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的《風》開頭第一句就是天地把風約束在中間,結尾最後一句又是天地把風緊緊的約束著。
通讀整文,這裡「風」可以有兩種象徵,一是象徵著人,象徵著人生。
風看上去是最自由的,卻也是最不自由的,正如一個人越是橫衝直撞越是碰的頭破血流,這不正是少年時候的我們嗎?
當我們無所畏懼,自以為能夠摧毀一切,打倒一切困難時,所有的困難也就來了,仿佛商量好了似的,一齊來發難,「樹枝攔著不放,石子小草橫著臂膀來阻攔,窗嫌小,門嫌狹,房子也來罩」,就算你能夠颳走沙石小草,吹爛房屋,也掀不開天的一角。
當我們碰壁了,我們掀起的海浪被壓服了,「像盛怒到極點,不能再怒,化成懨懨的煩悶懊惱;像悲哀到極點,轉成綿綿幽恨;狂歡到極點,變為悽涼;失望到極點,成了淡漠。」
最後,我們倦了乏了,沒有了力量,被生活磨平了稜角。
風跟我們的人生何其象。
風二是象徵著感情,象徵著情緒。
當我們年少時,恣意汪洋的發洩著我們的感情我們的情緒,宣流的感情衝向四面八方,象風。
我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愛就愛,想恨就恨,從不顧忌周圍的一切,我就是中心。
正因為如此,四面的阻礙便來了,如同上面的困難,樹枝沙石小草門窗屋子,四處碰壁後,我們失望了淡漠了變的軟綿綿了,累了倦了。
終於學會了掩飾學會了隱藏,學會了不動聲色,學會了悶在心裡。
最自由的風也是不自由的,當我們有一天明白了這一點,學會了約束自己,約束自己的感情,方能得到心靈上的自由。
自由是所有人最大的追求,每個人都夢想有一天,自己想做什麼做什麼,想有什麼有什麼,而你要明白這樣絕對的自由根本是不可能存在的,就象風。
風的自由與不自由,人的自由與不自由是一個巧妙的辯證關係,楊絳先生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這一點,並留下了寬廣的思考空間,餘音繞梁,不同人讀了會有不同體會。