的是豬肉和筍。
煮熟後的芋餃晶瑩透亮,外皮軟糯嫩滑,非常有嚼勁,帶有淡淡的芋香;內餡多種食材擁有擁有各自不同的味道,又相互交融和諧,非常的鮮美!
第一次在廈門吃過就喜歡了,下圖是自己學做的
十五、潤餅
它像春餅,又像春卷,皮是春卷皮,卷的材料像春餅一樣,都是炒好了再來卷,卷好就能吃,不要炸。
還有好多好吃的特色小吃,感覺到寫不完了,實在太多,還有芋泥、蝦餅、海蠣餅、蝦麵、滷麵、扁肉、魚丸、牛肉丸、牛肉羹等,先介紹到這兒吧。
另外還有泉州蘿蔔飯、紫菜炒飯、醬油水、薑母鴨、同安封肉等,不歸納到小吃,有想學做的可以私信我,只要我會的就會告訴你。
#探店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